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潔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西柳州 545005)
隨著二胎和三胎政策的逐步開放,嬰幼兒早期教育市場的需求量在不斷擴大,國家也隨之出臺了一些指導意見,強調大力推動嬰幼兒的照護服務發展,并且優先支持一些普惠性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這也為幼兒早期公共服務模式的建設和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與此同時,建設一個以社區早教為核心的嬰幼兒公共服務模式,還能夠不斷地細化二胎和三胎政策,加強與生育相關的衛生教育等服務的供給,能夠有效地消除幼兒家長的后顧之憂,解決一些適齡群體不敢生、不想生的問題。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搭建一個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主體的能夠有效聯合和協同的新型社區早教服務平臺,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應該在全新的視域下,分析和探討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建立一個符合當地地域特色且具有平民普惠性的早期教育體系,滿足普羅大眾的需求,讓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構可以托付、值得托付。
自從二胎和三胎政策逐步開放以來,我國的新生兒數量逐漸增多,但是卻缺乏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模式建設,對兒童早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于家庭教育和國家給予家庭教育方面的支持政策等,或者是利用學前教育體系來進行教育指導。但是學前教育體系是主要針對3~6歲兒童,不能夠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托育服務。由此可見,現階段我國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機構和機制還是不夠完善的。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并且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旨在全面地推進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也正是在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過程當中,由于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教育模式不夠完善,導致嬰幼兒服務存在著一些問題[1]。
其中,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聯系不夠密切,就是導致社區早教機構不完善和監督機制不完全的主要原因。因為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模式主要是一個全方面的系統工程,目的是為嬰幼兒提供綜合性的管理與服務。但是在實踐當中,由于社區的各個部分是分開的,并不能相互作用。例如,嬰幼兒早期的衛生保健機構只負責幼兒的衛生保健,婦聯機構也只負責兒童的保護與宣傳,雖然在表面上是各盡其職,但是缺乏各部門之間的聯系,造成了信息的交流不夠順暢,使得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工作較為薄弱,也導致嬰幼兒早期教育機構魚龍混雜,打亂了早教市場秩序。
公共服務是面向社會公眾群體的,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公益性,但是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主要是由國家進行撥款的。如果沒有充足的經費,就不能夠建立一個完整的早教體系,也不能夠完善早教機構。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投入經費不斷增加,但也依然是杯水車薪,難以保障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正常運作,更不用提公共服務模式的良性發展與可持續化發展。
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模式應該不斷地強化政府職能,做到統籌規劃,建立起一個以早期教育科學發展體系為保障和以政府為主導的新型的早期教育平臺,同時還要加強早期服務體系當中的社區和各個部門的協同管理,構建一個立體和系統化的教育體系,這便是協同理論,也只有通過協同理論建設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構建線上線下多項融合的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結構,既滿足大眾的需求,也提高民眾幸福感。
(1)協同理論與幼兒早期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協同理論是要求各個系統之間進行無序到有序的轉變,并緊抓共同規律實現整體效應。而在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實踐當中,幼兒的成長與發展也需要經歷一個由無序到有序的轉變過程,轉變的時間長與短則取決于內部各項關系的協同力度與深度。在利用協同理論做好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實踐中,要做好契合性分析,緊抓協同效應、伺服原理與自組織原理,構建一個更加立體和科學的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①幼兒早期教育的發展需要協同
教育本身是一個具有發展性的系統工程,既受到家庭教育的微觀影響,也受到學校教育的宏觀影響。而對于嬰幼兒早期的教育發展來說,離不開國家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衛健委、婦聯、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等。隨著二胎和三胎的逐漸開放,我國逐步明確了社會各個部門的職責分工,并且對嬰幼兒早期的教育進行了法制化和規范化的管理。為了滿足民眾更高層次的需求和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水平,解決二胎和三胎的后顧之憂,國家進行了整體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協同管理,將各個部門的職責進行分工,并且進行了體系的協同與聯合。在相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之下,構建一個與幼兒早期教育發展相協同的公共服務模式,在完善嬰幼兒公共教育體系的同時,也提高了社會的公共服務水平。
②早期教育的發展需要組織團隊
對于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來說,政府需要協同各個部門進行聯合,圍繞著早期教育的終極目標,自發地發揮自身的職責與管理權限,引導嬰幼兒早期教育,不斷地發展。但是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協同發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自組織團隊。自組織顧名思義就是在沒有特定的指令條件之下,內部的子系統按照某種規則來自動形成的一種結構或者是功能,其內在特點就是自發性。建立一個具有自組織的組織團隊,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早期教育的目標,并且統籌政府的規劃,將教育部門、衛生部門以及婦聯部門進行結合,同時還能夠結合鄉、村、社區等早期教育管理機構來進行自發的早期教育管理,從而科學地引領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發展之路。
(2)協同理論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探索
在協同理念下,做好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體系的建設,既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組織與連接,還要組織社區等部門進行自發的、小規模的嬰幼兒早期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嬰幼兒早期教育進行有組織和自組織的聯合,呈現出一種外顯的有些模式,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①強化頂層設計,修訂完善制度保障體系
