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佳虹
(隆林各族自治縣介廷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百色 533417)
油茶是我國南方特有的一種茶,據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國南方就有了油茶的栽培。油茶籽含油率高達30%,是世界四大主要的食用油植物,其主要用途為食品、醫藥、化工、飼料等,可以看出油茶的用途十分廣泛。且它非常適應南方的氣候,例如我國廣西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雨量充足,陽光充足,氣候適宜,各方面條件都可以滿足油茶栽培。本文從油茶的特點、生產條件等幾個方面展開分析其優勢,說明應如何使用高產栽培技術,推動我國油茶產業發展。
油茶生產技術上的粗放是造成其減產的重要原因。雖然很多油茶農民都是依照著當地政府所制定的有關發展油茶的相關政策來實施種植,但由于缺乏相關的技術和技術訓練,導致油茶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人員和物力不合理等問題。一是施肥、除草、除蟲不當,導致油茶植株出現畸形或大面積病害,造成整個油茶林的枯死。二是因為油茶生長于酸性土壤,部分油茶農戶在鹽堿地上種植,結果造成了油茶不開花、不結果、徹底絕收。由于管理上的粗放,導致了油茶產量變低,對農戶的經濟效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油茶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油茶栽培技術缺乏系統性的認識。在選擇油茶品種時,農戶并未對不同品種間的產量進行合理的篩選,沒有全方位地去思考應該選取哪個品種的油茶才能帶來最優的結果。因此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前期農戶精心整理、栽種到后期,但最終的效果并沒有達到原先預想的高度;二是采收的油茶種子有可能是從不同的品種中購進的,由于不同品種的混種,在不同的生長條件下,會造成采收時間的不統一,不宜進行集中栽培。另外,有些農戶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對油茶栽植間隔的規劃不夠科學,過于密集地栽植,導致單株油茶營養吸收不足,生長畸形,由此間接地減少了油茶的單株產量,這就造成了油茶林整體產量的降低。
油茶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植物,栽培起來容易,不需要太多的前期投入,在穩產期可以持續地生產,6年后就能產油,并可以持續獲利30年以上。油茶種植3年后,即使不能獲得直接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在幼林期間種植其他作物,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土地資源。
油茶栽培條件并不嚴格,因為油茶對環境有很好的適應能力,首先是需要一定的光照條件,使其可以順利地長出枝條和葉片;其次是要有足夠的濕度,通常需要在年降雨量大于1000 mm的地區,但是若在開花階段出現持續的降水則會對授粉造成不利的影響;可以種植在坡度較緩、侵蝕力較弱的地區,其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通常適合于土層較厚的酸性土壤,而不適合于巖石較多、土壤較硬的地區。
油茶中含有豐富的油茶皂苷,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功效。在國內,油茶在市場上有著很好的銷路,并且油茶的味道又很好,使用過的客戶滿意率與回購率都很高;在國外的市場上,油茶的價格并不比橄欖油低,但銷售量卻很高。國內外茶油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3.1.1改善油茶生態環境及林相效應研究
在良好的生態條件下,油茶能獲得較好的發展,因此,要想增加油茶的產量,必須改善其生態環境,改善林相條件。①對油茶林除雜進行定期地清理,主要是清除油茶林里的雜草和雜種,降低其他品種與油茶之間的營養競爭,同時也能保持通風,防止森林中的病蟲害蔓延;②對油茶的立地環境進行改造,其方法為:在茶園開墾的基礎上,進行水平梯帶式油茶林的改造。這是為了保證油茶的含水量,同時需要降低土壤侵蝕,確保油茶的養分平衡。③在油茶林中種植綠色、肥沃的作物,可選用豆科植物,通過長時間地深挖和填埋,使其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養分含量也增加。④對油茶林3年進行一次中耕,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物理特性還有油茶的生長條件,增加油茶的產量。⑤要想增加油茶的產量,必須對老齡的茶樹進行根除,而在處理老齡茶樹之前,必須要準備好優質的茶苗,接著再進行深挖、施肥等步驟,最后進行種植。
