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玲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四中學,甘肅 蘭州)
德育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其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在當前教學活動中,部分初中班主任未充分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意義,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初中班主任應在管理工作中加強對德育的重視,采取有效策略實施德育,從根本上擴大德育的影響范疇。
加強對初中生的德育十分有必要,因為初中生身心尚處于發展階段,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對事物的看法容易產生錯誤。對學生進行德育能有效對學生的人格予以健全,提升其道德修養,使其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在德育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的道德進行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魅力,使學生全面發展。
部分初中生會認為班主任的管理過于嚴格,若犯錯之后受到班主任批評,容易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這是因為學生看待問題較為片面、道德不規范引起的,未能在受到批評時及時地轉變自身的角度與觀念。而班主任針對犯錯的學生若只是予以口頭批評,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會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會使師生之間發生矛盾,在此背景下,對學生進行德育尤為重要。當學生有心事時班主任應及時發現并予以針對性地解決,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愿意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進而達到通過德育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目的。
部分學校的教學理念中將教育作為主要內容,德育作為次要內容,以至于部分班主任對于德育只是一帶而過,未真正認識到德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初中班主任應優化自身教學理念,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還應關注學生品德方面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情商、智商等。班主任在開展德育過程中,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具體的個性情操與個人素質展開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較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具體教育過程中可采用名人事例及優秀素材對學生進行熏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智,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在遇到某些情況時通常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處理,并容易意氣用事。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其的德育,而德育又與民族精神具有一定關聯性,德育的開展也體現了民族精神的有效傳承,因此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可向學生適當講解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的文化知識進行傳播,并將民族精神與德育有效結合,引導學生了解民族精神與優秀文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能正確認識民族精神,進而有效傳承民族精神,使德育能雙向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班主任應用德育能對班級進行有效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優化班級管理效果,提升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能力。能力的提升不僅體現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還利于其在教學方面有所突破。另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提升自身修養,進而在學生中發揮榜樣力量,提高在學生中的威信,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有相關研究表明,多數班主任均對自身有較高的要求,會要求自己學習一些專業知識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或與其他優秀的班主任進行溝通、交流,對一些可取的班級管理方法進行借鑒,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斷探索實踐,以優化班級管理策略,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達到以身作則,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的最終目的。
班主任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通常以班會的形式展開,而班會的召開以傳統的說教模式為主,如學習經驗分享或名人事例講述等,以此督促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有部分班主任會將班會的時間用于某學科的教學時間,不但沒有充分發揮班會的教育作用,還忽視了德育對學生的重要性。此外,在其他科目教學工作中,教師未將德育滲透至該科目的教學中,而是使德育變得嚴肅、正式,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難以達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德育工作是一項能提升學生品質、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工作,在教育實施過程中應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基于其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法治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與優秀的品格。因此,初中班主任應充分利用班會與其他相關的實踐活動及課程學習方式,全面展開德育活動。有的班主任在進行德育過程中,只圍繞學生成績、班集體榮譽展開德育,沒有掌握學生實際的內心需求以及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面臨的困惑,進而使德育缺乏針對性,難以體現出德育的實際教育價值。
部分班主任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對德育的認知較為淺顯與片面,只將其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來完成,只圍繞成績等相關內容展開,沒有對學生的心理層面予以有效關注,使德育變成學科教育的輔助教育方式,沒有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以及成長過程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這種固化、落后、僵化的教育理念已經難以適應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求。只注重成績的教育打破了教育的公平性,還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造成了傷害,甚至會使學生出現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初中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加強自我認知。現階段,無論是新課程理念還是“雙減”背景下,都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而德育既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必須給予德育高度重視,并在德育方面不斷更新觀念,進而促使德育更好地落實到實踐中。合格的初中班主任要樹立以下教育觀念:一是要樹立平等、互動的教育觀念。