要想切實地完善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體系,首先要從政府的引導職能出發做好頂層設計,修訂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才能夠真正地推動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完善。頂層設計主要要求的是充分地發揮政府的職責,需要協同社區的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體系來進行嬰幼兒早期公共服務教育模式的建設。同時,還要喚起政府各個部門對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建設的認同感,并將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建設納入重大民生工程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當中,才能夠充分地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使得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由量變實現質變的轉換。與此同時,協同理念還需要強調各個資源的整合,在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構建的實踐當中,要求整合各種資源,其中包括人力資源、財物資源、信息資源等,將這些資源統一的整合到一個大的公共服務體系當中,然后通過政府部門將這些資源進行協調與優化,以此來發揮這些資源的最大價值。因此,政府需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頂層設計作用做到統籌管理,既要加強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視與關心,也要為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體系建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2]。
②部門資源共享,協同管理教育網絡平臺
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所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信息孤島、應用孤島和資源孤島。協同理論是要求各個部門之間進行信息的協同、業務的協同以及資源的協同,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教育的主體作用,并且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踐當中,不難發現,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模式,一直都是處于一個無政府的組織狀態,建立起一個協同的管理平臺,就是要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邊界,并將各個部門進行有效連接,實現對各個教育資源的最大開發和價值的利用。因為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公共服務模式,所面對的對象主要是家庭,所以在協同理論指導之下,各個部門之間的資源要進行共享,并且將其應用于家庭教育當中。例如,協同社區或者是街道辦的衛健委、婦聯、防疫服務中心、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早教中心等部門,及時地開展早期教育的指導活動,讓家長能夠及時地接收到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能夠攜手衛生部門、教育部門整合教育資源,引領家長向科學育兒發展。
(1)制定與完善幼兒早教公共服務平臺相關政策規定
現階段,我國的學前教育之所以能夠得到良好發展,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同時也為學前教育提供了一些支持。與學前教育一樣的是嬰幼兒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建設,也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在此過程中,我國應當在依法治國的理念之下,進一步完善社區早教方面的政策規定,并且將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進行進一步細化,將社區的機構職責分配到各個部門和個人之上,同時還要規范社區早教機構的秩序,通過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規定,將責任與義務落實到公共服務,并且也規范嬰幼兒早期教育機構,使得嬰幼兒早期公共教育更具有制度化和法制化。
(2)加強早教教師隊伍的建設
因為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工程,需要構建一個完整的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結合且擁有具體制度措施的體系,同時還要制定一套更適合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實施計劃和加強英文早期教育教師的隊伍建設。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和管理作用,加大對嬰幼兒教師的培訓力度。例如,及時地開展嬰幼兒教師的培訓活動,讓嬰幼兒教師定期地進行學習,不斷地汲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加科學的育兒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障早教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更好地保障嬰幼兒早期教育模式的開展。在此之后,政府還要對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來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創設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合作交流平臺,既要讓嬰幼兒家長參與到平臺的探討當中來,也要引進一些專家和早教教師隊伍,在平臺當中進行答疑解惑。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實現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還能夠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在全面提升嬰幼兒早期教育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夠保障社區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探索社區合作化管理監督制度
要想使得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體系更加完善,且能夠良性發展,就必須積極地探索社區合作化的管理監督制度。其中,政府部門需要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將各個部門進行聯合,同時也要充分地發揮各個部門之間的優勢。例如,在針對嬰幼兒健康和衛生問題進行教育指導時,就可以將保育保健、衛生委等部門進行聯合,充分地發揮各個部門之間的優勢,并且調動所有的相關人員共同地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來,進行積極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合作化,也使各個部門進行有效聯合并發揮其各自優勢,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體系。除了探索合作化的管理與教育之外,還要積極地構建一個以合作為基礎的社區嬰幼兒早期教育監督制度。在此過程中,政府應該讓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當中的各個服務機構和各個部門進行相互監督,同時還要加強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最為重要的就是要發揮嬰幼兒家長對嬰幼兒公共服務模式體系的監督。可以通過開設網上互聯的監督平臺,讓各個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將自己的建議上傳到平臺論壇當中,切實有效地提高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模式的活動質量,也完善了一個相互監督的教育服務保障體系與機制[3]。
在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當中,要加強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與社區服務中心及社區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的功能銜接充分地發揮其綜合效益,滿足廣大幼兒的需求。同時,還要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社區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監督和備案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對社區嬰幼兒早期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評估當中來,既做好嬰幼兒早期公共服務教育機構的動態管理,也建立起一個覆蓋城鄉家庭教育的指導服務體系,為家庭提供更高質量和更科學的指導方法,以此來滿足家長科學育兒的迫切需求,也更好地推動幼兒的多元和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