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紅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示范幼兒園 安徽蚌埠 233700)
農村幼兒園在學前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因教師和家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家園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在方法和認識上達到一致。怎樣有效地提高家園合作效率,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需要我們共同探索。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家園合作的概念已經開始慢慢深入到家長以及教師的教育觀念當中,并且已經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趨于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總體上看,家園合作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合作不夠深入。以下從幼兒教師、家長以及家園合作的效果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分析[1]。
(1)模糊性、盲目性
家園合作首先是需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合作計劃,積極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和發展。但是在幼兒園家園工作中,教師雖然能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但對家園合作所涉及的具體內容、方法了解不夠深入,加上自身專業知識儲備少,缺少有效的方式,導致在家園合作工作中,觀念的模糊性和盲目性。
(2)雙方交流少
家園合作是雙向活動,是需要家長和教師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過程,家長和老師積極的交流、溝通是有效合作的前提。然而,當前幼兒園在家園合作問題的處理上往往將交流的內容或者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一般以要求的形式向家長直接告知,家長是被動的,即使有一些措施,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因為老師對概念并不清晰,理論依據也相對薄弱,當家長提出疑問時,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時候,老師只能說出我們有什么活動需要家長做什么配合,可說不出活動對于幼兒有什么意義,對幼兒的發展有什么促進意義,理論依據薄弱,就沒有說服力。當家長向老師詢問幼兒在園表現時,老師經常也有敷衍心態,沒有及時向家長說明幼兒的實際表現如何,久而久之,雙方的交流越來越少。
(1)科學認識性不強
其實,現在有部分農村幼兒園的家長教育觀逐漸在向科學化和正確化轉變,他們能夠初步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能夠初步尊重孩子的意愿,爭取孩子的意見想法,但是認識不夠全面。家長一般不主動向老師詢問幼兒在園的一些情況,也不會主動和老師交談幼兒需要改進的方面。
(2)教育觀念陳舊落后
部分家長認為幼兒教育是老師的事情,孩子學得好不好都是看老師怎么教,理所應當以幼兒園為中心,家長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問題就可以。即便幼兒園需要家長合作,他們也只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對待,缺少良好的“配合意識”和“溝通意識”。近幾年,雖然家長的觀念有所轉變,但對幼兒教育仍是一知半解,家長們的言行舉止依然體現出的是重智力、輕能力,因此,家園合作出現了表面化、形式化的現象。
(3)隔代教育比例高
在農村幼兒園中,幼兒由祖輩撫養教育的比例較高,大多父母外出務工。在本地的農村幼兒園中了解到班級中最低有50%,最高有90%的孩子是由爺爺奶奶撫養教育。這樣容易造成教育觀念的沖突,因為大多數的爺爺奶奶還是以吃飽穿暖為養育的目標。
(1)合作不深入
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的效果相比之前有所進步,教師和家長都初步有了合作的意識,部分年輕的家長合作意識稍強,會主動向老師咨詢幼兒在園表現,主動合作意識較強。可是大部分幼兒是由祖輩撫養,與老師的合作概念模糊,合作意識不強。當老師與家長溝通時,家長常表現出不屑或不理解的狀態,雖部分家長能夠配合,但是還沒有有效地帶動整體的合作意識進步。
(2)合作不密切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家長的教育觀念在不斷提高,部分家長比較關心幼兒的教育。可還有些家長的教育觀相對而言是比較落后的,著重知識與身體健康的培養,忽視幼兒心理需要,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把幼兒留給祖輩帶,這在農村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并且占大多數。于是這部分家長就不會重視與老師之間的合作,即使合作了,也是應付。例如,在幼兒園開展關于秋天季節主題,老師要求幼兒與家長完成一幅樹葉粘貼畫,結果是很多幼兒并沒有完成,原因就是很多家長不愿意花時間去做,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幼兒聰明與否的標志是,孩子會不會算數,會背多少首古詩。
農村幼兒教師缺少專業性的指導培訓,因循守舊,缺少創造性。在農村地區,大部分幼兒教師忽視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片面地認為幼兒教育就是小學的“預備階段”,幼兒園課程出現了“小學化”傾向[2]。涉及寫字算術的課程還是依然存在于部分農村幼兒園,這一做法破壞了幼兒的認知過程,導致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還有一些農村幼兒園照搬城市的教育方法和內容,片面地認為將城市里的教育模式運用到本園的教育上,就可以實現城鄉間的教育公平。從這些問題和現象上可以看出,作為執行者的農村幼兒園教師在對教育公平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沒有真正理解及運用幼兒園的教育主旨“游戲為主”。
(1)活動形式單一
農村幼兒園的家園合作的形式,往往以簡單的口頭表述為主。例如,班級開展以廢舊紙箱為原材料,制作形式多樣的機器人活動,教師就會簡潔明了地通知說:請幼兒帶廢舊紙箱入園。如有家長問起,老師的回答也很簡單:“帶幼兒做手工。”可是介于農村幼兒祖輩家長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不明白帶紙箱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就會出現,幼兒要不就帶來很舊的紙箱,要不就是不帶。由于幼兒家長沒有真正理解幼兒園開展活動的用意,就不會去支持[3]。
(2)活動次數少
就農村幼兒園來說,每學期的家園合作大多只有一次家長會和一次匯報演出。在僅有的面對面與家長交流時間內,老師又要忙于工作的籌備,沒有時間和家長細致探討幼兒在園情況,缺少溝通,互不了解[4]。
