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旼旼
(阜陽師范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阜陽 236000)
信息交互產品的設計,主要依托于現代信息網絡中的軟件和硬件展開,在滿足日常生活、工作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對產品的交互內容、交互模式進行合理改造與優化,從而體現科技產品在信息終端上美感和簡便的交互作用。作為20世紀產品設計學科中新興的設計方向,如何發揮人才的優勢,使其得到有效發展,是當前高校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上來講,設計人員不但需要擁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專業水平,還需要具有較高的藝術、人文造詣,并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文、藝術、知識的積累,對產品進行改造和優化,使最終呈現的產品能夠在滿足市場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從而擴大市場對該產品的需求。而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培養目標也需要從視覺、交互、用戶體驗三個角度上進行人才的培養,使其能夠滿足實際職業化的需求[1]。
其次,信息產品的特殊性使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職業能力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在掌握產品設計能力的基礎上,還需要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技巧。一方面,需要熟練掌握交互設備、軟件相關的信息技術,了解后臺程序開發與產品設計之間的關系邏輯;另一方面,還需要對信息產品的用戶體驗進行深入了解,并且能夠站在客戶的角度上,對信息產品的功能、應用方向、發展方向進行全面,合理分析。
此外,信息交互產品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也與傳統產品設計課程出現了較大出入。由于需要教授的內容增加,課程的時間安排、計劃以及實踐目標需要針對信息產品的硬件和軟件特點,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使其產品設計藝術表現力以及對用戶需求心理的掌握能力,在信息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2]。
交互產品設計課程早在20世紀90年代于西方發達國家展開,主要針對產品的用戶體驗,從交互方式以及藝術體驗等多方面加強用戶的產品體驗,從而開發用戶的產品需求。國內的交互產品設計課程引進相對較晚,同時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網絡覆蓋范圍的增加,現階段,市場針對信息交互產品的設計需求劇增。一方面,由于信息交互產品設計的入門門檻較低,同時對于產品的功能性、服務性的開發有助于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3];另一方面,產品交互設計領域涉及的專業內容較多,而現階段的人才培養體系并沒有針對多個領域的專業內容展開針對性的產品交互設計的人才培養,導致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同樣,也使現階段的信息交互產品設計人才多為跨學科、跨行業的自學型人才,其知識體系的構建并不完善,也讓信息交互產品設計課程在高校中成為具有較好發展趨勢的熱門課程。
信息交互產品設計課程具有明顯的跨行業、跨學科特征,人才的培養方向也需要朝著綜合、系統的專業素質培養,不但需要從技能體系上入手,還需要加強課程的知識體系完善,使其能夠緊跟行業的發展需求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綜合素質的培養內容與傳統產品設計的培養內容具有較多的相同之處。
(1)造型能力的培養。該能力主要基于產品設計的藝術美感,需要使產品的外觀、結構符合現代審美的需求,因此需要與素描、色彩、3D造型等專業課程進行有效的結合,具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藝術造型能力。
(2)審美能力。審美能力對于學生設計成果的分析判斷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識別當前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審美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作品符合當前社會的審美需求。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應當加強對當前信息交互產品設計領域中優秀作品的鑒賞以及分析,為學生提供積累相關知識、經驗的機會,并在有效的評價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全面培養[4]。
(3)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信息交互產品的設計并不在于對已有產品的模仿,而是在已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創新,使其能夠符合用戶的使用需求,并在此基礎上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審美、人文、藝術體驗。應當在圖形創意、聯想專題實踐等課程中對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4)溝通與表達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用戶的實際需求,并通過作品以及口頭等方式向用戶傳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從而使自己的創意和設計思路能夠得到用戶的認同。為此需要建立團隊化的項目實踐課程,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項目完成,并在作品互評方案修改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表達,從而實現能力的有效成長。
(5)觀察和感受能力。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進步十分迅速,良好的觀察能力與感受能力可以保證學生在面對社會潮流時擁有較高的敏感度,從而在信息交互產品的設計過程中通過感性、理性的直覺思考,來采取更加迅速、積極、有效的方式,合理改善自身產品的功能性和有效性,而非單純注重設計理論與技術的正確應用。
(6)自主學習能力。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社會潮流的發展,都會帶來信息交互產品設計理念的大幅變化,在此過程中,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技術上不落后于時代的實際需求,在藝術表現上能夠隨著時代的潮流進行積極的變化,使其設計的產品能夠滿足當前時代的現實需求。
