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旺青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西藏拉薩 850000)
隨著消費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旅游逐漸成為一種人們放松身心的娛樂休閑方式。旅游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旅游管理專業也逐漸受到高校的重視。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新的學科,其將生活和生產結合,具有廣泛的就業前景,包括旅游、導游、景區景點的講解、旅游產品等多方面。旅游管理專業的出現極大地緩解了當前就業難的現狀。但是,由于旅游管理專業起步晚,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一定問題,為了更好地使旅游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各高校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改革旅游管理專業,提高專業技能培養,改善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情況。
旅游管理專業是為適應時代發展而衍生的新學科。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層次有多種,分別是旅游經濟、旅游產業以及核心產業。“旅游經濟”可以廣義理解為直接或者間接從事與旅游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相關工作的就業人員。旅游產業與旅游行業相關,涉及旅游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水陸空運輸以及鐵路、娛樂休閑和餐飲服務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可被視為旅游產業從業人員[1]。核心產業主要涉及與旅游產業相關的工作任務人員,包括旅游景點景區、旅游公司和旅行社以及旅游景點處的工作人員等。
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模式有多種形式,主要常見的是六種。第一種,以旅游基地為中心,在游客聚集地和旅游城市以及交通便利的區域建立和健全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和體系并為游客提供住宿服務,從而形成游客高度集中的旅游就業區。第二種,以旅游大型景區為主,在周邊形成完善的旅游就業體系,涉及旅游餐飲、旅店、購物和勞務服務等方面。第三種,在旅游產業基礎之上建立的旅游就業模式,像新興的紅色旅游、體育旅游和工業旅游等等,都為旅游服務人員提供了就業需求。第四種,以鄉村和古鎮旅游線路為主。隨著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的改變,城市游客逐漸興起鄉村旅游熱潮,當地的旅游產業鏈也隨之增加和完善,同時對旅游管理人員需求也越來越大。第五種,以交通干線為主形成的旅游產業體系。主要依托鐵路、公路、碼頭等樞紐形成旅游沿線、旅游餐飲等旅游項目。最后一種是以休閑度假為主,衍生的農家樂、主題度假村等旅游項目。
現階段畢業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的理解認知不夠清晰,對自我定位不準,對就業期望過高,在找工作期間,往往會出現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通過觀察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發現,一些學生對旅游管理并沒有深刻的認知,只認為旅游專業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但在畢業之后發現,從事旅游職業有很多繁瑣事務,并不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旅游,這樣一來,學生缺少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過程中也會選擇轉行。除此之外,許多畢業生既不愿意從基層做起,又期待高薪。同時也不愿花時間去了解企業文化和發展。為此,增加了就業的難度,降低了就業率。與此同時,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企業一般要求沒有過多社會經驗的畢業生從基層做起,在工作中熟悉和了解企業文化,并且積攢工作經驗。由此可見,學生就業期望和企業用人需求不符也是現階段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2]。
旅游管理專業就業崗位多與酒店和旅行社有關,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旅游行業的競爭壓力也在持續加劇,旅游行業不僅需要常規的人才,同時也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而就業面狹窄,就業渠道較少也是制約學生順利就業的主要因素。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起步晚,相對的教學體系和方法不健全、不完善。一方面,學生學業時間分配不合理。因為旅游管理專業綜合性較強,包括歷史、經濟、政治、人文民俗和地理知識等。學生將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理論知識,便無法兼顧社會實踐和學習。另一方面,院校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缺乏足夠重視,并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旅游專業實踐學習和培訓機會,從而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無法滿足企業就業需求。
現階段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只注重專業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旅游管理專業實踐經驗的獲得主要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以此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校企合作能夠幫助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了解企業實際管理方式和理念,掌握當前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機遇。在實際校企合作中,高校雖然與許多中大型旅游公司共同開展校企合作,但只是流于形式,教學內容也過于表面化,并沒有實現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教書育人的功能,學生也無法從實踐中獲得更多的旅游管理技能,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3]。一些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時,只在學生臨近畢業的最后一年組織學生走進企業學習,短暫的實踐時間并不能讓學生獲取崗位需要的各種能力,并且學校也并沒有與企業簽訂相應的培訓合同,在企業實習中,沒有專業的導師帶隊,學生的能力提升也會受到制約。
為了更好地提升就業率,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各高校要提高對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視,加強學生的認知,使學生端正心態,以更加健康的心態應對市場人才競爭,進而在崗位中實現自我價值。首先,高校要加強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宣傳和重視。在招生過程中,負責招生的招聘人員要將旅游管理專業進行詳細的講解和介紹,尤其對就業前景進行解答,幫助學生形成旅游管理專業的正確認知,使學生對就業方向更加清晰。其次,在實際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培養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習的興趣,盡可能地保證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旅游策劃,旅游調查等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職業技能以及綜合素養,在教學與實踐中,形成對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的正確認知。最后,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根據企業用人部門需求對應屆畢業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對其服務意識和職業技能進行考核,增加其更多的實際鍛煉經驗,為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旅游管理專業不僅包括旅游管理理論知識,也涉及工商管理等內容。該專業要求學生要具備較高的實踐技能和專業技能。同時,由于企業用人部門的需求各有不同,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也要多樣化。