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云丹
(常州市新北區濱江豪園幼兒園 江蘇常州 213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于幼兒智力等方面的發展關注度也在逐年上升。這讓許多家長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只重視對孩子智力方面的培養,不重視其生活當中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導致幼兒從小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習慣[1]。幼兒期是人們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逐漸擁有自我意識,加強對幼兒這一階段自我意識培養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還可以激發他們的獨立意識,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社會適應性并完善其人格[2]。因此,教師在幼兒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認識到幼兒自我服務意識地重要性,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為幼兒的身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時期,幼兒的社會性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且這一時期是幼兒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階段。但這一時期的幼兒在學習社會化行為的時候由于自身發育不成熟,自制力和毅力較差,再加上這一時期幼兒受到自身性格、情緒等多方面心理因素及外界因素的影響,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進行社會化行為的學習,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或出現中途放棄的情況。
幼兒尚處在發育階段,其自身的意識及心理發展水平有限。幼兒在自我服務意識培養的過程中,會逐漸的產生一定程度的自我服務意識,但仍舊無法全面地理解自我服務意識。這就導致了幼兒在自我服務意識過程中,即日常生活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簡單來說是,幼兒不明白一些日常生活行為所產生的結果有何意義,例如:穿衣是為了保暖。這就導致了家長在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過度重視自我服務的過程。而幼兒在這一過程當中,更多的是處于好奇心以及完成之后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幼兒在這一過程當中并沒有意識到自我服務結果對于整個過程的重要性,導致輕視自我能力服務的結果。
幼兒時期認知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大腦機能逐步發育完全,條件反射等神經功能開始逐步完善,其自我服務意識也會逐步發展完善。除此之外,幼兒在空間感知、事物的辨別上、動作的協調上也會得到快速發展。這些成長都可以使得幼兒逐漸擁有獨立活動的能力。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幼兒實現其內心想要完成的事情。
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最終體現為社會性,因此做好幼兒的自我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幼兒作為祖國發展的基礎,要從小進行各方面的培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兒時期自我服務能力培養其實也是一種自主意識的培養。幼兒會對周圍的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們渴望通過各種方式來探索了解這個世界,并渴望獨立完成某項任務。這也是幼兒早期的自我服務意識的形成。幼兒在這一階段養成獨立的性格,樹立起自信心,對后續面臨困難時還能保持堅定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3]。
現階段的幼兒多為獨生子女,一舉一動都被全家密切關注著,導致了這一時期的幼兒自理能力較差,養成不愿勞動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基本的生活技能都被家長所取代,導致幼兒在發育階段喪失了進步的機會,使得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且過度依賴家長。這些不利的因素都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做好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4]。
(1)做好班級標識引導
幼兒所在班級的各類物品都要有明顯的標識,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物品都要有明顯的標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幼兒創造環境,方便幼兒自行整理,同時為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增添樂趣。
(2)游戲引導
這一時期的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的就是游戲。且幼兒的思維有著具體性、形象性的特點,單一和枯燥的說教,必然會削弱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依據幼兒獨特的年齡特征,可適當地將一些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內容融入游戲場景當中來對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進行培養。
例如,在吃午飯的時候,教師可將煮好的雞蛋放溫熱之后發給孩子們,然后引導孩子剝掉雞蛋殼,之后進行品嘗。這一“游戲”過程不僅讓幼兒直觀地認識到了雞蛋的外貌特征,還培養了其自我服務能力。可見,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上,將幼兒的衣、食、住、行的活動融入形式多樣化的游戲之中,可以使得幼兒在教師的因勢利導之下,增強自我服務興趣,進一步的改善育人效果。同時,在趣味的游戲活動之中,還能夠使得幼兒放下內心的包袱,以輕松和自由的心態參與到游戲之中,進一步的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和發展興趣,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之下,使得幼兒改變學習心態,實現自我服務意識的提升。
(3)“一日體驗”活動
“一日體驗”活動是教師抓住機會開展自我服務意識的重要手段。開展“一日體驗”活動,讓孩子們體會老師的日常,提高其自我服務能力。
(4)結合日常習慣,逐步滲透自我服務意識
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從日常的小事做起來幫助幼兒進行培養。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日常習慣引導的時候可以從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來進行。
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教學內容,逐步滲透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例如,自己的學習用品要自行整理等一些簡單的技能。
在生活當中,教師可以采用班級值日的制度來讓孩子完成一些能力范圍內的打掃任務,以提高其自我服務能力。例如,幫助老師倒垃圾,午休后疊被子、穿衣服等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和引導幼兒由原有的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由于幼兒自身素質及家庭教育環境存在差異,導致幼兒自身能力差異也比較明顯。因此,教師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區別對待。在培養其自我服務能力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這樣才能在保障幼兒自我服務能力有效提高的同時,讓每一位幼兒都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1)全方位培養策略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目的不僅僅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要通過日常感官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幼兒進行了多方面的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還可以讓幼兒更進一步明白自我服務能力的最終的目的。
