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東 劉艷秋
1. 奧的斯機電電梯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2. 博世電動工具(中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在物流樞紐的整個運營過程中,物流中心屬于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在傳統的物流系統運營中,其普遍存在整合性較弱,功能也趨于分散的狀態,在各個單元的銜接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在流暢程度方面有所欠缺。在現階段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狀態下,需要不斷地轉變其企業的倉儲物流模式,以此來實現對物流成本的節約。因此在企業當中需要打破種種限制條件,來建立起一個快速、高效且智能化的物流解決方案,實現生產、存儲、包裝、輸送、出庫以及信息處理等多方面的統籌和規劃,最大限度地提升生產能力和倉儲效率,實現人力資源整合的同時還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產品管理與銷售。
智能化的數字倉儲物流,區別于傳統的倉儲管理模式,改變了傳統方式當中對于倉儲和倉庫的單一作用,實現了供應鏈一體化的狀態,集現代化與智能化的倉儲物流體系當中,包含著整體的作業流程,借助于先進的物聯網信息技術,進而智能化的完成倉儲物流業務環節當中的每一個業務管理過程;對于智能化的倉儲管理流程實際的應用方面,具備操作效率高且物流成本相對低廉的特點,對于整體的倉儲物流以及整個行業領域的產業鏈條的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水平轉變都具備有效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從數字化的倉儲物流特質來看,主要表現為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特點;在智能化方面,主要借助于大量的物聯網感知的相關技術,其中包含了RFID標簽、傳感器等,并助力于智能化的倉儲物流體系進行倉庫物料的實時狀態查詢,對于物料的整體運動軌跡也可以獲取完整的數據信息[1]。在對倉儲管理的過程當中,也會出現非正常的情況,通過智能化的倉儲物流系統就會及時發出警報信號提醒開展糾正措施;在自動化的特點方面,智能化的倉儲物流可以實現調度指令和數據的有效鏈接,系統在接收到一定的信息指令之后根據自身制定的邏輯來對數據做出整合、分析、處理及判斷,在操作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智能化的分析建模與仿真,進而實現系統數據利用的充分化及最優化。
在對精益物流的智能化轉變過程當中,需要對內部物流進行優化的同時還需要注意供應鏈整體的建設,在其智能化的管理體系建設過程當中,需要具備下述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在需求拉動式方面,顧客本身對于物流的需求屬于一個主要的出發點,處于物流運作發生的源點部位和起跑點,因此對于物流運作的過程當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實現客戶的需求,根據客戶自身的需求來不斷促進客戶滿意度的提升。
其次,還要做到精確且準時,在物流活動的整個流程軌跡當中,需要實現精確準時的原則,借助于資金力度的增加來對物流的各個環節當中進行引入信息管理系統,來實現對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和監督管理,最終可以實現整體物流軌跡流程運作的科學化,最大限度的保障物流活動可以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實現并得到有效完成。
再次,在信息平臺方面比較統一,物流信息要想實現共享就需要借助于信息平臺來進行整合,以此來有力地提升物流活動的有效信息;進行統一化管理的電子信息平臺,有助于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操作和物流信息的有效供應鏈傳遞,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利用供應鏈的信息引導來進一步減少運作環節并增強對資源的配置利用率,促使客戶得到更加滿意的產品及服務。
最后,對于系統集成來說,需要將數字化物流理念科學地應用到物流體系當中,進行物流系統的加強集成化,實現多個方面的要素信息可以集中,其中包含了基礎資源、電子信息、決策等,對于物流系統的綜合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發揮。除此之外,還有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物流最終的目標來說,需要加強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物流信息可以在平臺當中得以有效使用,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嚴格按照需求信息來進行物流活動的開展,最大限度地減少物流價值當中的浪費現象,以此來實現整體物流供應鏈成本的受控與縮減。
從數字化智能物流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屬于現階段國民經濟的基礎核心產業部分,其中蘊含了運輸業、倉儲業和信息技術業等多個部分的產業,在行業領域的應用方面較廣,影響的引申行業范圍也相對廣泛。對于整體經濟市場的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來說,可以借助于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來實現并促進,屬于我國綜合國力穩步均衡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2]。在現代化的物流產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信息通信、互聯網技術核心以及供應系統等缺一不可;物流行業逐漸轉化成為自動化、智能化為一體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增強了物流企業之間的各項供應環節協作的緊密程度。