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培
(包頭市第八醫院中醫科,內蒙古包頭 014040)
胃虛痰阻型呃逆是一種常見的胃部疾病,表現為胃脘的痞悶、脹滿,按之不痛,但頻頻噯氣,偶有納差、呃逆、惡心,部分患者會出現舌苔白膩、嘔吐、脈緩稍滑。其主要由橫膈膜發生痙攣性收縮導致,往往與飲食習慣具有直接關聯。若該癥狀持續24 h以上,則可稱作“難治性呃逆”,會對患者的睡眠、飲食造成較為嚴重的阻礙,嚴重者還會導致電解質紊亂甚至虛脫等不良后果[1-2]。莫沙必利、奧美拉唑等藥物治療為其常用治療方式,藥物作用機制為抑酸、保護胃黏膜、促進胃動力等,但該治療方式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停藥后常出現病情復發,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3]。旋復代赭湯是出自《傷寒論》中的經典方劑,為中氣受傷、汗吐下后、胃虛氣逆所致噯氣不除、心下痞硬而設,古代醫者采用該方劑治療胃虛痰阻呃逆等氣機升降失常類疾病頗有成效[4-5]。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包頭市第八醫院收治的胃虛痰阻型呃逆患者70例,分析使用旋復代赭湯加減治療胃虛痰阻型呃逆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包頭市第八醫院收治的70例胃虛痰阻型呃逆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34~80歲,平均年齡(43.55±4.74)歲;病程3~6 d,平均病程(3.86±0.62)d。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42.35±4.52)歲;病程2~6 d,平均病程(3.62±0.43)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包頭市第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①符合《痞滿中醫臨床實踐指南(2018)》標準并確診為胃虛痰阻型呃逆[6];②發作前誘因明顯:過度勞累、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等。排除標準:①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會導致胃虛痰阻型呃逆的其他疾病;②合并心、腎功能不全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③合并嚴重的血液病;④患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或精神性疾病;⑤已接受可能對指標觀察存在影響的相關治療。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規格:5 mg×24片)聯合奧美拉唑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79,規格:20 mg×7片×4板)進行常規治療,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用量為1片/次,3次/d,于飯前30 min服用,奧美拉唑用量為1片/次,1次/d。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旋復代赭湯加減治療,組方:旋復花15 g、半夏15 g、生姜25 g、代赭石5 g、大棗15 g、炙甘草15 g、人參10 g。依據患者癥狀進行加減治療:胃寒去生姜,加柿蒂10 g、干姜10 g;腹飽脹,無食欲者加木香6 g、雞內金25 g;反酸嚴重者則需去除大棗,加瓦楞子20 g、海螵鞘20 g;排氣不暢、大便不通者加厚樸10 g、瓜蔞30 g;呃逆上氣者加砂仁6 g、木香10 g;大便溏者加焦白術12 g、茯苓15 g、炒芡實20 g;幽門螺桿菌檢查呈陽性患者加蒲公英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中藥用水煎服,1劑/d,分早晚服用(各1次)。對照組及治療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1個療程為28 d,且兩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配合健康宣教,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應盡量避免食用低脂肪、高纖維素、高蛋白食物,并且應禁止食用如辣椒、胡椒粉等刺激性食物,不可飲用酒精、濃茶、咖啡等。告知患者應在早晚飯后進行30 min站立,睡前3 h不應食用任何食物。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胃虛痰阻型呃逆癥狀評分:以每周癥狀發生天數作為評分標準,0分為無癥狀,1分為1周<1 d,2分為1周1 d,3分為1周2~3 d,4分為1周4~5 d,5分為1周6~7 d。②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有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痊愈:治療后癥狀消失,癥狀評分改善≥95%;顯效: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部分癥狀出現后仍能較快消失,癥狀評分改善75%~94%;有效:治療后部分癥狀消失,或程度減輕,癥狀評分改善35%~74%;無效:治療后癥狀未消失,且各癥狀程度均未減輕,癥狀評分改善<35%。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患者例數+顯效患者例數+有效患者例數)/總患者例數]×100%。