為此,高校要提高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視,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一方面,高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實踐機會,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鞏固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其專業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像旅游業較為發達的城市,高校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在節假日帶領學生走進基層旅游產業中,鼓勵學生尋求崗位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在大量的實踐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升,不斷積累崗位工作經驗。最后,教師在開展專業教學中,要摒棄以往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固化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在專業教學中的比例,積極引入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以及小組合作法等新型的教學方法,將課堂變為產業生產一線,促使學生獲得能力的鍛煉[4]。
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實現教書育人目標的主要途徑是加強和深化校企合作體系。學校要提高對校企合作的重視程度,實現合作的高效化。一方面,高校要深化中大型旅游企業的合作,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旅游項目基地的基礎設施,為學生提供定期鍛煉和實訓的機會,通過實習提升學生旅游專業技能和崗位素養。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與企業合作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實現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即就業,在畢業前期可以派遣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到該企業實習,企業進行綜合考核并錄取優秀畢業生。這樣既能夠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同時提高學校的畢業就業率[5]。同時,學校也可以開設講座或者論壇,邀請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與教師進行專業交流,學校也可以組織教師和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合作,引導教師積極地參與旅游實踐活動中,并了解現在企業用人需求,從而更好地調整和改善教學內容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復合旅游人才。從而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進一步優化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自信,是工作和學習動力的源泉。高校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論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加強學生自信心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現階段的大學生由于不具備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在畢業初期的求職中屢屢受挫,其自信心易受打擊,導致學生就業積極性不高,當然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也是如此。在日常的學習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雖然具備了專業基礎知識,但是旅游實踐經驗匱乏,不利于其就業自信心的提升。在入職后,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執行能力較差,不能夠盡快地適應工作,而且不符合企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影響企業穩定發展。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對旅游行業產生厭倦情緒和抵觸情緒,不利于旅游行業人才的引進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和企業要提高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自信心培養的重視,將鼓勵式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例如,旅游管理專業的老師可以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稱贊,積極倡導學生將常規旅游知識掌握并熟記。通過引導和啟發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增強學生對自我的肯定,培養其就業自信心,使學生用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優劣受社會實踐效果影響。豐富的旅游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促進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改革措施要提高對學生早就業、早實踐的重視,實現課堂教學和社會、生活相結合。學校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旅游實習活動,可以在假期引導學生兼職學習,提前步入社會,盡早適應畢業后的工作狀態。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之余解決生活部分開支,也能夠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熟練和掌握實踐技巧。然而,現階段許多旅游管理專業的學校對學生早就業、早實習持反對意見,認為過早的實踐和就業會影響學生的就業觀。為此,學校在鼓勵學生早就業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和糾正,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擇業觀[6]。
要想促進學生順利就業,高校應當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通過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種教研、培訓、學習等活動,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執教能力。教師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也會為學生帶去更專業、更先進的旅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將知識教學與課程規劃互相結合,為學生有效融入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內容等相關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學習到專業的旅游管理知識,也能夠提高自身各種社會化能力,例如應對困難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校也應當組織教師與企業優秀旅游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定期邀請校外優秀企業家來校舉辦講座或培訓,使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師也可以走進企業進行實際參觀和學習,全面了解當下旅游管理專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這樣在課堂上也能夠為學生進行重點講解。
隨著旅游行業不斷蓬勃發展,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為此,高校要提高對旅游管理專業的重視,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實用性人才。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不斷深化和改革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同時,深化校企合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學生順利就業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