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湘
(湖南省平江縣林業局,湖南 平江 414500)
古樹名木和林木的天然優勢: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重要的歷史和文化遺產;是一個活生生的民族森林資源的珍品;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科學、水文、氣候、生態和文化的活樣本。全面地了解和保護古樹名木,對于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都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1)具有堅實的生態效益。數千年來,這棵老樹依然挺拔,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穩固的生態圈,像是一片由數百棵樹木組成的樹林。一棵老樹的死亡,不但代表了它本身的價值,也代表了它所處的生態的失衡。
(2)具有深厚的歷史和人文內涵。古樹木是該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物種,它反映了氣候、水文、地理、植被、生態等自然環境因素的變化,是真正的歷史資料的傳遞。
主要分布在景區、寺廟、祠堂、村寨附近,與宗教、民俗文化融匯,具有豐富的政治、歷史和人文資源,是全國的一張“綠卡”。
人心中最深刻的回憶,是不能忘記的思念。名木往往與特定的人物、事件、時間相聯系,是一段歷史的見證。如鄧小平1983年3月12日在北京十三陵蟒山林場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種植了一棵白皮松,他在植樹時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江澤民1991年3月11日來韶山時栽下了一棵深山含笑,他在植樹時說:“希望全黨動員,全民動手,鍥而不舍,堅持下去,扎扎實實地搞好植樹造林活動,把我們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美好。”現在,人們來到這里,看到白皮松,看到深山含笑,就會追憶起這些歷史事件,他們奠定了國土綠化的方略,對于我們的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重要的科學價值。大多數古樹都是本土樹木,對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適應性最強,是苗禾規劃和選擇的最佳依據。它們擁有最純凈的基因,在雜交育種研究中是最好的母親和父親。通過分析古樹年輪和活古樹年輪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到數千年來氣候演變的規律,為重建氣候變化過程和預測未來氣候變化趨勢提供科學依據。
(4)絕佳的觀賞旅游價值。古樹蒼勁天驕、清奇質樸,承載著神奇的自然之美,每一株古樹就是一處風景。古樹的葉片、果實或種子廣泛用于育苗、工業和藥用,也可以開發成為旅游紀念品,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1)社會生產發展和經濟利益的誘惑與森林生態保護上的沖突,不斷造成了古樹名木人為的破壞,需要普查摸底來加強保護。
(2)平江古樹資源地域廣泛、分布分散,生長場所絕大部分分布在平江邊遠的荒郊野外,古樹的管護極為不便,普查摸底有益加強保護。
(3)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不同于其他園林植物的管理,由于古樹名木普遍存在樹齡大,樹干高、病蟲害多、生長老化等現象,所以在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方面,我們更需要采取普查摸底來加強保護。
(4)平江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雷雨天氣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時有雷電擊倒古樹或雷擊引起樹干起火燒毀古木現象,特別是孤立木、樹干空洞木更易遭災。自然災害的破壞更需要通過普查摸底來加強保護。
(5)近幾年由于氣候異常,森林病蟲的危害較為嚴重,既有蛀干害蟲,又有食葉蟲,有的古樹已被白蟻蛀食得奄奄一息,有的被毛蟲吃得只剩光枝,造成古樹的衰弱、瀕危狀態。因此,更需要通過普查摸底來加強保護。
(6)古樹名木保護不但煩瑣、困難,而且還遭受人為自然災害等損害,然而保障體系中保護經費較少,而普查后數據將有利保護。
全縣行政區域的古樹名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內的古樹不納入普查范圍,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對公眾開放區域生長的標志性古樹和名木應納入普查范圍)。
古樹: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樹齡500年以上的為一級古樹、樹齡300至500年的為二級古樹、樹齡100年以上的為三級古樹)
名木: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與科學價值和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名木不受樹齡限制,有以下特征的應納入名木范疇:
(1)國家領袖人物親植樹木;
(2)外國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樹木;
(3)國內外著名歷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學家所植或詠題的樹木;
(4)分布在歷代皇家園林、廟宇、道觀等場所,與著名歷史文化名人或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并具有歷史記載的樹木;
(5) 分布在風景名勝區,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或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內涵的標志性樹木;
(6)分布在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7)樹木分類中作為模式標本來源的具有科學價值的樹木;
(8)其他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景觀和科學價值和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是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工作范圍廣、調查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普查工作方法大體可分為九個步驟:
