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曉娜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建設,電子商務獲得了較快的發展,生鮮農產品也逐漸打開了電子商務的市場,為農產品的流通帶來了更多便利,為此,諸多學者開始研究生鮮農產品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發展。為了更好地推動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對其進行深度研究,在了解其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明確其發展困境以及突破對策。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指的是通過信息網絡技術進行生鮮農產品交易的活動,此類活動使生鮮農產品在社會上的流動更加方便,電子商務的方式為生鮮農產品的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流動方式與渠道,使此類產品能夠進行跨地域交易,為經營者解決了交易困難的問題,隨著生鮮農產品電商品牌的形成,電商交易逐漸成為常態,成為生鮮農產品交易收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快捷、高效的交易方式使生鮮農產品的信息輻射范圍快速擴大,為其帶來了更多交易的可能,同時,此類電商交易還會產生一定黏性,形成穩定的、持續性交易。
互聯網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幫助生鮮農產品電商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張,其交易的渠道越來越廣闊,交易渠道也越來越豐富,在優化生鮮農產品產業結構的同時,轉變了此類產品的生產方式,極大地促進了生鮮農產品的經濟發展,為相關生產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創收機會,并且,如今大多數平臺為了促進電商的消費經濟,逐步放寬了付款方式的要求,改變了生鮮農產品的消費方式,更加方便了消費者購買商品。在互聯網的起步階段,電商較少,交易的平臺也十分稀缺,而隨著互聯網的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生鮮農產品商家加入了電商的銷售模式,交易平臺也層出不窮,電商的交易門檻也逐漸降低,重點體現在郵費的變化上,以往生鮮農產品的郵費可能都會超過商品本身的價格,而隨著互聯網的進步,推動了物流經濟的發展,現在商品的郵費相較于之前已經下降了許多,極大地降低了交易的門檻,并且生鮮農產品的商家不再需要擁有店面才能夠進行電商的生意,往往一個小倉庫或者一個小房間就能夠滿足交易的需求。互聯網的發展讓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生意不再由大型企業獨占,任何信用優秀的生產人員都可以利用互聯網發展自己的農業電商生意。
生鮮類型的農產品在進行物流運輸時,需要對以下方面進行重點關注:第一,保證跨地區運輸時能夠保鮮運輸;第二,反季銷售時需要滿足低溫儲藏需求;第三,最大化滿足廣大消費者在產品質量、產品安全、產品多樣化、產品新鮮度以及產品營養性上的需求;第四,做到全過程“無斷鏈”。當前對于生鮮農產品而言,其發展電子商務時遇到的物流問題對其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時,需要依靠冷鏈物流,從生鮮農產品的生產、儲存到其運輸、銷售,都應當被“無斷鏈”的體系建設覆蓋,進而實現產品一體化物流。然而,目前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尚未完備,在進行冷鏈運輸時,其物流服務不夠專業,在物流行業中,冷鏈的集中度較低,部分運輸中缺乏預冷環節,沒有足夠高的運輸效率,物流運作尚未達到一體化的程度。調查顯示,僅30%農村擁有專業的冷鏈物流條件,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民合作社雖然與普通農戶相比,擁有更好的物流條件,但也無法保證冷鏈運輸。在進行電商發展的合作社之中,只有58%合作社使用專業物流,而僅有14%具備冷鏈物流條件。從諸多數據看來,雖然電子商務為生鮮農產品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其冷鏈物流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在信息化時代,消費者選擇電商交易購買生鮮農產品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其方便性與快捷性,而在此類要求之下,部分小型電商組織很容易產生經營危機,此類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較為脆弱。當前,生鮮農產品依靠小規模農戶進行生產,而其生產往往憑借市場經驗,具有一定盲目性,比較注重短期收益,生產規模較小,產量跟不上市場需求,其生鮮農產品的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雖然農業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集約化、組織化生產,能夠適當抵御市場風險,但當前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與社會上電商的發展并不匹配,缺乏足夠的資金,也欠缺電商人才,沒有構建出穩定的品牌,導致其無法保障生鮮農產品的穩定、持續供給。
