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玉 陳檢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戰略是2010年我國發改委、教育部、衛計委等組織聯合制定的鄉村醫療振興人才培養戰略布局。堅定不移地培養、壯大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隊伍,是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1-2]。國家通過為適齡并愿意接受三年高等醫學教育的大學生提供免費的教學資源,助其實現學醫夢想。畢業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需支援農村醫療衛生建設6年(全科住培時間計入6年期)。在這6年時間里,艱苦的農村醫療環境,可能會使一些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在思想上發生轉變,對當前工作環境產生負面情緒,這不利于其在工作崗位發揮自身光與熱,服務基層患者。如何避免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在思想上產生負面波動?本文認為,解決對策與重心還應放在住培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上[3-4]。本次研究,旨在總結國內相關領域研究進展,探討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的思政教育發展動態;再結合本次新冠疫情特殊時期下,國內學者在思政教育方面做出的一些創新舉措為引導,為后人對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相關研究提供有效借鑒,詳情如下。
我國基層醫療隊伍目前存在三個重要問題:第一是現階段國內執業醫師尤其全科醫師的數量嚴重不足;第二是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嚴重不足第三是我國基層醫療隊伍不穩定,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問題嚴重[5-6]。可見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存在著明顯不足。上述現象的表面原因在于基層單位提升空間小,福利待遇低;深層次原因,還是在于基層隊伍的整體思政素養水平不高,未能意識到投身醫療體系建設,對我國醫療體系發展的重要性。
以廣西地區一些研究所得結論作為切入,唐亞平等人[7]調查發現,廣西某醫學類高校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報考該專業的初衷在于“免學費”和“包分配”,缺乏主動投身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初衷,且僅有少部分人愿意在合同期滿后繼續留任農村基層。黃星等人[8]針對廣西某醫學類高校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扎根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意愿進行研究,結果有55.9%的畢業生曾出現違約想法。申穎等人[9]針對廣西地區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畢業生進行調研,結果發現其留任意愿并不強烈,且基本受物質因素的影響居多,立場難以堅定。趙丁海等人[10]所撰研究表示,加強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其面對本職工作時的責任感、使命感與認同感。
綜上,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抓手,探討對基層醫療工作者的繼續教育方法,有助于鞏固基層醫療隊伍,具備較高的現實意義。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認識,探討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的思政教育工作,將研究對象集中于基層醫療隊伍中的一支,確保研究更具針對性,落實至實處更有指導價值。
趙丁海等人[10]認為,現階段針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的教學困境在于醫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同時伴隨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且不具備較高的職業價值觀。黃星等人[11]認為,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面對思政教育,整體教學應對效能不高的原因,在于這類醫學生面對定向就業存在較大壓力,同時對專業的認同感不足,還易受到課業負擔、經濟負擔的影響,導致學習積極性欠佳。
受上述文獻啟發,提出解決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思政教育難題的方向,一是提升全科住培醫師對自身專業與未來崗位的認識,二是改善外界環境的影響,如經濟問題、晉升問題為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帶去的影響等。
汪行舟等人[12]認為,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不合預期的主要原因不僅在于醫學生自身,還在于施教方未能搭建起一個理想的、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平臺。主要問題表現為施教方缺乏對這類醫學生的專項思政教育意識、現有思政教育體質欠健全等。張玉瑾認為[13],施教方對于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政教育重視度不夠、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欠完善,是導致這類醫學生思政教育整體水平欠佳的根本原因所在。陳輝等人[14]提出一個觀點,認為目前針對農村訂單定向全科入才的思政教育過于同質化,未能考慮到學生學習不同階段的個體差異,從整體開展思政引導,而未能加以區別對待式的有效教學,最終導致思政教育整體教學質量欠佳。
分析上述文獻提出的觀點,主要反映三個大方面的問題,一是現有思政教育在制度上存在不足,二是現有思政教育在人才資源上儲備不足,三是現有思政教育在教學方法上落實不足。提升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思政教育實際收效的辦法,需要涵蓋制度、人才、方法三方面。