班主任應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并尊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學生能充分感受班主任的愛和關懷,從而加強學生對班主任的認同感以及親近感。二是初中班主任要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育觀念。在德育開展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德育措施。與此同時,開展的德育活動可以由學生自主組織和開展,在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往班主任的關注點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內心需求,導致在開展相關活動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在開展德育之前,需要通過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進而開展更加有效的德育活動。例如,班主任通過調查發現,目前所有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父母或者祖父母比較寵孩子,這樣就導致孩子養成自私、懶惰等不良習慣。如果班主任直接對孩子進行說教,不僅不能起到教育效果,還可能產生誤會,認為班主任對孩子有偏見。對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孩子進入敬老院,為老人表演節目、打掃衛生,也可以組織孩子去當志愿者,幫助社區老人解決困難等。在完成德育活動以后,教師可以開展班會進行總結,讓每個學生都總結自己的感悟。通過這種方式,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以及付出意識,改變學生出現自私、懶惰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學生犯錯誤時,教師也不要一味地教育學生,而是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為什么會犯錯,然后再采取適當的懷柔策略,在思想上感化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以便學生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真正地感悟,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雖然以往班主任會開展德育,但是由于采取的德育形式較為單一,學生沒有新鮮感,這樣就大大削弱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此初中班主任必須采取多樣化的德育形式,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環境對人具有直接影響,為此在德育實施過程中,還需要促進良好德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應基于透明的執行監督政策,做到不偏不倚,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不破壞學生自尊心,提升學生對德育的正確認知,將德育滲透至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初中生人格塑造還處于發展階段,易被周圍的事物、環境所影響,因此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過程中應對每位學生的身心狀況予以細心觀察,一旦發現學生在情緒上存在不尋常的波動,應及時關注學生變化,必要時可找學生進行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或者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能快樂地學習。與此同時,班主任可以經常開展與德育話題相關的班會,如舉辦“如何快樂學習”的班會,在班會中學生可以互相分享學習經驗,并探究如何進行快樂學習,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如何疏解不良情緒。通過這種方式,能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德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優質的德育服務與學習幫助,讓學生真正地享受學習、快樂學習。除此之外,在制定班級管理條例時,教師應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將合理的建議納入班級管理條例中,這樣可以使班級管理更民主化,而且由學生充分參與班規的制定,學生也更容易遵守,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班級的管理,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全面提升。
2.于社會實踐中體現德育
德育開展過程中,班主任不僅需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為學生傳達道德理念,還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并將德育滲透其中,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健全自身人格,優化自身素養。基于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德育,其效果優于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明顯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在植樹節,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外進行植樹,順便強化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勞動節,教師可組織學生當志愿者,幫助環衛工打掃街道,體會勞動的辛苦。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能有效地將德育滲透至學生的內心,可起到引導學生完善人格魅力、提升道德修養的目的,也利于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質量。
3.通過班會等形式開展德育
班主任可通過開展座談會、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傳播,將主題設定為德育,將正確的德育理念傳授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若遇到問題可結合所掌握的德育知識進行解決,利用班會等形式激發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回答與解決教師提出的德育相關問題,使德育思想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提升學生德育意識的同時也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4.開展綜合考試
要評價德育對學生起到的效果,可合理運用考試的方式,如根據當前社會的時事熱點相關問題對學生予以檢測,這種檢測不僅能使學生及時地對社會熱點問題予以關注,了解社會動向,觀察社會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班主任掌握德育的效果。在檢測具體落實過程中,可利用計分制方式根據學生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的表現進行科學加分與扣分,利于教師準確掌握學生狀態,進而有效開展針對性的德育;也可使學生進行自我檢測,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貫徹落實德育,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初中班主任應明確德育的意義,并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采取有效策略加強對學生的德育,貫徹落實學校發布的德育相關任務,使學生能對德育知識進行全面學習。在具體管理工作中,要求初中班主任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通過開展班會、增加社會實踐以及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等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德育,激發學生參與德育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全面提升學生品質,增強學生道德意識,強化學生綜合素養,使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獲得良好的成果,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