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靈娟
華池縣特色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慕靈娟
(中共華池縣委黨校(行政學校)甘肅慶陽745600)
食用菌生產具有低成本低投入、種植周期短、產量高、風險低等特點。近年來,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新型產業。文章介紹了華池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分析了影響華池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因素,提出了推動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對策,以期為華池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特色產業;食用菌;發展現狀;改進策略
在我國的農業產業中,食用菌憑借其高產與較高的經濟價值,已成為僅次于糧食、蔬菜、水果和油料的第五大產業。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的食用菌凈產值高達2.85萬元/畝,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各個地區都爭先發展的高收益種植產業。同時,食用菌產業對于環境等各方面的要求并不嚴苛,一些當地農業產業中的副產品可以為種植食用菌提供利用價值[1]。例如玉米、小麥等作物的秸稈可制作成食用菌的培養介質,養殖業中產生的動物糞便在經過處理之后也能夠起到高效的輔助生產作用。
首先,自然條件適宜。華池縣隸屬于甘肅省慶陽市,地處子午嶺的林緣地帶,氣候濕潤,林草茂密;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常吹西北風,夏季多行東南風,冬冷常晴,夏熱豐雨。華池縣降雨量南多北少,年平均降水量380 mm~510 mm,平均氣溫7.8 ℃,無霜期140 d~180 d,年日照2 213.4 h~2 540.4 h,總體呈現出偏溫和、干旱、光照充足的自然環境特點,是野生真菌自然生長的理想環境,適宜種植平菇、香菇、羊肚菌等各種類型的食用菌。目前在華池縣境內發現有野生菌類30多種,正在培育的菌種品種有5個。
華池縣境內有四條主要河流,灌溉充足,而子午嶺、二將川一帶夏季氣溫涼爽,溫差大,與河南等食用菌主產區形成季節性反差,這些都是華池縣形成高效的反季節食用菌生產模式的有利條件,能夠提高當地的食用菌生產水平[2]。此外,華池縣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木以及秸稈等,可以作為培育食用菌的原料。充分利用農業秸稈類的副產品不僅能夠獲得高附加值的食用菌產品,還能推進華池縣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地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華池縣種植食用菌歷史悠久,當地有不少龍頭企業、食用菌種植合作社以及種植戶都已經從事了多年的食用菌種植,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華池縣接續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示范帶動基礎。目前,華池縣內的食用菌種植品種已經由最初的平菇逐漸向多元化發展,涵蓋香菇、羊肚菌等多個品種,其生產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并且在縣科技局的銜接下,與山東、天津等多地的多個科研隊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上專業的科技指導進一步保障了華池縣食用菌種植技術的應用發展。
隨著科技的日益進步以及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規模化促使大批的農村勞動力從傳統的種植業中分流出來,進行一些非農業生產活動,為當地食用菌種植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另外,華池縣的農民具有濃厚的鄉土情結,大多數農民不愿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多年來依靠采摘野生羊肚菌、黑木耳等食用菌并在集市上銷售作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食用菌種植產業具有一定的勞動密集性,能快速有效地為農村勞動力提供生活保障,幫助農民實現既能夠在家門口就業,方便照顧家庭,同時又能創造收益改善生活的目標。因此,當地農民對于食用菌種植這種在農村地區用時短、收益快的優勢項目認可度比較高。作為華池縣政府精心選擇的無公害產業,作為一項重要農業項目和鄉村振興的支柱性產業,食用菌種植產業在華池縣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少人開始關注如何能夠吃得更健康。食用菌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其蛋白質和氨基酸不論是種類還是含量都與普通蔬菜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同時鈣、鉀、鐵、鋅、硒及維生素等含量豐富。食用菌所含有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對治療多種疾病具有一定的功效,長期食用能夠促進人體健康,符合當代人們的食品健康消費需求,因而很多人會將食用菌作為健康食品的首選,其中包括一些以食用菌為生產原材料的加工產品,例如蘑菇醬、蘑菇餅干等。近年來,食用菌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多,據有關統計,我國食用菌消費量每年增長7%,食用菌種植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華池縣食用菌產品的再加工產業發展一般,對市場營銷的把控力度不足,在食用菌產銷管理上未能形成暢通的供銷鏈。受山大溝深,交通運輸不便(無機場、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因素影響,華池縣內70%以上食用菌產品的銷售渠道仍然局限于本縣市及臨近縣市,對外銷售渠道不通暢。同時,由于本縣區在食用菌種植生產中以反季節產品為銷售亮點,常常會出現在食用菌需求旺季供大于求,而淡季則相反的現象。縣區內食用菌銷售一般為初級鮮食,運輸成本與銷售成本驟升,一些再加工設施建設滯后,無法帶動再加工產業的發展。而且,許多食用菌種植戶為個體戶,在生產管理上沒有統一的執行標準與規劃,導致市場動蕩性強,無法形成高效的優質產業鏈條,難以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尚未形成規模化市場效應。