對于生鮮農產品經營組織而言,電商的發展成本較高,雖然在電子商務幫助下,經營者獲得了更多的交易機會,擁有更廣闊的市場,但生鮮農產品的電商成本過高。電商產品需要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使其銷售價格比線下低,而生鮮農產品又具有易損性,其在運輸、存儲的過程中難免會面臨損耗問題,電商經營中過高的損耗也導致了電商成本的增加,要想保證產品的質量,必須要依靠冷鏈物流,然而構建冷鏈需要花費較多成本,其運營與維護也需要投入較多資金,更是增加了電商經營的成本。
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經營還存在基層建設薄弱的困難,對于信息化基礎差的地區而言,其電商經營更加困難,缺乏物流基礎的地區難以開展電商經營活動,生鮮農產品的經營者缺乏品牌、產品營銷意識,也會影響電商的經營效果。
雖然互聯網幫助生鮮農產品電商經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同時也為其增大了交易的風險,由于互聯網擴大了生鮮農產品的交易范圍,很容易出現不法人員惡意刷差評并以此來訛詐商家、收取費用,對商家進行惡意投訴導致商家信用值降低等行為,影響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經營。運輸時間的延長也很有可能影響產品的質量,使生鮮農產品的口碑下降。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獲得冷鏈物流的支持,因此,需要針對生鮮農產品出臺電子商務方面的優惠政策,使冷鏈物流配送走進農村的合作社與個體經營戶。優惠政策應當重點關注三方面:首先,對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經營進行政策傾斜,使越來越多的產地加入電商發展;其次,對冷鏈物流進行政策傾斜,給予其適當的流通便利,同時加大對農產品預冷、農產品加工、儲存以及生鮮農產品的運輸、配送全過程中所需設施的支持力度。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快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設,提高冷鏈物流集散、運輸的效率,減少運輸時間,最大化保障生鮮農產品的質量;第三,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產品的經營,因此需要對冷鏈物流中的生鮮農產品做好質量檢查工作,落實風險監測,對產品進行源頭追溯,保障生鮮農產品的質量,確保其能夠健康、穩定地進行電商經營活動。
1.強化組織建設
對于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而言,其需要通過強化電商經營組織的方式來保證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高效運轉。當前生鮮農產品電商組織面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部分組織發展較快,其對電商經營的方式適應良好,因此獲得了較好的發展,而部分組織的發展較為落后,難以取得較好的電商經營成果,此時,需要政府做好統籌兼顧的工作,應當注意到電商發展較為落后的組織,對其進行精準的幫扶,充分重視大部分的小型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組織建設,加大政府財政扶持,加強建設基礎設施,幫助其走上發展的正軌。同時,不能忽視數量最多的普通層次的組織,需要派遣專業的電商人員走訪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組織,對其提出指導意見。如果當地存在嚴重的發展分化現象,則需要重視發展速度較快的組織的領頭作用,時刻關注其發展進度,利用其發展帶動周邊小型組織的進步。當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組織出現經營問題時,政府應幫助其與銀行對接,緩解其財政壓力,為電商的發展解決后顧之憂。只有不斷強化電商組織的建設,才能夠保證生鮮農產品在線上獲得持續、穩定的產品供應。
2.落實品牌建設
供應鏈的建設還可以通過落實品牌建設實現,品牌作為長年累月口碑的沉淀,能夠使生鮮農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其作為無形的財富,品牌形象的樹立能夠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要想建立品牌形象,需要確保品牌策略一致且持續。由于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時間的檢驗,因此其必須具備持續性,以重點打造高質高量生鮮農產品,才能夠確保在消費者的腦海中樹立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同時,還需要積極進行品牌文化的推廣。要想打開生鮮農產品的知名度,就必須要讓消費者對該品牌文化耳濡目染,才能夠使大眾對該品牌打造的生鮮農產品產生深刻的印象,進而對其產品產生信任。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品牌文化口碑維護,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即便是再大的品牌,當其身陷負面輿論時,仍然可能會功虧一簣。因此,在進行生鮮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經營時,必須要時時刻刻愛惜自身的品牌形象,杜絕一切損害品牌形象的行為。
