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如燕 黃孝新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88)
2013 年起,教育部開始推進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變,民辦高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主體之一,在政策的推動下迎來較大的改革。實驗室作為現代大學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場所,[1]對科技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實驗室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隨著民辦高校的轉型,如何更加有效地發揮實驗室的作用,是各大院校在實驗室建設中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對于企業來講,實驗室是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的重要場所,是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是加快教育改革開放、實施協同育人的戰略行動,既補齊實驗教學薄弱環節,也促進高??蒲心芰μ嵘?,是聚焦一流學者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平臺,也是與企業零距離的創新基地。
高校實驗室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主要場所,也作為科研的重要場所,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辦高校在向應用型大學轉型過程中,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實踐和科研能力,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是關鍵。
共建實驗室能夠提供學生一個可以實際操作、加深理論知識理解的平臺,是科研成果實現轉化的重要基地,能實現實驗室優化資源配置、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實驗室設計的實驗項目緊密結合產業需求,結合企業產業發展方向,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制定實驗與實踐環節的整體設計,積極引入企業資源及工程項目并改造融入實驗實訓、畢業設計等教學中去,提升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培養企業人才的需求。
民辦高校的辦學資金比較單一,辦學資源相比于公辦高校比較短缺,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單憑自身條件有一定的缺陷。企業參與建設實驗室,不僅能培養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也能提高學校的辦學資源。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實現雙方優勢互補、互助雙贏的有利渠道,既符合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支撐和人才支持。
因為聯合實驗室是根據企業創新需求和學校培養方案共建,通過聯合實驗室,學生一方面可以接觸到行業的最新技術,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行業緊密相連,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了解企業和行業的實際需求,初步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未來就業機會。
為實現共建實驗室的合作共贏,學校與企業根據自身資源、需求,選擇合適的合作模式共建實驗室。根據合作雙方的需求與發展,以及責任、權利、利益分配比例的不同,師生通過承接與專業方向相匹配的企業項目共同完成,實現校企雙方技術交流。
在很多高校,實驗室依托省級特色專業、企業協同育人平臺及校級特色專業建設而共建,實驗室的共建高度結合行業技術發展及企業需求,通過項目合作方式,立項多項與企業合作橫向項目,幫助企業完成技術攻關。聯合實驗室也將進一步優化實驗室資源,更新和補充教學與科研儀器設備,建成一個適應現代化辦學要求的規范化、現代化實驗室。
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建成結構合理、教學科研創新和應用能力強的實驗教學隊伍,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通過兼職、專職方式引進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職稱的高層次人才,共同承擔實驗課程,加強實驗室管理和技術開發。
利用實驗項目強化課程,強調過程、整體教育和自主創新,通過與企業合作深入整合,對原有的實驗課程進行重組,構建交叉式的實驗教學體系框架,實現實驗教學、創新教育與實踐教育三個平臺及各個環節的相互交融,逐步完善實驗課程建設。根據各個專業學生知識體系構建,聯合實驗室的教學課程涵蓋專業課程、課程設計、教學觀摩、模擬實習、專業實習實訓,技能訓練、綜合實踐在內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使學生通過系列實踐,逐步接觸并熟悉企業的技術需求。
聯合實驗室充分利用企業的資金、設備、人員、市場、項目等資源,統籌高校各類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資源,共建聯合實驗室,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校企合作雙方的效益提高、實力提升。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為踐行學校培養高水平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辦學宗旨,其二級學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華為ICT 聯合實驗室,宗旨是將華為領先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論證標準引入課程教學,共同培養數字化時代的新型ICT 人才。ICT 聯合實驗室建有組織機構,并形成一定的合作機制和運行管理機制,在實驗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產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民辦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提供典型的實踐案例。
聯合實驗室結合學校教學,開展深入的教學改革工作,成功立項建設了“華為ICT 優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華為認證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通信技術課程群教學團隊”“信息工程戰略新興產業專業”“通信與信息系統重點培育學科”“移動通信課程思政示范課堂”等多項省級課題,榮獲“產教融合、協同創新雙力驅動電子信息類3+X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獎項。
