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孟婷 蔣慶軍 李伏 席少靜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寧夏 銀川,750000)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社會老齡化的加快,當前需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患者越來越多,也使得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心房顫動人數有所增加[1]。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普通人群的發病率在1.0%左右,而在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發病率為5.0%以上[2-3]。當前臨床上治療房顫的要求是維持竇性心律,治療方法包括射頻消融術、藥物復律、電復律等[4]。射頻消融術、電復律雖然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對患者有一定的創傷,很難作為常規治療方法[5]。胺碘酮是治療房顫的經典藥物,終止房顫的效果良好,且不良反應少,但單一用藥的總體療效欠佳,在改善心肌耗氧方面不太理想[6-7]。伊布利特在早期主要應用于治療心房撲動,其具有起效迅速的特點,轉復率也比較高。伊布利特可通過穩定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心肌細胞的β1 受體和兒茶酚胺含量,從而改善心肌細胞毒性[8]。本文具體探討與對比了伊布利特和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心房顫動中的應用療效和安全性,以促進兩者的聯合使用,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2022 年3 月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診治的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房顫患者88 例,采用隨機數表法把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各44 例,聯合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心率、血壓、房顫持續時間、性別、年齡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得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
表1 聯合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對比 ()

表1 聯合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對比 ()
納入標準:①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時間≥1 年,植入前未發生房顫;②符合房顫的診斷標準[9];③年齡60~85 歲;④血清鉀>4.0 mmol/L,血清鎂>0.8 mmoL/L;⑤具有本研究使用藥物的指征;⑥患者病情穩定。
排除標準:①合并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患者;②合并慢阻肺、呼吸衰竭者;③合并腫瘤患者;④合并有高危傳染性疾病者;⑤合并相關的結構性心臟病患者。
對照組給予胺碘酮治療,將200 mg 胺碘酮(生產企業:Sanofi-Aventis France,國藥準字J20180044,規格:3 mL∶0.15 g/支)溶解于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10 min 內靜脈滴注完畢。
聯合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伊布利特治療,將1 mg 伊布利特(生產企業: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029,規格:10 mL∶1.0 mg/支)溶解于1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于10 min 靜脈注射完畢。
兩組均治療7 d。治療期間無病例脫落,所有患者均完成相應的檢查。
①記錄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1 h 內的轉復率與轉復時間。②在治療前與治療后2 h 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記錄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③在治療后7 d 記錄患者的總體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心室率減小至60~80 次/min,竇性心律恢復;有效:心室率減小20%或靜息心室率減小至60~80 次/min;無效:上述癥狀無變化或惡化[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④對比兩組治療后7 d的房顫復發率。⑤觀察與記錄在治療后7 d 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一過性竇房阻滯、低血壓、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一過性竇房阻滯+低血壓+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聯合組轉復率更高,轉復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1 h 內的轉復率與轉復時間對比 ()

表2 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1 h 內的轉復率與轉復時間對比 ()
治療前,聯合組與對照組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2 h 的QT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與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上述兩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變化對比 ()

表3 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變化對比 ()
治療后7 d,聯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84.09%,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后7 d 總有效率對比 [n(%)]
治療后7 d,聯合組的房顫復發率為2 例,占比為4.54%(2/44),對照組的房顫復發率為1 例,占比為2.27%(1/44),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0.05)。
聯合組治療后7 d 的一過性竇房阻滯、低血壓、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聯合組與對照組治療后7 d 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n(%)]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房顫有多種誘發因素和病因,其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房顫不但可引起心房內血栓形成與血栓性栓塞等并發癥,也是導致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10]。同時房顫伴隨有快速心室率和不規整心律,還可導致血流動力學障礙,使冠狀動脈灌注減少與血壓降低,加重器質性心臟病,并可誘發心肌病[11]。積極轉復并維持竇性心律為房顫患者的治療目標,射頻消融手術對于初發房顫的具有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患者很難接受,電復律主要用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要急性轉復的患者[12]。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的第三代藥物,藥物成分為非競爭性的α、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故具有抵抗心律失常的藥理作用。
胺碘酮抗房顫的作用機制在于其產生電生理效應,能使各部位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延長,同時加長有效不應期,促進折返激動的消除。伊布利特是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可延長心房和心室肌、房室結的不應期,阻滯心臟延遲,使傳導速率減緩,降低竇房結的自律性[13]。本研究顯示:聯合組治療1 h 內的轉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轉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聯合組與對照組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2 h 的QT 間期與Tpeak-end/QT間期與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QT 間期與Tpeak-end/QT 間期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治療后上述兩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伊布利特聯合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房顫中的應用能提高轉復率,加快轉復時間。Tpeakend/QT 間期的比值是目前預測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新指標,本研究顯示聯合組Tpeak-end/QT 間期比值在用藥前后無明顯變化,表明該藥不會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風險。當前有研究顯示伊布利特不易干擾動作電位的高度與靜息膜的電位,抑制房室旁路的前向傳導的程度高于逆向,且不影響機體左室功能,能直接擴張周圍血管及冠狀動脈,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14]。
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房性心律失常,可增加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有研究表明,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是非房顫患者的5 倍以上,特別是陣發性房顫,由于其不合并其他的心血管疾病,且發作具有不確定性,導致臨床的就診率、檢出率均較低,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15]。房顫的具體發病機制還不明確,涉及到異位興奮的觸發學說及折返、多子波學等多種理論,不過心房的電重構與結構重構是房顫發生的基礎,傳導速度的異常是引發房顫的重要電生理基礎。臨床研究表示,單純的快室率房顫采用胺碘酮治療的效果確切,若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細胞損傷等疾病,則療效不太理想[16]。還有研究顯示,胺碘酮與其他傳統的藥物相比,在轉復近期發生的房顫中,并沒有發揮出明顯優勢[17-18]。本研究顯示治療后7 d 聯合組的總有效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84.09%,雖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聯合組治療后7 d 的一過性竇房阻滯、低血壓、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伊布利特聯合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房顫中的應用能提高治療效果,還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張依然等[19]研究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存在一定差異,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統計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納入范圍較廣,包括一過性竇房阻滯、竇性心動過緩與房室傳導阻滯等。從機制上分析,伊布利特屬于Ⅲ類抗心律失常藥,能夠促進平臺期緩慢內向鈉離子內流及平臺期內向鈣離子內流,抑制復極時延遲,延長心肌動作電位時間[20-21]。伊布利特還具較低的首關消除率,藥物吸收率高達90.00%,親脂性高,通常由肝臟代謝后排出,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2-23]。對于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心房顫動的治療,理想的藥物治療要求是安全有效、復發率低。本研究發現,治療后7 d,聯合組的房顫復發率4.54%,對照組的房顫復發率為2.27%,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二者治療后7 d 的房顫復發率均較低,表明伊布利特聯合胺碘酮可用于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房顫的治療。不過本研究由于人力資源限制,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也比較短,沒有進行血清學指標與血流動力學檢測,將在后續研究中探討。
綜上所述,伊布利特聯合胺碘酮在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新發房顫中的應用能提高轉復率,加快轉復時間,術后房顫復發率較低,不良反應可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