為了幫助生鮮農產品電商獲得更好的發展,需要適當降低電商的發展成本。可以通過構建信息服務平臺的方式實現降低成本,此類信息平臺完全符合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發展需要,能夠將電商經營的實時情況進行整理和歸檔,還可以將所有電商物流信息情況納入其中,為電商經營活動開展提供有效的市場數據參考,為電商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信息化服務平臺強化了生鮮農產品的經營組織,方便了電商經營管理,使各個經營組織得以安全、規范地進行電商經營活動,各個生鮮農產品的電商組織需要遵從該平臺制定的管理細則,統一的平臺管理為松散的電商組織提供了更大的溝通保障,為其溝通提供了更方便的環境,使各個電商組織之間的開放性更強,進而使其具備更強的應變能力。在信息服務平臺的幫助下,生鮮農作物電商的信息成本將會大幅降低,其運營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1.建設基礎設施
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扶持。雖然部分地區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對農村的電商發展越來越關注,但其扶持的力度跟不上電商發展的速度。因此,當地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農村建設生鮮農產品電商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對農村的合作社以及個體電商農戶進行統計,明確其發展現狀,提高其電商經營的質量。在信息化全面覆蓋的時代下,為了推進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政府應當加大當地信息化專項資金的投入,確保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備,同時需要給予農村一定的技術支持,使其能夠將信息化建設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更要引進和培養大量的信息化人才,確保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有充足的人才支持。只有農村和城市一樣實現了全面的信息化,才能夠保證農村的合作社與個體農戶能夠及時地獲取到全面的產業信息與市場資源,進而為其電商發展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提高電商發展的質量,促進生鮮農產品電商經濟的振興。
2.加強基層推廣
雖然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對于部分落后地區的生鮮農產品經營人員而言,電子線上銷售仍然是其無法理解的銷售方式,因此其故步自封,堅持用傳統的銷售方法進行生鮮農產品的銷售,此類現象是由于電商宣傳的不到位引起的。要想讓此類人員更快地接受電商銷售方式,在其日常經營中應用電商,必須要加強電商的宣傳,讓其充分認識到電商對于生鮮農產品經營的創新性與實用性。
3.培養專業人才
在生鮮農產品的發展中,專業的人才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將電商經營納入當地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培訓計劃之中,通過專業的培訓,使其在電商經營發展上更加專業。在培訓的過程中,不僅要向其傳授理論知識,還需要向其做好普法工作,以免其在電商的發展創新的過程中急功近利,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更要帶領其積極參與電商實踐,使其具備線上銷售生鮮農產品的實踐經驗,以便其應對實際發展中的問題。除了要學習如何進行生鮮農產品的電商銷售之外,還需要對其進行產品線上營銷、開拓線上市場上的培訓,使其在市場競爭之中擁有一席之地。
生鮮農產品的電子商務要想獲得更大的繁榮,需要維護好該商務體系中消費者和商家的合法權益。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對信用體系進行完善。對于生鮮農產品的商家而言,要想在電商的領域分一杯羹,首先需要確保其個人的信用符合平臺電商的要求,沒有不良的信用,同時平臺需要對其生鮮農產品的來源進行確認。對于不正當經營的生鮮農產品電商,平臺需要對其進行處罰,當其累計有效投訴超過規定限額時,需要取締該商家在互聯網上的售賣資格,全力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只有對商家的信用信息進行詳細的掌握,讓消費者對其進行信息監督,才能夠確保消費者信任商家,更能夠有效避免商家銷售質量低劣、安全性差的生鮮農產品。對于消費者而言,電商平臺也需要對其做好信用監督工作。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導致有些網民做出一些不符合當代價值觀的事情,例如惡意刷差評以此來訛詐商家、收取費用,對商家進行惡意投訴導致商家信用值降低等行為,尤其對于生鮮類型的農產品商家而言,其主體經營者往往缺乏較高的文化水平,無法有效應對此類情況。因此,平臺需要做好消費者的數據管理,幫助生鮮農產品商家甄別此類消費者并對其做出一定的消費限制。
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當前的發展使交易渠道不斷拓寬,生鮮農產品交易的門檻也因此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競爭力度,為生鮮農產品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雖然其電子商務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物流冷鏈發展不足、供應鏈存在脆弱性、電商發展成本較高、電商基層建設薄弱以及電商交易風險較大等困境,但只要加快冷鏈物流發展、通過強化組織建設與落實品牌建設的方式加強供應建設、降低電商發展成本、從建設基礎設施、加強基層推廣與培養專業人才出發,強化電商基層建設以及完善電商信用系統,必然能夠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