3.1.1召開動員部署會議,縣內專門成立了以主管副縣長為主,林業局局長、林業局主管黨委為輔,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綠化辦、各國有林場、縣林業局相關股室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班子,及時研究解決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1.2由縣綠化辦下達關于切實做好全縣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至各鄉鎮和林場,制定普查實施方案,給普查進行全方面的籌劃、上級精神傳達和技術指導工作。
3.1.3從縣財政中,拿出專項資金支持普查工作。
3.1.4普查工作按政府采購工程招標的方式通過,承包給具有國家乙級以上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的平江縣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實施。
3.1.5平江縣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及時組建專業技術人員調查團隊,分成2個專業技術人員以上調查小組,以鄉鎮、林場為單位,按普查實施方案進行全縣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的外業調查工作。
3.1.6在普查進行前,縣綠化委員會普查工作的技術主管,應對平江縣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普查全方位培訓,確保普查工作到位,并組建普查工作參與人員QQ群,及時反饋普查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方便普查工作開展。
夏季為樹木生長茂盛期,是森林資源調查的最佳時期,外業調查應在這個時期進行,古樹名木森林資源的調查,除了有古樹名木的調查外,還有古樹群(同一地點有5株以上的古樹群落)的調查。這一部分為普查重點。
3.2.1實地調查單株古樹名木樹種和古樹群的種類、名木樹齡、樹高、尺寸、保護級別、生長地點、生長環境、生長狀況、養護管理等定量要素,并分析數據,對內容數據要盡量減少誤差值。有關傳說故事、名人名事、保護中的問題和提議都需要詳盡精準地記下來。還要對古樹名木森林資源數量、種類、分布情況、生長形式、形狀、土壤條件、所有權、管護責任單位等等進行全方位普查。
3.2.2古樹群調查采用群內每棵古樹實測調查。即逐單位、逐片進行,在實地對古樹群內的古樹逐株進行檢尺、調查。
3.2.3圖上標注 :實地在紙質圖上標出古樹名木所在地。采用圈點,并注出調查號。古樹群用2H鉛筆實地在圖上鉤繪出古樹群界線,并注出群號。
3.2.4照片拍攝每株古樹名木最少要拍三張電子照片:一張是全景照片,對奇特怪異木還要體現“奇”“怪”特色;一張是以樹干為核心的特寫照片;還有一張識別照,照片盡可能含有枝、花、葉、果,避免錯誤識別樹木。照片畫面清楚,顏色較正,能充分體現樹木的自然生長發育情況。與此同時,要準備好調查紀錄、圖像、文字描述等原材料,并由特定專職人員監管并保存起來。照片的具體尺寸及分辨率要求參照全國古樹名木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3.3.1在這階段,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制定的《古樹名木普查技術規范》開展外業調查,和《湖南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手冊(第一版)》要求,填寫《古樹名木每木調查表》《古樹群調查表》。古樹編號、特征代碼不要填寫,古樹編號在內業整理階段由縣一級統一編寫,待完成評審后再完善修正并補充填入名木調查表。確保古樹編號連續,特征代碼在錄入全國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時由系統自動生成。
3.3.2普查人員連同技術負責人員,集中解決疑難古樹鑒定問題,整理調查表形成《古樹名木數據庫》(包括古樹名木數據庫和古樹群數據庫兩個庫)初表、古樹名木分類株數統計表,重點對本地區古樹名木資源總數情況(對比歷史普查數據)、調查表因子填寫完整情況及重要古樹(樹齡最長、胸徑最大、樹高最高的前10株及名木等)進行自檢,避免邏輯錯誤,后將自檢后的《古樹名木數據庫》《古樹名木分類株數統計表》等報市級初審。在內業整理階段,在數據庫內完成首次編號,但調查表編號暫不填寫,待完成評審后在整理最終普查成果確認編號后添加。
核查人員利用“古樹名木調查工具”,對已把握的基本情況的古樹名木逐一開展核查。工作人員根據查看古樹名木初始調研材料,拍攝古樹名木現狀照片、填寫上報古樹名木銘牌懸掛情況、生長狀況、生長環境等相關信息,完善古樹名木數據檔案,實現對古樹名木的科學管理。該技術規范的執行將有利于整頓區域的生活環境,合理維護區域內的古樹名木資源,為古樹名木資源的研究和有效綜合利用給予強有力支撐。與此同時,將有益于各單位兩者之間的資源共享,為區域設備基本建設給予更高效率的保障。
市級完成縣級自檢成果初審,初審重點是:該地區古樹名木資源總數情況(對比歷史普查數據)、數據庫填寫完整情況及重要古樹(樹齡最長、胸徑最大、樹高最高的前10株及名木等),以及解決縣級層面提交的疑難問題。省級完成復審。
縣市區根據省市反饋的意見進行完善修改。成立本地區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成果評審委員會,召開專門評審會議,形成書面評審意見(參與評審專家簽字)。評審會主要內容是:聽取普查工作報告,查看古樹名木調查表、古樹群調查表、古樹名木數據庫等資料,提問交流,對疑難問題統一意見,審定古樹名木錄等。根據評審意見,確認古樹編號,完成《古樹名木每木調查表》《古樹群調查表》編號補登工作,全面整理形成完整的普查成果。
將通過評審的古樹名木錄報縣級人民政府認定,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名義統一公布。
將通過專家評審、政府認定的普查成果等提交市、省。
標識牌選用長方形防銹處理金屬材質制作,規格型號為30cmx25cm,色調為藍底白字圖片,筆跡應清楚、耐久度高,并且用防銹處理釘位置固定要相對高度適度,部位顯眼。古樹名木按樹列舉,有統一的名字和識別碼,標識牌詳細內容由上而下呈現,樹名、別名、科名、樹齡、保養責任者、時間。掛牌保護后并要照相存底。
通過此次普查工作,全縣古樹名木2340株,古樹群共37個;古樹名木資源遍布縣域內各個鄉鎮場。全縣古樹名木資源中共分38科64屬75種,有一級古樹82株,二級古樹380株,三級古樹1877株,名木1株。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和數字化達到了預期效果,形成了本區域古樹名木資源調查研究報告、古樹名木標準圖集、古樹名木郊外掛牌上市標志和古樹名木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摸清了平江古樹名木的現狀,明確了保護主體,為全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積極推進編制保護規劃,建立保護規章制度和完善保護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