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阮俊

體育游戲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特征,是有益心理發展、促進身體鍛煉的體育活動。我國的體育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學習,同時發展學生健康的身心素質與溝通交流、團結協作等綜合素質,基本都在教學計劃中融入了體育游戲環節。體育游戲在教學中一直備受學生的歡迎,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既滿足了學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提高了體育教學工作的質量,促進學生的體育素養,體育游戲作為“快樂體育”理念的最重要內容和實現手段之一, 能有效地促使體育教學向快樂性、娛樂性的方向發展。所以大多數體育教育工作者對體育游戲都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在體育教學中缺乏體育游戲的融入,很難將學生的情緒、積極性激發到適應開展體育學習的程度,教學目標也就難以達成。然而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并非所有的體育游戲都會對教學產生正向的積極作用,教育工作者們應當對體育游戲有著深層次的理解與體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做出合理的安排,對體育游戲做出合理的設計。
體育游戲是游戲中的一個分支,是體育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體育游戲具有游戲和體育活動的一般特性,并且也有自身的本質特性,如教育性、娛樂性、競爭性、集體性、規則性、公平性、社會性等。所以目前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對體育游戲的應用較為普遍,目的是為了積極引導學生融入體育教學課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實現“學中玩、玩中學”,從而順利達到預期教學目標,體育游戲的教學手段是一種融合“教學”和“游戲” 的新型教學方法[1]。為了有效地發揮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就必須建立在遵循體育課堂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對體育游戲的本質、特性進行充分認識和把握,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游戲的功能和價值。
目前學校體育中對于體育游戲的引入已經基本成熟,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并且容易受到體育教師的忽略。首先是對體育游戲的應用不當,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在體育游戲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教師對體育游戲的內容選擇和組織方式不恰當,導致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游戲中,忽略了教師的教學內容,這是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游戲環節出現的典型的“本末倒置”現象[2]。第二是沒有發揮出體育游戲的鍛煉價值,教師的體育游戲設計將趣味性和吸引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容易忽略掉體育游戲的鍛煉價值,學生只在游戲中產生了興趣,卻沒有直接獲得身心方面的發展。第三是游戲性過高,對體育游戲的設置沒有考慮到學生參差不齊的基礎,學生個體差異導致體育游戲對學生的難易程度也不相同,對于部分或個別學生而言,可能難度會過高,會對這部分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設置中需要充分掌握體育游戲遵循的原則,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以實際教學經驗為基礎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中,體育游戲是其中的導入學習環節,在應用時要重視體育游戲的教育學原則,明確以教育為主、游戲為輔的教學模式。既可以在教學中融入游戲,也可以在游戲中融入教學,了解學生的客觀需求,讓學生積極地在體育游戲中主動接受教學內容,體現出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3]。例如在籃球的傳球游戲中,規定學生使用規范的雙手胸前傳球動作進行游戲,學生會對雙手胸前傳球動作的學習會更主動并且效率更高,對雙手胸前傳球動作的新教學或教學鞏固能夠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雖然是在教學中開展的游戲,但體育游戲本質上仍然是游戲的范疇,因此在應用中要體現出游戲的趣味性,才能發揮出體育游戲的根本目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項目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質的,只是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較為枯燥的基礎階段,所以設置體育游戲時,教師首先要熟悉、了解教學項目,將其進行“解剖”,“剝離”出具有趣味性、娛樂性的內容或規則,圍繞課堂教學內容設計體育游戲,利用好體育項目本身的趣味性,遵循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原則開展[4]。
體育教學的基礎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可以視作教學手段的一種,無論是選擇怎樣的教學手段,其教學目的是不會改變的,所以體育游戲也應當遵循體育教學的健康性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在活動組織中提升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增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1.1 充當體育課準備部分的熱身環節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學項目有著高對抗、高競技、高強度的特點,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運動強度相對偏大,在教學內容正式開始之前,需要充分熱身,盡量避免運動過程中的運動損傷問題發生,是以安全為首要條件的教學活動實踐。充分的熱身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的血液循環,降低身體肌肉、肌腱的粘滯性,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用于熱身的方式較少并且大多是由專項訓練中簡化而來,雖然動作的設計與組合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合理性,但是一味的專業性缺乏了體育教學應有的趣味性,學生在熱身環節產生了敷衍的態度,這對后續的教學開展極為不利。對此,體育游戲的應用巧妙地將熱身環節轉化為了一種以游戲參與來完成的活動形式,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充分熱身,并且提高了學生后續的學習興趣。
4.1.2 導入新課教學
現目前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體育游戲的趣味性來導入新課內容,也是體育教師較為認同的教學手段。但是部分教師在應用體育游戲導入新課時,沒有充分利用好體育游戲的作用,只將其作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體育游戲導入新課除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外,還可以利用游戲與教學之間的聯系,例如在足球的新課教學前,設計一個足球游戲,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先接觸到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在新課教學開始后會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個別有一定基礎或運動天賦較好的學生甚至能夠在游戲環節時,教師的指導示范中就已經學會了當堂課的學習內容。
4.1.3 平衡學生的差異性