在華池縣開展食用菌類生產種植需要建造溫室大棚,雖然在后期可以通過銷售逐步收回建棚的投資成本,但是在建棚初期所需要的一次性硬件投資資金較多。例如生產香菇的普通溫室(蔭棚)畝投資達40 000元,其中還不包括每棚1萬棒菌棒的投資,種植戶想要建造一畝溫室并且完成菌棒的布置,一次性投入需要7萬~8萬元。此項投資資金對于剛剛摘掉貧困縣帽子的華池縣的普通農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支出。而華池縣經濟困難,政府雖然在食用菌產業扶持上投入了一些資金,建立了相關的企業、合作社,也建成了一些基地,但投入資金明顯不足,很多農民受資金限制難以滿足家庭食用菌種植生產的需求,且食用菌企業、合作社也由于資金缺乏而無力投資銷售和加工升值等環節,加之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夠,有些發展較好的企業在銷售和再加工環節出現不順暢、資金回籠慢等情況,種植戶食用菌生產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總之,在經濟欠發達的華池縣,資金問題成為一個主要的影響和制約因素,導致食用菌產業在上規模、占市場、樹品牌等各方面進展緩慢。
華池縣食用菌種植戶在發展食用菌產業時,組織化程度低,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對于食用菌產業布局的前瞻性稍差,生產上有著較大的盲目性。龍頭企業加工增值不充分,收購產品能力不足,訂單生產能力差、數量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這些問題導致在華池縣生產的食用菌只能走低端路線,種植效益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且食用菌的研究和推廣的技術指導人員嚴重不足,種植戶在種植食用菌的過程中,缺乏相對專業的技術人員跟蹤指導,只憑借自身的種植經驗摸索前進,因而食用菌質量無法保證,導致陷入無法長期穩定供應訂單而失去訂單的惡性循環。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華池縣要繼續充分利用自身地理環境資源,綜合發展最具特色的食用菌市場。以提升農戶的收益水平為目標,培養多樣化的食用菌技術人才,打造出具有華池縣地方特色的食用菌品牌[3]。
要實現食用菌種植產業質的飛躍,就必須獲得各級政府的支持,堅持走以政府為主導的發展路線。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交通運輸保障。以華池通用機場、打扮梁至慶城的打慶高速公路建設為契機,打破食用菌走不出華池的桎梏,開辟更為廣闊的市場。其次,相關部門應當在縣內建立起多個食用菌技術指導推廣機構,服務于廣大食用菌種植戶,提升公益性技術服務的水平。再次,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思考,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食用菌種植戶創辦一些食用菌經營性服務組織,鼓勵其在依靠食用菌創收的同時,積極參與到食用菌技術社會化服務體系中來。在推動技術服務的同時,也應當重視完善市場運營機制,打造產銷聯合的高效市場,為食用菌的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積極拉長產業鏈,除了大力生產種植,做好加工工作,還可在山莊鄉、南梁鎮建設香菇特色小鎮,在林鎮鄉建設羊肚菌、木耳特色小鎮。依托南梁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及食用菌特色產業化發展。
在現代化農業種植生產過程中,技術人才是當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華池縣,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稀少,為了滿足當地的食用菌種植需求,相關農業部門應當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大力建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首先,為現有的技術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其能夠專心地為華池縣食用菌特色產業服務。其次,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先的地區,考察聘請優秀的一線食用菌生產技術人員,加入到華池縣的食用菌種植指導工作中來,推進當地食用菌種植產業的發展。再次,到開設有食用菌種植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招聘專業優秀的學生進入當地的食用菌技術單位,培養優秀的儲備人才。最后,相關農業部門可以運用扶持生產、獎勵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生產一線,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在積累自身工作經驗的同時,促進當地食用菌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
