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言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幼兒園 江蘇如皋 226500)
繪本是每一位孩子成長歷程當中不可或缺的親密伙伴,繪本就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著一顆顆稚嫩的童心和一個七彩的夢想。但是現階段的教育要求教師立足于繪本教學主體來促進幼兒的多元成長,這就需要幼兒教師不斷地拓展繪本教學方式,并且創設一個以時代性和幼兒身心特點為基礎的教育體系。而通過繪本故事盒與棒偶藝術的結合,能夠更好地針對幼兒的身心特點來開展實踐性和思維拓展性的教學引導,同時也能夠讓幼兒立足于藝術的主體來發展自我的思維,是立足繪本主體,推動幼兒多元成長的關鍵。而棒偶藝術也是木偶戲表演形式的一種,其操控性僅次于手偶。但是由于幼兒動手實踐能力和精細化,操作能力還不夠高,所以教師需要結合繪本內容來簡單地進行棒偶藝術實踐,讓幼兒能夠利用簡單的棒偶藝術表達自己的情感及想法,同時也能夠在繪本故事盒的引導之下實現棒偶戲劇的發展,創設更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繪本引導方式,推動幼兒的多元化成長。
對于大多數幼兒而言,其對“棒偶”的認識不充分,甚至很多幼兒第一次聽說“棒偶藝術”。但是當幼兒教師展示棒偶藝術作品時,幼兒們也會發出“原來是它”的聲音。幼兒想要根據繪本內容制作成一個自己專屬的棒偶藝術作品,必須要掌握制作步驟,才能讓自己喜愛的繪本內容變成棒偶藝術作品。
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是極為豐富的,由于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充分和語言表達能力不高,幼兒往往是通過繪畫或者是其他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一實踐當中開展棒偶藝術的指導,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藝術欣賞能力,同時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開展的前期階段,要想切實地做好教學的有效指導,教師首先要在教學引導當中豐富教學的材料。對此,教師首先要在教室內劃分一個動手實踐操作的區域。在此區域內要豐富實踐的材料,
例如結合棒偶藝術,教師可以準備若干木棒、皮筋、膠帶、剪刀、毛線、棉花、針線等。并且要在此區域內豐富一些繪本內容,目的是讓幼兒自主地閱讀繪本,并且根據繪本的圖片內容開展棒偶藝術的實踐活動,讓幼兒模仿繪本的圖片進行自主實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區域內投擲一些彩色的橡皮泥,讓幼兒有更多的材料供自己實踐,并且也結合橡皮泥顏色的豐富性和可塑性進行更多樣的棒偶作品制作。總之,豐富的制作資源是幼兒落實自己思想的第一步,是激發幼兒無限想象力的重要基礎[1]。
在豐富實踐材料之后,教師需要從幼兒的主體出發,尊重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引導幼兒自主實踐來開展有效的教育引導。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發展,同時還能夠使其在不斷的摸索與探究當中提高自身的藝術制作、動手實踐以及藝術欣賞能力。
(1)幼兒自主實踐
在教學開展的前期階段,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自主開展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目的是讓幼兒對棒偶藝術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時也掌握基礎的棒偶制作方法。并且在以幼兒的自主想法為基礎上進行教育引導,充分地拓展幼兒的思維和提高其想象能力。而繪本與棒偶藝術的結合,使幼兒在閱讀繪本時,認識并看到更多的“形象”,使幼兒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中產生清晰的棒偶藝術形象,從而更好地開展自主實踐活動,提高幼兒的藝術制作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地閱讀繪本內容,并且根據繪本內容進行棒偶藝術的創作。以《我想吃一個小孩》為例,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結合繪本的圖片內容和自我的已有經驗來進行鱷魚這一形象的棒偶制作,然后再讓幼兒將繪本當中所出現的一些事物來進行棒偶制作,例如香蕉、香腸、小女孩。在此過程當中要尊重幼兒的主體性,教師只需要讓幼兒仔細的觀察繪本內容,并根據其繪本的圖片來進行模仿和創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同時也能夠讓幼兒在自主分析和仔細觀察當中了解棒偶制作的基本過程,既有效地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也為之后的棒偶藝術教學和繪本故事盒的教學開展奠定基礎[2]。但是幼兒在制作棒偶形象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與繪本內容不一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意識,讓每一位棒偶形象既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有各自不同的美,由此既能滿足幼兒個性化成長的需求,也能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
