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 斌,莫文春
(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和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調整,以小農戶為主體的傳統養殖業正在加速向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核心的現代養殖業轉變,而銀行業傳統的信貸模式、信貸產品和服務機制等一時還難以適應“三農”新變化。活體動物資產呈現出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特點[1],與一般動產相比,具有更為穩定的市場價值、更強的成長性和變現能力,抵押權也易于實現,具備作為抵押品的資產屬性。從國際融資實踐看,活體抵押業務在西方國家已非常成熟,英美等發達國家70%的擔保為動產擔保[2]。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以多種農業保險創新方式為獲得融資提供基礎,世界銀行也認為牲畜實物信貸是一種有助于欠發達地區獲得畜牧業融資的有效方式[3]。近年來我國活體抵押業務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成果豐碩,學者們也越來越重視對該領域的研究,他們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圍繞該業務的制度條件、主要模式、影響因素、風險管控措施等進行了全面研究,為甘肅農信開展活體抵押業務提供了寶貴思路和智力支持。如孟全省[4]借鑒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提出現階段構建我國農戶生物資產融資體系的設想;馬祥龍和鄭曉[5]對畜牧業發達地區適時開展動物活體抵押貸款進行了研究,并對吉林省開展動物活體抵押貸款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張善杰等[6]對驛城區農信社“活體抵押貸款”的實踐進行了研究,認為該業務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和推廣價值;杜靜粉和呂德宏[7]以及張心靈等[8]歸納了生物資產抵押融資運行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浮動抵押+浮動保險”等拓展模式;羅鵬、康揚紫和孟全省[9]實證分析了生物資產抵押貸款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管控貸款風險的措施。國內對活體抵押貸款業務的探索已有十多年,之所以推動緩慢,是因為該業務還面臨活體資產所有權確認難、價值精準評估難、押品監管難以及對農業保險依賴性大等問題。
活體動物資產能夠抵押的前提是成為合格押品。《擔保法》可抵押財產范圍局限于不動產,《物權法》拓寬了抵押財產的范圍,明確“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動產可以抵押以至浮動抵押。《民法典》延續了《物權法》可抵押財產范圍和關于浮動抵押的規定。活體動物資產成為合格抵押物還在于能夠順利登記公示,2020年12月22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的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原由市場監管局承擔的動產抵押登記職責改由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承擔。2021年5月18日,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活體畜禽、農業設施裝備等擔保融資業務通過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進行統一登記”,極大地增強了活體抵押登記和權利實現的確定性。
2013年3月25日,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支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開展各類農村產權的抵押貸款創新試點”。2019年1月29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包括活體畜禽抵押在內的新型信貸業務。2021年6月29日,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意見》,進一步提出大力開展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等業務,縱觀系列文件,活體抵押業務在表述上由“積極試點”到“推動”再到“大力開展”,說明全面推廣此業務的條件日趨成熟。2021年9月6日,甘肅銀保監局印發了《“甘農貸”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專門提出開展“三活”抵押業務試點,這是甘肅省首次在省級層面提出開展活體抵押業務試點,為在甘金融機構開展此業務指明了方向。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面耳標、識別器、智能投食器等設備的成本不斷降低,達到了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另一方面這些設備的穩定性、智能性、數據的通用性也逐漸成熟,為智能養殖、活體抵押、動態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如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開發了“智慧畜牧業云平臺”,通過對接該平臺,金融機構能夠實時掌握養殖場存欄、出欄、防疫、無害化處理量等數據,動態掌握活體抵押資產情況。
2021年5月28日,天水麥積農村合作銀行以“銀行+保險+第三方專業監管機構”模式成功為天水維亞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發放一筆3 000萬元“活畜抵押貸款”,解決了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引領并推動了全省農合系統開展活畜抵押貸款試點工作。該筆貸款實踐中,企業以9 015頭各類生豬作抵押擔保,存貨監管公司以技防和人防等手段對抵押物進行監管,極大降低了農合機構的監管風險和成本。2021年7月27日,慶陽市合水縣信用聯社與連家砭村6戶農戶簽訂了活體畜禽抵押貸款合同,貸款金額92萬元,標志著甘肅農信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已由法人客戶擴大到農戶。該筆貸款實踐中,合水縣畜牧局按照活體畜禽“白名單”為每頭肉牛佩戴耳標;中國移動為每頭肉牛植入GPS定位;保險公司為肉牛提供財產保險,每頭肉牛保費646元、保額2萬元;合水縣聯社根據肉牛保額與貸戶簽訂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當地人行給予再貸款支持。截至2021年12月末,甘肅農信活體抵押貸款余額達7 550萬元。
