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
北海市人民醫院 廣西 北海 536000
瞼緣炎相關角結膜病變(blepharokeratoconjunctivitis,BKC)是一類繼發于瞼緣炎的慢性角結膜炎癥,主要累及瞼緣皮膚及黏膜,表現為畏光、流淚、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等,查體見睫毛根部鱗屑、瞼緣充血、瞼板腺開門阻塞、結膜充血、角膜上皮糜爛等,對患者的視力功能造成嚴重損害[1-2]。目前BKC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局部感染、免疫反應、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全身性疾病等有關[2]。研究表明BKC發病具有隱匿性,臨床表現呈多樣化,易因誤診、漏診而延誤臨床治療,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尤其是在兒童中較為明顯[3]。因此,加強對BKC臨床治療的研究尤為重要,以下將詳細介紹。
局部的清潔與擦洗,可減少瞼緣鱗屑及分泌物的刺激,輕癥可達到良好效果;熱敷、熏蒸可增加局部溫度,促進瞼板腺內脂質的分泌與排出,還可將中藥直接作用于眼表,發揮更強的治療效果[4]。瞼板腺按摩可促進異常分泌物的排出,保證通暢。研究證明將中藥熏蒸與瞼板腺按摩相結合,不僅改善瞼緣形態、瞼板腺脂質性狀,并減少并發癥方面可有良好的預后[5]。
人工淚液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有效防止角膜干燥,促進創口愈合,還有潤滑作用,減少眼表及眼瞼的摩擦作用。目前報道單獨用來治療BKC較少,僅作為輕病癥的輔助治療作用,較常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6]。
ω-3必需脂肪酸具有保護心血管、抗炎、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有一項含有90名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提示ω-3脂肪酸可改善淚液治療,在預防及輔助提高淚液質量,所以增加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攝入也可改善相關眼表癥狀[7]。
蠕形螨可寄居于睫毛相關的皮脂腺及瞼板腺,研究證明蠕形螨與瞼緣炎病變相關,而茶樹油通過清潔瞼緣及睫毛蠕形螨,有殺螨及抗菌作用[8]。高瑩瑩等研究觀察了240例鱗屑性瞼緣炎患者,在運用茶樹油治療后,發現能有效緩解蠕形螨相關鱗屑性瞼緣炎的臨床癥狀,降低眼部蠕形螨寄生數量,從而瞼緣炎癥狀明顯緩解[9]。
瞼緣富含腺體及脂質,易囤積灰塵及細菌,當局部感染發生時,易遷延不愈。臨床上常選取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常用的有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等藥物。四環素可抑制瞼緣細菌脂肪酶的生成,緩解瞼緣部位脂肪堆積,但存在胃腸道不適、光敏反應等,此外,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兒童禁用[10]。也有研究指出阿奇霉素也有半衰期長,且具備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及組織濃度,抗炎效果顯著,同時不良反應少[11]。
NSAID可抑制環氧化酶,對前列腺素等炎癥介質的合成產生抑制作用,從而達到抗炎、消腫等效果[12]。有研究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NSAID類滴眼液治療,結果發現不僅可改善輕度炎癥,還可改善中重度炎癥,說明該藥可有效控制眼表炎癥,提升臨床療效[13],并減少長期類固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糖皮質激素(GC)對體內的如白三烯(LT)、前列腺素(PG)等合成、分泌起到抑制作用,目前眼科治療廣泛使用[14-15]。當前常用的GC包括潑尼松龍、地塞米松、氟米龍等,一般對于輕度BKC患者多選取低濃度GC進行治療,中重度BKC患者多選取高濃度GC治療;當病變加重局部用藥無效,則酌情加用全身用藥[15]。在一項83例兒童BKC的回顧性分析中,中重度患兒證實局部應用GC的療效[16]。在柯蘭等研究中,加用地塞米松治療不僅可取得較高的療效,還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值得肯定[17]。但在實際工作中,長期使用GC治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角膜潰瘍、角膜穿孔、激素性青光眼等,故在用藥期間應避免長期使用,并且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與處理。
免疫抑制劑作為降低體內免疫細胞的作用,從而到達消炎、降低免疫排斥等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重度BKC的治療,常用有環孢素A、他克莫司眼用制劑[18]。在一項前瞻性研究中指出患者使用滲透保護潤滑滴眼液和0.05%環孢素a滴眼液,干眼患者的關于Schirmer試驗、TBUT變化等指標明顯改善,炎癥得到明顯控制[19]。Koh K等發現長期外用0.02%他克莫司軟膏治療兒童難治性眼表炎癥安全有效[20-21]。也有學者對比了環孢素A及他克莫司藥物對眼表疾病的治療效果,發現均對重癥患者安全有效,并且炎癥有效改善,但無統計學治療差異[22]。
對于局部藥物治療無效,并且出現了較嚴重并發癥時,如角膜潰瘍、角膜穿孔等重度BKC患者,可采取羊膜移植術治療,結果所有患者的視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無并發癥發生[24]。其原理在于羊膜中含大量的生長修復因子,同時羊膜可吸取藥物,另外羊膜還可作為保護屏障,加快角膜修復。
對于較嚴重的BKC引起的角膜病變患者,可采用角膜移植手術。臨床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術(PKP)、板層角膜移植術(LKP)、角膜內皮移植術(EK)等。有學者認為相較于PKP,EK的優勢在于術中采取的是小切口,對術后恢復產生積極影響,視力恢復快,術后可取得更高的視覺效果[25]。Arundhati Anshu;等研究對比了PKP及深前板層角膜移植術(DALK),發現DALK的10年移植存活率優于PKP,并且并發癥癥少,排斥率低等特點。
對于BKC患者而言,臨床治療早期先以控制局部炎癥為主,眼部局部清潔、用藥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可采取全身用藥方案。在藥物的選擇中,廣譜抗生素較為常見,GC、免疫抑制劑可有效改善瞼板腺的形態及功能,但尚需長期觀察;當病變累計角膜并且嚴重者,如角膜潰瘍、穿孔患者的治療,手術更為適用,其中EK、DALK的優勢較為明顯。總結,BKC患者常常使用聯合治療的方法,如局部清潔、消炎、抗菌及口服藥物治療,當病變嚴重無法控制時,需采用手術治療;相信隨著醫務人員對該病認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BKC的診斷、治愈率將大大提高,同時將會有更多的新型藥物及手術方式應用于BKC患者的臨床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