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青羅布
(西藏札達縣九年一貫制學校 西藏阿里 859600)
從具體要求來分析,“核心素養”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多維能力素養增長,而不是單一的成績提升或者“讀死書”。因此,探討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數學教學發展以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而言意義非凡。
多年來,教育改革的口號一直在喊,素質教育改革和貫徹落實看似已經有一些成績,小學教育體系似乎也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面貌,成效稍顯,但是,這與“核心素養”所要求的“立德樹人”還差距甚遠。并且。當前教育體系中,“唯成績論”“升學率”“重智輕德”“應試教學”等依舊十分突出,且勢頭絲毫未減,甚至愈演愈烈。在這種環境下,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再是其他什么能力素養,就只是單純地“應對考試”,數學教學的目標就是“成績”,教師和學生的追求就是如何保證學生考出好成績,給學生、家長、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這種教學思維下,導致師生全體都普遍形成了一種只重視學習成績、不關注能力素養的理念,創新精神、思維能力等的培養被忽視。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原因,以及教育要求、教學進度規劃等原因,忽視學生的認知能力,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知差異等理解不夠透徹,導致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表現比較吃力,數學學科的邏輯性、抽象性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攔路虎”。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其年齡階段比較小,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自律性較弱,主動性和積極性、興趣、動機等都會受到教師的影響,教師如果缺乏科學的引導,或者在對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的引導中有所缺失,就會導致學生的數學基礎不牢固、基礎薄弱,后續的學習將會難以展開,自主思考能力不足、自主學習能力弱、思維邏輯混亂、思維能力不足,都會導致數學學習發展受到巨大的阻礙。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都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教師的固有印象就是在講臺上講課,并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教學設計、教學規劃、教學評價、作業布置等,都是教師的工作。學生的工作,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種思維定式已經在多年來的教育發展中,形成了一代代人的固有理念。尤其是這一代教師,雖然均已經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科學的教育思想與現今的技術理念,但是,其小學、中學等階段,都是在親自體驗的師生定式教育模式中度過的,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對其影響十分深刻。
在核心素養理念要求下,小學數學教育必須要與傳統的教學觀念有一個明確的劃分,把過去那種“只重視成績”的觀念轉變為“注重學生的能力素養全面發展”,著眼于學生的綜合提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發展規律,科學規劃教學培養方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從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同時,還需要從教師個人的思想觀念上做出改變,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適當地對課堂模式進行改革,從思想到行為,全方位地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變革,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尊重學生的差異,意識到學生的能力提升需求,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學設計,構建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數學學習探索和實踐體驗,發現數學的奧妙。在數學思考和求知在過程中,接納數學,喜歡上數學,并真正地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進而為學生思維能力等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在《測量》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僅僅局限于課本,讓學生結合課本展開關于“測量”的學習,去理解什么是厘米、毫米、分米,學生會比較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教師轉變思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學生自己去量一量,利用身邊的物體,用尺子自己去測量,感受這結果度量單位之間的差別,如此,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就會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會形象地感知到不同度量單位之間的差異。相比于局限于教材的教育,學生對于度量單位只是想象、記憶,兩者的教育效果差異顯而易見。
傳統課堂教學大多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是“聽眾”,是“旁觀者”,學生的思考、實踐、探索等的機會比較少,課堂節奏非常緊湊,教師會根據進度安排,將課堂安排得滿滿當當。如此一來,學生缺乏實踐和思考的機會,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受到局限。加之,長期以來,課堂氛圍比較嚴肅,不夠活躍,數學教師的形象也是非常嚴厲,導致學生的質疑精神等不敢表現出來;甚至不敢表達,不敢回答問題,怕說錯被嘲笑、被批評。這種格局下,導致學生的數學思考積極性和思維能力被嚴重地限制。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年齡、認知、社會經驗都還不太成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更熱情。對此,數學教師從這一點入手,挖掘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一些趣味元素,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游戲、故事、活動等都可以,或引入一些教學工具、模型等,打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內在動機的驅使下,展開學習了解和思考探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剪紙游戲,自己做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形剪紙,通過剪紙,制作圖形學習模型。如此,學生在剪紙過程中,會對將要學習的幾何圖形相關知識的興趣達到一個高潮,課堂氣氛也會真正地活躍起來。如此,學生的主體性被凸顯出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并且,借助于實踐,學生的數學學習會在抽象和形象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參考自己的剪紙模型,輕松理解數學知識。如此,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教師再來開展一些面積、周長等的教學,相信學生會非常感興趣,且在教師的引導下,也會積極地根據所學的基礎知識,開展關于圖形的面積、周長等的探索活動。這一項策略,是從興趣、動機等角度,為思維訓練和思維能力拓展提升打下鋪墊。
