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著君
(湖南圖書館,湖南 長沙 410011)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公共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豐富多樣,服務對象廣泛,是重要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中心,也是文創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之一。目前,公共圖書館文創產業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相關政策法規、平臺載體、保障機制等還不夠完善,為了保障圖書館文創產業的良好運作,促進圖書館文創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急需探索出一條適合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與推廣的道路。
文創產品是源于文化主題,經由創意轉化,具備市場價值的產品[1]。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即圖書館通過創意設計,對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圖書館館藏信息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各類文化元素,依附于不同的載體之上,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性、觀賞性、實用性和紀念意義的產品。
(1)文化性。圖書館文創產品需賦予產品文化內涵,將圖書館的文化與藝術創意結合起來,使產品的文化性在產品設計階段中得到體現。文創產品既要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要體現圖書館藏品的附加價值,拓展圖書館的延伸服務與體驗。
(2)實用性。圖書館文創產品需具有一定觀賞與實用價值。只有開發出多元化的實用型文創產品,才能真正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水平讀者的需求,實現讀者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的統一。
(3)獨特性。每個圖書館都擁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標識標志,如館徽、館訓、吉祥物等,圖書館依托的館藏文獻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文創產品的開發方向和設計理念,獨特性既是圖書館開發文創產品的創意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樹立圖書館文創產品品牌的重要因素。
文創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有助于傳遞與挖掘館藏資源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歷史價值,拓展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使信息資源煥發新的活力,重新找到實用價值。通過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展現歷史文化藝術的魅力,以更簡單輕松的方式使讀者感受和理解圖書館館藏資源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認同文化產品背后的價值,進一步增強圖書館文化教育功能,這對營造書香氛圍、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創產品是公共圖書館向外展示的一張名片,開發與推廣文創產品,是公共圖書館滿足讀者多元化文化需求、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能夠進一步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公共圖書館開拓文創產業可為圖書館創造穩定的收入,提升圖書館的美譽度、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圖書館經濟效益增長,有利于圖書館的良性運作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變,文化市場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消費需求升級,文化性消費增加,文創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相比國外的圖書館文創產業,我國圖書館文創產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資源較分散。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文化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為此,國家圖書館提出建立聯盟。2017年9月,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37家副省級以上文創開發試點圖書館全部加入,秘書處設在國家圖書館,正式拉開圖書館抱團進行文創探索的序幕[2]。該聯盟的成立,借鑒了“互聯網+”與共享經濟的理念,集合了全國各地圖書館的館藏文獻、創意設計、營銷渠道等資源,充分調動了圖書館與社會優質力量合作的積極性。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圖書館文創產業的運作越來越規范,現在已成為公共圖書館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且當前發展勢頭良好,前景廣闊。
公共圖書館是文創產品開發工作的主力軍,我國圖書館界從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工作開始至今,在理論研究、實踐操作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相比國外圖書館的文創產品開發與推廣情況,我國在文創工作的發展道路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館藏特色不足。相比美術館和博物館,圖書館的館藏種類偏少,且以圖書典籍為主,藏品的藝術表現力相對較弱,缺乏廣為大眾所熟知的“鎮館之寶”,導致圖書館文創產品的藝術性衍生難度增加。
(2)宣傳方式單一。公共圖書館大多存在市場意識薄弱、宣傳方式和營銷渠道相對單一、受眾規模小等問題。加上大眾對圖書館的服務職能和藏品的認識不夠,導致圖書館與社會優質資源合作、文創產品推廣銷售、引領社會文化消費等方面處于劣勢。
