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芹
(禮縣白河鎮中心小學,甘肅隴南 742216)
數學游戲就是在相關教學內容基礎上,開發一些小游戲,使兩者相融合,創設出趣味化的教學氛圍,以此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推進其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尤其是當下的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對學生興趣的開發,以幫助教學任務更好地施行。而游戲教學正是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有益手段之一。在該教學方法中,教師通過游戲與教材內容的結合,能夠將難懂的數學知識更簡明地傳達給學生,并能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繼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可以說,數學游戲具有推動教學任務完成的重要作用。因此,對于其在教學中的應用,我們有必要展開深入研究,找出更多的運用手段,將其教學價值最大化。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定力較弱,因此在教學中時常發生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坐不住等問題。這給教學任務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除了小學生自身的特點之外,還因為數學內容難以聽懂,且教師教學方式單調,未能很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導致教學的最終效果不夠理想。同時,教師的教學理念未能將學生放在主要位置,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致不大,缺乏自主性,更是難以接收本就不易理解的數學知識。
對此,在小學教學中引入數學游戲的教學手段,能夠很好地轉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于游戲非常感興趣,所以游戲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升參與的積極性。在此情況下,教師便能帶領他們更好地進入數學學習的氛圍中,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并發現該學科的樂趣所在,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由于數學自身的獨特性,其也是重要的學科之一。尤其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自身很難集中注意力,難以保持良好的聽課狀態,但掌握基礎知識又異常重要,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就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跟上教學的進程,為他們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數學游戲,引導小學生認識數學,激發其思考能力,從而有效地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同時,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得到鍛煉,且能在玩中找到對該學科的學習方式。這有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便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容易接受難度較高的知識。總而言之,數學游戲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1]
教師在應用數學游戲時,需要注意結合教學目標來確定游戲活動的目的,以確保教學手段的有效發揮。實施游戲教學的目的主要是觸發學生參與教學的好奇心,提升其學習積極性,亦或是為新課程埋一個伏筆。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習氛圍更加輕松,對于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生可以在愉悅中深入數學的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即使在游戲后也能維持注意力。同時,教師將數學游戲應用在對知識的鞏固上,以和諧、輕松的教學形式,對數學重難點進行傳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練習之后進行數學游戲,可以幫助學生緩解身心疲憊,亦可作為對學生學習之后的放松。因此,在數學游戲的設置上,教師需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的結合,確定一堂課中游戲的主要目的,促使沉悶的課堂氛圍能夠被激活,將知識重點融入數學游戲中,增添學生學習的樂趣。
數學游戲的設置不只是對目的的確定,還要注意游戲的運用時機,促使整個游戲的設計被合理應用在數學課堂之中,提升游戲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而并非每堂數學課都要有游戲教學的設計。教師應當深入分析每堂課的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結合整體教學需求來靈活運用數學游戲。例如,一堂課中的理論知識點較多,需要開展對公式的講解和運用,在課堂快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游戲,既能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又能通過游戲的方式幫助學生放松大腦。又如,在相關聯的課程中,上堂課已經做過了相關教學的游戲,后面的內容就沒有必要再進行游戲教學了。因此,教師在運用數學游戲時,要注重使用的時機,切勿過于頻繁使用,導致失去了數學游戲的意義,而應靈活掌握使用度。如在一堂課上,本來沒有設置游戲教學環節,但是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對問題的思考積極性降低等情況時,教師就可以隨機設計個小游戲,來帶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數學游戲通常都是根據教學任務而設定的,而游戲就必定要有游戲的規則。有秩序的數學游戲才能有效幫助教學效率的提升,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游戲開始前,教師應講好游戲規則,并引導學生有序參與,從而使得游戲教學按照既定的方向而展開。這樣的數學游戲,更加合理、科學,能有序展開對教學內容的滲透,以此促進整體教學的有效性。[2]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只有他們具有較高的參與度,才能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教師可利用數學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由于小學生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教師需要用合理、優秀的教學手段來引導他們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圍繞小學生的特點和訴求,致力于發揮該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優勢。
數學游戲的應用初衷就是激發學生興趣,幫助教學有效開展。而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本身的學習定力還不能維持較長時間,在課堂上也是難以集中注意力,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開展一些競賽式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及收獲到成就感。同時,教師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強化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數一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相關的輔助教材,如制作豐富的卡通圖片等,并利用多媒體逐一播放給學生看。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必定積極回答:“加菲貓。”教師再播放下一張圖像:“這張圖片上是什么呢?”“是佩奇!”教師再引入數學游戲:“我們現在開始一場競賽游戲好不好?”這個時候,學生立刻被激發了好奇心,異口同聲地說:“好!”教師向學生講述游戲規則,告知他們每張圖片上都有編號,讓學生有序去講臺上隨意抽取編號卡片,按照抽到的編號找到自己對應的圖像,并數清上面的數量,展開比賽。在競賽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記錄學生的數數情況,以便在游戲結束后評選出最終的勝利者,掌握學生的數數能力。
