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樟權
(桐廬九月良品家庭農場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522)
在我國大部分丘陵山區油菜種植地區,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種植戶還在采用人工育苗收割的種植地種植模式且缺乏機械化生產模式,導致油菜的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對于油菜種植來講,傳統的精耕細作模式不但不會增加油菜的產量,對于經濟效益的提升也沒有明顯改善。因此,凸顯出輕簡化油菜種植技術的優勢,不但可以提高產量及經濟效益,還可以節約成本。
在我國南方地區,春油菜的種植過程中,已經開始向免耕種植技術開始適應,特別在江浙一些農業技術相對發達的地區,對免耕栽培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推廣,從而有效促使農業種植領域實現了又一次的技術變革。在油菜種植過程中應用免耕栽培技術不僅可以節約勞動力、節約成本、降低工作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農田土壤環境,利于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在傳統的油菜種植模式中,在油菜種植之前,需要對田地進行深耕種植,在深耕的過程中就已經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并且土壤內的水分會得以大量地揮發,在種植之后,并不利于油菜的生長。然而免耕栽培技術,由于不需要對土地進行翻動,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的團粒結構,避免土壤水分流失,同時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在免耕撒播過程中,由于撒播方式的便捷性,可以極大地節約工時,并且相比于傳統的翻耕種植技術來說,免耕種植技術的種植密度也很高,有利于提高產量,從而提高油菜種植效益。
油菜籽是我國居民最常見和喜愛的植物食用油來源之一,我國菜油消費總量約占世界的1/4左右,是世界第一大菜油消費國。但近年來隨著油菜種植成本的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逐漸降低,油菜產業發展受到制約,因此要大力應用現代生產技術,提高油菜籽產量。在油菜籽栽培的全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管理都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油菜籽的減產。因此我們需要從用地、品種選擇、適期播種、田間管理等幾個關鍵方面對栽培技術進行設計,并及時科學地防治病蟲害,確保了油菜籽的高產,為菜農增產增收奠定基礎。
利用傳統方法進行油菜的育苗移植時,需要完全的人工進行操作。首先要在適宜的環境下在苗床之上對油菜進行育苗操作,待油菜長出葉片之后,再通過人工移植到田地中。因此人工育苗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時移植過程中對種子的浪費,也無形中增加了種子的種植成本,并且在移栽的過程中,工作強度大,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在移栽過程中可能由于環境、天氣、人工等因素,造成移栽的油菜幼苗成活率低。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部分地區將人工育苗與機械移栽進行了整合,雖然機械育苗可以提高移栽的效率,但是機械對于育苗時候油菜的整齊度要求很高,若幼苗的育苗不整齊,在移栽過程中會導致油菜苗的嚴重浪費,從而增加種植成本,因此這種方式并沒有得到有效地推廣。
綜合實踐分析,在輕簡化種植技術中,免耕撒播技術可以在種植過程中起到節約且增效的效果,既不僅可以節約工時、人力等成本,還可以增加油菜種植產量,進而增加經濟效益。在油菜的撒播技術應用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選擇撒播土地。在對油菜進行撒播種植時,對于田地有一定的要求:土地肥沃、背風且采光充足;地勢平整,避免由于降雨導致坑洼地勢積水,不利于油菜種子發芽。選擇油菜品種。在對油菜進行撒播選種時,應選用適合本地區大面積種植的油菜品種,且從以往的種植經驗可以看出,該品種的植株健壯、抗病、抗倒伏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所結果實的密度大且集中,主桿徑不宜過粗。種子的挑選與處理。在確定油菜品種之后,還要對油菜種子進行細致地挑選,挑選出均勻且飽滿的種子,并且在撒播之前,對種子進行少量的發芽率測試,發芽率達到80%以上才能夠達到撒播的標準。為了保證撒播種子更高的發芽率,可以在種植前一周將種子在陽光下晾曬,釋放種粒中酶的活性,晾曬之后將種子與殺蟲劑標準比例的混合,避免田地間的害蟲影響種子的發芽率。