在成立技術推廣機構之后,要積極地發揮其技術推廣的作用。首先,全面利用電視、廣播、互聯網平臺、各級組織的線下推介會等各種形式進行推廣宣傳,為種植戶講述當季食用菌種植管理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結合華池縣食用菌種植的品種情況,重點宣傳推廣羊肚菌、香菇等華池縣重點打造的食用菌品種相關種植技術。其次,為了提升食用菌產品的附加值,技術服務團隊還可舉辦一些食用菌的保鮮、再加工技術的研討交流和現場學習活動。在推廣種植技術時,相關技術人員需要積極引導種植戶運用科學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去生產和管理食用菌,著力打造綠色健康的食用菌產品。最后,相關技術人員需要以創新發展的理念引領食用菌產業發展,重視新技術的學習和試驗推廣,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深入聯系,引進高新的食用菌種植技術,為華池縣食用菌生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力量。
在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方面,政府的正確引導、食用菌市場的需求拉動以及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三者缺一不可。而在這三者的發展中,資金的投資帶動占據主要地位。在政府的引導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將當地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投資融入地方財政預算,確保食用菌產業有穩定的資金投入。同時,擴大融資規模。2022年全國兩會提出要“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對于缺乏資金的華池縣來說,要積極推動食用菌特色產業項目的發展,可吸納民間資金投入,同時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外來企業投資參與當地的食用菌特色產業開發,并通過與當地的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合作,加大對食用菌種植信貸資金的投入水平以及投放力度,落實相關助企紓困政策,為種植戶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結合當地的特征,鼓勵華池縣食用菌種植龍頭產業發揮帶頭作用,全面帶動當地食用菌種植生產。同時引導相關企業以及種植戶個體橫向開展合作,樹立起以“華池高原香菇”“華池大球蓋菇”“華池羊肚菌”等區域公用品牌為主導的新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以品牌發展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相關龍頭企業需要為當地的香菇、羊肚菌等優秀種植食用菌產品建立起完整的地理標志認證,提升當地食用菌生產的知名度。為了增強當地的食用菌品牌效益,應當建立起完整的標準化機制以規范食用菌的生產與加工流程,從而加強對當地食用菌資源、食用菌種植品種、栽培技術以及產品質量的全面監管,實現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的加工生產。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利用企業和食用菌發展協會等服務性組織的市場經濟帶動能力,在當地建立起統一的食用菌產銷標準,實現種植戶效益最大化。即統一標準的生產過程,統一使用具有當地特色的地理標志,使用統一的銷售商標,統一設計包裝,統一質量產品標準,統一帶動銷售。
在當下華池縣的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提升銷售水平,促進當地食用菌產業從分散化種植生產轉向規模化、集約化是重中之重。只有形成一定的規模,降低種植戶的種植生產成本,才能夠整體提升食用菌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益。而要提升銷售水平,需要和國內能帶動食用菌發展的大型企業建立起經濟合作關系。大型企業在發展食用菌生產加工渠道上有一定的優勢,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食用菌項目或者其他方式來與大型企業之間促成友好合作,建立起“企業+農戶”的雙贏合作經營模式,使當地食用菌種植戶、技術推廣服務機構、銷售運營以及市場發展管理機構之間形成信息傳遞、資源共享的友好合作關系,從而全面提升華池縣食用菌生產鏈條的經營效果和服務水平,培養出能夠帶動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秀企業,引領未來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向,促進華池縣的食用菌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種植戶提供穩定的經濟收益,是產業振興的基本舉措。在華池縣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是基于當地自然環境、生態要求和人民期望的優良選擇。但是在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當認真考慮資金來源、技術服務、市場培育等多方面問題,逐一突破、解決,引導華池縣食用菌產業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全面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1]向敏.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中國蔬菜,2003(6):6-8.
[2]潘春彩,石朝民,袁建生,等.許昌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04(6):71-72.
[3]郭國雄,龍明樹,張紹剛.貴州省食用菌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食用菌,2007,26(5):61-6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45
F326.13
A
2095-1205(2022)06-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