聯合實驗室建立了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協同育人機制,定期選派教師參加企業師資培訓,多名教師參加華為ICT 師資技能培訓并通過講師認證,建設了一支充滿活力的“雙師型”教學團隊。聯合實驗室通過舉辦華為HCIE精英班、華為ICT 技能大賽、ICT 前沿技術講座等舉措,引導學生積極參與ICT 技能學習與認證,累計多名學生通過華為認證,其中部分同學通過華為HCIE 認證,人才培養成果受到社會與企業的廣泛認可。
聯合實驗室積極鼓勵團隊成員參與各類科研項目,充分發揮實驗室資源與技術的優勢,積極服務于地方科技和產業發展。聯合實驗室成員成功立項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校企合作項目,并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申請多項專利授權,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并獲獎多項。
聯合實驗室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發展理念,與珠海市人社局簽訂合作協議,為珠海市提供信息化建設指導與ICT 職業技能精準培訓等社會服務。舉辦“鯤鵬入珠,向海而興”的珠海首屆鯤鵬訓練營暨開發者大賽,與企業合作建立ICT 人才培養基地,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學院骨干教師擔任相關公司技術專家和企業科技特派員,幫助企業解決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難題,促進地方產業經濟發展。
學校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符合業界要求的應用型人才,聯合實驗室校企合作遵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共贏、長效穩定”的原則,共同開展協同育人。因為民辦高校辦學資源有限,在與企業合作共建實驗室中,必須有合理的運行機制才能使聯合實驗室可持續發展。
建立長效穩定的雙主體負責人的組織機制,首先須建立合作雙方的管理機構,主要由高校實驗室負責人和企業相關負責人組成,建設規劃聯合實驗室,并明確合作雙方的責、權、得,以及成果歸屬等。[2]以及雙方共同協調制定聯合實驗室的人員組成、建設內容、考評辦法、儀器設備以及建設場地等,使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化,資源利用與配置更加高效。
其次建立聯合實驗室的科研組織,主要由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共同研究和制定實驗項目的開設、科研計劃的落實情況等。
實施協同共贏、長效穩定的聯合合作機制,對高校而言,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師生進行實驗、實訓、創新創業和科學研究,高校提供實驗室場地和師資,積極引入企業資源及工程項目并改造融入實驗實訓、畢業設計等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培養高水平技術人才。企業提供科研儀器設備和技術支持,以及項目平臺,與高校聯合研究創新項目。
建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第三方評價機制,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對學生的實驗考核評價方面以“強調過程,重視創新,兼顧結論”為指導思想,根據各實驗課程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考核方法和標準?;A型實驗課程的考核,以實驗項目考核為主,注重學生在每個實驗過程的綜合表現和實驗報告的質量。綜合設計型實驗考核以“實驗過程+實驗論文”的形式為主。創新型實驗結合依托學生自發的學術探索、專業技能大賽和各級別的創新訓練進行,計入科技創新學分。學生所取得的科技創新學分可沖抵公共選修課的學分和實驗課學分,確保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提高學生進行實踐動手和創新的積極性。
同時建立雙向評價制度,除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外,學生也在課程結束后對教師的授課及輔導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得教師能夠了解自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保障教學效果和質量。
為了推進實驗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須制定一系列實驗教學質量標準,開設的實驗項目都要有明確的、完整的質量標準,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課程說明、講義等要素齊全,教學材料規范。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督機制,定期組織專家、督導開展聽評課活動。并對實踐教學教師每月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通過學生評教系統對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進行調查,及時反饋給教師本人,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學??善刚堃慌虒W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全方位、全過程跟蹤監督教學工作,對實驗過程進行評估,及時向教師和學生反饋和提供意見和建議,確保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和備課,按照大綱要求進行完善,并進行預備實驗,以確保學生實驗課程的質量。
組織教學輔助與保障部門的人員定期進行再培訓,對實驗環境與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與維護,以保障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和引入,培養及鼓勵教師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相關職業證書,支持部分教師以多種形式參與到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運營中。結合校企聯合教學實驗室質量工程建設,逐步完善并優化教師結構,形成教學組織管理基本模式并以制度形式確立。每年安排骨干教師到國內外大學和企業進行考察學習,了解最新發展趨勢和要求。
校企聯合實驗室是產教融合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快實驗室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校企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將企業的技術創新理念融入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進而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過對各地方民辦高校與企業實驗室共建機制的調研,探索符合合作雙方共同發展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