(2)親子活動實踐
在學前教育的教育實踐當中,幼兒家長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不僅僅是通過家庭教育來做好有效的教育引導,創設一個家園一致的良好氛圍,更重要的是通過親子之間的有效互動來進行更加科學且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方式。這樣一來,既能夠體現教學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也能夠創設一個更加和諧的教育氛圍,并使幼兒在與家長的共同合作之下進行多元的提高。對于部分幼兒而言,其動手能力尚有不足,面對一些復雜的棒偶技術,還需要家長、幼兒教師的幫助。為此,親子活動形式于棒偶制作十分重要,是讓家長發現幼兒美術天賦的重要途徑,也是增進親子關系的有效方式。
還是以上述《我想吃一個小孩》繪本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家長開放日的形式引導幼兒家長參與到孩子們的棒偶制作活動當中,讓幼兒教授家長棒偶制作的方法。例如,讓幼兒教授家長如何裁剪小鱷魚、小香蕉等,也讓幼兒家長與孩子們一同進行上色、粘貼等實踐活動。在制作好棒偶之后,教師要在教室內布置好有關于繪本內容的場景,然后引導幼兒家長與幼兒一同上講臺,來根據場景的布置,利用手中的棒偶進行即興表演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幼兒在與家長的實踐活動當中不斷地成長,并感受彼此相互陪伴的親情,也創造一個更加融洽且和諧的教育氛圍。此外,幼兒教師也鼓勵幼兒與家長在繪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情節創新,以此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
當幼兒掌握棒偶藝術作品的制作方法之后,一個個棒偶形象的人物被創造出來,教師便可以引導幼兒為棒偶人物設定一些故事情節,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并讓幼兒進行棒偶藝術表演。繪本中跌宕起伏的故事能夠為幼兒創造故事帶來靈感,同時也能讓幼兒將繪本故事進行“二次呈現”,以不同的方式演繹相同的故事,從而帶給幼兒不同的學習體驗。
繪本故事盒是棒偶藝術開展的前提,而棒偶是繪本故事和開展的重要輔助,只有將兩者相結合,才能夠構建一個更加立體的教育指導體系,也讓幼兒在不斷的實踐當中分析和認知所學內容,真正地促進幼兒的多元成長。作為棒偶藝術開展的前提,幼兒教師首先要立足于繪本故事盒的教育實踐來進行引導,在此過程當中可以從幼兒的主體出發,以幼兒小組為單位,使其自主地收集棒偶開展的背景資料,通過創設豐富的繪本故事盒背景來開展更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當幼兒收集足夠多的背景資料之后,會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鏈,為棒偶藝術表演帶來堅實的基礎。
收集豐富的繪本故事盒的背景資料前提就是要引導幼兒豐富自身的繪本閱讀內容。在此過程當中,幼兒教師可以開展以閱讀為基礎的教育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室之內豐富繪本內容,并挑選出一名幼兒對班級內的繪本進行整理,讓其他幼兒進行繪本的借閱活動,并對其進行記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挑選自己喜愛的繪本內容,也通過合理地記錄來激發幼兒的借閱興趣,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此之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自己所閱讀的繪本內容進行交流,通過精練的語言來講述整個繪本的故事背景,既能夠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豐富幼兒的文學積累。這樣一來既能夠鞏固幼兒所閱讀的繪本內容,也能夠讓幼兒在總結繪本內容的同時想象一個繪本故事盒的背景。通過這樣的方式,既體現了繪本的教學自主性,也能夠結合繪本故事盒的基本內容實現幼兒思維的拓展,為之后的繪本故事盒教學和棒偶的制作以及棒偶藝術與繪本故事盒的融合奠定了基礎,也能讓幼兒在繪本閱讀中實現多維成長[3]。
結合繪本故事和內容來開展棒偶戲劇的教學引導,目的是讓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并且在不斷動手實踐當中促進幼兒的多元成長。在此過程當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通過小組合作讓幼兒在思維的碰撞當中實現思維的拓展。同時也要讓幼兒在不斷地合作當中豐富繪本故事盒的情境與內容,從而創設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棒偶戲劇。但是幼兒本身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將自己的想法作為核心、正確的決定,因此在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時,會因為“自我堅持”而發生矛盾,為此教師的引導與指導應貫穿整個討論活動,直至故事內容的落定。
