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越,黃金山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院,重慶 404000)
骨科手術后切口發生疼痛屬于術后的常發不良反應,持續的疼痛反應會使患者的全身炎癥及應激反應增強,從而使其內環境發生紊亂,導致心血管疾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提升[1]。骨科患者在手術之后,必須要做一定的鎮痛處理,才能夠促進術后康復[2-3]。超前鎮痛屬于近些年來新興的鎮痛理念,是指提前給予患者鎮痛藥物,降低傷害性刺激程度,從而緩解疼痛[4-5]。常規的超前鎮痛藥物為阿片類藥物,但是,該藥物會使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呼吸障礙等情況,對于術后康復十分不利,同時,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還會大大提升[6]。帕瑞昔布鈉是一種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具有高度選擇性,給藥后,可在患者機體中代謝形成伐地昔布,對COX-2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降低前列腺素的生成量,從而對炎癥、疼痛反應起到緩解作用,并且其具有選擇性,能夠對花生四烯酸轉為前列腺素的過程進行阻斷,從而起到有效的抗炎及鎮痛效果[7-8]。基于此,本研究以86例骨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誘導前帕瑞昔布鈉干預的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院收治的86例骨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術后靜脈自控鎮痛,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50.46±4.62)歲。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誘導前帕瑞昔布納干預,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0.89±4.7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無麻醉禁忌證;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患者;③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均通過腰-硬聯合麻醉,選擇L2~L3間隙進行穿刺,給予患者1.5 mL的0.75%布比卡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40,規格:5 mL∶25 mg),硬膜外向頭端置管,手術中給予患者4 mL的1 %利多卡因(中國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388,規格:20 mL∶0.4 g×5支)和0.375%羅哌卡因(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690,規格:20 mL∶150 mg)進行維持麻醉。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前30 min靜脈注射40 mg帕瑞昔布鈉(四川新開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0017,規格:40 mg),對照組患者在麻醉前30 min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870001,規格:1 000 mL∶9 g),手術結束以后,兩組患者均需要連接自控靜脈鎮痛泵,鎮痛方法為:100 μg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2 mL∶100 μg)和100 mL的生理鹽水混合,負荷劑量為0.5 mL,然后鎖定15 min。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3 d的疼痛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惡心嘔吐、低血鉀、皮膚瘙癢);鎮痛滿意度;術后指標(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術后48 h關節活動度)。其中疼痛評分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分,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強[9]。鎮痛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組間總例數。十分滿意:患者術后無疼痛,或輕微疼痛,不會影響預后;滿意:患者術后無疼痛或者輕微疼痛,會對預后效果及日常生活產生輕微影響;不滿意:患者術后產生中度以上疼痛,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預后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行(±s)來表示,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行[例(%)]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3 d的疼痛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1 d、術后3 d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3 d的疼痛評分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 d、術后3 d的疼痛評分比較(分,±s )
組別 例數 術后1 d 術后3 d觀察組 43 2.16±0.25 1.06±0.09對照組 43 3.84±0.76 2.51±0.46 t值 13.770 20.286 P值 <0.001 <0.00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2.3 兩組患者鎮痛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鎮痛滿意度比較[例(%)]
2.4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情況 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術后48 h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情況(±s )

表4 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情況(±s )
組別 例數 術后首次下床時間(h) 住院時間(d) 術后48 h關節活動度(°)觀察組 43 21.71±1.14 5.22±0.47 101.97±9.69對照組 43 25.30±1.52 7.55±0.76 93.20±8.16 t值 12.390 17.098 4.540 P值 <0.001 <0.001 <0.001
骨科手術術后鎮痛是必不可免的,手術后發生疼痛會影響組織修復效果,并且疼痛的發生機制十分復雜[10]。通常來說,疼痛和組織損傷、神經損傷及過敏反應具有一定聯系。術后疼痛會對患者機體內分泌系統功能造成影響,導致兒茶酚胺、皮質醇水平明顯升高,另外,疼痛會對胃腸道平滑肌張力造成影響,患者會出現胃腸道絞痛及腹脹等情況,不利于預后。近些年來,超前鎮痛在骨科手術中廣泛應用,該模式就是在麻醉之前,給予患者鎮痛藥物,減少術中傷害性刺激的傳入,從而降低患者的痛覺敏感性,進而降低術后的疼痛[11-12]。骨科手術會對患者造成直接損傷,術后還會出現持續的切口疼痛反應,從而使患者的內環境出現紊亂,可使IL-1、IL-6等細胞因子參與炎癥反應的激活,進而降低機體的疼痛閾值,使患者的疼痛反應程度越來越劇烈[13-14]。
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環氧化酶-2在人體內的水平很低,而在炎癥刺激的誘導作用下,其水平會明顯提升,增強炎癥性反應,同時會使前列腺素E1、E2的合成液隨之增強,從而加重患者的疼痛、發熱及炎癥反應,并使組織損傷程度加重。超前鎮痛能夠阻滯傷害性刺激,從而降低術后疼痛,由于帕瑞昔布鈉是環氧化酶-2的抑制劑,通過靜脈注射之后,能夠對環氧化酶的水平起到降低作用,起到有效的抗炎、解熱效果。相關研究表示:在患者接受手術時,外周炎性介質通常會因術中創傷而釋放,從而升高環氧化酶-2的水平,傷害新信號會上傳至大腦,使患者機體傷害感受器靜息膜電位升高,降低疼痛閾值;而通過聯合自控鎮痛泵,能夠穩定患者術后血流動力學,從而緩解疼痛[15]。帕瑞昔布鈉能夠轉變為伐地昔布,對環氧化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從而對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生抑制,降低前列腺素的生成,起到有效的鎮痛、抗炎效果[16]。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和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鎮痛滿意度、術后48 h的關節活動度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說明通過誘導前帕瑞昔布納干預進行鎮痛,可改善患者的術后預后情況和術后指標,保證鎮痛的安全性,促進關節功能的康復。
綜上所述,骨科手術患者在常規自控鎮痛的基礎上,通過誘導前帕瑞昔布納干預,能夠降低疼痛反應,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鎮痛效果,且鎮痛安全性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