(2)樹立榜樣,以示范性教育來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許多幼兒雖然不具備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但擁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幼兒的這一特性為幼兒樹立榜樣,并通過示范性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幼兒提高自我服務能力。而對于一些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幼兒要進行針對性的輔助和引導。這樣一段時間后,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就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3)因材施教,以個性化育人方案培育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就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特點,且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雖然幼兒都在同一班級內,但是由于生長環境、遺傳因素、社會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差異也是很正常的。因此,對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育上,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幼兒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因材施教方式對幼兒進行細致且耐心的講解,以持久性訓練來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務技能。同時,教師需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幼兒的成長速度與節奏,全面掌握幼兒的實際能力,結合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幼兒提供針對性的學習方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輔助幼兒發展,確保育人效果,有效的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另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分組活動的方式開展教學,并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對活動區域的材料投放上,教師需要注意投放合適的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比如,邀請手部技能發育存在缺陷的幼兒,輔助小娃娃穿耶夫,邀請肌肉發育不夠理想的幼兒參與整理玩具、擺放積木等活動,尤其是對于動作快、接受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邀請他們去幫助其他人,或者為他們提供一些有難度的任務,使得幼兒在追求極致的過程中做到更好,還可以有效地避免幼兒出現驕傲的情緒。所以,對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額培育上,教師需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注意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滲透式的課程,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來開展實踐活動。
(1)利用主題活動來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集體活動學習,針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自我服務能力的欠缺進行培養,來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2)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提高幼兒的社會性
教師每周舉行一到兩次的集體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的社會性。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的短板也會有所體現,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觀察幼兒,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
(3)利用競賽模式開展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
隨著幼兒自我服務意識的不斷完善,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及性格特點等制定競賽教學的形式。在競賽教學形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幼兒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宜太多,并盡可能地實力相同。之后舉辦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大賽,讓幼兒相互發現同伴身上優點的同時激發其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幼兒主動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4)積極倡導家校合作模式
我國教育學家曾提出:幼兒的教育并不是學校或家庭單方面就可以勝任的。這一觀點在常年的實踐當中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同。幼兒的教育必須由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可定期舉辦各類家校協作活動,協調家庭教育,讓幼兒的家庭教育逐步提高[5]。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建立家校聯系檔案,安排專人與家長進行聯系溝通,并適當地開展家校教育論壇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也可以糾正家長錯誤的教學培養方式,使得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對幼兒在班級內部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并定期總結孩子的進步和缺點,及時向家長反饋。反饋之后由家長和老師從課堂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兩個方面來進行糾正。這種家校合作模式可以高效地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在對幼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鼓勵和引導,不要一味地根據任務完成的好壞去進行評價,要積極的營造出家校統一的氛圍,使得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多個方面給予關注,堅持不懈的對幼兒進行激勵、指導,掌握好幼兒的心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借助合適的教育契機,幫助幼兒實現全面的發展。經過研究發展,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各方面來進行。具備良好自我服務能力的幼兒可以有效地掌握后續的學習任務,保障其自身良好發展的同時擁有健全的獨立人格。因此,在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上,需要家長與學校共同女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這樣才能夠幫助幼兒健康的成長與發面的發展,為幼兒日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