3.2.1合適的環境
油茶喜溫暖怕冷,適合在16℃~18℃生長,如果溫度過低,或遇到氣溫驟降還有晚霜,油茶就會出現果實掉落的情況,影響產出;油茶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生長,在沒有太陽的情況下,它就只會長出樹葉來,果實產出也很少,另外,油茶的含油率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它也需要充足的水分,適合油茶種植地區的年降雨量應在1000 mm以上,但在盛花期,持續的降雨會使油茶授粉率降低,從而油茶的產量也會變少;栽培區域應該做到地形較平坦,土質較厚、酸性較好,這樣才適宜油茶的生長。
3.2.2造林地的選取
油茶屬酸性植物,適宜于 在pH5.0~6.5的環境下生長。油茶是由半陰逐漸過渡到陽生的一種,其個體的生長都是由正向到半陰逐漸過渡的。在成熟期,由于會產出大量的果實,營養的汲取和繁殖過程交替進行,對直射光的需求非常緊迫,如果沒有足夠的光照,則會嚴重影響油茶的生長發育。油茶栽培以多果、多籽、多油為主要目標,所以要在日照較多的陽坡、半陽坡上進行造林。坡面愈大,開墾愈快,土壤侵蝕愈快,故應在25度以下或緩坡上栽植,以保水土、涵養水源。
3.2.3科學選苗
油茶的野生和人工種植品種很多,其質量等級參差不齊并且大部分產量都不高,不同品種的產量和最終質量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一些小果油茶品種5年后的干籽產量為7500 kg/hm2,但出油率只有20%,而某些地區的出油率已經與其相差了好幾個百分點,效益相差很大,所以要根據各山區的實際條件科學挑選適宜的高產優質油茶品種,所選擇的苗木要在1-2年內長勢良好且沒有病蟲害,要選擇質量好的油茶,一年生的幼苗必須要12厘米以上,二年生的幼苗至少要30厘米以上,起苗要在雨水后或澆水后,建議用鋸齒耙起苗,以免傷害到油茶幼苗的根系,要及時把苗種好,新苗到的第一天就應該馬上種好。
3.2.4適宜種植油茶的時期
苗木的成活率與種植季節密切相關,根據各地區的氣候特點,應選擇合適的時間來進行種植。例如某地適宜的時間通常是在1-3月份的雨后或陰雨天,提前雨期2-3天就進行種植會更好,可以提高其抗逆性。幼苗在栽種之前,要用磷肥和黃泥的混合液浸泡,若幼苗是二年生苗,應把老葉去掉80%,以免水分快速揮發。在栽種過程中,把幼苗放在種植穴內,要把根伸直,并用腳完全踩實。為了改善土壤的保溫性能,防止凍害,為幼苗的生長提供有利的土壤環境。
3.2.5合理施肥
要想增加油茶的產量,就必須科學地進行施肥。盡量做到施肥原則、施肥量和施肥方式都是合理的。
正確施肥方法:第一,油茶幼林一年施肥兩次:主要是有機肥料(完全腐化),①春3月至4月施肥(三元復合肥)。②冬11月到次年1月(配合施用生物有機肥料)。采取溝渠施肥,肥料溝要距離樹干根部30厘米以上。第二,油茶成林一年施肥三次:①在冬季11月到次年1月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料(配合施用);②春3月至4月施復合肥(15-15-15),與生物水溶肥一起沖施效果更好;③在夏季,根據油茶的產量、葉色、樹勢等因素,對其進行施肥,若果量大,葉片發黃,可適當增加復合肥,以生物水溶性肥料為主,在樹冠投射線外側挖一條環狀的溝槽,溝槽的寬度為30厘米,把化肥和泥土混合均勻,并適時地進行土壤覆蓋。這種施肥的目的在于確保油茶樹的根部可以充分吸收養分,同時還可以防止肥料被雨水沖刷或者蒸發。
同時,要合理施用化肥,過量或減少都會影響油茶的產量,因此,要根據油茶林中實際生長狀況,嚴格遵循“優少差多”的原則。一般情況下,667平方米的油茶林用尿素22公斤,磷肥45公斤,鉀肥20公斤,有機肥400公斤。目前,在施用有機肥時,一般是先用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然后再在一個月后施用有機肥。
3.2.6林地經營
3.2.6.1培育。通常是三年一次的黃梅期,一次是5-6月份,一次是8-9月,期間工作內容主要是除草,松土,培種,擴穴。尤其是要在新造林的土地上種植花生、豆類、油菜等,種植距油茶植株65厘米。
3.2.6.2修剪,再植。新栽的油茶樹,在離地0.5~0.8米處剪掉主干,在新枝發芽后,選用4~5根不同方位、上下間距10~15厘米的粗壯枝條。主干與副支的間隔應該在60-70厘米左右。對主要枝條或主干上的多余枝條、過密枝條要進行適當的修剪。
3.2.6.3間種,施肥。在幼樹期,以養分的形式進行,以氮肥和磷鉀為主攻,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隨著年齡的增長,肥料的用量由低到多,逐年增加。在幼苗恢復生長后,可以不施化肥,或者在幼苗恢復后,可以用少量的人糞尿或25-50 g的尿素或專用肥。從第2年開始,在3月份的新芽發芽期的前半個月,施用50-100g的速效氮肥。隨著樹木生長,每年要按合理的比例增加肥料。