此外,油菜對土壤的要求相對較小,在各種土壤均可存活,但油菜為異花授粉作物,種植地點應選擇在連片地塊種植,這樣能夠實現高產、穩產。最適宜油菜生長的土壤為沙壤土或黏壤土,以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疏松的土壤最為適宜。在播種前進行旋耕等精細整地,可為播種出苗和幼苗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優良的油菜品種是保障油菜優質高產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油菜種植過程中,首先要科學選種,一方面要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成分的品種,另一方面也考慮油菜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選擇具有較強豐產性與抗逆性的油菜品種。
完成選種后,需要對種子進行適當地處理,首先應進行曬種,播種前曬種3~4h左右即可。其次要進行浸種處理,先用50℃溫水浸泡0.2h左右,然后應用30℃溫水浸泡2h左右,最后再晾干種皮后播種。油菜的播種主要結合氣候條件來確定,同時還要參考油菜品種的特性,并且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等也是影響播種時間的主要因素,盡量錯開病蟲害高發期,油菜在9/5~9/15播種,直播油菜在9/25~10/15播種為宜。種植密度會對油菜的品質和產量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油菜種植過程中應合理密植。通常情況下,油菜的種植應將行距控制在50cm左右,株距應控制在25~30cm左右,這樣的移栽密度,可種植4500~5500株/667m2,既能保證油菜的健康生長,也能保證油菜的品質與產量。
為了確保油菜的種植效益,通過技術推廣,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技術水平,這是提升油菜種植效益的根本保證。在此要做好針對農民群眾的培訓工作,既可以組織種植戶進行集中培訓,也可以組織種植戶到示范區進行參觀學習,幫助農民群眾掌握油菜高產栽培技術,使其能夠更好地將油菜栽培技術應用到實際的農業生產之中,提升油菜栽培技術的轉化率。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引進高科技農業機械,如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收割機等,提高農機工作效率;引導農機操作手聯合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或農業生產托管公司,提高農機作業能力;加強宣傳培訓,增強農民科技意識,提高農機采用率。通過一系列措施實現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勞動用工、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效益增長。
土壤是油菜生長情況的決定性因素,那么,種植人員在種植油菜時,就需要對土壤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其栽培技術,重點選擇適宜當地土壤的油菜品種。只有油菜品種和土地情況相適宜的情況下,才可種植出優秀的油菜品種,所以,在種植油菜過程中,應選擇土地平坦、水源豐富、向陽、肥沃等地區。另外,還需要注意油菜的種植面積,保障幼苗的吸收程度,這樣有利于油菜壯苗的培養,并且還要做好油菜苗床的精細化處理,在其油菜底部施入有機肥,從而提高油菜的品質。為了增加油菜的花朵,防止病害的產生,可在油菜初花期,進行噴肥工作,在其越冬期間,還應實施灌水工作,這樣可以使油菜根部與土壤相結合。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冬油菜對磷肥有著一定的敏感性,在油菜苗期就應保障油菜的含水量,一般情況下,土壤中的水分應不低于70%。由于油菜果實藏在油菜花中,這就應通過施加合理化肥的方法來提高油菜花生長效果,促使油菜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多結實目標,為提高春季油菜產油量和整體生長效果提供有力支持。而在對春季油菜施加化肥時,通常使用磷酸二氫鉀溶液中加入200~300g的尿素調配而成的混合液,并在春季油菜植株高度達到50~60cm時對其葉面進行有效噴灑。以此強化該種化學混合液在春季油菜生產施肥和提高春季油菜開花量中的作用效果,滿足春季油菜生產施肥要求,提高春季油菜產油量。在春季對施加一定量濃度合理的鉀肥,不僅可以提高油菜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還能增加春季油菜階段產量,以此滿足當地農業行業對春季油菜種植和綜合培育提出的要求,避免春季油菜栽培種植出現問題。而在對油菜植株施加鉀肥時,一般在2月底~3月初這一時間段進行,具體指標表現在油菜田用200~300kg/667m2草木灰或者15kg/667m2氯化鉀進行施肥處理,保證油菜植株生長效果和整體健康程度,以此滿足春季油菜種植對其整體生產施肥提出的要求。春季油菜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葉片枯黃和生長質量下降等問題,這就應向春季油菜葉子表面施加一定量的硼肥,以此保障該地雜交油菜和優質油菜生長效果和健康程度。而在進行硼肥調配時需要考慮的要求也比較多,首先應先用熱水對50~100g的硼砂進行溶解處理,之后配兌50~60kg的清水形成硼肥噴霧。利用硼肥噴霧噴灑油菜葉面,這就可以避免春季油菜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葉片枯黃和植株營養供給不足等問題,使得春季油菜健康生長水平和質量效果有所提升。
