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浩 郭文忠 董 晨 肖祖德
(1.福州大學 計算機與大數據學院;2.福建省網絡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福建 福州 350116)
信息技術發展是促進人類社會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信息資源已變成人類社會必需的基礎資源,信息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當前信息安全形勢嚴峻,特別是在如今大數據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保障信息、數據安全尤為重要[1]。
課程思政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打破原先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分離的局面。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學習專業課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培養學生的強國愛國護國意識,為網絡強國戰略培養思想正確、堅強有力的捍衛者和守護者。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強調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高課程的創新性,打造新時代高質量課程教學體系。如何在保證專業知識教學質量的同時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成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研究的熱點話題[3]。
當前國際形勢下,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的核心定位是為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培養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具有正確世界觀和價值觀,具備廣闊視野和應變能力,能從事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相關工作的應用創新型專業人才。新工科發展為進行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以及滿足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條件。
由于網絡空間安全攻防具備兩面性的特點,不僅需要加強安全人才的培養,以應對人才短缺問題,更要深入探索“人才安全”問題。因此,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學、構建完整思政教學體系和建立課程思政評價與反饋機制4個階段構建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前教學環境的思政教學體系,回答如何培養人的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教育方向,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以科教興國戰略為指引,深入貫徹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培養信息安全專業的人才資源,回答了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應加強師資力量培訓,可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或鼓勵教師參加相關教學培訓,強化教師自身的安全和警惕意識、課程思政意識和育德授課能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組織教師對專業課程中的法治意識、家國情懷、個人品格和科學精神等思政元素進行梳理,厘清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的邏輯承啟關系,建立完整的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
根據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意識形態屬性的強弱登記可以將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兩大類:一類是具備較強意識形態屬性、以開拓思維為主的專業基礎課程,另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為主的專業核心課程[4]。對于以開拓思維為主的專業基礎課程,如計算機學科導論、網絡空間安全概論、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等課程,可以重點探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對于以自然科學為主的專業核心課程,如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計算機病毒、網絡信息對抗與安全等課程,可以重點探析唯物辯證思維、改革創新精神等思政元素[5]。
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圍繞知識點與知識體系,將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進去,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6]。結合網絡空間安全發展趨勢以及國家網絡主權重要性等內容,將課程思政思想貫徹本專業課程體系中。通過課程思政教學手段滿足個體精神需要,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并能凝聚思想力量,達成社會共識的整合。
根據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具體教學形式的不同,可以將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兩大類:一類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專業基礎課程,另一類是以實踐教學為主的專業技術課程。理論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放眼中外、縱觀古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網絡空間安全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激發了學生愛國熱情,使學生樹立勤學報國的堅定信念。在實踐教學、競賽培訓、科研訓練等環節中,教師要始終強調和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愛國情懷、個人品格,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強化價值引領,不斷提醒學生在具體實踐環節中要堅守法律底線,堅定政治立場,培養學生強國愛國護國意識,為網絡強國培養思想正確、堅強有力的捍衛者和守護者。
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信息安全人才。要以科教興國戰略為指引,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書育人的主體作用,構建完整的思政教學體系。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將本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結合起來,將課堂教育與思政教育融會貫通。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還應構建專業課程網絡思政教學體系,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改變原有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如學習觀看思政類專業精品課程與信息安全的成果,將課堂思政教學活動中生硬的環節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7]。
由于信息安全專業的特殊性和敏感性,為了確保人才安全,本專業的課程思政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教師在進行思政工作的同時,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在課后要及時地了解思政教學的成果,根據學生課堂與課下的表現,辯證地分析思政教學方式方法上的不足[8]。
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通過合理設計教學形式,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實現課程思政形式多樣化。通過課內外、線上線下、理論與實踐、校內外以及企業參觀實習等多種渠道,實現時空多角度立德樹人教育。規范課程思政教學要求,建立專業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和評價反饋機制,完成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建設。
通過建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探析思政元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融入思政教學、以科教興國戰略為指引構建完整思政教學體系、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建立課程思政評價與反饋機制4個階段為主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既回答了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又解決了課程思政教育過程中的碎片化問題,進而構建了一套科學的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