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夢宇
(南京市馬臺街小學 江蘇南京 210000)
英語作為一項語言類學科,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想要使教學的效率、質量進行同步提升,在為學生傳輸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進行不斷鞏固,并且還要幫助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由于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作業則成了教學開展當中一項不可缺不少的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作業模式一直都是對單詞等進行記憶、背誦,這并沒有起到有效的課堂鞏固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也開始對作業進行不斷的調整、創新。如此,通過對作業模式、數量等進行優化、調整,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需求與作業難度、數量之間得到了高度契合,還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更加有效掌握。另外,有效的作業設計也提升了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的質量、效率。對此,本文通過對小學階段英語教學進行探討,來對創新作業設計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途徑進行分析、闡述。
在過去教學背景中,教師對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通常是千篇一律的。在其中,大多數英語教師在對小學英語作業進行設計時,通常只設置簡單的抄寫與背誦作業,并未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來精心設計并選擇題型、重要度、難易度合適的英語作業,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學習壓力。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會選擇大量重復的題目來進行訓練。對于這種作業設計方式來講,時間久了就會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內在積極性以及個人自信心。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作業設計而言,教師首選需要對班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成長需求進行掌握。然后以此為基礎對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且,加之重點的拓展題型,以此來發展學生們的英語應用素養。
其實,對于大部分的學生而言,普遍認為英語這門課程的學習是比較困難的。與此同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僅僅采取傳統的方式。因此,導致學生在對作業進行完成的過程中也逐漸失去了較高的學習興趣。所以,對于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作業布置方法存在很大的欠缺,以至于學生們對學習也有著厭煩、恐懼的心理。這也使得學生在利用作業進行知識鞏固時,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進而無法對學習效率進行應有的提升。為了對這一現象進行改善,教師需要對現階段先進的教學方式進行積極探索,并且將其運用到教學當中。如此,便可以對作業進行多元化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與學生的成長相適應,進而實現對教學質量、效率的有效促進。
不管教師安排了什么作業,都需要對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及時評價。并且為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還需要配合不同的獎勵機制。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只有英語作業具有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如此,學生對英語作業的完成效果才會更好。比如手腦并用作業、拼字游戲等,這類作業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師在對英語作業進行設計時要結合課本內容,根據教學大綱設計具有價值的英語作業。與此同時,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作業的內容進行相關設計。比如作業內容可以結合小學校園生活、學生的日常生活等進行設計。并且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時,還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程度、個性發展等。比如調查采訪、介紹景點等作業,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開展當中,教師除了需要基礎知識內容的講授外,還需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音技巧等進行充分啟發、鍛煉。并且在開展教學時借助不同語境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內在理解。在現階段的英語教學開展中,一部分教師為學生布置英語作業時,其內容多以朗讀段落、背誦故事內容等聽力作業為主,這種作業由于缺乏探索性、挑戰性,因此,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缺乏探索的興趣。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充分把握。比如,可以從學生興趣角度出發,改變以往機械化的作業形式,為學生設計展示型英語作業。學生通過表演可以鍛煉英語口語,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英語實踐路徑,通過角色扮演來鞏固所學英語知識,并將其發揮在實際生活中。因此,在設計低年級學生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扮演角色表演對話的作業,讓學生加強對人物情感的理解。而在設計高年級英語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角色扮演,創編對話的作業,培養學生英語交流能力。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背景的影響之下,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開放性作業的時候需要注重合理地分配小學英語的結構體系,從而更好地優化作業設計。所以,教師需要深刻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催生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發展如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成效,更好地貫徹落實“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布置,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發展學生的英語水平與核心素養。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開展時以及給學生們布置作業時,才能確保學生在開放性作業中的個人實際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在題目的布置、知識的考核等方面都需要注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效,發揮學生的個人英語思維與探究能力。對于學生們來說,在寫作業的過程中需要自己進行思考,獨自完成全部作業,從而通過不斷的練習來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點。所以,教師們在設計開放性作業的時候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作用,使布置的作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能力。
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其對所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心理水平、興趣愛好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使得學生們作業的完成情況就會產生差異。對于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來說,英語教師應加強此類學生的基礎訓練,重點布置基礎的作業。而對于基礎知識掌握較為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重點開展擴展與實踐題型的作業,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與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合理地布置作業,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認為是浪費時間,學習差的學生也能夠完成一些作業,以此來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一般來說,傳統的作業設計方案是針對整個班級進行的,教師根據班級內的整體學習進度、學習情況設計相應的作業。但是,在現階段的教學開展當中,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比如對于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在英語學習方面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能力、基礎。有的學生熱愛英語,并且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于是這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就會比較好。有的學生可能在英語學習上沒那么用心,成績就會差一些。這樣導致這個階段的學生學習差距也在逐漸地凸顯出來。所以,不同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各不相同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獨特性。并且,在作業的布置中也應該關注學生的獨特性,為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為了照顧學生的獨特性,使作業充分契合學生的自身特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即設計開放性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作業分為基礎作業、進階作業,在基礎作業中包含基本的教學目標。進階作業則主要面向課外拓展。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作業的設計。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特點設計作業。針對表演欲望比較強烈的學生,教師可以多為其設計一些具有表演性的作業,比如對課文內容對話等進行模仿等。而對于比較喜愛動手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為其設計動手性強的作業。總之,教師一定要將作業形式多樣化,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選擇,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特性。比如在對“After school”這一章節的內容學習以后,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就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放學后的活動利用所學習到的句型進行描述。此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放學后的活動進行分享,從而形成對話。
學生總是對周圍的生活現實保持著強烈的好奇、興趣。教師需要想辦法將英語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現實聯系起來,從而利用生活激發學生們對待英語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將作業設計與學生的生活現實聯系起來。比如,隨著文化交流與融合進程的加深,在中國社會中出現的英文已經越來越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并且將在課堂當中學習到的知識熟練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學習“Drawing in the park”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比如也組織學生到公園當中進行繪畫。那么這時學生就可以對在課堂當中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充分運用,然后在繪畫的過程中進行充分交流。另外,在公園當中還存在很多常見詞匯,學生還能夠對其進行收集、運用。
小學英語作業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邏輯思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并未考慮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對此,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首先應該考慮從思維鍛煉角度出發,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通過實踐、生活進行運用。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從中找出英語知識的問題、重點,利用分層學習厘清知識層次,將學生零散的英語知識系統重新整合。其次,通過思維導圖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知識應用能力,通過完成課后作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此培養學生形成英語思維。
分層布置作業任務的形式可以讓教學活動兼顧更多能力、層次的學生。而通過優化作業的形式來兼顧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可以使得小學英語的教學成果惠及更多的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作業設計之下實現更加良好的發展。所以,教師在對英語作業進行設計時,可以利用分層次的方式開展。就是對英語學習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與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分層級幫扶。而通過對分層次作業設計的方式,還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的個性化要求,讓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情況的作用任務來讓英語作業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在兼顧能力較好的學生自我發展的同時,也能夠讓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不落后于整體的隊伍。而對于英語能力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完成最基礎的基本作業任務要求之后,再去進行自我提升的部分的訓練。比如在學習“My day”這一章節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對作業進行分層次設計。如此,可以使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得到更大的拓展,而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夠得到相應的鞏固。
現代化教學背景下的教師想要實現對學生能力、素質進行同步啟發、培養,提升教學質量、效率,就需要加強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關注、創新。并且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來采取不同的作業布置思路、內容,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作業布置,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發展學生的英語水平、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