在種植油菜時,可以在其播種前期,利用波美溶液,混合適量的水分,對油菜的種子進行沖洗工作,從而清除油菜種子的混合物,之后再用適量的清水對油菜種子進行潑灑,并將種子放在陰涼且通風的地方,待到溫度適宜時,方可播種。
雨水增多作為春季的主要特點,特別是浙江地區這邊是大水漫灌,這就直接影響油菜根系呼吸效果和養分吸收能力,無形中加大油菜出現菌核病的可能性,春季油菜生長健康和周期產量也會產生極大影響。基于此,就應在考慮油菜種植環境和各項基礎要求條件下及時清理油菜種植溝渠中的積水,降低油菜生長環境濕度,從而避免油菜菌核病蔓延,以此提高春季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對油菜菌核病進行研究,將該種菌核埋入土壤10cm以下時可以避免其萌發,以此有效防治春季油菜菌核病,確保春季油菜健康生長效果和菌核病防治力度有所提升。為此,必須按照標準流程對油菜種植區域土壤進行有效翻耕,在控制雜草叢生的條件下,嚴防春季油菜出現菌核病問題。而在對油菜種植區域土壤進行翻耕處理時,必須保證各類儀器設備在其中應用力度,降低土壤翻耕難度,保障春季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如果春季油菜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葉片腐爛和霉菌問題,就應及時清理油菜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爛葉,有效阻斷油菜菌核病傳播途徑,這就可以避免春季油菜無限延伸,這就可以強化春季油菜健康生長和安全水平。而且及時清理油菜腐爛葉片,還可以減少春季油菜發病媒介,改善油菜田間真實狀況,從而避免油菜田間病菌大規模繁殖,發揮各類基礎措施在油菜春季菌核病綜合防治中作用效果,逐步提高油菜植株生長的健康效果。為降低油菜在春季發生菌核病的概率,就應在初花期到盛花期這一時間段應用40%的滅菌霜或40%的菌核凈或者50%的速克靈兌80~100kg的清水對油菜植株噴灑1~2次。而在對春季油菜植株進行藥劑噴灑時,應遵循油菜植株中下部到油菜莖葉上部這一流程,這就可以提高春季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避免油菜在生長過程中因春季氣候周邊干擾而出現菌核病問題。
綜上所述,通過對上述內容的有效分析與解讀,在油菜種植過程中,除了需要對其進行基本的病害防護之外,還需要對不同地區進行品種選擇以及肥水管理。特別在浙江區域應選擇抗寒耐遲播品種,進行全程機械化操作的一種輕簡化種植模式。從水稻收后到油菜播下,包括部分秸稈離田、旋耕開溝、濕度調控、無人機飛封和飛播等一整套快速、高效又安全的操作程序流水作業,一氣呵成,具有封草效果好、安全性高、出苗整齊均勻、密度可控性強、效率高等特點,能有效解決稻油茬口季節緊張和勞動力逐年減少導致油菜種植面積減少的問題。具體體現為8方面注意事項:
(1)品種和播種要求:選擇抗寒耐遲播越優系列油菜新品種, 10月底前后播種,建議約200克/畝,11月以后酌量增加至250-350克/畝,掌握合適播種量。
(2)秸稈打包離田:水稻收割后,用大、中型秸稈打包機及時將1/2~2/3的秸稈打包運往相關廠家回收利用。
(3)一次性施肥:應用施肥機畝施(35~40公斤)湖北宜施壯牌油菜專用緩釋肥作底肥。
(4)旋耕開溝同步。用旋耕開溝一體機同步完成淺旋耕和深開溝。
(5)土壤濕度調控:干旱年份先行灌水處理,灌透排干。
(6)無人機封草:播種前先用無人機噴施金都兒(精異丙甲草胺)或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劑封草。
(7)無人機播種:封草后確定近日無大、中雨情況下,用無人機播種,畝播種量控制在200~300克。
(8)旋耕開溝前后事項:需要人工在溝兩端協助清理,保證排水暢通;如需灌水一定要灌透,盡量排干無積水情況下再進行封草;封草以播種前為穩,封草播種后切不可再灌水,封草后播種前須確認近日無大、中雨,否則雨后再播。
了解到浙江區域以丘陵山地耕地為主,尤為重要,在種植油菜時,要想提高其油菜品質與產量,應有科學的栽培手段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將油菜的栽培、管理與防治技術相結合,才能阻止病蟲害的產生,培育出優良的油菜品種,與此同時,也為油菜后期的良好生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這一背景下,將來油菜的高質量種子和高質量生產才能普及到全國范圍內,后續農業發展的整體效率才能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