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玲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第十三中學,黑龍江 七臺河)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在當前社會的全面發展中逐漸呈現了部分的問題,其中最基礎的就是“教—背—考”的教學形式。當下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求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因為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并且也不能迎合當前教學目標。近幾年較多的創新教學形式的出現改變了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開展主題式教學,從中掌握教學含義,對問題進行優化,從而展開詳細的教學分析。
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來促進其全面發展,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主題式教學主要是將課程所講解的知識和內容進行整理,并且運用凸顯課程核心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教學中,學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學的主題,并且通過課堂的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教師始終圍繞課堂來開展主題教學。不同的教學環節可以在形式或者內容上存在差別,但是始終都離不開核心的主題,教師需要構建可以與歷史課本知識相結合的情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看法與生活實際相融合,由此不僅可以發展學生個體的主觀意愿,并且可以使學生暢所欲言。在主題探究學習中使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實現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研究教材的編排問題,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具有清晰的思路,可以明確歷史事件,相互對應,并不是只在一節課上學習歷史,需要實現教學形式的全面串聯。教師在設計初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時,需要積極落實歷史發展的脈絡,保證學生可以有跡可循,找到容易記憶知識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情境創設作為歷史事件教學的背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相關的歷史事件內容,避免因為情境的修改導致對歷史事件產生錯誤認知,并且教師還需要學習先進的歷史主題式教學措施,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落實,制定適宜班級學生發展的主題式教學策略,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氛圍,發展自身的學習能力,全面掌握歷史知識,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發展空間,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思維。之后,學生在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過程中,也不能從單一的時間和事件來了解起因、經過、結果,需要從多方面出發進行記憶學習,從而深入了解歷史背景,完善心理狀態發展。
通過教師采用主題式教學模式可以全面彰顯教學重點,使歷史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對單元或者主題的歷史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的過程中,讓學生全面感受歷史的發展過程,得到更深的歷史感悟。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主題式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化教學的生動性,發展學生自身的能力,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興趣。
歷史教學中采用主題式教學模式,可以實現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發展,開展多樣化的教學,保證每一時期歷史的相互關聯。主題式教學需要教師在材料準備中,結合實際教學的重點,保證歷史與時事整合,讓學生明確歷史與當前現實之間的關聯性。由此在創建主題式教學期間,學生需全面了解開展主題式教學的意義,掌握主題式教學之間的關聯性。歷史事件發展的年代較久遠,主題式教學的落實可以讓學生了解各個時代發展的關聯性,深化知識理解的能力。
開展主題式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明白歷史的主題意義,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雖然教師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知識結構需要學生自己來完成,通過主題式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讓學生圍繞課程的主題來拓展思路,引導學生查閱書籍、上網搜集,深化知識的理解,拓展知識內容,并且還可以開展課外的主題式教育,以加深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歷史主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掌握歷史的教學內容,實現單元的構建,全面掌握單元,突破主題式教學重點。在初中的每一本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中都有主題。由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對各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全面整合,探究出歷史教學的整體結構,圍繞主題來開展教學,實現知識點的升華,讓學生掌握主題,了解主題內容。例如,七年級歷史教材中包含了人類起源、秦漢時期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等幾個歷史內容,由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合理利用科學、地理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對人類的起源有全面的發現,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的全面掌握,實現多層次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這個單元時,教師可以針對單元知識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在探索中全面尋找答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保證學生更大程度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開展辯論大賽,如“關于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學們認為好不好呢?”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其提升歷史學習能力。
問題導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歷史教師在課程開始前采取提問題的方式進行情境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問題展開充分的探討和思考。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心,從而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例如,在“動蕩的春秋時期”的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烽火戲諸侯”的圖片,讓學生充分思考,回答圖片中所講述的歷史故事,并進行溝通和探討,分析故事反映了什么。當學生對圖片故事進行闡述和分析后,引入春秋時期的動蕩局面,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并進行深入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知識內容的相互聯系,避免出現孤立的歷史知識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展特點,通過游戲、圖片、故事和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歷史情境,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拋出問題題目,引導學生對問題的不斷思考和探究。
初中歷史在實際教學中落實主題式教學,需要保證與課本知識內容吻合。并且在此基礎上全面發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鼓勵學生選擇相關的主題內容,明確主題的教育方向。有效的主題應當是與課本緊密融合的,讓學生在完成主題教學內容的同時,促進對知識內容的全面學習,促進主題教學內容的深入。教師需要注意選擇適宜的主題,使主題式合理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裝飾品,還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時,教師需要結合內容開展主題搜索活動,并且將洋務運動的背景、前期階段、后期階段選擇適宜的主題。教學中結合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清政府的痛定思痛的大背景,點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以及涉及的范圍。針對自強運動的主角以及求富運動的人物進行有效講解,開展單元主題式教學。在無形之中就會提高各個主題之間的耦合度,讓課文內容之間的結合更加緊密,從而提高主題教學的整體效率。
在初中歷史教學開展階段,教師需要注重家國情懷的培養,需要開展豐富的歷史活動。在新時代課程改革發展下,教師教學需要彰顯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教師通過為學生創建適宜的發展目標,彰顯學生課堂的根本價值,需要教師從傳統的主導者演變為引導者,由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開展具有實際意義的歷史主題活動,促進教學氛圍更加豐富,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歷史知識,學習歷史知識。教師在教學開始期,需要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故事,可以開展“5分鐘講故事”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觀看歷史的紀錄片,課后還可以讓學生參觀歷史古跡,明白先人留下的歷史故事。例如,在教學“洋務運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洋務運動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編制成舞臺劇,之后讓學生全面演繹,從而更好地感受歷史。此外,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組織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引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實現學生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科學落實主題式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科學的、系統的認知結構,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加深其對學習內容的感受,并且使整體的知識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初中歷史需要教師迎合新時代課程改革,正確掌握新時代發展的方向,掌握實際教學內容,精心創建教學主題,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