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程,柳暉
(1.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2.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1000萬人,創歷史新高,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再次增加,特別是處于高職院校的大專生,他們相比較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就業上有著天然的劣勢,大學生就業也成為近幾年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黨的工作重心,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將大學生吸引到農村,鼓勵和支持愿意返鄉的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大學生雖然趕上了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的問題,但是同時也趕上了鄉村振興的歷史性機遇,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類大學生應當肩負歷史使命,返鄉創業,為鄉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支持鄉村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只有把更多的城市人才吸引到農村,參與農村事業的發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返鄉參與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是時代給予的機遇,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1]。新時代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類大學生具備專業技術技能,具備豐富的實踐能力,更應該投身到鄉村振興中去,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積極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包括建設創業平臺、融資投資優惠、稅收減免等,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到鄉村、農村創業,為當地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提升鄉村經濟活力,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雖然國家近幾年頒布了一系列創業的政策,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創業能力,資源儲備不夠,社會資源匱乏等院校,大學生的創業率較低,返鄉創業的比例就更低了。
當前,雖然黨中央在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但是大學生的創業率普遍較低,通過對江蘇省蘇錫常等蘇南地區的調研顯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創業率為5.63%,通過對蘇南地區畢業生的調查數據整理發現,高職大學生回到鄉鎮的比例僅占創業人數的11.38%,這表明高職院校畢業生返鄉創業的熱情不高,大部分創業者還是堅持留在城市,這與城市具備豐富的創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有很大關系。
在對蘇南地區各個高職院校的調研中發現,農學專業的畢業生返鄉就業的比例最高,達到53.21%,其次為公共事業大類專業,達到23.12%,這說明畢業生的創業動機已趨于理性,創業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及當地創業環境綜合權衡而確定。
根據對蘇南地區高職院校返鄉創業的數據分析,畢業生創業啟動資金主要來源為“父母投資”,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畢業生對于貸款政策不了解、貸款手續繁雜等。由于創業資金來源比較單一,這對大學生返鄉創業帶來了一定的障礙。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效,城市優于農村已經根植于每個中國人的心里。高校畢業生希望通過就業建立自我認同感,通過較高的工資待遇滿足自身及家庭的經濟需求,希望以此獲得同學、朋友及家庭的認同[2]。而選擇創業則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一旦選擇返鄉創業,在短時間類不僅無法收回父母的教育成本,失去在城市發展的可能,還需要承擔社會價值的考驗,當前廣大農村普遍存在“走出大山”的傳統觀念,在這種社會價值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意愿越來越低。
當前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已加入了職業生涯規范、創新創業等課程,但是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特別是對于返鄉就業創業,沒有針對性指導方案,無法給有意愿返鄉的大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有針對的教育引導。對于蘇錫常三市的高職院校的調研分析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都是照本宣科,高校創新創業指導力度不夠,致使大學生的返鄉創業意向逐步被消解[3]。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的態度,在廣大農村一直存在“鐵飯碗”的傳統觀念,對創業的認可度較低,對子女的創業很難認可,這與家庭的受教育水平、眼界等均有很大的關系。
另一方面,家庭不愿意子女返鄉,在他們的認知里考上大學就是“魚躍龍門”,返鄉就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家長希望孩子能在城市有著穩定、體面的工作,“學而優則仕”觀點深入人心,家庭不會刻意培養子女的挑戰風險的精神和創新精神,因此,大學生創業在心理上還沒有準備充分。
再者,創業需要一定的啟動資金,如果缺乏家庭的資金支持,創業舉步維艱,雖然近幾年國家頒布了許多大學生創業貸款的利好政策,但是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創業啟動資金絕大部分還是來自家庭。
綜上所述,家庭是決定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關鍵因素。
通過對蘇南地區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認為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高校、家庭等方面,因此構建有效的對策應從上述影響因素入手。
擁有創業知識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在大學里大學生應主動學習創業相關理論知識,尤其是涉及鄉村振興的創業課程,同時要關注創新創業比賽,特別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中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其中有很多關于三農的創新創業知識。主動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創業培訓、論壇、沙龍等活動,主動參與到與鄉村振興相關的暑期社會實踐,體驗鄉村生活,獲取實踐經驗。主動學習和創業相關的其他課程,比如管理、財務、營銷等,拓寬視野,豐富創業理論知識。
創業實踐能力培養是創業者必須面對的過程,大學生除了需要掌握創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來提升自身的創業水平。大學生可以利用學校的創業平臺鍛煉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如申請校內大學生創業園入駐項目,利用創業園來鍛煉自身的創業能力[4]。
