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梅
(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 750200)
高職院校以培養職業技能專長的人才為主。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要,導致高職院校招生火爆,許多民辦公立的院校都開設各種針對社會用人缺口專業的職業技能人才。汽修、數控、護理等專業,都是為社會各行業提供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因此高職院校為了在有限的學時里,能夠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高職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在課程設計上都是圍繞實踐操作設計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往往只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往往忽視德育教育。在國家提出教育改革的現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值得探討和思考。
思想政治的建設對當代高職院校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它是學生立人的根本,是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企業有用的人的根本;另一方面,它提供了當代高職學生更為廣泛和高尚的目標,使得高職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豐富的專業知識,更是通過思政建設,培養自己高尚的職業操守以及擁護黨和人民的意識。這樣在今后進入社會中,才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獲得更好的價值,能夠從思想上提高覺悟,從而指導自己的行動,能夠在工作崗位上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努力能夠更有成就感。思政建設并非我們傳統上認為的思想政治建設,這只是狹義上的內涵,它更為廣義的內涵是政治思想的元素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能夠更好地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把政治思想的教育糅合到課程建設中去,在教學中體現思政,在思政中融入教學,是一種應當重視的育人理念,也是現階段應該改革的方向。主要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思政對于學生層面,具體地說就是對人生目標以及中國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和實踐。思政對于學生的內涵,不是讓學生重點研究政治思想,而是通過課程的合理設置和教授,讓當代的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讓他們身體力行地去實踐核心價值,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在傳統教育上可能對學生僅僅意味著去獲得一份工作,而思政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會把這種感情升華成對祖國的貢獻,對社會的回饋,從而獲得自己的職業歸屬感和自豪感,從而能夠愛崗敬業,真正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績,也更能夠涌現出許多先進的榜樣,找到屬于新時代職業學校學生的地位,領略自己實現價值后的風采。從上述來看,思政建設對學生內涵十分重要。
思政對于教師層面,具體含義就是立足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秉承強技先立德的新教學理念,把思政作為今后階段的重要目標,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和課程安排。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思政課程建設時,自己無形中進行了大量的學習,在學習中,教師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內心價值觀受到熏陶感染,能夠更好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教學工作進行付出;另一方面,思政建設慢慢會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道德素養提升的高職學生會更加尊師重道,這些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一部分,如果教師思政建設得體,必然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老師,從而對老師的教學起到促進的作用。教師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良性的溝通互動。用思想道德建設來統領教學工作以及課程設計,引導學生學習技能的同時,不斷地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的“既要傳授知識,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還要培養認識世界的理智態度,滋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人才。從上述來看,思政建設對教師內涵十分重要。
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肯定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這種競爭從某種意義上開始從培養學生的數量取勝,逐漸轉變成培養學生的質量取勝。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推進,“十四五”規劃的全面啟航,企業和社會需要的人才開始朝著更為全面的方向發展。思政的建設在一定的含義上,是提升職業院校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思政課程建設得好,培養出的職業人才更加具備職業素養,被社會和企業更好地接受,甚至能夠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社會企業的重要支柱。學校應當注重思政建設,課程靈活設計中,能夠加入思政建設,考慮一些符合當代職業院校的價值理念,進行德育教育,立德樹人成為教學日常,讓思政普及成為學校建設發展的重要考量,是所有高職學校今后發展的必由之路。從以上來看,思政建設對高職院校內涵十分重要。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是高職院校今后改革的方向,不僅僅是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的整體號召,也是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培育合格職業人才的必然要求。這些對于不斷發展和競爭不斷增強的高職院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能夠為今后的職業教育改革開辟出更為廣泛和踏實的道路。有利于豐富思政教學理論體系,尤其是現階段屬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起步階段,雖然很多政治思想和核心價值體系都相對完善了,但是如何把這些理論結合到職業院校課程設計上,仍然存在著許多理論上的空白。所以在理論層面,推動高職院校思政建設,能夠為今后的職業教育更上一層樓提供更好的理論基礎,還能夠解決掉實際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偏見和不足的地方,真正豐富思政建設的理論體系,為今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方向。