③利用由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健康調查簡易量表”(SF-36)[7]記錄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胃虛痰阻型呃逆癥狀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臨床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臨床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患者評分更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4.29%,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SF-36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治療組患者的SF-36評分較對照組患者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的胃虛痰阻型呃逆癥狀評分對比(分,±s )

表1 兩組患者的胃虛痰阻型呃逆癥狀評分對比(分,±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痞滿 噯氣 反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5 3.42±0.85 1.21±0.87* 3.55±1.02 1.32±0.92* 3.56±0.92 1.25±0.86*對照組 35 3.37±0.82 2.25±0.70* 3.52±0.98 2.20±0.76* 3.86±0.72 2.26±0.65*t值 0.250 5.510 0.125 4.363 1.519 5.543 P值 0.803 <0.001 0.901 <0.001 0.133 <0.001組別 例數 口干口苦 燒心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5 3.48±0.90 1.26±0.78* 3.62±0.95 1.52±0.96*對照組 35 3.45±0.75 2.15±0.88* 3.67±0.78 2.05±0.75*t值 0.151 4.478 0.241 2.574 P值 0.88 <0.001 0.811 0.012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5 43.52±9.23 65.44±8.62對照組 35 44.68±8.98 52.67±8.52 t值 0.533 6.233 P值 0.596 <0.001
脾胃處于中焦,其具有交上、通下功能,可維持“氣機升降”的動態平衡,稱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主升運,脾陽健運,使得精氣上升布散;胃主降納,飲食納胃,可以通降糟粕,脾胃各司其職,常有升降,使得氣機運轉通暢,脾胃斡旋造成清氣的上升、濁氣的下降,清氣于脾中不升,則脘腹滿脹、四肢乏力,胃失和降則呃逆噯氣、胃脘疼痛等[8-9]。造成脾胃病的病理機制主要為脾胃氣機的升降失常,而治療脾胃病的關鍵即在于使脾胃的氣機升降恢復至動態平衡的狀態[10]。
胃虛痰阻型呃逆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表現為喉部不間斷發生“呃、呃……”的聲音,該聲音多短促頻繁,難以制止[11],西藥治療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結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中藥治療方式。旋復代赭湯為理氣劑,能夠益氣和胃、降逆化痰,臨床上用于膈肌痙攣、神經性呃逆、胃神經官能癥的治療,基于“氣機升降”理論可調理脾胃氣機,用于胃虛痰阻型呃逆的治療[12]。方中代赭石性寒、味苦,可清降肝火;旋復花性溫,可散結開痞、下氣消痰,其入脾、胃、肺、大腸經,降逆、消痰效果良好;半夏、生姜可解逆祛痰、清肝化飲、和胃理氣,與代赭石、旋復花合用,祛痰降逆功效顯著;瓦楞子適用于因氣滯血瘀原因造成的癥瘕痞塊,與諸藥聯用可增強行氣活血、散結消癥的功效;旋覆代赭湯加減中的大棗、人參、炙甘草具有益氣和中,通暢氣機的作用。諸藥配合,可降逆化痰,痰涎得消、中虛平復,則呃逆可止[1]。現代藥理學證明,旋復代赭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動力、抗炎、修復受到損傷的食管黏膜、促進胃潰瘍愈合等作用;另外,該方應用時的隨癥加減副作用小、復發率低,同時具有價格低廉的優勢,近年來在醫學領域受到廣泛重視[13]。
本研究采用基于氣機升降理論的旋覆代赭湯加減治療胃虛痰阻型呃逆,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胃虛痰阻型呃逆癥狀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患者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7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SF-36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的改善幅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覆代赭湯加減治療胃虛痰阻型呃逆的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對胃虛痰阻型呃逆的患者應用旋復代赭湯加減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可改善患者癥狀評分,同時提高其生活質量,此方案為臨床治療氣機逆亂類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值得繼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