趙艷華
(遼西技師學院 遼寧阜新 123000)
中職院校內的學生大部分年齡較小,學習思維和學習心理都還沒有完全成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尤其是社會中的影響,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輔導和教育,就有可能導致中職學生并不能認清其中的問題,從而走上錯誤的道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需要面臨的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在逐漸增大,對于其身心健康會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所以在進行團體輔導時,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升,改善中職學生的學習質量。美國教育企業家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知識和技術,而其他85%則是靠這個人做人做事的能力和方法,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需要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維素養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宗旨教育的整體質量優化和提升[1]。
所謂的團體輔導的實質就是在團體情境下為人們提供心理輔導以及幫助,所以團體輔導又被稱為團體咨詢。在進行團體輔導時會發揮團體的交互作用,使人們在與他人交往時能夠展開體驗和觀察,使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更準確地對自我進行評價,實現最終的自我接納和自我探討,對于改善人際關系以及優化行為方式和態度學習來說,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團體輔導能夠為人們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與支持。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許多企業和公司都在發展過程中將團體輔導作為一項企業文化建設內容所開展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許多學校也將團體輔導應用于學生的心理教育中,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產生良好效果[2。
團體輔導是世界范圍內較為流行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通過這一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觀察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并且還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評價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通過有效的團體輔導,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中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融入教學團體中,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歸屬感[3]。
中職院校在開展團體輔導時,一般以班級為單位,有問題存在的學生受到心理健康學生積極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接受團隊輔導時,不知不覺就建立了正確的心理觀念。而教師在開展團體輔導時,能夠通過對學生進行細致有效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情緒波動和情感波動,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找到一種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并將其解決消滅在萌芽之中,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4]。
在開展團體輔導過程中,教師一般情況下會以與學生為主體,并安排相應的線索要求學生親身體驗,而這一心理輔導手段,更加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同時也十分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獲得一個更加輕松且和諧的溝通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面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具有足夠的勇氣,敢于表達自身的理想和感受。而在學生的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所面臨的困擾,其他的同學也同樣存在,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的自我評價也能夠變得更加客觀準確。除此之外,在團隊輔導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團隊分享,還能夠使學生從更加多元化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認知,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根源。這樣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時效性,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5]。
想要形成切實有效的團體輔導,教師就需要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必須切實有效地完成真實情景的創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的感悟,并且學生在教師所營造的真情實感里,能夠感受到自身與他人存在的行為差異,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辨別。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對自身的行為和心理進行調整,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這一教學方式還能夠有效提高班級的凝聚力[6]。
首先,團隊輔導工作需要引導團隊成員在固定的環境下進行有效的互動,進而完成預計的目標,所以想要使團隊輔導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就需要保持團隊具有較高的凝聚力,所以負責學生心理健康的中職教師,在開展團隊輔導這一教學方式時,應當針對團隊的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和統一,使團隊中每一個成員都了解自身在學習中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義務,這樣才能夠使團隊內的所有成員根據要求開展活動,為團隊輔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進行學生的狀況分析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各個狀況,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開展分組,使小組內所有成員的氣質和性格都有所不同,也只有進行這樣的分組,才能夠使小組內所有成員都能夠形成深入有效的溝通交流,并以小組為基礎建立一個溫馨活躍的氛圍,使學生的錢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樣還能夠使小組內成員的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小組內成員的行為規范進行引導時,教師應當了解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由于部分中職學生在初入校園時與其他學生的交流效果整體來說并不好,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當察覺到這一點,一方面來說針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教學環境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他人的交流狀況。針對某些社交狀況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予以輔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得到改善,這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7]。
團隊輔導對于中職學生的教學來說極為重要。想要更好地完成團隊輔導教師,就需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特點,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中職院校負責開展學生心理教學的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建立合理的教學環境和教學主題設計,使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不同年齡的學生對于不同活動的青睞程度也有一定的差異,負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職教師應當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對學生的狀況進行分析,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并與學生進行更加深入有效的交流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團隊心理輔導的主題設計,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教學需求,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不僅如此,中職學校還應立足于實際情況,結合校內現有的資源與優勢,明確專業教育“職業素質”工匠精神培養目標,將團體教育、“職業素質”理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業資源納入其中,最終制定行之有效的培養方案,并在實踐中做好全流程的監管與控制,找出專業教育中團體心理輔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改善,適當調整專業方向,進而更好滿足行業人才發展需求[8]。
除此之外,想要切實有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學,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不同中職學生的年齡以及所處的年紀不同,存在的心理問題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團隊輔導時,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對應的側重方向,決不能將所有的學生都混為一談。例如,對于剛剛就讀于中職學校的一年級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剛剛邁入中職學校的大門,對于環境和其他的同學都較為陌生,針對這類同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時,應當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同時還需要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自主意識進行培養,分析學生的職業興趣,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針對已經在中職院校內就讀一段時間的學生來說,學生需要的是有效的職業指導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在學校內的學習狀況以及在出社會以后的自我規劃發展方向,如果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教師應當從一旁予以輔助,誘導學生轉變自身的角色,使自身的角色由學生逐漸轉變為社會人,這樣能夠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工作信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心理素質[9]。
心理健康這一門課程與其他的學科整體來說具有較大的差別。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教育。教師在開展團體輔導狀況以及反思的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學科的特點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較為準確的評價結果。中職學校負責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備良好的反思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對于心理團隊教學的反饋,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通過這種方式使后續的反思性教學能夠獲得來自學生的意見。其次,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評價反思工作是否具有針對性,并且確認教學工作是否能夠與中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年齡特征相吻合。再次,在開展團隊輔導時,保障整個輔導氛圍和諧,需要在課堂上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與他人交流和活動中。在開展中職學生的團隊輔導時,可以選擇一批文化素養相對較高,并且思維較為活躍的年輕人進行領頭培養,對這類人才的資源轉化能力進行培養,使這類人才具有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而對于綜合素質良好并且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展現出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做好專業教育普及培訓,使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市場與環境建設之間的關聯,通過這種方式開展知識和思想上的普及。除此之外,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收獲狀況進行評價,使學生充分意識到不同氣質以及性格的學生在輔導主題下的認知與收獲,而不同學生的行為與認知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需要選擇更加具有個性化的評分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10]。
團隊輔導對于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來說極為重要,這一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全面發展。在開展中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教師需要有效地對團體輔導進行合理的應用,消除學生存在的心理壓力,并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自信觀念,使學生能夠對自身所處的位置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通過這一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了解自己。除此之外,中職院校在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時,需要與新課改進行及時融合,將學生作為主體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細致且有效分析,尤其需要尊重每一個中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認知,使團體輔導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避免其他的外界因素對學生產生二次傷害,進而使學生的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