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縣白沙中心學校 郭學華
“雙減”政策就是要在人才培養規律的指引下,對一些舊有教育觀念進行糾正,促成家長與學校在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在育人途徑及方式上同向同行,讓教育回歸常態、讓家長回歸平常心、讓人才培養順應規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能主動思考、質疑、自主探究。積極圍繞化學課程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環節,注重教學的啟發式、探究式、建構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發展科學思維能力。如何在“雙減”政策下跑出學生學習的加速度呢?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創設情境,為自主學習揚帆啟航;營造氛圍,為自主學習推波助瀾;質疑問難,為自主學習搭橋架梁;開放試題,為自主學習插上翅膀,使“雙減”政策落實到課堂中并走向深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逐漸形成具有個體特點的化學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從而達到促進其個性發展的目的。而不被時代所淘汰,筆者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雙減”政策的提出,是為了“治療”教育領域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頑疾”。在這一形勢和背景下,如何“減負增效”,讓教育回歸本真,既是學校也是教師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在“雙減”背景下,創設情境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是不斷激勵學生在化學課堂好好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是學生在課堂探求化學知識和發展化學思維能力的前提,是學生學習化學課程核心素養動機和成長的起點。因此,教師要積極合理創設化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知識興趣與求知欲,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學習,達到樂學、好學,同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索。能夠在探索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思維在化學知識與應用之間建立聯系,達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落實化學“雙減”政策,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化學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一切都是起點,他們認為化學是神奇的,是神秘的,也對化學課充滿著無限的熱情和探究欲,也對老師能夠帶領他們探索化學的世界充滿著期待。因此,作為化學老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把握好學情,帶領學生積極探索化學的奧秘,做好引導者、帶路人,讓學生“贏在起跑線上”。因此,筆者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時,結合本階段化學知識點少且易把握的特點,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本次教學的重點,充分借助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直觀的教具、先進靈活的電化手段,以及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喚起學生學習化學興趣,讓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投入課堂學習中去。
在教學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課時,讓學生表演兩個化學小“魔術”:“燒不壞的紙巾”“空杯變牛奶”,把學生帶入到神奇的化學世界。接著向學生解釋化學即生活,生活處處皆化學。例如,色澤鮮艷的衣服需要經過化學的印染,糧食、蔬菜的豐收需要化肥、農藥的合理使用,又提出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食品用的干燥劑,水能滅火等。然后告訴他們這里都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無處不在,化學就在我身邊,只要同學好好學習,就會了解是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比如在帶領學生探究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2《原子的結構》時,讓兩個學生到講臺表演食鹽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讓甲同學胸前紙上畫一個球,代表鈉原子,球外邊畫一個黑點,表示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乙同學胸前紙上也畫一個球,代表氯原子,球外邊畫七個黑點,表示最外層有七個電子。“我是鈉原子,我的最外層有一個電子。”“我是氯原子,我的最外層有七個電子。”鈉原子說:“最外層電子走開,我就是相對穩定結構。”說著將最外層的一個電子踢開了。氯原子說:“我只要一個電子,我就是穩定結構。”氯原子說著用網兜把鈉原子踢過來的電子接過來,放到自己的最外層,形成了八個電子的穩定結構。“謝謝!”“不用謝!”他們喜氣洋洋地手拉著手形成“氯化鈉”。
這樣教學無形之中把學生帶入主動參與,積極求知的教學情境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了樂學、趣學、愿學的心理,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化學揚帆啟航,撐起精神支柱。
讓教師的靈魂與學生的靈魂在化學課堂上產生激情的碰撞,從而產生真實的思維的火花,也是一個化學教師應該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在心情愉悅時,感知、觀察能力都比較敏銳,記憶力最佳,想象力豐富,對外界反應快;而人在心情低落時,這一切都無法呈現。故而,在調動學生積極情緒的前提下,教師需要創造一個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學科氛圍是至關重要的。
沒有把微笑帶進化學課堂的教師不是一位稱職的化學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臉帶笑容,語言親切,師生之間對化學問題討論、對話就能以誠相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假如學生對教師有畏懼感,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就會少。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要努力改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營造化學學習氛圍。能在互愛、民主、平等的前提下進行師生交流,教師講課熱情洋溢、學生學習精神飽滿。學生學習化學輕松愉快,沒有緊張驚恐之感,有利于知識的接受、儲存、加工和組合,達到情智和諧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重視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其內化。學生一旦有了參與學習的動機,還需有參與學習的機會,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要用心重構教學內容,依據教材特征和學生實際情況,營造好化學課堂氛圍,讓學生多一些主動參與的機會。
例如:教學探究酸和堿之間的反應時,用多媒體展示:“醫學上常用某些含堿性物質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那為什么服用含有堿性的物質的藥片就能減少胃酸呢?酸和堿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嗎?”同一實驗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討論后,教師提出系列問題,學生稍加思索后興致勃勃,同組同學進行實驗方案設計,按照實驗方案設計,有的實驗操作的,有的觀察,有的記錄,忙得不亦樂乎。實驗方案展示:
?