小學數學教育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階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奠基環節。思維能力的培養,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打破舒服、走出藩籬,在思維拓展、思維發散等的訓練中,真正地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
從思維能力培養的解讀來看,讓學生能夠借助于自主思考,獲得多樣化的解題思路,是一種發散性思維的體現;讓學生在自主實踐、探索、思考、總結等的過程中,發現數學解題方法策略,這也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體現;讓學生不走尋常路,在學習掌握了常規的解題方法后,自己創新和思考,發現更多的解題策略,這叫創新思維;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新舊知識遷移,借助于思維腦圖等方式,來推理得出新結論、新的問題解決思路,這種思維能力是邏輯思維……不難看出,思維能力的涵蓋范圍比較廣泛,且每一種思維能力,都是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不小的考驗。單就基礎的新舊知識遷移而言,很多小學生就難以做到。從小學數學教材來看,關于“小數”,就被分為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與《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以及《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等幾節,從目錄來看,這幾節并不是連貫性的,中間還穿插有其他知識,如《位置》《三角形》《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等知識點,與“小數”的關聯性不大。因此,導致很多小學生在學習后邊新知識的時候,很難保證還能記得之前的舊知識,導致教師需要再次重復,以保證學生能夠自主遷移?;蛘咴趧撔滤季S培養中,很多學生本來就已經養成了等待教師“教”的學習習慣,缺乏自主思考的習慣,也沒有自主創新的意識,在創新中,往往會受限于教材,難以有其他的思維發散。
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構建過程中,需要深度解讀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從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的角度,深度思考教學的規劃,以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要求與策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課堂,并適當地采取一些其他輔助性策略,如在情境教學引導中,在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考的環節,插入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探討,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交流,尋求創新。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平行四邊形的易變性”鼓勵學生合作思考,甚至,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使用課前所制作好的模型,來引導學生自己裁一裁、剪一剪,在實驗中,觀察平行四邊形都能轉變為哪些圖形。如此,在問題引導中,學生的實踐、探索等都會相繼展開,并且,借助于問題,學生的思維會得到非常有效的鍛煉。如就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你們會如何用之前的知識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甚至,教師還可以反向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四條邊平行的就是平行四邊形嗎?”啟發學生展開關于相關性質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可以發現,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養,在這個話題中,對學生進行“一題多問”,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同一個知識點,利用不同的問題設計,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多元化思考問題,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辦法,這對于鞏固學生的知識技能十分有效。
在教學觀念上,很多教師都會下意識地“大包大攬”,擔心學生學不會,擔心學生自己沒有自律性,對學生的能力不夠信任,過于關心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逐漸養成了依賴性心理,不再主動學習,等著被教師“投喂”。對此,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觀念上改變,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利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方式,為學生打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在興趣和內在動機的驅使下,在教師多元化的思維拓展訓練中,真正地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而轉變學習觀念,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展開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被管理、被驅動的“學習機器”變身為學習的“主人”,從“讓我學”“必須學”“完成學習任務”等變為了“我要學”“我想學”。
對于這一點,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課堂教學引導中,適當地“隱身”,讓學生沖在前面,讓學生去學習發現,而不是教師的“告訴”“傳授”。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時候,對于如何求出長方形的周長,以及如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個懸疑,讓學生自己去測量長方形的書本的周長、桌子的周長等,去想辦法計算出來,去總結規律,然后得出公式。而不是教師直接把公式告訴學生,讓學生用套公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此,相比之下,前一種學生自己實踐求得的知識經驗,不僅印象更深刻,理解更徹底,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都會得到訓練。相反,后一種辦法學生當時或許記得,時間久了還會出現遺忘等問題。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教師必須要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科學構建數學課堂,引導學生的能力素養全面發展,使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