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愛惠
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 廣西 梧州 543000
手外傷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外傷后導致的局部腫脹影響靜脈回流和動脈供血,使肢體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和血液供應,嚴重時可出現骨筋膜室綜合征等并發癥[1]。在臨床中往往需要進行斷指再植、皮瓣轉移等手術治療,該類手術術后要求患肢制動、保暖、抬高略高于心臟水平,防止術區受壓,以利于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局部水腫,維持有效的血液循環,以提高成活率,提高生活質量。研究顯示,創傷的肢體在沒有缺血的情況下,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可使患肢腫脹消退,促進傷口愈合[2-4];但若抬得過高,則會加重患肢缺氧缺血,臨床上常用抬高角度為20°~30°,消腫效果良好[5]。術后應用托手架將患肢穩定抬高在略高于患者心臟的水平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促進遠端血液回流,改善循環,從而減輕患肢腫脹,利于恢復。
手外傷是手部組織因外力作用造成的各種損傷。手外傷是常見的外傷,手部解剖結構精細、功能特殊,外傷后可造成血管、神經、肌腱、骨和關節的損傷,復合性的骨骼損傷常與軟組織傷同時存在,制動后失用性變化和瘢痕攣縮易遺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導致手部功能損害。手外傷是常見的創傷疾病之一,隨著我國工農業的飛速發展,手外傷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常見的手外傷常伴有軟組織、肌腱、神經及骨質的缺陷,臨床上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鍛煉尤為重要[6]。
托手架是上肢體位墊的一種,又名上肢抬高架、上肢抬高墊。適用于上肢術后恢復,抬高上肢防止腫脹,上肢創傷者均可使用。對于手外傷術后術肢的抬高,傳統的抬高方法是應用軟枕抬高,存在不足之處:(1)用一個軟枕往往無法達到抬高患肢20~30度的高度,因此通常使用兩個軟枕疊加進行抬高,但在使用中存在疊加軟枕容易移位,制動作用差,患肢易滑落等,難達到理想的高度及制動效果,無法起到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減輕患肢腫脹的作用[7],(2)覆蓋棉被保暖易導致術區受壓,影響患肢血液供應并導致術區疼痛,疼痛使患者產生焦慮情緒,(3)傷口滲血易造成軟枕或被套污染,不及時更換易滋生細菌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增加護理工作量及耗材成本。因此其材質不斷改進,一些新型的高密度海棉材料不斷出現,并且還有了充氣式、硅膠、凝膠等材料,支撐質量更加理想,對壓力的分散也更加科學。而在技術方面,隨著不斷革新,各類改良的托手架不斷推出。還有的技術充分考慮其他輔助功能,如可保暖控溫、可進行功能鍛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初制作的托手架(上肢墊)一般是三角坡形墊體,角度固定為30°,墊體外面料分為棉布或者皮革,帶拉鏈可拆開清洗,方便清潔與消毒。部分在墊體斜坡面上設有U形凹槽,可以起到固定肢體防滑落的作用[8]。隨著模型的完善,上肢抬高墊的制作上也在不斷進行改良。鄭薇[9]研發了一種可調式托手架,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進行高低調節;于新雨等[10]研發了一種手外科上肢抬高墊,可以調節高度及長度;李 欣[11]研發了一種組合式上肢抬高墊,材料為高密度海綿,能提高患肢舒適度,武艷云,董紅俠[12]研發了一種可調節高低、長寬,防止術區受壓,并能進行上肢功能鍛煉的多功能上肢護理支架,經濟實用,方便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陸燕[13]研發多功能手托架用于TRI術后患者進行護理,可減輕患者術側肢體的腫脹及疼痛不適,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陳紅桔等[14]研發了一種改進型可調節式上肢抬高康復裝置,應用于肱骨干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該裝置固定框體的底部還設有調節螺母,穩定性極高,固定框體呈單開口形結構,也可卡固在病床上,便于臨床推廣[15]。由于改進型可調節式上肢抬高康復裝置具有舒適性好、穩定性強、調節角度大、抬升高度高等優勢,既可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還可一定程度上減少骨筋膜室綜合征、關節僵硬等并發癥的風險[16]。
在使用之前需要進行健康教育,明確使用托手架的優勢以及安全性,提升治療的信心。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使其更加全面的掌握托手架的使用方法及應用事項,充分發揮托手架的作用。陳紅桔,黃芳芳,吳小婷等研究指出[14],將患肢置于海綿軟墊層上,患者手握前端扶手,使用束帶分別固定患者前臂和上臂。使用時只需要將調節桿對應插設在不同的位置卡槽中即可調節患者手臂放置的角度。羅翱翔研究指出[17],患者取任意體位,將多功能上肢海綿架置于患者身旁,將患肢上臂及肘部置于多功能上肢海綿架底座海綿墊上,必要時用魔術貼固定,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肢體腫脹的消退程度,患者的舒適程度,患者體位調節角度,使患肢置于舒適位置。同時患者可以戴著海綿架下床活動及上廁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上措施均對血液循環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使用過程需密切觀察患肢末端的溫度、顏 色、感覺、活動及表面張力的情況。注意約束帶的松緊度,以及患肢是否出現末端發涼、青紫、麻木等情況。如果出現嚴重的肢體腫脹或疼痛加劇,需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4]。
托手架可以將手腕、手掌抬高,對靜脈回流進行促進,緩解局部疼痛和腫脹;并且凹槽的設計,各種制動措施,可以防止患者無意識地進行活動,避免腫脹部位血腫并發癥的發生,提升整體舒適度[18]。陳慧等[20]在研究中指出,通過可調式肢體抬高支具抬高患肢,抬高角度易控制, 患肢固定好,能有效減少骨折斷端移位帶來的并發癥。朱婕等[20]在研究中指出,患肢抬高支架不僅可幫助患者有效抬高患肢,還具有穩定性好、舒適度高等特點,為后續治療及護理提供良好支持。余桂英等[21]在研究中指出,患者手臂放在自制楔形托手架上面很舒適,也有利于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大量研究均表明,手外傷術后應用托手架抬高患肢,對術后患肢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有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使用護理用具抬高患肢達到減輕患肢腫脹的方式多種多樣,且有積極意義,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的治療需要,結合多方面的措施進行有效干預,但是隨著各種醫療器械及用具的研發,臨床上對于上肢抬高用具的使用情況、病人的舒適性以及對腫脹消除的效果,目前仍缺乏關注和重視,而這也是護理人員應多加關注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