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霞,吳世權,胡 堯,劉 芳,夏 楓,徐子鴻,涂美艷*
(1.四川省廣元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廣元 628017;2.四川省廣元市獼猴桃研究院,四川 廣元 628017;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西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
近年來,隨著廣元市獼猴桃規模的不斷擴大,獼猴桃潰瘍病也呈現多發重發的勢態,給產業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為減少獼農損失、增強產業發展信心,2019~2021年,廣元市、縣(區)聯動,采取綜合防控、預防為主的防控原則,在省、市、縣各級專家努力下,大力推廣避雨設施栽培、推廣無病毒苗、杜絕帶菌花粉、落實防凍措施、改造老果園、建設防風林、嚴格落實四個禁止、落實關鍵季節管理防控要點等綜合措施。2021年全市獼猴桃潰瘍病發病植株比2019年減少92.6%,獼猴桃潰瘍病高發態勢較往年明顯回落,獼猴桃潰瘍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廣元市獼猴桃產業主要分布在蒼溪縣、昭化區、劍閣縣。近年來,廣元市把獼猴桃產業納入全市現代特色農業“7+3”產業體系重點發展,著力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獼猴桃產業已成為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全市創建蒼溪紅心獼猴桃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1個,村特色產業示范園152個、戶園5.9萬個。2021年,全市獼猴桃面積約333km2,年產量1.72×105t,年產值超18億元。蒼溪縣被譽為“中國紅心獼猴桃第一縣”,昭化區被列為全省水果產業(紅心獼猴桃)重點縣。
2017~2018年,全市獼猴桃潰瘍病呈現出多發重發態勢,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獼猴桃潰瘍病發病面積分別達到7.33km2和16km2,其中蒼溪縣2018年獼猴桃潰瘍病發生面積14.87km2,造成鮮果損失1×104t以上,產業經營主體經濟損失嚴重,嚴重打擊了廣大獼猴桃經營主體的發展信心,嚴重影響了全市獼猴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局面。
2019年初,廣元市召開全市獼猴桃潰瘍病防控工作會議,系統總結了全市獼猴桃潰瘍病發生情況,科學分析了潰瘍病發生原因,深入研究了潰瘍病防控措施,安排部署了全市獼猴桃潰瘍病防控重點,為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獼猴桃潰瘍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點。通過近3年持續防控,獼猴桃潰瘍病發生率顯著下降。
組織縣區對獼猴桃園開展全面徹底排查,研判獼猴桃園潰瘍病風險等級,精準制定防控措施,做到“一園一檔、一園一策、一園一人”。
3.1.1 “一園一檔”建立產業檔案 對現代農業園區、村特色產業示范園、連片發展的戶辦特色產業園和業主大戶經營規模2hm2以上的獼猴桃園,由縣區農業部門以經營業主或組為單元,建立產業檔案,全市建立獼猴桃園檔案2430份。
3.1.2 “一園一策”研判風險制定措施 組織鄉鎮農技人員全面排查獼猴桃園,從選址、建園、管理等方面綜合評估,研判獼猴桃園潰瘍病風險等級,列出安全(選址科學,管護到位,獼猴桃樹體健康)、輕度風險(選址科學,管護一般,個別獼猴桃枝蔓出現潰瘍病斑,獼猴桃樹勢無明顯影響)、中度風險(選址科學,施肥不當,樹體負載量過大,修剪不合理,園內獼猴桃主蔓、枝條出現輕微癥狀,獼猴桃樹勢受到一定影響等)、重度風險等級(選址不科學,管護水平差,病蟲害發生嚴重,園內獼猴桃主干、枝蔓均出現潰瘍病病斑等),按對應等級采取相應的管理技術措施。全市重度風險獼猴桃園2.37km2,重度風險獼猴桃園6.07km2,輕度風險獼猴桃園6.06km2。
3.1.3 “一園一人”落實技術人員 每個獼猴桃園落實1名農業科技人員,負責獼猴桃潰瘍病防控措施指導,在獼猴桃潰瘍病防控關鍵時節,開展獼猴桃潰瘍病風險評估,研判、制定對應綜合防控技術并推動防控措施落實,全市共落實農業技術人員927人,開展技術培訓10464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2577份。
建立了獼猴桃潰瘍病防控情況月報送、季通報制度,從2019年2月起定期收集全市各縣(區)獼猴桃潰瘍病防控情況,包括避雨設施推廣、無病毒苗推廣、杜絕帶菌花粉、落實防凍措施、改造老果園、建設防風林、落實四個禁止、落實關鍵季節管理防控要點等綜合措施情況,每季度印發全市獼猴桃潰瘍病防控通報,截止2021年9月,已累計印發通報11期。