課程的改革關鍵在于實際的應用,因此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整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都具有實際意義。首先,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廣泛地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能夠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真正能夠使得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迎來新的轉變,使得教師能夠更加明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整個教職工隊伍的政治覺悟,真正明白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是能夠更好地培養出一個品格完善,道德高尚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其次,能夠把政治思想工作落實到教育基層,使得學習強國的理念更深入人心,使得政治意識形態得到充分的鞏固,筑牢我黨的立黨之本,筑牢社會的信念之石,人才強國戰略得到更加充分的表達和推行,人才更加立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價值的引領,在實踐中形成切實可行的制度。最后,是“立德樹人”大背景下全社會的一次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是與社會對接最為密切的一代新人,思政建設就是要在校園階段就完成對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過程,進而是對全社會的一次提升,這是思政建設的終極意義,也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現代社會主義教育背景下的思政教學內涵豐富,作為思政教學的創新方式,互動式的教學可以更好地利用相關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引入信息化和多媒體的互動情境,賦予新時代、新發展的理念,將傳統的中華民族優秀道德觀念與現代的時代強音相輔相成,用“正能量”引導教學工作開展。由于思政課程內容主要是精神、道德層面的,必須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狀況,將紅色基因的內容引入其中,不斷將其整合到互動教學過程之中,讓這種積極向上的思想和道德建設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高職學生的所思所想中,通過自我的探討與表達,形成更為強化的思想建設支撐,使思政工作的開展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特點,也讓高職學生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自覺主動地認識、認同相關的道德、思想觀點,并將其不斷地固化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梳理互動教學過程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根據高職學校德育課程標準和思政教學要求,不斷擴展思政課教學內容,體現思政課主題主線,讓學生愿意從教學過程中獲得精神的成長和思想的完善,從而用更為多樣的教學方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引起積極的課堂互動,形成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思政教學創新手段,達到積極的提質升能目標。
明確了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涵和意義,回歸到當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假設中,我們來分析一下具體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到引領,從教師隊伍到學生,從理論教育到實踐探索,找到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認真廣泛的思考,提出創新建議,找到針對問題的改進措施,真正把高職院校思政建設提升一個檔次,發揮它的真實內涵和意義,經過分析總結,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是較為功利的,許多行業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問題。在以往的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也存在這樣的觀念,導致其教育觀念偏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只要能夠在操作和理論中獲得認可,能夠熟練利用學習的知識進行相關領域的技術服務,就被看作成功的職業教育。企業的人才缺口,急需人才的迫切需求,某種程度上也助長了這種不合理教育觀念的形成。許多高職院校,在課程教學設計上都是圍繞培養專業技能為主,忽視課程思政的建設,甚至個別的學校自始至終就沒有開展思政相關的建設。這種教育觀念一旦形成,就會阻礙高職院校思政建設的步伐。想要加強規劃,加快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步伐,提高思政的教學比例,首先就要根除教育觀念的問題,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轉變思維,尋找途徑。
許多高職院校,具備良好的技術教師隊伍和實訓實踐基地,甚至還具備獨立的企業供學生充分地進行職業技術的學習和磨煉,為進一步促進就業和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和實踐機會。但是,在進行思政建設,準備德育教育資源上十分缺乏。首先,學校缺少德育教育的場所環境,有些學校甚至連進行思政教育的活動室和專門的圖書室都沒有。其次,缺少思政教育的教師隊伍,高職院校的許多老師都是出身于本專業的老師,對專業技能理論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知識,但是缺少思政教育所具備的知識和素養。最后,缺少必要的活動和課程設計。教育資源的缺乏使得思政建設沒辦法有效開展,這也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思政是一種內化于心的品質,是一種行為和準則以及人格價值的具體體現。因此不具備像專業課程一樣的具象考評的條件和可操作性方法。這就導致一些高職院校雖然進行了相關課程的思政建設,但是因為缺少具體可行的考評機制,而使得思政建設流于形式,不能起到作用。這也是高職院校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之一。
找到問題存在的根源,就要尋找切實有效的方法措施解決問題,讓思政建設融入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發揮它的作用。針對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改進:
高職院校要摒棄傳統只注重專業教學的教育觀念,從教師隊伍著手,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成立專門的教學改革小組,必要時可以委托黨校和其他一些高校對教師隊伍進行深入的政治培訓,提升教師自身的政治素養,從而讓教師隊伍明白思政的重要性。教研小組在進行教學大綱規劃時,要將思政建設融入其中,找到具體的方法推進思政建設,更具教學效果,不斷改進教學設計,修訂教學大綱。
重視思政建設中硬件設施的配置。可以與黨政部門進行協作,定期組織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豐富多彩的思政課程相關的活動。配備專門的影音室和活動室,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崗位,心系祖國的高尚情操。可以在教學中,將行業榜樣作為學習標桿,鼓勵學生向榜樣學習,激發他們學習榜樣,做榜樣的熱情,從而完成思政建設最為主要的環節,真正提升學生的價值觀。
對于思政的考評,需要更為科學的研究,以便其能落實到可操作性層面。可以將學生學期的道德表現以實踐分的形式,加入到學期學業考評中去,例如參加社區活動時間,獲得標兵的次數等,都能作為加分項計入成績考核。此外,進行互動考評,讓學生參與對教師的道德素養的評價,提出建議,共同進步。
愛崗敬業,時代工匠,都是新時代下,職業人應當具備的核心價值。作為職業人培養的搖籃,高職院校除了培養過硬的技術,還應該培養以上能夠真正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而高職院校階段的學生,也是培育這些時代精神的關鍵時期。這些,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德育方面進行足夠的轉變和努力。課程思政建設就是進行這種時代精神培養的有效途徑,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是國家社會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自我改革,提升競爭力的途徑。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員,我們應當給予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更多的思考,尋找更多途徑,不斷完善課程建設,培養出一批批真正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