以《好餓的毛毛蟲》為例,教師首先就要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對此繪本內容當中的主體“毛毛蟲”進行制作。在制作的過程當中,也要讓幼兒結合繪本內容進行拓展。例如,有的小組幼兒在閱讀了繪本內容之后發現毛毛蟲一直在吃東西,于是就想出了毛毛蟲每吃一種東西身體就會增長的想法,并將其應用于毛毛蟲棒偶藝術制作的實踐當中。在此之后,小組幼兒還要針對繪本的內容進行故事盒的創作。例如,準備若干張A4紙,在第一張紙上繪畫出橘子,在第二張紙上繪畫出胡蘿卜,在第三張紙上會畫出草莓,引導幼兒發散自己的思維豐富毛毛蟲所吃的食物。最后再讓幼兒結合自己所創作的棒偶與故事盒進行融合,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己所制作的內容,創設棒偶戲劇,并引導幼兒將其表演給其他幼兒或者是家長觀看。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盒不一定需要和繪本一致,而是需要結合幼兒自己的想法去發展其思維。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實現了繪本故事盒與棒偶藝術的結合,還從多個角度出發促進了幼兒多種能力的提高,實現了學前教育的科學化發展。
學前教育的目的絕不僅僅是教授幼兒多種技能和提高幼兒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在以繪本故事盒與棒偶藝術融合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也需要緊抓這一核心,通過不斷教育引導來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每一個故事的設計中,都會體現出一個中心思想,也會在每個情節的設定與選擇中彰顯出幼兒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為此,教師可以在故事設計中引導幼兒向正確的價值觀發展,例如樂于助人、以禮待人、主動分享等,并在故事細節中進行落實,由此實現道德觀的滲透,使幼兒從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4]。
例如,在棒偶的制作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尋找生活當中一些廢棄的材料,通過對一些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來進行棒偶的制作。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幼兒形成良好的節約意識,并且利用生活當中的一些垃圾來開展垃圾分類的教育引導,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垃圾分類方法,同時也能夠在教育實踐當中培養幼兒節約不浪費的良好意識。除此之外,在繪本故事盒的制作實踐當中,教師也可以將這一價值觀融入其中。例如,有的幼兒在利用A4紙進行故事背景的創設時,只用了紙張的一面。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反面來進行故事背景的制作,通過合理地運用紙張來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實現了棒偶藝術繪本故事盒的制作,還實現了德育內容的引導,真正地體現了學前教育的內核,推動了幼兒的多元成長。再比如,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行為細節與選擇細節,在“直接拿別人東西玩”和“禮貌詢問,征得同意之后再拿”這兩個選項中,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選擇后者,并告訴幼兒如何禮貌地詢問對方,以此培養幼兒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繪本故事盒的教育實踐當中,幼兒學會了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引導幼兒勇于在眾多人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樂于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該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育形式,更加著力于幼兒的主體,同時也結合了棒偶藝術有效地拓展了幼兒的思維。通過繪本故事盒與棒偶藝術的結合,為幼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也激發起了幼兒對閱讀的興趣,真正地做到了讓幼兒在閱讀當中健康快樂成長,使繪本成為了成就幼兒夢想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