3.3.1 推廣避雨設施栽培 采取建棚覆膜設施,有效阻斷風、雨、霜對樹體的侵襲,恒定園內溫濕度,減少潰瘍病傳播。避雨設施重點在重點風險獼猴桃園推廣,中度風險和輕度風險獼猴桃園鼓勵業主搭建、政府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各獼猴桃產區根據立地條件和經濟能力,自主選擇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造價高的鋼架棚或使用壽命短、造價低的竹木簡易棚,配套完善噴滴灌設施和栽培技術措施[1]。鋼架大棚跨度一般6~8m,高度3.8~4.5m左右,棚的長度根據園地實際情況而定。覆頂不覆側面,壓膜線壓實。簡易大棚材料以木樁、竹竿、竹片為主,長度根據廂長度確定,頂高于生長面1.5~2m,肩高2.2m,棚寬4~8m。截止2021年底,全市累計發展鋼架、簡易等避雨設施達到9.28km2。
3.3.2 推廣無毒苗 依托廣元市獼猴桃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廣元市籌資組建蒼溪紅心獼猴桃良種繁育中心,完成檢測室、智能溫室、育苗大棚、無病毒接穗基地和商品花粉基地建設,率先開展獼猴桃無病毒組培苗擴繁。2021年初生產無病毒接穗100萬芽,已有部分組培苗完成抗逆性試驗并用于大田生產,主要用于新建獼猴桃園和已建獼猴桃園補苗,無病毒苗推廣面積2.09km2。計劃到2025年,全市無病毒組培苗年生產達到200萬株。
3.3.3 杜絕帶菌花粉 在新建基地時,指導業主和獼農在生產基地按照1:4的比例配置獼猴桃雄株,實現新建獼猴桃基地自然授粉。同時,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全面加強商品花粉管理,嚴格執行先檢后售制度,在獼猴桃花期開展花粉市場巡查、花粉檢測和花粉管理日報制,累計開展商品花粉檢測樣品349個,確保帶菌花粉不流入基地。建立本地商品花粉繁育中心0.17km2,可年產商品花粉650kg,預計2022年投放市場,從源頭確保商品花粉質量。
3.3.4 全面落實防凍措施 組織業主、獼農在秋末冬初時,采取灌水(入冬前灌水1~2次),或樹干涂白(涂白劑配制:生石灰:石硫合劑:水=5:0.5:20~40,或生石灰:石硫合劑:食鹽:動物油:水=5:0.5:0.5:1:20~40)[1],或噴灑、涂抹防凍藥劑,或綁縛防凍帶(從地面至樹體0.5~1.0m左右綁縛防凍帶),或果園地面覆干草、秸稈、松針(覆蓋厚度20cm)[2]、或霜凍來臨前施放煙霧劑防凍等措施,降低凍害危害程度,全市獼猴桃園防凍措施落實覆蓋面達到100%。
3.3.5 加快老果園改造 對建檔的獼猴桃果園堅持一園一策,完善產業基地路網、水網、田網、電網、信息網“五網”配套,針對重度風險、中度風險和輕度風險獼猴桃園,組織業主、獼農通過強化果園管護、開展病株分級治理、完善基礎設施、改種和配置雄株等措施開展老果園改造。清理帶病菌的獼猴桃園枯枝、落葉、落花,減少病菌聚集,全市累計完成老果園改造面積超過40km2。
3.3.6 建設防風林 廣元風多風大,為有效減小風速、減少凍害,在選址不當的獼猴桃園的迎風口栽種防風林,防風林帶距獼猴桃栽植行4~6m,栽植防風樹1~2排,行距1.0~1.5m,株距1.0m,成對角線方式栽植,樹種選擇速生松柏、天竺桂等速生、樹高(高度可達10~15m)的常綠喬木[3],起到了防風保樹、改善果園小范圍氣候條件、調節空氣溫濕度、保持水土的作用,對阻擋病害侵入、傳播與擴散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在獼猴挑產區已累計建設防風林346km。
3.3.7 嚴格落實四個禁止 嚴格落實果園管理四個禁止:禁止使用未檢驗合格繁殖材料、禁止修剪嫁接工具不消毒、禁止在傷流期作業和禁止施入未腐熟有機肥料。禁止使用未檢驗合格繁殖材料即指導業主和獼農引入繁殖材料時先開展種苗、接穗、花粉等抽樣快速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科學引種,避免因繁殖材料帶菌引起果園潰瘍病傳播造成的經濟損失。禁止修剪嫁接工具不消毒即在果園修剪中推廣分開修剪,或正常植株和帶病植株分開修剪,先修剪無病植株,剪鋸消毒后再修剪帶病植株,或使用2套剪鋸,修剪1株換1把剪鋸,使用過的剪鋸泡在酒精或過氧化氫液消毒,剪口涂抹保護劑(如工業油漆)封口防止病菌侵入[2]。禁止在傷流期作業即在2~4月不進行疏蕾、疏花、蔬果、整形修剪和田間作業,減少傷口,減少病菌侵入和傳播[2]。禁止施入未腐熟有機肥料即施入合格的腐熟的有機肥料,減少病菌傳播擴散,提高樹體抗性。
3.3.8 落實關鍵季節管理防控要點 組織獼猴桃技術專家針對性制定了《廣元市獼猴桃潰瘍病綜合防控技術方案》,明確了春季、夏季和秋冬季獼猴桃管理防控要點。春季是獼猴桃潰瘍病爆發的主要時節,業主和獼農重點落實補充萌芽肥、藥劑防控和勤巡園、早發現、早處置工作,針對不同感病癥狀對癥處理,對感病較嚴重病株清除燒毀,控制病菌擴散,對個別初發微小病斑植株采取刮除后涂藥防控的方法。夏季是獼猴桃潰瘍病停止擴散時期,業主和獼農重點落實以樹定產合理負載、及時補充壯果肥和藥劑噴施,平衡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不斷提高樹體抗性。秋冬季是防控潰瘍病的重要時節,業主和獼農重點落實秋季采果后補充基肥、落葉后及時整形修剪、冬剪后及時清園和噴藥預防工作,消滅越冬病菌,減少土壤帶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