所有的教學班級中學生的個體差異都較為明顯,都有身體素質好與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存在,但是體育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就放棄這部分學生的教學工作。在團隊體育游戲的應用中,有較多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方法,以團隊為基本組織單位,讓學生在團隊游戲中形成合作關系,讓學生全員參與到體育游戲環節中,利用好學生的優缺點,將優勢互補,能夠使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良好的合作互動。例如在籃球足球游戲中,明顯的差異在于男女生的性別差異,男生的興趣較高,且運動能力普遍更好,多數女生的參與興趣明顯不高,對此可以將男女生混合分組設計參與團隊,平衡活動中的性別差異。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體育游戲平衡學生差異性的作用收獲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4.1.4 滿足學生的階段性發展
體育游戲的設計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階段性特點,這與體育教學設計相同,注重學生的成長發育的階段性特點。教師在選擇或設計游戲時,結合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態和年齡范圍,可以選擇適宜的體育游戲內容。如初中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高峰時期,這個階段的體育游戲設計就不適合選擇高強度、搞對抗性的內容,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影響學生的身體發育情況,而跑跳類運動就比較適合初中學生,可以選擇以連續摸高、越野跑等為運動基礎的體育游戲,發展學生的身體力量素質、耐力素質,促進學生身高發育,也可以選擇以躲避類為主的游戲,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與反應能力。經過研究調查發現,大部的學生在經過體育游戲后可以提高其靈敏性、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等多項身體機能,要大力提倡體育課中進行體育游戲,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讓孩子自行進行體育游戲。
4.1.5 發展學生規則意識的形成
學校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以及規則意識的培養是社會對學校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規則意識能夠合理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對社會對自身都產生理性的認知。體育教學工作中,利用體育游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的重要的作用之一,通過對游戲規則的設定、游戲角色的扮演、以及教師公平公正的評價指導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遵規守紀的重要意識[5]。明確規則也是體育游戲開展的重要前提,才能讓學生正確、合理的參與到體育游戲與體育教學過程中。像北京、上海、廣東這些一線城市的學校在體育課程中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體育課中按照體育的游戲規則進行,在學校中按照校規校紀進行活動,在社會上按照法規發紀進行辦事,這樣有原則有意識地進行生活和工作才是我們愿意見到的。
4.1.6 充當教學結束后的放松環節
通常情況下,體育游戲應用在體育課程的準備部分與基本部分,目的是充分熱身、提高積極性、引入教學內容,體育課程的結束部分中對體育游戲的引用不受廣泛重視。這是因為大多數教師對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有深刻理解,卻忽略掉了體育游戲娛樂性中放松身心的作用,其實體育游戲在結束部分應用的必要性也較為突出。在教學安排中,結束部分之前通常是身體素質練習,在一定強度的身體素質練習之后,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并且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神經和肌肉還處于較為興奮和緊張的狀態,雖然一段時間后學生身體會自動放松、調節,但是沒有充分的放松學生可能會長時間處于情緒興奮的狀態,不利于后續課程的教學,這也是體育課后下一節教學課老師較為頭痛的問題。這此時設計一個低強度的體育游戲,能夠合理地幫助學生放松身心,逐步調節學生的身心變為平緩狀態,為后續其他學科的教學做好調整。
4.2.1 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教學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在長期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機械地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以單一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極容易讓學生產生身體疲勞與心理疲勞,即使是優秀的運動員在長期的訓練生涯中也會遇到訓練的“瓶頸期”,對訓練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逆反性。所以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是能夠更好地替代長期枯燥教學手段和練習手段的重要方式。
4.2.2 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
體育游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是最直觀的直接作用,然而體育游戲對學生心理素質也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需要有合理的方式釋放心理壓力,促進學習生活中的心理調整。從相關研究分析,體育游戲的參與能夠實現學生健康的身心發展目標,促使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
4.2.3 提升學生的創新理解力
體育游戲突破了傳統體育教學刻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重新認識了體育的學習方式,以全新的態度、方式來學習了體育知識與技能。體育游戲以自身為例向學生展現了體育教學創新的一面,能夠讓學生拓展到其他學科的實踐中。在體育游戲中,學生不斷接觸新的游戲、新的知識、新的技能,能夠積極促進學生的自主吸收、促進學生的內化過程,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與發表個人見解的機會,是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環節。
4.2.4 促進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體育游戲的重點是強調活動的過程,而非活動的結果與成敗。大部分體育游戲都是以團隊或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在參與過程中,學生需要在團隊的配合下獲得勝利,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不是發展學生的競爭意識,而是發展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與團隊協作能力。我國長期以來的社會發展觀念就是以集體主義精神為主,注重團隊的協作配合能力,體育游戲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促進是學生日后長期發展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素質。
4.2.5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體育游戲的活動過程是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由于興趣的引導,會主動思考怎樣獲勝或是怎樣完成自己的目標。當學生有了自我目標設定后,能夠積極向之進取,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發展方式,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充分利用好體育游戲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作用對學生長期的學習生活都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