創業意識是創業的內在動力,創業精神是創業意識和創業行動的實際體現,創業精神對于大學生返鄉創業具有強大的支撐作用。因此,大學生要主動了解創業及其運營模式,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主動學習創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積累創業知識資源、實踐資源、人脈資源。大學生在創業之前,要對自身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評價,認識到自身的優勢,也要發現自身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主動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創新創業精神。
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大多是農村籍,他們來自農村,了解農村,愿意奉獻農村,有著濃濃的鄉村情懷。作為返鄉的創業者,應關注農村的現狀,了解當地農村特色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創業者跟應了解當地鄉村風俗并融入,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當地之所求。最后,大學生要具備奉獻精神,以鄉村振興為己任,提升鄉村經濟水平、改善鄉村環境,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帶一路、雙創戰略等政策的實施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動力,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是給廣大農村帶來了無限的發展希望。2018年農業農村部頒布了《關于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通知》,從多個方面推動鄉村創業事業的部署和安排。
通過對蘇南地區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調研分析顯示,大學生在返鄉創業中面臨著多重困難:首先是大學生返鄉創業面臨著資金困難,雖然家庭愿意資助一部分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業,但是并不能解決所有返鄉創業者的資金問題,這就要求當地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幫助返鄉創業者解決資金問題,比如可以建立創業基金平臺,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免息或者低息的基金和貸款。其次,鄉村土地政策一直把控嚴格,返鄉創業者常常為場地犯愁,這就要求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將土地免費租賃給返鄉創業者,利用閑置土地為返鄉創業者提供經營場所。再者,返鄉創業者初期盈利能力有限,這就要求當地政府給予創業者一定的減稅或者免稅政策。調查顯示,目前蘇南地區地方政府已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的執行力較差,各個部門的配合不到位。
通過調研分析還顯示,很多大學生并不知道政策的具體實施情況和辦理流程,地方政府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動和宣傳工作,建立大學生返鄉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把各個政策和服務集成與平臺,通過平臺發布政策,通過平臺辦理服務流程,讓大學生少走彎路,提升地方政府政策的執行力。
高校應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建立“專創融合”的課程體系,避免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將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比如:可以通過聘請專家指導,通過創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增強創業動力;還可以借助創新創業比賽,通過校內外導師的指導,加強對鄉村的了解。
通過對蘇南地區高職院校的調研顯示,95%以上的高校均開設了創新創業類課程,各職業院校也非常重視創新創業類比賽,課程的設置也趨于合理,但是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首先,職業院校應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整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而不是僅僅通過一兩門課來補充;其次,要構建“專創融合”的課程體系,不僅有專門的課程學習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同時還應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灌輸創新創業的理念;最后,高校應做好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通過對蘇南地區的調研可知,目前高職院校開始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的學校較少,高校應加大對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投入,讓學生融入鄉村,參與農村社會實踐,最接農村特殊產業,不斷提高大學生創業水平。
通過調研還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師資團隊較為薄弱,高校應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培訓,鼓勵校內教師走出學校,到鄉鎮企業掛職,了解鄉村文化,積累教學素材和經驗;同時可以聘請有創業經驗、在鄉村創辦企業的兼職教師加入教師團隊,形成校內外混編的師資團隊,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出謀劃策;高校應對接當地政府,為大學生爭取更多的創業資源。
一個時代應該有一個時代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已有一部分大學生愿意返鄉就業、創業,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將帶動、鼓舞著當代大學生。
為了更好地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應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加強對榜樣的宣傳,通過對蘇南各個高職院校的調研,目前的宣傳工作有的流于表面,有的只注重形式,卻忽略了對榜樣精神的教育,宣傳工作只有走心,才能深入大學生的內心。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當地政府應發揮好網絡平臺的宣傳優勢,利用電視臺、新媒體等報道宣傳鄉村創業典型事例。從高校層面來看,宣傳一定要實事求是,要能引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共鳴,可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學生會、班會等全方位感染、教育大學生[5]。對于榜樣的精神內涵,要挖掘榜樣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等精神內涵,從而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向榜樣看齊,永擔新時代發展使命,為實現鄉村振興而奮斗。
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新時代黨中央已為下一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如何引導大學生投身到鄉村建設值得思考。
本文對當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整體不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社會轉型、高校引導、家庭等方面。結合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因素分析,從培養創業精神、加大政策的支持、優化創業課程體系、樹立榜樣示范等方面給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