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旺旺
(西安綜合職專 陜西西安 710048)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我國中職學校需要就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借此優化課堂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此外,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互聯網+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起到的重要影響作用,并積極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幫助學生專業素養實現全面提升,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互聯網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促使各個環節實現改革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同時,互聯網技術也以其獨特的優勢,迅速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工具。就中職的教育活動而言,大部分中職學校都建立了信息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開始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證保障。因此,“互聯網+”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有著諸多積極的影響[1]。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所借助的輔助工具較少,結合學生學習能力有限、方式不科學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欠佳,整體的環境不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借助“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基礎的差異性,為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提供專業課程教學資料。此外,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提升了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效性。另外,該課程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創建的多種網絡化學習渠道,為學生提供學習專業課程的資料,有利于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活動,進而彌補自己在專業領域存在的欠缺,使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呈現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互聯網+”教師的帶動下,中職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教師,實現了線上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結合當前的大環境,各個學校的教學活動需要尋求新的方向,以此保證學校教育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專業教學活動。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中職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將學生集中在課堂上,使教學活動需要得到時間和空間的雙重條件,才能順利進行。但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實時的線上教學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資料以及教學視頻等內容放到信息化的學習平臺上,供學生隨時觀看、下載學習。這樣的模式,極大地豐富了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專業知識的渠道。
現階段,中職學校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大部分課堂教學時間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聆聽的模式。而借助“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方式,并且借助互聯網提供的教學資源擴展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在學習中進行創新。通過這樣的引導,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該課程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培養他們主動探究信息技術知識的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我國政府對職業教師提供的支持越來越多。然而,從整體上來看,中職教育在我國的人才培養教育體系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人們對職業教育依然存在一定的偏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會存在一些學習上的問題,要么就是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又不愿意過早地進入社會;要么就是學習興趣不高,只是想掌握一門專業技能而已。這樣容易導致中職學校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活動時面臨諸多的問題,給教師造成一定的教學壓力[2]。
中職學校面對的學生情況比較復雜,就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而言,部分學生在過去的學習活動中并沒有充分地接觸計算機。即便有,也只是進行簡單的操作而已。另外,也有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技術比較感興趣,使得他們在接受專業知識之前就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結合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就難以統一教學內容,需要兼顧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情況,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之間存在的基礎性差異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是現階段大部分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面對的教學難題。
與高等院校相比,中職學校的教學活動更需要結合實際的發展情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這樣就要求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充分迎合當前專業領域的發展情況,為學生設計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案。但是,就信息技術課程而言,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更新速度比較快,導致一些教學內容在實際應用中已經處于被淘汰的狀態,使中職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降低了學生的崗位競爭力。此外,教學內容難以跟上社會的發展模式,導致學生的實操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使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難以保證有效性。
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因此國家層面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需要以大量的實踐作為支撐,需要一定的教學硬件設施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保障。但是,結合現階段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學硬件設施來看,難以保證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質量。就信息技術課程而言,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時,需要借助計算機設備落實實訓教學,但是一些中職學校計算機設備陳舊,并沒有跟上該領域的發展情況,導致一些實操內容難以進行實踐。此外,在一些地區,部分中職學校硬件設施數量不足,難以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制約了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
結合現階段教學中存在問題,中職學校需要從整體上優化專業課程的教學環境,為教師落實教學改革提供硬件支持。以下是專業課程教師在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針對中職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的問題,信息技術課程課教師可以從教學模式入手,為學生創建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式。大部分中職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問題是,不愿意聽講、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以及不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介于這些情況,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模式對教學活動的限制。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豐富教學方式,積極創新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內容[3]。
比如,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技術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的資料,幫助他們逐漸養成預習學習習慣,并借助微課視頻提前了解教師要講解的內容,以此跟上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節奏。通過這樣的方式,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能夠為新知識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實現學業上的良性循環。在正式課堂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課前準備的教學內容,以文字、動畫以及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這些教學內容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搜集,以此保證教學內容的新穎性,有利于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拉近他們與專業課程的距離,使課堂教學活動不再是枯燥的專業內容講解活動,而是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
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影響,中職學校在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及時優化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前沿性的信息技術知識,以此培養他們的專業應用技能,充分體現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本質。對此,結合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之后的問題,專業課程教師可以借助該領域的熱門話題,引出或開展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4]。
比如,部分中職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很多內容都已經過時了,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直接跳過這部分內容。對此,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彌補教材中存在的這一欠缺,將教學內容改成現階段的發展樣式。此外,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熱門話題,比如“大數據”“AI技術”以及“云儲存”等概念,將其作為課堂上“常客”,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思維。與此同時,在落實專業知識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計算機網絡搜集的大數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意識,幫助他們邊學習學科前沿知識,邊了解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動向。通過這樣設計教學內容,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能夠突破教材給人才培養工作造成的限制,有利于幫助學生保持與時俱進的思維,不斷探究專業知識,成為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專業課程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為中職學生設計符合其實際情況的教學內容。對此,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可以引入娛樂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在比較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娛樂中的競賽元素激發中職學生的上進心。通過這樣的方式,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能夠進一步推動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
比如,針對某一部分的教學內容,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使他們在學習小組中自主探究項目內容。以實操課程的教學活動為例,專業課程的教師可以將操作中需要注重的要點和重點內容錄制成教學視頻,并放到信息化學習平臺中,為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提供資料。這樣通過簡單地變化學習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在共同探討中,學習和了解操作技能。同時,在項目式的學習探究中學生之間能夠形成彼此分工協作、交流,有利于他們及時發現操作中的問題,使整個學習探究活動處于輕松的氛圍下,將枯燥的學習活動轉化為輕松愉悅的探究活動。
結合中職學校學生基礎不一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初期夯實學生的基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幫助起步較低的學生盡快彌補知識上的欠缺。對此,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可以借助便捷的信息渠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以縮小差距,分層推進[5]。
比如,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基礎性的學習資料,并在學習任務中提供夯實基礎的任務。比如,在實訓環節,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基礎性的訓練內容,并鼓勵他們盡快提升專業水平。針對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他們進行能力提升和拓展,嘗試將一些前沿性的信息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此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還可以借助班級的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為他們開展課后自主學習活動提供幫助。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搜集自主學習的平臺,比如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公開課、大學的慕課等。盡管教學內容不是中職學校的,但是對于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為探索專業知識尋求更多的途徑。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活動需要進一步調整,使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迎合該領域的發展情況,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時效性。對此,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需要積極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制定有效和新穎的教學模式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