(1)文檔撰寫總結能力。交互產品的設計,最基本的要求是需要設計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一方面,通過明確的文檔撰寫總結對產品的市場需求、用戶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向進行闡述,從而明確產品設計的主體方向,使產品設計可以得到用戶以及企業的認可,才能完成后續的產品設計工作[5];另一方面,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也能夠體現設計者精準明確的表達思路,在完善文檔撰寫能力的過程中,可以確保學生的設計理論基礎能夠體現在設計文檔中。
(2)技術能力。信息交互產品設計是典型的跨專業、跨行業的學科,不但需要具備基礎的腳本代碼編寫能力,還需要對信息軟硬件的編程、構成原理進行有效了解。在了解編程原理的基礎上,才能與軟硬件產品的開發人員進行有效溝通,使自己的設計理念能夠在最終的產品中得到有效展示。
(3)草圖繪制和原型開發。草圖繪制可以幫助設計師明確產品的視覺定位,并通過初步的草圖來展現產品在市場中的受歡迎程度,通過精細的手稿對產品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驗證,同時也能夠展示設計師明確的設計步驟以及設計思路,從而幫助開發人員能夠針對性地進行調整與開發,使最終產品能夠呈現與設計思路相同的藝術和產品體驗。
(4)平面、3D、動態圖形的設計能力。現代產品設計的過程中,相關設計軟件的應用比較頻繁,使用軟件來進行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可以通過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的視覺元素設計來體現設計人員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成果,這也是當前信息交互產品設計必備的基礎能力。
(5)人因能力和認知心理學。該能力主要針對產品的用戶體驗而展開,從產品市場需求的角度上來講,只有在用戶對這個產品有需求的情況下,產品才能獲得良好的市場發展,因此,需要對人的行為以及人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感受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以用戶的體驗和使用感受為主要方向,并進一步展開對視覺、結構的優化,使產品符合市場與用戶的需求,并獲得更廣泛的接受度[6]。
(1)專業技能的模塊化教學。首先,專業技能的模塊化教學需要從專業基礎展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專業基礎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其專業基礎技能的課程主要包括交互動畫設計、素描基礎、3D模型等課程的構建,使學生能夠動態應用專業技能展開產品的草圖設計;其次,在專業理論中,需要對信息交互的理論、產品設計的理論、信息交互的內容、信息交互設計的行業依據、信息交互的藝術依據等課程進行全面的設計,從而確保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能夠滿足設計的實際需求。此外,要加強對學生的軟件技能的培養。軟件技能需要針對學生的產品研發軟件使用能力、信息編程能力、交互設計軟件的使用技巧進行有效培養,主要以學生的創新應用和思維培養為主,使其具備基礎的軟件使用和編程技巧。另外,信息交互有不同的交互方向,現階段信息交互的主要內容有web交互、軟件交互、移動設備交互以及基于其他通信設備、網絡終端設備、控制設備的信息交互設計,針對交互的方向和內容,展開交互專題式的課程教學,從而確保學生能力的有效成長。最后,需要對學生交互系統的設計能力進行培養,一方面需要采取團隊協作式的課程來完成交互系統的設計,另一方面還需要采取實踐課程的應用,使學生形成系統性的產品設計理念。
(2)針對行業現狀的實踐教學。當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交互產品設計技術理論、技術基礎后,需要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教學。一方面,需要采用項目化的實踐教學,使用當前信息交互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案例以及設計方法,針對現實行業的展開情況來進行項目的模擬實踐,使學生能夠了解設計行業中應當遵循的環節以及設計特點;另一方面,還需要使學生在運用設計理論、專業技術解決實踐教學項目的同時,對解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設計方向進行合理的分析和總結,從而對學生的設計專業素質進行有效培養。
(1)分組協作教學。分組協作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設置系統性的信息交互產品設計項目,讓學生組成小組分擔各個設計角色,從而加速設計項目的過程。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模擬實際的產品設計場景,通過小組負責人來把握設計的內容和設計的方向,并對小組成員的職責分擔進行有效劃分,使學生的設計特長能夠在小組中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提升小組的協作效率,并保證最終設計的完成質量。
(2)行業動態的研究與分析。關注行業的動態,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可以保證設計理念、設計思想的時效性,使教師自身的設計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并不斷地對課程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方向進行有效改進,從而為學生提供具有真實性和創造性的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7]。
(3)交互并行的教學模式。在專業基礎、理論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設計與當前課程項目相關的交互環節,引導學生用設計的角度來思考和應用當前學習的知識,使學生在實際的項目體驗中提升對理論基礎知識的認識和掌握深度。在并行環節展開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行業的現實發展情況來進行項目、教學內容的更新,并按照階段性的課程教學目標來進行有效的實訓實踐,從而確保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接軌,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設計示范,為學生的能力成長方向提供可靠的標準。
綜上所述,信息交互產品的設計課程在我國引進的時間相對有限,同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交互產品設計課程的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明顯的跨行業、跨專業特征使課程的教學具有較大的難度。為了提升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改革,需要明確人才的培養方向與培養職責,并加強培養方法、課程體系的建設,從而使課程的內容能夠符合當前行業的發展,并為學生的能力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