對于物流信息來說,成為智能物流階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智能物流的建設過程當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物流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多個服務方面可以實現一體化的服務,打破了傳統物流行業的限制,有效改善了企業的盈利狀況,對于物流企業的整體結構可以起到一個優化的作用。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得到不斷提升的過程當中,物流的核心環節實現了全自動的轉變,進行創新感知的智能物流,實現自動化的推算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可以進入到一個動態化、實時化和科學監管的綜合服務的發展水平當中,指引了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倉儲也屬于物流的核心環節之一,可以實現對物流成本的核心控制,因此對于倉儲物流來說需要借助于智能物流的來實現智能化倉儲的發展。
在本文當中,主要以國內某藥品企業的物流中心來進行研究,該企業的建設投資規模較大,覆蓋范圍也相對較廣,具備一定的典型性。在該物流中心當中,原有的藥品生產整體的入庫流程都是人工完成的,其中包含裝箱、掃碼、碼垛等多個生產環節,勞動強度相對較大且效率低下。在該藥廠的客戶當中大部分為醫院的客戶,訂單的起訂量都相對較大,相應在拆零揀選的方面投入較大。在現階段的藥品管理規范當中,對于產品的管理需要最小單位在每瓶范圍內,且需要保證每瓶產品都可以進行追溯[3]。在藥品產量不斷攀升的過程當中,對于物流方面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換言之需要廠家具備每年進行2000萬瓶的產量和處理能力。
在物流中心設計方面,本文給出了瓶、箱、托盤三級庫存管理方式,借助于核心區域來實現對內部生產車間和多種類別的外來產品進行入庫,其中需要借助于托盤和料箱立體庫來實現對按箱、按托的分類入庫,比如在生產車間的藥瓶處理過程當中,需要經過碼垛之后利用托盤的方式進行入庫操作,其他的產品可以按照料箱的方式來進行入庫。對于整體的出庫流程來說,可以根據所需的訂單需求來進行箱或者托出庫操作,也可以解除與貨架補貨系統方式來實現拆零揀選之后進行出貨操作。
在入庫功能單元的設計當中,可以按照多個類型的入庫方式,比如生產入庫、托盤庫外購置品入庫以及料箱庫外購置品入庫方式。在托盤庫外的購置品入庫當中,經過人工碼盤之后的物品需要經過手持PDA掃描托盤碼來實現對貨品箱碼的掃描,以此來綁定托盤和基本的物料信息。托盤物料可以經過叉車工的操作將其放置在運輸機當中,數據檢測之后就可以運輸至入庫站臺當中。對堆垛機進行取貨讀碼操作之后,將其貨物信息上傳至信息管理系統當中,分配對應的貨物存儲的位置,完成基本的堆垛入庫操作。對于料箱庫外的購置品入庫的過程當中,需要對料箱碼和料箱中瓶子的RFID信息進行獲取記錄,將信息上傳實現數據的比對,將料箱放置到正確數據的輸送線當中[4]。在倉庫當中的料箱庫貨架的結構建造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橫梁組合式貨架在每一組的墊梁當中進行放置兩個料箱。區別于常規的堆垛機,此種堆垛機可以在一個貨叉的基礎上實現一次性取出兩箱物料。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借助于全伺服驅動和優化后對貨物的分配地址算法,來進行貨物位置的存儲效率的提升,經過對比可以發現其存儲密度對比普通料箱貨架存儲能力提高20%。在車間的生產入庫流程當中,瓶裝線可以對生產車間的藥瓶進行輸送至理瓶機位置處,根據多個環節來進行裝箱,比如高速 RFID 讀取、理瓶、機器人裝箱等,在裝箱之后需要確保其箱號信息和瓶信息上傳到系統管理當中,并且實行驗證。對比驗證信息之后,料箱可以實現在倉庫的存儲,其中一部分產品可以被分配到機器人碼垛進入到托盤庫當中,另外一部分產品可以直接進入到對應的料箱巷道的入庫口位置處。
在出庫單元的功能當中,可以根據訂單的類型來進行區分,一般可以分為整托出庫,整箱出庫,基于流利貨架的自動補貨出庫這三種方式,以及拆零揀選出庫和復核。一般來說,整托盤出庫的流程當中,需要按照出庫訂單來進行出庫作業的生產,堆垛機可以根據發出的指令來將托盤輸送至出口位置處,在輸送的過程當中,顯示屏可以對托盤的貨物信息和出庫信息進行顯示,以便工人可以將托盤貨物輸送到指定的區域范圍內[5]。在整料箱出庫流程當中,需要根據指令來進行出庫料箱的輸送,經出庫補箱線、螺旋提升機之后借助于出庫高速分揀機來進行分揀操作,最終根據信息指令送至指定的區域存儲。在基于流利貨架的自動補貨出庫當中,在本文當中的客戶主要是醫院的客戶,因此在拆零揀選的工作量方面較大,因此該藥廠規劃了大約 2000㎡的拆零揀選區域來用于拆零揀選操作,其中在該區域的操作當中需要基于流利貨架、電子標簽和伺服穿梭車的自動補貨系統來實現。在拆零揀選和復核信息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訂單的實際需求來人工掃碼,獲取電子標簽當中的揀選數量,根據實際的需求完成貨物的揀選操作,將其揀選完畢的紙箱運輸至輸送線當中。同時,對于復核操作,需要保證拆零揀選過程的準確率,復核完畢之后實現裝車發貨。
綜上所述,在隨著現階段經濟和市場的高速發展,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提升為現代化的物流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倉儲系統的應用過程當中,需要實現數字化的倉儲物流轉化和發展,借助于高科技的技術手段來提升智能化的倉儲系統整體水平,不斷實現智能化倉儲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機制,實現企業智能化的轉變,最終創造出全面創新以及靈活的智能化倉儲系統的應用機制體系,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需要不斷加強智能化的倉儲系統和物流企業之間的對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智能化倉儲系統的組織協調和銜接作用,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