董雯寧等人[15]提出觀點,認為針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關鍵一步,亦是重要目標,在于加強對醫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同時不斷轉變其自身學習觀念,從認識層面提升醫學生的學習、工作能動性,這有助于后續施教方思政教育工作與醫學生后續實踐工作整體效能的提升。
對此本文提出,或許可通過加強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的法制教育,提升其履行合約的意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率先約束全科住培醫師的具體工作行為,鞏固其思政教育成果。還可通過組織醫學生觀看“最美鄉村醫師”影片的方式,讓醫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些先行者身上散發的職業魅力,感悟精神,從而逐漸轉變自身對待專業與本職工作的正確認識,進一步明確基層醫療的重要性,不斷沉淀自身,最終實現工作進步。
影響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踏實建設基層的原因,還包括外界因素的干擾。這種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基層晉升空間、基層福利待遇、基層社會地位、基層繼續教育等。有才學者,必然想要登上更高的發展平臺,一展自身能力。他們的職業規劃,是盡可能地實現自身價值,而他們選擇的平臺,是更有機會的大都市醫療圈,以有更多機會獲得晉升空間、福利待遇、社會地位與繼續教育機會。隨著這樣的人才越來越多,基層單位越來越難留住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我國基層醫療始終存在人力資源緊缺、高端人才流失的問題。
上述現實問題,也將會沖擊我國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的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的本質目的在于提升全科住培醫師對專業、職業的正確認識,鼓勵全科住培醫師發揚建設基層的奉獻精神。但若基層建設長期需要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奉獻自我,這種需求關系必然難以長期維系。打破現狀、夯實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思政教育工作底氣,就是要不斷建設基層醫療體系。由國家方面出臺相關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不斷向基層醫療單位投放更多的職稱指標、福利待遇與繼續教育資源,讓深耕基層成為另一種前途可期的職業規劃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同時輔助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幫助農村訂單定向全科住培醫師的思政教育工作從既往的只能依靠精神引領,過渡至精神引領與利益驅動相結合。
解決該項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1)建立健全教學制度:王靜雅等學者[16]認為,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效能不高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導,以至于教師開展該項教學工作,無法落實至實處,具體工作容易欠規范甚至流于形式;缺失制度約束也會使得后期教學質量把控與追責工作難以進行,這不利于全科住培醫師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維系。因此建議施教方,要不斷加強教學制度建設,通過專家函詢等方式,不斷完善教學制度,并保持教學制度旺盛的更新生命力。(2)加強人才培養:進一步加大內部教學人才的培養,形成教學團隊,是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規范開展的前提。需要提升教學人才的福利待遇,規劃對其的職業上升機制,并為其提供職業規劃,從而留住人才。(3)完善教學方法:融合問題導向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的優勢,提升思政理論課堂的先進性。通過觀看動員影視作品、前往基層崗位了解基層人員辛苦且充實的一天、參加更多的基層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健全思政教育形式[17]。
(1)新冠疫情是一次很好的思政教育素材,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鄉村醫師奔走于基層,提供關于防疫的各項服務;當人民閉門不出時,他們是疫情寒流中最亮眼的“逆行者”。通過向醫學生講解疫情時期基層醫療體系發生的動人故事,使全科住培醫師更好地理解基層醫療崗位及其背后真正意義,實現思政教育目的。國內現階段無疫情時期下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政教育的研究探討,但有疫情時期對普通醫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究。如張時等人[18]提出,基于疫情下,要不斷加強對醫學生的愛國情懷教育,要樹立醫學生基本的職業核心價值觀,簡言之,就是要借助疫情,進一步放大“人類健康捍衛者”的醫者屬性。選擇成為一名光榮的醫務人員,就要做好隨時奔赴疾病戰場的勇氣。而這份勇氣,也恰是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積極投入基層醫療建設,所必須具備的優良品質。(2)疫情時期,針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做出相應調整,要積極思考網上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保障疫情下思政教育不停止。
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政教育關乎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需要加大關注。為全方位保障思政教育的科學、理想開展,需要從學生層面與施教方層面分別開展工作。新冠疫情是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拐點,它既是理想的教學對象,也啟發后人,關于思政教育平臺的選擇,需要線上線下全面開展。總之,未來筆者將繼續關注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希望從理論研究層面為我國基層醫療體系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