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選取表現良好的前三名,對其發放獎勵,如橡皮或鉛筆等。同時,對于沒有獲獎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鼓勵和認可,并加強對其數數能力的鍛煉,讓所有學生都能掌握數數的技巧。通過這樣的競賽,教師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參加欲望,還能巧妙地滲透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游戲掌握數學知識。
在小學數學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如認識鐘表、圖形等。對于這些內容,教師可以采取手工制作形式的數學游戲,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參與性,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通過手工制作,學生還能全面認識圖形的形成原理,從而增強對其相關內容的理解。[3]
例如,在一年級“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手工制作的數學游戲,讓學生自主去發掘不同圖形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手工紙,結合自己的所學,分別制作出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并將這些圖形通過想象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有趣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小組的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各抒己見,發表著對圖形的認識,并通過合作最終制作出了不同形狀的作品,如房子、機器人等。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再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并給予積極的肯定與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通過游戲教學,教師激發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探索了圖形的奧妙,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在了手工制作中,有效鍛煉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動手能力。
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氛圍通常在都是安靜且沉悶的。教師大多情況下都是站在講臺上進行授課,而學生就在臺下聽講,缺乏良好的互動。可想而知,這樣的師生關系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并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游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增強互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度,提升教學的效率。通過游戲教學,教師能夠增強對學生的關注度。學習積極性較弱的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也能逐漸找到學習的自信心。教師也能給予其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參與當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與其相關的游戲活動,如帶領學生參與一場猜謎語的小游戲。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有個好朋友,沒有腿但會走,沒有嘴但會說,它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上學。請你們猜一猜,是什么東西啊?”這時,學生定然會很感興趣,并積極思考。有的學生能夠很快就想到答案,并舉手示意,說道:“是鐘表!”教師通過這個小游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積極參與問題的思考,促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并使學生能夠維持興趣,愿意繼續聽下去。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出“認識鐘表”的知識,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掌握認識時間的技巧,提升教學效率。
在數學游戲應用中,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貼合生活的小游戲。數學本身就有很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并且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應用于解決日常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在開展數學游戲時多增加一些對生活問題的思考,并將其引入游戲。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融合,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對知識的實踐能力,同時能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4]
例如,在學習“分類”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餐具、水果等,以此引出游戲教學,讓學生對這些物品進行分組。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明白了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對分類的知識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又如,在“圖形的拼組”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說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有哪些是由多種圖形組合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的訓練,而且能夠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入數學小游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動手拼搭圖形,組成不同事物的造型。這個時候,學生的興趣慢慢地增加,開始積極思考對圖形的拼組。有的學生會發現將三角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可以拼成我們日常中的房子,有的學生還能利用七巧板拼出小鴨子的形狀等。通過由圖形拼組延伸到日常事物中的思考,再結合親手實踐,學生能夠很好地加深對此內容的印象,并且能強化自身的數學思維。這也增強了游戲教學的實效性。
在運用游戲教學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使用頻率和類型。如果過度使用該教學模式,就會逐漸削弱效果,喪失教學優勢。為此,教師要盡量擴大數學游戲的種類。在實際應用中,教師要注重把握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致力于打造迎合他們訴求的數學游戲,從而保障教學優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其數學素養的發展。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通過合理的教學情境來傳授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在教學兩位數相加或相減的知識時,教師可設計一個轉盤,在上面寫上算式,通過轉盤游戲來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性數學游戲,既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自己或家人的生日寫出來并讀出來,以此來促進其認知能力的發展,繼而提升其數學素養。
綜上所述,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能夠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游戲目的、使用時機及游戲秩序性的考慮。只有合理的游戲設計,才能充分發揮該教學手段的作用。同時,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需求及教學目標的結合,靈活調整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從而給予他們更多學習上的幫助,提升最終學習效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