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河南省平頂山市教育體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 河南平頂山 467000)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于1996 年6 月明確提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的根本前提,也是中華民族強大生命力的表現。學校教育應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認真加強體育工作。”這既明確了體育教學在中小學教學的地位和作用,也對學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更為明確的要求。
學生體質下降不僅是我國現存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世界上各個國家針對該問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訓練措施。以歐美、日本、德國、俄羅斯等為首的發達國家是最早開始對中小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國家,他們對中小學課程進行全面改革,通過立足于基礎教育,進行素質大改革,以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進而全面提高國人體質。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遠未達到成熟階段,他們性格活潑好動,但是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較弱,在體育鍛煉中若出現不規范的運動行為,就很容易產生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的產生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會使學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受到傷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證中小學體育教學安全有序進行,有效地防止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使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真正達到掌握運動技能、充分鍛煉身體的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教學過程是十分必要的,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兩類,一類是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另一類是身體鍛煉。通過該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常識和技術,對運動中容易發生的危險及保護和處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加強基本形式的運動鍛煉,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提高。本課題主要是指中小學體育教學。
運動損傷是指人在進行體育運動和鍛煉的過程中,使肌肉、器官等受到解剖方面的損害或者生理方面的失調,從而造成的身體傷害。
本課題中的運動損傷主要包括:學校開展正常體育教學活動時發生的學生身體損傷;學校組織在體育訓練與體育比賽中發生的學生運動損傷;學校因管理原因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外活動中受到的意外傷害;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出現不當行為或者不正當使用體育輔助器械,導致學生發生運動損傷。
預防:事先準備好事物在其發展進程中,可能會發生脫離主觀預期軌道或者客觀普遍規律而采取的對策。本課題中主要在體育教學中掌握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切實有效地做好預防工作,盡量減少或者避免受到運動損傷。
處理:泛指處置、安排、加工等意思,快速地解決問題。本課題中的處理主要是指運動損傷、意外傷害發生時,教師或學生如何對常見的運動損傷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進行相應的科學處理,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避免加重傷害的發生。
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校體育運動損傷事故的頻發以及社會各大媒體對其的關注,給教育部門、學校領導以及體育教師造成了諸多困惑。風險管理研究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涉及多個學科領域,需要各參與主體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在體育教學環境下,其對學校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具有綜合性。旨在為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事故時如何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提出建議;有利于建構中小學生體育教學運動損傷防治知識框架,為中小學體育教學風險管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理論參考。
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對我市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力求找到中小學體育教學安全影響因素,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和措施,從而降低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發生率,同時提出解決策略或者預防措施,以期對中小學體育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與借鑒作用。
了解我市中小學生體育教學運動損傷現狀,分析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制定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檢測其有效性與可行性,最終形成預防運動損傷的對策及應急處理策略,為我市的中小學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收集匯總我市中小學生體育教學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分別從學生、教師、場地、學校等多方面分析了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結合我市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主觀層面和客觀層面兩方面入手,初步探索出預防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有效策略,在實踐中檢測制定方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最終形成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的重點是“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的策略設計;難點是“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處理策略”的行動研究。
本研究主要借助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案例分析法。
文獻研究法,收集中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借鑒優秀研究成果的經驗教訓,在分析分類分層次的基礎上提出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和初步構思。
問卷調查法,基于本課題所研究的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學生及體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為本研究分析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提供基本信息。
訪談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圍繞調查問卷中的異議設計訪談提綱,訪談結果作為問卷調查的擴展和補充。
案例分析法,對案例中運動損傷發生原因進行深入剖析,對于不同案例有針對性地提供較好的預防和處理建議。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20 年5 月——2020 年8 月)
主要收集一些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方面研究相關文獻資料并作整理,并對我市體育教學及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現狀進行調查,收集和整理數據。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20 年9 月——2021 年2 月)