3.2.7防治病蟲害
油茶生產中常見的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根腐病,這些病害對油茶的危害很大,導致油茶產量下降,甚至枯萎。
3.2.7.1炭疽病
病原菌主要表現為:油茶果實和植株表面有棕紅色的斑點,呈蔓延趨勢,嚴重者可導致油茶枯萎。油茶樹一旦染上了炭疽病,就會導致產量下降,造成經濟損失,嚴重的話,會造成森林枯萎,進而發展成工業上的損失。在油茶林養護中,要密切觀察油茶樹的疾病感染情況,及時修剪病枝和葉片,集中進行高溫處理。在林地噴灑波爾多液,能有效地防止此病癥的發生,發現有油茶樹被感染后,可在林地上噴灑0.5%的多菌靈。
3.2.7.2軟腐病
軟腐病的癥狀是葉片和果實軟爛脫落,導致不能生產茶油。在春季和秋季是軟腐病的高發季節,但是,一般在冬天,軟腐病的病株就已經潛藏在病苗中。在油茶林養護中,要密切關注油茶樹的感染情況,發現病枝后要立即清除。由于軟腐病菌較易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中繁殖,所以,修剪過多的枝條可以提高森林的通風和光照,從而減少細菌的繁殖。對已發生病害的油茶樹,可用50%濃度的可濕性退菌特溶液或1%濃度波爾多溶液進行防治。
3.2.7.3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于油茶根部的潰爛和壞死,造成根腐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的排水能力差導致的土壤中的水分過多。通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排水性能,可以預防根腐病。
3.2.8適時采摘油茶
油茶樹有很多種,不同的油茶樹,其成熟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不過一般都是在9-11月份,有些時候,由于氣候的原因,油茶樹的成熟期會被提前或者延遲一周,而氣溫較低,下雨會延遲成熟期。在采收過程中,必須在油茶成熟后進行采摘,否則太早或太遲都會影響油茶的品質和產量。
發展油茶產業的策略中應該注意一點,即改革油茶生產體制,建立新型的油茶生產模式。一是要加大對廣大油茶林農的支持力度,鼓勵他們繼續發展,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合理調配油茶苗種,及時向廣大農戶提供苗源、種源等信息,以方便他們銷售油茶。二是加大對油茶生產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對技術水平高、具有較強的經濟能力和經營能力的經營者,大力扶持發展油茶產業,在發展油茶產業的過程中,發揮出最大的帶動和互助作用。三是對那些想要在油茶基地投資的企業,給予幫助與渠道,鼓勵企業自己建,按照公司和農戶的合作模式來建設高產高效油茶林基地,讓農民和公司一起分享收益,互相結成團體,共同承擔發展油茶基地所面臨的風險。
油茶是我國目前不可或缺的一種植物資源,在各個行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某地于2004年2月建成的高產油茶種苗生產基地,從省林業局引進15個優質新品種,經過精心管理,實現了3年掛果,5年投產,7年高產的效果。經檢驗,在2012年11月,每667平方米的油茶平均產油60千克,最高可產90公斤,是傳統油茶的15倍。由此可見,發展油茶產業是提高當地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油茶比一般植株具有更好的抗病能力,其具有較低的感染率和較高的營養價值。不飽和脂肪酸是油茶中的主要成分。油酸、維他命 E的含量比一般的食用油要高得多,更能滿足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茶油對預防和治療血液中的高血脂、心臟和腦部都有好處。由此可見,油茶的營養價值很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山茶油一般被劃分為高檔食用油,備受消費者青睞。具有較高的社會需求量,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其次,除了提煉油脂之外,還能從油茶餅中提煉出各種原料,并將其用于其它工業領域,從而達到各種工業生產的目的。此外,還可以將山茶油的附加值應用到工業生產中,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油茶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
油茶生產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為此,必須重視油茶的種植、栽培、管理和病蟲害的控制,確保油茶的產量,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