通過同學實驗小組的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是:“氫氧化鈉溶液能與鹽酸產生反應。”“在這三個實驗方案中,哪一個實驗方案最佳。”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對上述三個試驗方案進行評價,發現方案2和方案3用石蕊溶液作為指示劑,色差不明顯,很難觀察到最終的紫色,所以方案1是最佳方案。由于通過實驗產生的現象可以幫助學生判斷酸和堿發生反應,學生對“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的理解特別深刻。可以說,就是營造了這樣濃厚的合作交流氛圍,才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完全投入在激烈的爭論和討論中,紛紛出謀獻策,再加上教師一句句親切的激勵話,營造了化學學習氛圍,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質疑是科學研究和科學創新的原動力。有質疑,就有辯論、碰撞、反思。張載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因此,根據學科特質,遵循學生心理、智力發展規律,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也是化學學科教學需要達成的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其中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質疑批判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善于發現化學問題。因而,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掌握在本課題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發現并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有提問的時機。一旦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探索,及時肯定他們大膽發表見解的行為,引導他們主動去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敢想敢問的好習慣,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搭橋架梁。
例如:在第一輪化學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為了讓學生對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加深印象,對鐵在氧氣中的燃燒又做了一次演示實驗,實驗結束后,問同學:“你們觀察了什么現象?”學生迅速地并完整地回答正確答案。教師又問:“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四氧化三鐵。”同學們齊聲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也予以肯定。突然有個學生猛地站起來說:“老師,生成的黑色固體不一定都是四氧化三鐵,還可能是其他物質。”他的回答引起其他同學哄堂大笑,有的同學說:“課本寫的很清楚,你怎么不看?”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同時從教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應該讓學生敢于表達!為了使這位同學不感到尷尬,忙說:“請安靜,讓他說說理由。”“同學想一想,集氣瓶中氧氣的量是有限的,隨著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而消耗,最后一段時間會不會有部分細鐵絲沒有與氧氣反應,只是受熱熔融而濺落,就有可能黑色固體物質中含有單質鐵。”這時,學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于是趁熱打鐵,要想知道黑色固體物質中是否含有單質鐵,根據它們的物理性質是無法證明,因為兩者物理性質相似:顏色都是黑色,狀態都是固體,都難溶于水,又都能被磁鐵吸引,所以驗證它是否含單質鐵只能利用單質鐵化學反應進行鑒定。
每個實驗小組利用所給儀器藥品通過實驗,驗證黑色固體物質中是否含有單質鐵。大家情趣盎然,通過實驗仔細觀察,滴加稀硫酸后黑色固體有氣泡出現,滴加硫酸銅溶液后黑色固體表面有紅色的金屬銅生成,于是得出:黑色固體物質中含有單質鐵的重要結論。我立即表揚了該同學敢于質疑的精神,并要求同學們不能再嘲笑他,而應該向他學習。剎那間,學生們掌聲如潮,受益匪淺!
化學開放性題,不僅對于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利,并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樂于探究和積極創新的優秀品質。開放性問題在化學教學中更多設置,不僅能兼顧“后進生”和“學秀生”,更能培養和彰顯學生的個性,以便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如在第一輪復習二氧化碳性質后,借助我國承辦2022年冬奧會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試題:有著“冰絲帶”美譽的國家速滑館,是2022年冬奧會北京賽區的標志性場館。全球首家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制冷技術”的冬季奧運會比賽場館是“冰絲帶”。其原理和空調中的制冷劑循環類似: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是氣態,但在施加一定高壓后,二氧化碳會變為臨界狀態的流體;這些流體隨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區域,在其蒸發過程中會大量吸熱,進而達到降溫制冷的目的。
1.二氧化碳的化學式是 ,你能從化學式中歸納出哪些信息?(請寫出兩條)
2.二氧化碳分子由 和 構成。
3.請畫出碳原子結構示意圖。
4.請從微觀角度解釋氣體二氧化碳施加高壓后變為臨界狀態的液體: 。
這一回出乎意料,激起了大家強烈的探究欲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變得比以前聰明了,對學習化學興趣愈來愈高,能自主學習的人數愈來愈多,達到為自主學習插上翅膀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目前素質教育中,化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作為提高綜合素質的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結合培訓內容,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安排學習活動不斷增強學習欲望。此外,教師在實踐中應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有效地擴展他們的化學思維,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