匯總常見運動損傷案例,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預防及處理運動損傷的對策與建議,選取實驗學校,在實踐中檢測制定方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最終形成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有效措施。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21 年3 月—2021 年5 月)
整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總結、提煉研究成果,撰寫結項報告。
2020 年11 月15 日,召開了開題論證會,專家組聽取了開題報告,對課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課題組根據專家的意見對研究范圍、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進行了調整。
2020 年11 月19 日,召開問卷調查及訪談提綱分析會,問卷調查和訪談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2020 年12 月21 日,開展集中交流和討論,課題組成員就本市中小學生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及相關處理措施展開交流討論,并結合調查問卷,訪談結果及自身實際教學經驗,集中研討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策略。
2020 年12 月—2021 年3 月,選取實驗學校,在教學實踐中檢測其有效性與可行性,在實踐中檢測制定方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最終形成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有效措施。
2021 年4 月—2021 年5 月,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提煉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形成系列成果。
調查發現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率為 47.8%;運動損傷出現時間以課外活動、體育課居多,運動損傷部位以踝,腿,腰,膝,腕關節為多,運動損傷種類主要為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軟組織挫傷,運動損傷多出現于籃球、足球等運動激烈、有一定對抗性的項目。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的原因為: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認識不足,缺乏對踝關節、膝關節和腕指關節等運動損傷的自我保護能力以及缺乏必要的準備活動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1.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觀因素
我國中小學生學校體育教學缺乏科學指導。體育訓練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在科學有效的指導下才能完成高效的體育教學。但目前我國中小學生體育教學還沒有一套完整地理論體系及實踐體系。由于每位教學者對于體育教學體能訓練和體育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致,導致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一致,因此個人心理上的差別認知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一大原因。
2.在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發生的客觀因素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在開展中小學生體育教學時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迷惑性和盲目性;體育教學現在還處于探索期,在體育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缺乏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理論指導,使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流于形式。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筆者多年來從事中小學體育工作的實踐經驗,分析總結出造成小學生出現各種傷害事故的具體原因。結果表明:產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造成學生受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學校的運動設施不完善、體育器材不足、教師的態度不夠端正、體育衛生要求高以及季節因素等,其中又以學生自身的生理解剖結構為最重要;學生在運動損傷發生過程中主要受身體因素、心理因素、技術因素及組織安排因素等多種客觀因素影響。當然,任何一種運動損傷的發生,都不是單一的因素造成的,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針對課題研究的中小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結合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和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教師、學生、學校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體育運動規律及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提出了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策略。
1.教師教育角度,制定完善的體育教學計劃。預防運動損傷應以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為基礎,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和運動負荷,提高對運動損傷的認識及應急處理能力,增強自身業務能力等方面進行。
2.學生自身角度,遵守學校各項制度,養成良好的運動紀律。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不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科學有效的鍛煉方法與運動技巧,減少運動損傷;同時也要加強對教師教學行為和訓練指導等方面的監督與管理,使其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學校應建立預防運動損傷的應急響應機制:完善醫務監督制度,加強對體育器材設備的監督檢查力度,規范器材設備使用管理,降低其潛在的危險性,并制定相應的安全操作指南。
1.學校應完善各項衛生保健制度,做好運動傷害發生后的緊急處理預案;學校管理者和體育教師、校醫應經常對學生進行有關運動損傷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掌握正確的急救措施;對受傷學生采取正確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救治。建立一個專門的體育場地,為傷病員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保證運動場地經常保持干燥清潔。定期清理體育器械。醫務室與操場距離最近,離辦公室近,便于對學生進行運動損傷運動傷害的預防;一旦發生緊急損傷,應及時采取適當措施進行處理,減少運動損傷造成的損失;避免了損傷繼續擴展。
2.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其對運動損傷的認識及預防處理措施的掌握,并通過實踐,能夠對損傷處理措施進行熟練操作。充分利用媒體、講座、課堂,對中小學生進行運動損傷知識和方法的宣傳教育。
當本課題實驗完成了它階段性研究工作時,我們發現,一方面,我們所構建的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策略在指導實踐,普及推廣的課堂上正在發揮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覺得該課題很多地方還有待進行深入的探究,之后的研究應進一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運動損傷防治教育進行分析,以增強運動損傷教育實用性。
下一步,我們課題組思考如何把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中去。例如,借助米學網、釘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臺來完善現代化課堂建設;利用小米手環等現代設備有效監測學生心率,有利于及時發現學生異常情況,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