(3)創意產品缺乏。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特色不明顯,同質化嚴重,缺乏新意,無法展現出品牌特點,難以讓讀者產生購買欲望。因此,較難樹立圖書館文創自有品牌。
(4)資金人才匱乏。少錢缺人是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創工作所面臨的困境。一方面,圖書館本身經費有限,且經費大部分用于購書,對文創產品的開發與推廣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圖書館人員編制有限,工資收入較其他文創企業普遍不高,難以吸引從事文創工作的專業型人才,從而導致公共圖書館缺乏一支高素質的文創團隊。
歷史傳承、館藏資源與文化信息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主要優勢,具有獨特性,便于與其他館區別開來。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一方面,可以以特色經典館藏為核心,深入挖掘文獻資源的文化內涵,提取能夠體現當地民族與民俗特色的文化元素,開發具有特色館藏的印刷品、復制品及創意衍生品等,進行創意表達。如國家圖書館以《慶賞升平》為模板開發的卡通書簽、鑰匙扣、公交卡等十分值得借鑒,其不僅有利于圖書館宣傳,更重新賦予珍貴資料生命力,加深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3]。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應增強品牌意識,充分挖掘圖書館自身文化特色,立足于圖書館文化理念、服務亮點、館徽館訓、歷史淵源等元素,以創新為核心,通過文創人員創作、創造、創新,實現相關資源文化價值的二次升華,開發出具有人文情懷與歷史氣息的文創產品,展現圖書館的發展軌跡,激發讀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公共圖書館大多只是將文創產品像商品一樣陳列在展示柜中,由讀者自由選購,這種被動式的售賣方式,不利于讀者充分了解圖書館文創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內涵,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讀者的購買欲望。圖書館應改變傳統思維,以互動性更強、更貼合讀者文化需求的手段來豐富圖書館的文創產品展示,如利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與文創產品創作有關的紀錄故事小短片,擴大營銷渠道,適時地將文創產品的開發推廣與講解、展覽、讀者參與制作、互動游戲、設計大賽等活動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創意和高科技等手段,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讀者深入了解文創產品開發的構思構想及文化內涵,這樣便于及時獲得讀者的反饋,可以讓文創設計者更了解讀者的想法,為以后的文創產品開發帶來更開闊的視野,同時又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文創活動,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在文創市場“單打獨斗”難以為繼,唯有加強與其他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才是圖書館文創產業長久的生存之道。如由國家圖書館組織發起的“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為圖書館之間的文創合作打開了通道,能夠對圖書館文創產品進行聯合挖掘和產品研發,建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多渠道合作機制,幫助圖書館更好地打開文創市場。同時,文創合作不應只局限于圖書館之間,還應在更大范圍內加強與藝術學校、書店、出版社、新聞媒體、高校等企業和機構的合作,提高圖書館文創研發的整體水平,全面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創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與讀者所喜愛的、知名度高的時尚品牌合作,推出聯名款文創產品,利用合作品牌的熱度擴大市場影響力,提高圖書館文創產品的知名度。
文創產品如果沒有讀者愿意購買,就達不到讓圖書館文化走進讀者生活的目的,只有增強服務意識,貼近讀者生活,在展現文創產品藝術價值的同時力求實用,實現圖書館文創產品文化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有效統一,才能更加吸引讀者購買。當今社會是講究時尚與個性的時代,文創產品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讀者的年齡、性別、收入等因素,將文化創意以不同表現形式、不同載體予以展現,開發多維文創產品,才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此外,產品定價應充分考慮以學生為主的讀者群體的購買力,注重消費分層,只有讀者愿意把圖書館帶回家,才算是圖書館文創的真正成功。
公共圖書館文創開發與推廣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文創工作歸根結底在于人,圖書館需要做好文創人才的培養,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創工作環境。面對新知識、新文化、新信息不斷涌現的文化市場,文創工作人員只有加大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學習,增強專業技能,才能不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圖書館應通過邀請文創專家來館開展講座或舉辦培訓班、組織館員進行文創市場調研和主題討論會等方式,結合現有館員的專業素養、學科背景及特長愛好,培養出一批熟悉館藏文獻資源、文化創意點子多、精通產品營銷的文創專業型人才。同時,在文創產品開發與推廣體系構建中,建立相關獎勵及激勵機制,提高全館館員的參與積極性,推動圖書館文創工作的長遠發展。
公共圖書館是國家發展文創產業的主要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國家提高文化軟實力,而文創產業作為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又為圖書館提供了新鮮的文化血液,為圖書館的發展擴寬了道路。公共圖書館應把握時機,緊跟新時代的步伐,開拓思維、大膽創新,積極培育“創客型”人才,開發出一系列具有圖書館自身特色的文創產品,樹立自己的文創品牌,在激烈的文創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