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
(臨泉縣農經管理總站,安徽 阜陽 236400)
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改革的過程中應制定較為完善的制度強化管理工作力度、精準進行項目的選擇增強政策扶持度、勇于進行創新改革拓展經濟發展渠道,通過各類綜合性的措施和手段方式,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創新管理水平,滿足當前的村集體經濟良好建設、健康穩定進步的需求。
目前部分村集體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還存在缺乏完善計劃的問題,用來進行基礎設施改善的資金數量過多、日常非生產類型的事務開支量較高,例如:公共設施應用費用開支、務工補貼費用開支、會議費用開支等數量較高,缺乏較為良好的投資經營理念,難以利用合理的財務管理計劃方式進行投資,對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當前部分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非常單一,多數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政策類型、資源類型、資產類型,其中政策類型的收入指的是各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性等補助資金,資源類型的收入是土地承包金或是山價款,而資產類型的收入來源就是各類固定資產承包費用、轉讓費用和租賃費用。
村集體經濟收入缺乏穩定性,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效、良性的收入來源,多數村集體對補助款等不確定性的收入過于依賴,自身創造收入的能力較低,導致在各類不確定性收入的影響之下,出現收入的穩定性問題。
各地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參差不齊的原因就是各個地區對于壯大村集體經濟存在不同的觀念認知,再加上不同地區村集體的經濟發展基礎不同,導致經濟的發展水平存在差距。其一,經濟發展能力較強的村集體,收入量較高,具有自我經濟發展的能力;其二,可持續發展類型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處于較為良好的態勢,能夠確保經濟的健康穩定進步;其三,維持類型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速度很慢,甚至還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只能維持現有的經濟水平現狀;其四,經濟發展非常薄弱的村集體,缺乏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進行支配的資金很少,具有經濟欠發達的特點。
觀念意識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和思想,但是目前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缺乏較為正確的觀念,一方面,在村集體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形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與改革開放而建設經濟的思想觀念,不能按照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培育出更多的集體經濟增長來源。另一方面,缺乏活躍的思想,無法將資源優勢轉變成為新興產業經濟發展和建設的優勢。
目前,部分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方面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沒有積極開發安全性較強、收益率很高的投資項目,對村集體資產經營發展會造成不利影響。一方面,由于缺少正確的投資經營觀念,部分村集體只能維持日常的運轉,不能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進行土地征用費用收入的處置,甚至將多數資金應用在不具備經濟收益的項目領域,這樣會導致村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發展受到阻礙。另一方面,未能制定完善的土地征用費用等,缺乏造血功能的一次性收入管理機制,難以通過有效的措施促使村集體經濟的可持續進步。
村集體經濟建設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人才與村干部對整體經濟創新改革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直接影響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效果,但是目前由于缺少較為完善的人才和村干部激勵機制,未能制定較為完善的激勵模式,難以通過有效的激勵方式增強人才與村干部進行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一方面,未能制定較為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沒有合理設定考核指標和評價指標,難以全面了解人才、村干部在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中的貢獻度情況、責任感情況、積極性情況等,不能為激勵機制的有效落實提供準確依據。另一方面,激勵方式過于單一,只重視物質激勵措施的使用,缺少其他層面的激勵,難以滿足人才、村干部的多元化、個性化激勵需求,導致激勵效果難以提升。
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期間,應重點強化村級事務監督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制度,利用制度有效進行重點工作的管理。其一,制定發展項目與承包工程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要求此類重大事項必須提交到村民代表大會,利用會議形式探討制定民主性決策方案,實現民主性管理的目的;其二,制定村集體的財務管理工作制度,明確日常財務工作的規范標準要求,杜絕出現貪污、挪用集體資金的問題,同時還需制定村集體的財務資金使用票決制度,以免出現資金應用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其三,由于目前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村集體,多數資金會應用在公益事業領域或是非生產類型的領域,可持續發展項目中的費用投入量很少。對于公益事業來講是為人民服務的重要基礎,而部分非生產類型的開支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如果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公益事業和非生產類型的開支,不能合理應用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領域,將會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一定的后勁,難以促使經濟的健康穩定進步。因此應結合目前的村集體經濟發展特點和資金應用情況,制定較為完善的資金投入管理制度,提前做好規劃工作,適當調整資金的投入方向,爭取能夠將5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資金投入到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領域,提升村集體的資本運營水平,提高資金收益發展效果,打造良性滾動增值的經濟建設機制;其四,制定完善的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制度和審計監管制度,明確提出村集體固定資產轉讓或者拍賣等資金的管理要求,全過程監督管理資金轉讓的情況,構建較為完善的監控機制。