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梅(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抑郁癥為臨床常見精神類疾病,表現為單次或反復多次的抑郁發作。抑郁癥的發生,與中樞神經遞質密切相關。而腦內神經遞質活動與腦電波中特定的超慢波有關。腦漲落圖技術屬于新型無創性腦功能檢測方式,通過腦漲落圖信號,以準確反映相應神經遞質功能。那么,腦漲落圖在抑郁癥臨床診斷中有借鑒意義嗎?本文從“什么是腦漲落圖”和“腦漲落圖在抑郁癥臨床診斷上的意義”這些方面進行系統性闡述,讓大家更快地認識腦漲落圖。
腦漲落圖屬于新型技術,用于檢測腦功能,由梅磊(中國)提出其原理,并且腦漲落圖最先使用在宇航員的腦功能檢測中。隨著研究深入,傳統腦波研究范圍已不適用于腦漲落圖研究。將腦漲落圖用于完全自然或無創條件下時,掃描腦波超慢漲落過程,利用多導聯、長時程、寬頻帶及多重頻譜分析,能夠獲得隱藏的腦電波頻率特征。即:含有信號成分:1~255赫茲,現已被臨床稱為s 譜。利用s 譜能充分展現腦內神經化學遞質的振蕩反應,進而獲得腦內神經化學遞質活動的信號。
腦漲落圖技術特點:在腦漲落圖一次檢測中,能同時獲得GABA、GA、5-HT、Ach、NE、DA 等。使用腦漲落圖,了解多種神經化學遞質分布情況,由此能夠了解患者腦部神經功能狀態。近年來,隨著腦漲落圖技術發展,腦漲落圖已經逐漸成熟,多譜系推導遞質參數算法已逐漸取代單譜系算法,進而能夠直觀了解不同神經遞質間的拮抗作用。同時,利用譜系、功率譜、遞質平衡分析等,以明確神經遞質活動參數,包括遞質功率、腦功能指數等。其中遞質功能反映9 種神經遞質與其受體結合的化學震蕩過程,可直接反映其功能。遞質相對功能率是反映神經遞質相互平衡關系,而腦功能指數反映了神經遞質間的平衡關系(參與調解大腦某項功能)。
抑郁癥為臨床常見精神類疾病,發病率較高,其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抑郁癥除了會出現情緒癥狀外,還會出現一些軀體癥狀,其中包括睡眠紊亂等等。抑郁癥患者的生理變化,其變化情況與神經遞質有關,除能反映遞質功能、遞質間平衡關系等,還存在大腦供血不足。通過腦漲落圖檢測結果,既能反映遞質功能,又能反映遞質平衡和腦功能指數,能輔助臨床醫務工作者多角度、多層次了解病情,判斷病情嚴重性,進而為抑郁癥的臨床治療提供更豐富的參考依據。
腦漲落圖主要是對大腦興奮性和抑制性的神經遞質變化情況進行檢測,通過各個階段的腦漲落圖變化來反映疾病發展和治療的動態變化。 通過治療后復查腦漲落圖,可以判斷疾病的好轉、惡化以及恢復等情況。通過比較治療前后的腦漲落圖,醫生可判斷患者預后和將來的轉歸情況,從而進行疾病治療的調整。
此外,腦漲落圖檢測方式較為簡單,無創傷,安全性較高,能為患者臨床表現和評定量表提供有效參考依據,故可將腦漲落圖作為抑郁癥診斷的有效標準。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夠予以讀者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