(1)提供專家微課講座,促進家長對幼兒教育觀的改變
現在科技的發達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家長大多會使用智能手機和電腦。因此,幼兒園可針對家長的空閑時間,向家長提供免費的講座活動,使家長學習正確的教育理論,掌握正確的育兒觀,以及科學的教養方法。
(2)有效地與家長溝通
票務查詢系統所需要的數據通過編寫網絡爬蟲程序來實現定向抓取,通過對數據的過濾、分析以及存儲來得到系統所需的數據。數據的可視化模塊通過jsp頁面進行展示,后臺服務器采用tomcat+SpringMVC的技術,使用開源的MySQL進行數據的存儲,這些技術都是業界成熟多年的技術,完全可以滿足本項目的要求。
教師要和家長平等地溝通,詳細說明一味地追求智力的開發,忽視了幼兒情感,自理能力、良好習慣培養,是違背了幼兒的發展規律,很容易會造成幼兒出現自私、自理能力較差的情況。
(3)保持家園步調統一
關于“5+2=0”的說法,我們并不陌生,意思是幼兒在學校的五天時間形成了良好的習慣,可是回到家里放縱地玩了兩天,結果都歸于“0”了,可見家園一致的重要性。教師在每個周末都向家長提出要求,讓幼兒在家和在幼兒園保持一樣的作息和生活習慣。
(1)提供學習機會,多聽取專家遠程微課講座
農村幼兒教師由于接觸新的教育理念較少和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幼兒單位和相關幫扶幼兒園應多提供機會讓農村幼兒老師學習更多的教育方法,來不斷地完善自身的教育觀。
(2)組織園內學習
幼兒園利用園內教育資源來引導老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可以組織老師同時來學習一本幼兒教育書籍,也可同時讓老師自由選擇書籍閱讀,然后自己的看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園內制定晉升制度
幼兒園通過明確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晉升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例如,每個學期進行教師內部投票和家長滿意度調查,作為考核項目計入晉升考量中,同時直接與教師績效考核掛鉤。
(4)合理釋放壓力
因為教師日常工作較為煩瑣,心里常常積累很多壓力及在處理與家長關系上產生的問題,幼兒園可以利用空閑時間以“茶話會”的形式,讓教師們相互探討,相互汲取經驗,有利于其釋放工作壓力。
(1)有效利用網絡宣傳家園欄
幼兒園家園欄是老師與家長聯系互動的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家長可以了解到幼兒園各項信息。由于受到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讓家長更多地了解近期班級工作開展的情況,以及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情況等。在宣傳欄各板塊的選擇上非常重要,幼兒園要結合家長的需求,能夠引起家長的共鳴,真正有效地做到家園互動。
(2)積極挖掘家長教育資源
不同的家長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家長的職業是幼兒認識社會的一面窗口,能給幼兒園帶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并且一些教育知識從家長的口中表述出來,對于幼兒而言更具有說服力。例如,班級中有做醫生的家長,在開展“春季防護知識”主題時,就可以邀請地參與微型網絡講座,說一說怎樣預防傳染性疾病;在開展“防拐騙”活動,可以邀請做警察的家長錄制一個短視頻,向幼兒和家長“現身說法”。同時,班級中總有特別熱情積極主動,樂于協助老師的家長,我們可以把需要家長幫助的事情,讓這樣的家長去做,往往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3)多舉行匯報演出
匯報演出是幼兒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可以多進行匯報演出,來提升幼兒的表演能力,可以使得幼兒充分認識到自己,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匯報演出也是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長的重要溝通橋梁。通過匯報演出,家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幼兒在學校學了什么。幼兒園可根據節日來舉行相應的活動,家長通過教師發布的視頻目睹幼兒的表現,了解了孩子在幼兒園學習了哪些本領等。
(4)家園聯系手冊的有效使用
家園聯系手冊是一種家長與教師良好的溝通渠道。教師可把幼兒在園的認知情況、人際交往情況等填寫到聯系冊上,也可以把具體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寫出來,把自己對幼兒的要求也填寫在聯系冊上,以供家長了解。同時,家長也可將幼兒在家的情況在聯系冊上向老師反映,定期進行聯系,加強雙方之間的聯系,及時溝通,深入了解,爭取在幼兒教育上達成共識。
(5)發揮幼兒主動性
家園合作中,我們只重視了家長和教師,往往忽略了幼兒的重要性。其實家園合作核心還是要圍繞孩子,我們要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可以將活動的通知以簡潔形式讓幼兒轉達。例如,美術活動需要很多的干花,可以讓孩子告訴家長“媽媽你要和我一起去摘一些花,我們要在美術活動中使用”,這樣所獲得的效果有時候會比我們想象的好得多。
家園合作在農村幼兒園中已經開始有了萌芽,然而由于對幼兒教育觀缺少科學的認識,導致存在“形式化”的情況。那么應怎樣落到實處?一方面,家長要科學認識學前教育,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想法,主動配合教師完成各項活動;另一方面,幼兒園要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育兒觀,幼兒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同時要主動誠懇地和家長溝通,相信在家長和幼兒園以及相關教育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有助于促進農村家園合作的進步,也為小朋友們創造了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中也已經開始有了萌芽,家長和幼兒園雙方都初步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因為對幼兒教育觀缺少科學的認識,正確方法等因素,以至于出現發展緩慢的現狀,如要創造行之有效的家園合作,一方面家長要科學認識學前教育,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想法,積極主動詢問幼兒在園情況,配合教師完成親子活動;另一主導者幼兒園要采用不同的有限效的方法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育兒觀,幼兒教師本身要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同樣要主動和家長溝通;相信在家長和幼兒園雙方共同努力下,能促進家園合作的有效開展,同時也為幼兒的學前教育提供良好的條件,讓幼兒在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