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再剛 徐雪梅
(安徽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 安徽淮南 232001)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學校在培養高質量、高水平本科人才方面的辦學能力,國務院于2015 年推出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了我國高校“雙一流”創建的主要目標和建設規劃[1]。新形勢下,時任教育部長陳寶生同志在2018年出席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的目的,需要培養一流的本科人才,高校必須具有一流的本科教育水平。高校若能夠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勢必能夠培養出世界一流的本科人才。因此,一流本科教育已是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關鍵和核心目標。近年來,高校不斷地擴大招生比例,在確保原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還應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2]。因此,高校作為我國高等人才教育的搖籃,對培養高等創新人才的教育模式更應積極進行探索,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3]。
判斷高校教育水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其所開設的相關專業進行專業認證評估,這種專一性認證是由相關專業認證組織單位對執行專業教學計劃以及進行專業教育的學院開展質量評估,判斷高校所開設的專業教學計劃是否達到或符合專業制定的標準,進而督促和提高高校相關專業的培養質量和水平[4]。我國高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于2006年開始啟動,對認證試點所需要的認證程序、標準進行了討論和制定,設立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自動化以及機械工程與自動化4個試點專業最先建立了認證工作組,并對專業認證試點的8所學校進行了初步認證。至此,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運作模式和組織架構得到初步確立[5]。其后,化工類和機械類2個專業認證分委員會也得以成立,擴增了土建類、地礦類、交通運輸類、環境類、輕工食品類、水利類等多個新的試點專業工作組。目前,專業認證試點工作可在全國高校16個相關專業中開展[6]。
本校制藥工程專業成立20多年的以來,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制藥人才,辦學效果良好,具有扎實的專業儲備和底蘊[7]。2017年,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入選為安徽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經過近5年的建設,成效明顯。近幾年來,制藥工程專業依托化學工程與技術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在教學實踐中,凝練化學和生物制藥專業基礎,增強設備與工程工藝設計專業特色,持續改進專業相關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等環節,取得了較好的結果。然而,對照制專業認證要求和標準,本校制藥工程專業在實驗課程設置和培養環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制藥工程專業實驗課程教學培養目標滯后,需要及時改進。
制藥工程專業現行的實驗課程教學培養目標仍停留在幾年前制訂的標準上,如制藥工程專業實驗由藥物化學實驗、藥物分析實驗和藥物制劑實驗三部分組成。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藥物的化合物合成、質量檢驗與制劑制備方法。三部分實驗相關的課程為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與藥劑學,都屬于制藥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學生學習了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專業實驗課程,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實驗過程中掌握藥物合成的方法步驟、藥物質量評價的體系與要求,以及藥物制劑的類型、儀器設備的操作方法。該培養目標已滯后,難以適應當前一流學科建設及專業認證要求,需要加以重新改進和修訂。
其次,是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基本不變,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結構不夠合理。
傳統的實驗課程教學中,實驗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往往是驗證性實驗占據主導,實驗內容相對陳舊。學生按照書本的實驗步驟“依葫蘆畫瓢”敷衍了事,對實驗內容、操作等缺少獨立的思考,阻礙了學生的實驗主觀能動性,使得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驗能力、創新及應用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鍛煉和全面展開。因此,需要對實驗教學課程體系進行全面調整和優化。
再者,是制藥工程專業實驗教學課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缺乏對學生的實驗實踐結果的全面客觀把握和分析,未能對實驗課程體系進行持續有效的改進。
對學生的實驗結果缺乏有效分析和總結,是當前本科實驗教學易被忽視的教學評價盲點。其根本原因在于對實驗教學課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標準,從而缺乏對學生的實驗實踐結果的全面客觀把握和分析,實驗課程體系維持原有現狀,無法得到持續有效改進,教學效果難以提高。
最后,是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育過程的實踐環節缺失較多,影響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難以滿足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固化僵硬的實驗教學限制了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錯失了培養創新能力的本科人才的最佳時間節點。此外,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育過程的實踐環節缺失較多,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為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完整的外部環境,從而影響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提升和發展,難以滿足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基于一流學科建設及專業認證背景下,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應對制藥工程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新時代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傳統的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已不能夠滿足當前和今后本科教育的發展需要。制藥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能滿足制藥行業發展需求的專門人才。畢業學生應具備化學、藥學、工程學的學科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藥物等其他化學品的技術研發及工程設計能力,形成具有創新思維和工程應用實踐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良好的職業操守和社會責任感。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制藥及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等從事教學研究、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科學管理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調整新時代本科教育的方向,須與時俱進,聚焦一流學科建設,切實執行“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通過調研相關高校實驗課程教學的相關經驗,結合分析制藥工程專業實驗課程結構體系,科學修訂完善符合制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實驗教學培養目標,以培養研究創新能力為本科生教育的重點,培養具有良好探究意識、創新思維、高水平創新實踐能力的一流本科人才作為專業的終極目標。
“以學生為中心”圍繞“以成果產出為導向”的教學培養模式,也是新時代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對本科教育的內在要求。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無法激發學生應有的潛力和創造力,培養模式固化、僵硬化,不利于培養世界一流本科人才。因此,在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通過如構建新的實踐平臺、實行本科生學業導師制、依托教師的科研項目從事科研訓練、激勵大學生申報創新訓練項目、參與專業學科競賽、借機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探索符合制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復合交叉式實驗課程教學培養模式[7]。
在新時代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傳統的實驗教學內容已過于陳舊,原有的實驗課程內容和結構已難以滿足當前和今后本科教育需求。通過開設制藥工藝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物合成反應、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和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等課程,使學生能夠選擇或設計可行技術路線和實驗方案,構建實驗裝置系統,安全地開展實驗,正確地采集實驗數據,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結合相關信息,獲取合理有效的結論。參照專業認證標準,持續改進原有的實驗課程內容和結構,持續改進相關實驗課程內容和結構,適應新時代一流學科和符合專業認證要求的培養目標。
對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課程的講授,更要保證學生畢業時達到畢業要求所規定的各項能力,如專業水平、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水平的評價通過課程學習、實驗課程、(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評估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專業能力評價包括自主學習專業知識能力的評估、專業綜合實踐能力評價等,涵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等方面;社會能力評價主要通過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等考察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組織管理領導能力、適應社會發展能力和是否具備社會責任意識等方面。傳統實驗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如何,往往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分析和總結,這也是當前本科實驗教學存在的一個極易被忽視的教學評價盲點。因此,通過對實驗課程教學的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找出實驗課程分析評價標準的關鍵影響因素,建立和持續改進一套適合制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實驗課程教學評價標準在新時代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顯得尤其重要。
基于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和專業認證需求下,實驗課程體系設計思路包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畢業要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成作為課程設置邏輯的出發點,按照“產出導向、反向設計”思路進行。結合專業調研分析制藥工程專業實驗(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物合成反應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和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等實驗課程,討論和修訂新的實驗課程培養目標,采取多種形式的實驗教學實施方案建立相關培養模式,完善實驗課程內容和結構,探索和建立新型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標準,在此基礎上最終構建符合制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新型實驗教學的完整實驗課程體系。
課程是本科教育的基石,建設一流本科,需要建設好每一門課程。綜上所述,在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以制藥工程專業認證為驅動力,大力持續改進專業實驗課程體系,通過對實驗課程教學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結構以及評價標準的探索與持續實踐,總結并分析研究結果,構建符合制藥工程專業認證標準的完整的實驗課程教學體系,為培養具有良好研究意識、創新思維、高水平創新實踐能力的本科人才奠定基礎,從而全面提升本科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