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嬌
(遼寧省鞍山市二一九小學,遼寧 鞍山 114000)
要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并且采用多樣化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提升。
當教師注意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時,就說明教師已經注意到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去改善教學模式,反思教學活動,進而為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作出更大貢獻。教師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研究更多的教學模式,選擇更多的教學方法去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學習的效率提升了,那么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就提高了。教師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會應用多樣的教學模式,從中去選擇適合小學學生的教學過程,進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只是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或知識的增加,而是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去打造課堂,從而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提升數學課程教學質量。
小學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隨著年級段的提升,會讓學生完全沉浸于學習的氛圍中,但只是簡單地汲取知識,忘卻了自己學習的最初目的,淡漠了學習的快樂和感動。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重申這一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找到自己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從而讓學生在發展興趣愛好的同時也獲得了數學知識,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放松身心,更好地在課堂上進行聽課學習。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初心,就需要教師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豐富數學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教師要精心設置課前導讀,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保持好奇。教師還需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去感受學生所感受的,去想學生所想的,進而使教師在備課上能夠與學生的腳步保持一致,理解學生的想法和思維,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完善教學機制。教師還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觀察和評價學生,細致觀察學生的動作和思維發展,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進而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完善教學機制。
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是對小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進行激發,讓學生們能夠自主完成數學課堂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以學生興趣為教學目標,讓學生充滿數學學習熱情,積極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探索,強化小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小學們能夠在課前對數學知識內容進行預習,并在課后進行知識的復習。同時,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趣味性數學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基礎,是知、情、意、行全面協調發展的關鍵。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合作交流、互助互動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做到數學展示生活,圖文并茂,用直觀的生活方式展示數學問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讓學生主動學習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富有動態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的手動起來,舉起來,在實操中學習數學。
數學是一門復雜且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要保持充足的好奇心,要能夠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質疑。學生學會提問的同時,大腦就開始運轉,不斷思考,同時也會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時間以及空間,提出問題,并營造一個良好解決問題的氛圍。
例如,《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在開展該節課程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節課程的內容提出問題。比如學生甲提問:什么是小數?學生乙提問:小數和整數有什么區別?學生丙:小數和小數之間有沒有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運算?學生丁:生活中存不存在小數?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可以看出,皆是該節課程學習的重點。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會提出一些與此無關緊要的問題,對于該部分學生,教師還是要積極地鼓勵,讓其勇敢地在課堂中發言,這樣才能夠達到提升學生提問的自信心,以及啟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比如在情境中展示超市中各個物品的價格,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逐步引出學習的中心內容。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形成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配合,唯有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緊密聯合時,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才會形成高效的課堂。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用合理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自主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知識運用實踐能力等等。其中較為重要,對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影響較大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來制作微課、教學視頻、學習ppt,這些內容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課后完成預習和復習。同時,由教師親自制作而成的教學視頻也會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例如,《公頃和平方千米》,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的含義,并對其實際大小有所體會,能夠將其與平方米、平方千米等單位進行簡單的換算。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得以迅速地理解教師的教學,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預習微課,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
所謂合作探究,指的是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時,其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探索,如此不僅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而且也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知識探究能力。小組合作是在新課程改革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其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比較普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對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例如,《三角形》這一節課程的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開展合作,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介紹生活中的三角形;第二個問題,根據生活中的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特征;第三個問題,三角形和三角形之間可以按照角的大小分種類嗎?三個問題的提問是由淺入深的,且學生通過小組內部成員的共同力量以及相關書籍的介紹,是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的。比如說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在小組內部就需要小組各個學生先自己總結生活中的三角形,再在小組內部探討,匯總成小組共同的答案。在探究三角形的特征時,依舊可以按照該步驟進行合作,得出答案。在這樣的小組合作以及核心問題模式中,學生的合作能力逐步提升,探究精神也能夠被落實。
家校合作在當前是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以其獨特性及必要性走進校園,基于這種情況,單單是一方高喊家校合作的口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尤其是教師與家長必須具備這樣的意識,才能以此意識來銜接家校,實現家校互助,進而促進雙方順暢地交流,為后續合作做準備。如何才能真正提升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意識呢?家長關注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素質的提升,教師也同樣關注。除此之外,教師更關心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學校在貫徹落實這一措施之前需準備好各項研究及實踐的數據,并以學生的轉變程度來支撐這一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需進行一定的實踐,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教師與家長如果從實踐中發現學生可以提升的空間,勢必會不遺余力地進行合作探究,那么,家校雙方在思想上達成一致的條件下進行緊密的溝通交流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了。
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為例,首先,教師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口訣,然后掌握進位等,以上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可要求家長進行檢驗,檢驗結束后可在群里說一聲。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空間里進行背誦可以最大限度完成背誦,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其實與兩位數之間的運算并無太大區別,學生只需做到一定程度的復習即可,家長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最初可能需要教師為家長布置具體的內容輔導學生,隨著家長教育意識不斷加深,逐漸可以不再需要教師特地說明需要怎么實施,只需要教師提出對學生檢驗完成的內容即可,家長自行安排家庭教育的內容,既有效實現了親子間的互動,也實現了家校互動,有效地推進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更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實踐發現,這種方式確實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展開,尤其是數學學科,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明顯更積極,在課下也能夠主動提問,畢竟基于一定復習的預習給了學生信念感,向教師問問題更有底氣,而有些問題是孩子與家長協商好來學校問教師,以便回家后講解給家長的,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促進了學生素質教育的展開。
應用數學是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理解的主要活動。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不少教師一提到應用數學,就想到做練習題,機械地為學生設計數學練習題。如此應用數學的方式是單一的,同時也打擊著學生應用數學的積極性。面對數學應用不足,在數學課程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教師要創新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的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生活是數學的歸途。所以,在學生理解了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可以開設生活活動,驅動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以“認識人民幣”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筆者在學生認識了人民幣之后,創設了購物活動。在開展購物活動的過程中,筆者將學生身邊的學習用品擺放到課桌上,并標注不同的價錢。之后,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用手中的“人民幣”購買清單上標注的物品,并進行結賬。這一活動實現了課堂練習的生活化,還使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鍛煉了數學應用能力。
教學評價起著優化教學的作用,便于師生準確地掌握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掌握教學評價的主動權,且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導致教學評價的價值難以實現,同時還影響了數學教學效果。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繼續發展的今天,教育領域提出了教、學、評一致的要求,將教學評價融入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評價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基于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時候,教師要創新教學評價方式,將教學評價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時豐富教學評價主體,提高教學評價效率。
以“圓的面積”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通過學習圖形面積內容,大部分學生掌握了轉化法,學會使用轉化法推導圖形的面積。立足學生的學習所得,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將探究圓的面積公式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長起到指導作用,指導其他成員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務。例如,小組長先指導組員回憶之前學習的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說出具體方法,將小組成員表述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此展開合作交流,設計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案。之后,指導小組成員平均地將圓剪切為不同的份數,并進行拼湊。在拼湊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互相觀察各自的成果,由此發現規律。在小組成員合作探究出公式之后,筆者就他們的探究方法、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評價,借此使他們了解本組探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掌握本組的探究情況,由此進行查漏補缺。然后,筆者還鼓勵學生立足各自的小組學習表現進行互相評價。小組長結合記錄的情況,對本組的數學探究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如此評價,不但實現了教學評價的過程性,還實現了教學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尤其在多樣性的教學評價的作用下,學生切實地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便于彌補學習不足,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必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通過自身的實踐總結和創新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盡可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將來成長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