完成資產轉讓或是拍賣之后,所有的收入必須要應用在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投資領域,如果不能應用在經濟建設項目中就不可以進行審批,只能利用租賃承包的形式進行固定資產的處理,等待條件成熟之后再進行資產的盤活,投入到經濟建設發展的項目,以免出現集體資產流失問題;其五,制定完善的村集體債權債務清理制度,對債權進行全面地清收,做好債務的清理工作,盡可能減少村集體的負債規模;其六,在村集體經濟建設發展期間還需制定資產運營管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考核評價制度,一旦發現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必須要嚴格查處,在保證村集體資產保值和增值的同時,利用市場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夯實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期間應形成正確的項目發展觀念,將項目的建設和發展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驅動力,強化招商引資的力度,使得村集體經濟能夠快速穩定增長。其一,在選擇經濟發展項目的過程中應健全保障機制,明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員,遵循專款專用的基本原則;其二,建議政府部門、黨委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村集體的經濟發展現狀和需求,編制完善的項目建設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提供配套性的公共服務,做好輿論的導向工作,提升各個部門和人員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在村集體中營造較為良好的創業環境氛圍,促使經濟建設項目的良好發展;其三,建議上級財政部門為村集體的項目開發建設提供一定額度的專項資金支持,鄉鎮部門提供部分的配套資金,使得村集體經濟水平較低的薄弱村,有充足資金創辦實體經濟項目,實現集體增收的目的。同時還需引導各村集體準確識別和選擇投資數量少,風險程度低,經濟發展見效快的資源開發類型項目,上級部門嚴格進行各個項目的咨詢、審查、考察和論證,促使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的有效建設;其四,如果經濟薄弱村集體能夠引進合資企業或是獨資企業,無論企業所有制的性質如何都可以為其制定地方稅收由財政返還村集體的優惠政策,明確優惠政策的實施年限,以此鼓勵各村集體積極引進能夠促使經濟發展的企業項目;其五,制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的水電設施、交通設施、通信設施建設的扶持政策,優化經濟建設和創新發展的環境。
我國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關鍵在于增收,如果經濟發展的渠道過于狹窄或單一,將會導致增收的效果難以提高,因此在新時期的環境下應勇于創新改革,對經濟發展渠道進行拓展。①以經濟創新發展為目的,重點進行集體資源的開發。首先,著重開發山林資源,發揮中茶產業、果樹產業的優勢,鼓勵龍頭企業到經濟薄弱村建設林業產業,提高經濟發展的規模。其次,如果村集體中擁有非常豐富的田地資源,就可以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重點引導農戶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經營,使得農業產業的經濟水平有所提升,創造區域化的特色產業和產品,達到農產品增值的目的。最后,如果村集體中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可制定完善的旅游項目開發方案,與各級旅游產業之間互相接軌,加快村集體旅游事業的開發速度,將旅游資源轉變成為經濟產業資源;②勇于進行經濟創新優化的實踐,重點建設和發展第三產業。建議村集體將集體土地資源作為基礎,著重開發房地產類型、倉儲類型、商品流通類型和租賃類型的產業,積極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和流通的基礎設施,設置各種類型的商場商業網點。村集體也可以參與到小城鎮的開發建設項目,以自然資源作為基礎開發觀光農業或是休閑農業,不斷探索出能夠拓寬經濟來源渠道的村集體發展措施。
建議村集體在經濟創新發展期間勇于進行改革優化,對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升級。其一,創新性采用股份合作,在村集體中引入經濟實體,將股份合作制度作為基礎,明確村集體在實體內所占有的股份額度,重點引導鼓勵村民入股,最終,實現農民和村集體共同富裕的目標。其二,創新性使用資本經營型的發展模式,對于資源較為豐富的村集體,可以借助地方優勢利用集體土地承包金或者是固定資產的租金引進企業項目資金,遵循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開創合資類型的企業;其三,創新性采用專業協會類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由村集體組織引導農村群眾對現有資源全面整合,科學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建設各種類型的專業協會,形成關于財力方面、人力方面和技術方面的合力,最高程度上將技術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發展的優勢。例如:對農產品資源進行整合,成立花卉協會、農業種植協會,在不同協會的技術支持下使得各類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其四,創新性采用服務實體類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對于缺少豐富產業資源優勢或者是暫時沒有經濟發展項目的村集體,應打破傳統的經濟建設觀念,樹立創新性發展的思想,成立流通類型、勞務類型的服務實體,彰顯中介組織的積極效用,有效進行勞動力資源的整合,積極建設家政服務或是物流隊伍,探索出更多新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模式。
我國村集體經濟創新建設發展期間應重點制定人才和村干部的激勵機制,首先,明確人才與村干部的村集體經濟建設發展考核評價指標,設定貢獻度指標、項目開發建設指標、引進投資效果的指標、經濟發展模式創新效果指標等,準確進行人才和村干部在村集體經濟創新發展過程中貢獻度和工作效果的評估,為激勵措施的應用提供準確依據。其次,對于人才和村干部應積極采用精神類型、物質類型等綜合激勵措施,以經濟激勵為基礎,配合采用職位晉升激勵方式、外出進修激勵方式、表彰激勵等,利用綜合性的激勵措施,提升人才和村干部的農村村集體經濟創新建設發展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同時還需制定較為完善的人才和村干部培訓機制,利用培訓的方式培養人才與村干部的村集體經濟建設專業能力、道德素養,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經濟來源渠道的拓展提供基礎保障。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收入單一和財務管理等問題,嚴重影響村集體經濟建設發展水平,因此在新時期的環境下應結合不同農村地區的村集體經濟現狀制定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進行經濟發展項目的引進,重點創新和拓展經濟來源渠道與經濟發展模式,健全人才和村干部的激勵機制,通過綜合性的手段推動村集體的經濟創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