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艷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江蘇揚州 225000)
膿毒癥是由感染引發的一組全身炎性綜合征,在臨床上通常有寒戰、發熱、心悸、氣促、精神狀態改變等癥狀表現,可導致全身循環功能紊亂及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2]。膿毒癥累及的臟器組織中以肺部最為常見,需要盡早救治和處理,以免造成嚴重后果。血必凈注射液是現階段臨床廣泛使用的一種中成藥制劑,內含紅花、川芎、當歸及赤芍等多種成分,具有化瘀解毒的功效,適用于多臟器功能障礙的治療,但關于其劑量的使用目前尚有爭議[3]。本研究就兩種不同劑量血必凈注射液在該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重癥膿毒癥合并急性肺損傷患者,按照血必凈注射液用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73±6.25)歲;膿毒癥病因:肺部感染29例,腹腔感染6例,血液系統感染5例,其他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8.64±6.33)歲;膿毒癥病因:肺部感染30例,腹腔感染8例,血液系統感染7例,其他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膿毒癥、急性肺損傷的相關判定依據[4-5];②預計生存期>1周。排除標準:①伴自身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等疾病;②對研究藥物過敏或既往有過敏史;③近12周有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治療史。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抗感染、補液、營養支持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基礎治療,同時在妥善鎮靜及鎮痛的條件下實施氣管插管。給予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33,10 mL/支)靜脈滴注:對照組50 mL/次,2次/d,持續7 d;觀察組100 mL/次,1次/d,持續7 d。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礎體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7 d的平均動脈壓(MAP)及心率(HR)值,分別通過血壓計及心電圖測定。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借助肺功能監測儀(德國Pulsion公司,型號:PiCCO型)測定兩組治療前、治療后7 d的血氧分壓(PaO2)、氧合指數(PaO2/FiO2)及血管外肺水指數(ELWI)。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炎癥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7 d采集兩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3~5 mL,通過離心機(轉速:3 000 r/min,離心半徑:10 cm)離心處理15 min后,通過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測定其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及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儀器選擇多功能酶標儀(德國Berthold公司,型號:LB 940型),所用試劑盒購自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④比較兩組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用藥安全性:記錄兩組患者的28 d病死率及治療期間藥物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基礎體征測定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MAP均升高,HR均降低,且觀察組MAP較對照組更高,HR值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基礎體征測定結果( ±s )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基礎體征測定結果( ±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MAP(mmHg) HR(次/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57.38±5.12 72.08±4.67* 120.39±5.64 105.32±5.43*對照組 42 58.02±5.45 69.83±5.11* 120.82±5.82 108.35±6.02*t值 0.574 2.182 0.355 2.510 P值 0.567 0.031 0.723 0.013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測定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aO2、PaO2/FiO2均升高,ELWI均降低,且觀察組PaO2、PaO2/FiO2較對照組更高,ELWI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測定結果( ±s )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測定結果( ±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aO2:血氧分壓;PaO2/FiO2:氧合指數;ELWI:血管外肺水指數。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PaO2(mmHg) PaO2/FiO2(mmHg) ELWI(mL/k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53.42±4.67 89.05±5.33* 63.47±6.32 312.42±35.40* 14.58±1.52 9.28±1.23*對照組 42 53.82±5.33 85.91±6.42* 64.05±6.58 293.58±33.64* 14.39±1.48 10.05±1.55*t值 0.379 2.534 0.426 2.577 0.598 2.625 P值 0.705 0.013 0.671 0.011 0.550 0.01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指標測定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3項血清炎癥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指標測定結果( ±s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指標測定結果( ±s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CRP:C反應蛋白。
組別 例數 TNF-α(ng/L) IL-6(ng/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230.45±26.85 93.45±23.28* 251.38±26.79 108.45±21.47* 108.73±11.25 81.42±9.55*對照組 42 232.31±28.31 103.26±20.46* 253.40±31.28 123.86±25.08* 109.12±12.38 87.68±11.32*t值 0.319 2.109 0.330 3.140 0.156 2.845 P值 0.750 0.037 0.742 0.002 0.876 0.005
2.4 兩組患者病死率及用藥安全性 在28 d病死率方面,觀察組患者為2例(4.17%),與對照組的3例(7.1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3,P=0.877)。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僅個別有皮疹、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等問題發生,但經及時對癥處理可緩解。
急性肺損傷是膿毒癥患者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起因多與該類患者存在通氣-血流比例失衡、肺容量減少及肺順應性降低等有關,可誘發嚴重呼吸衰竭及頑固性低氧血癥,進而加大患者的病死風險[6]。臨床針對重癥膿毒癥合并急性肺損傷的治療多采用包括抗感染、抗休克、機械通氣及營養支持等在內的綜合療法,以保護器官功能、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血必凈注射液是近年臨床治療膿毒癥的常用中成藥制劑,主要成分包括紅花、川芎、當歸及丹參等,可起到清熱涼血、化瘀解毒的作用;據現代藥理學證明,血必凈注射液中所含芍藥甙、紅花黃色素、川芎嗪及阿魏酸等成分還具有抗病毒、抗菌、調節機體免疫、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多種作用,故而適用于多臟器功能衰竭、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等疾病的治療[7-8]。龔光遠等[9]研究表明血必凈注射液的抗凝、抗病毒及細胞因子清除作用可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促進患者器官功能恢復。袁娜娜等[10]觀察發現,血必凈注射液能夠有效降低膿毒癥患者的死亡風險,改善其預后及轉歸。然而,關于血必凈注射液的具體用量問題,至今尚無統一標準。郭艷青等[11]研究認為,低劑量血必凈注射液用藥能夠更好地保障安全性,避免加重機體損害;但新近研究發現,高劑量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能夠更有效保護器官功能,且不易增加不良反應發生[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MAP、PaO2、PaO2/FiO2值均高于對照組,而HR、ELWI及3項炎癥指標(CRP、TNF-α、IL-6)值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在重癥膿毒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高劑量血必凈注射液用藥能夠更好地穩定患者的基礎體征,改善肺功能,并下調機體炎癥水平,治療效果優于低劑量用藥,該觀點與上述研究報道存在較大相似度。分析原因為,與血必凈注射液的劑量學依賴特征有關,高劑量用藥可加強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及凝血功能的改善,進而加快穩定患者的基礎體征;并且其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蘇氨酸蛋白激酶(Akt)/叉頭框蛋白O1(FOXO1)信號通路有刺激作用,高劑量用藥后也可更好地上調claudin-5,抑制IL-6、TNF-α等多種炎癥因子表達,在改善肺血管屏障功能的同時,減輕機體微炎癥狀態,為肺功能的盡早恢復創造有利條件[14-15]。同時,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且28 d病死率比較相當,可見高劑量血必凈注射液治療的安全性也較可靠,不會增加用藥風險。
綜上所述,對重癥膿毒癥合并急性肺損傷患者采用高、低劑量血必凈注射液治療的安全性均較有保障,且高劑量用藥相對更利于穩定患者的基礎體征,加快其肺功能及機體微炎癥狀態的改善,一定程度上還可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