早在2010年,山東棗莊就制定了《棗莊市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管理辦法》,驛城區農信社當年6月發放了第一筆40萬元活豬抵押貸款。2017年,四川省長寧縣開展了“公司+家庭牧場+銀行”的代養新模式,正邦集團向銀行申請貸款,農戶以生豬作抵押向正邦集團融資,與此同時,正邦集團為農戶提供豬苗、飼料、技術指導并保底回收育肥豬,農戶按照正邦集團飼料、環保標準等代養生豬。2017年,浙江蕭山農商銀行為解決生豬養殖企業資金短缺問題,推出了生豬倉儲浮動抵押貸款,銀行、借款人、倉儲監管公司三方簽訂協議,借款人以生豬作抵押向銀行貸款,倉儲監管公司對生豬進行倉儲管理和保值監管。2019年《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出臺后,全國各地活體抵押試點如雨后春筍,如2019年12月新疆輪臺農商銀行與輪臺縣畜牧獸醫局、保險公司等部門合作,制定了《輪臺縣“政府+銀行+保險+農戶”畜牧業發展貸款管理辦法》,創新推出了“活畜抵押貸”;2021年3月,吉林省印發了《推進畜禽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方案》,并于7月啟動了畜禽活體抵押貸款服務月活動;2021年6月30日,重慶農商行利用離岸資金成功辦理一筆100萬美元“肉牛活體抵押跨境融資貸款”,拓展了活體抵押的國際融資渠道。各省區在試點過程中涌現出“銀行+擔保公司+規模養殖戶”的反擔保模式、“銀行+龍頭企業+農戶”的直接擔保模式、第三方監管模式、政府增信模式以及浮動抵押模式,為甘肅農信開展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積累了大量可復制、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國內對活體抵押貸款業務的探索已有十多年,之所以推動緩慢,主要存在以下困難:一是所有權確認難。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在盡調時,借款人利用已出售、已預售、已抵押的活體動物,甚至“租羊”“租牛”申請貸款,如果在調查環節不仔細,容易發生騙貸、騙保和重復抵押問題。二是價值精準評估難。一般資產的估值方法主要有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生物資產價值變動的影響因素不僅包括市場價格因素,也包括其自然增值因素,要兼顧歷史成本、公允價值和未來收益,單一的估值方法很難精準評估其資產價格。三是活體押品監管難。金融機構難以對活體抵押物進行有效的核查管控,養殖戶私自處理抵押物、抵押物意外死亡等風險發生后,容易因抵押物不足值導致擔保懸空。四是對保險依賴性大。一方面較之于其他險種,農業保險事故發生概率大、風控成本高,保險公司承保意愿不足;另一方面高風險、高成本又會使得保費增加、保額不足,造成養殖戶投保意愿降低。活體抵押物如果沒有投保,銀行、擔保、第三方監管機構對活體抵押業務會更為謹慎。
2020年末,甘肅省牛、羊、生豬各存欄482.0萬頭、2 191.8萬只、622.0萬頭[11]。以平均每頭牛2萬元、每只羊1千元、每頭豬2千元的價格估算,全省僅牛羊豬活體資產價值超1 300億元。隨著“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在全省實施,未來三年甘肅省牛羊豬活體資產價值將很快超2 000億元,按照50%的抵押率計算(《棗莊市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規定貸款額度一般不超過畜禽資產評估值的50%,最高不超過70%;《吉林省推進畜禽活體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方案》規定貸款額度一般按動物活體保險金額的80%~120%確定,由于不同地區、不同畜禽保費、保額差距較大,本研究借鑒棗莊的做法,以50%的抵押率估算了可貸額度)。理論上可獲得1 000億元以上的抵押貸款,活體抵押貸款業務發展潛力巨大。借鑒已有試點模式和經驗,筆者認為甘肅農信應通過以下路徑大力發展活體抵押貸款業務。
小規模養殖主體難以達到現代養殖業對防疫、防災等方面的要求,其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弱,規模過大的養殖主體又超出了農合機構的支持能力。甘肅農信各家行社應優先選擇現代化、標準化和適度養殖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以及上游客戶穩定、經營管理較為規范的大型養殖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活體抵押貸款試點。
考慮活體動物資產自身特點,甘肅農信各家行社可優先選擇能繁母豬、奶牛等變現能力強、易監管的生產性動物資產作為抵押物進行試點,待積累了一定活體抵押貸款經驗后,再逐步拓寬押品范圍,開展育肥豬、育肥牛、育肥羊等消耗性動物資產試點。活畜抵押貸款推進一段時間后,視業務規模和風險情況,再探索活禽、活魚抵押貸款業務。
與金控、農擔等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業務合作基礎好的地區,可開發“農合機構+擔保+保險+第三方監管”的銀擔合作產品。農業產業鏈較為成熟、核心龍頭企業實力強大的地區,可開發“農合機構+保險+龍頭企業+農戶”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地方政府財力雄厚、預算充足的地區,可引入政府增信機制,開發“農合機構+保險+擔保+風險補償基金”的混合擔保產品。有條件的行社還可以與保險公司共同探索“浮動抵押+浮動保險”“保險+期貨”業務。各行社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一種或多種復合的活體抵押貸款模式。
省聯社和各行社要以“甘農貸”示范工程為契機,加強同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匯報溝通,積極爭取政府、人行、銀保監、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在風險補償、貸款貼息、費用減免、再貸款、不良容忍度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激發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甘肅農信業務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要及時總結“農信智慧”,主動向有關部門匯報甘肅農信“三活”抵押方面的典型經驗和案例,爭取獲得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