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堃
凌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遼寧 凌海 121200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主要面向智能電子產品應用領域,基于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及應用、射頻技術、EDA 技術應用、數據通信與網絡、電子測量技術等基本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適應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需要。目前各個高校通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針對性培養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制造、技術支持與銷售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希望能夠滿足國家和社會對該領域人才的需求。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能夠通過研發、生產、制造、銷售智能電子產品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近年來該技術與以往各類產品進行融合創新的智能電子產品更符合人們的審美和需求,目前智能電子產品已經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未來該技術進一步完善則可以讓智能電子產品服務更加人性化、便利化[1]。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與常規產品融合后即智能電子產品,智能電子產品相比常規產品在工作效率和質量方面具有極大提高,其可操控性更好,而且部分產品可以通過網絡實現遠程操控,這樣一來人們可以通過軟件和程序控制智能電子產品的工作時間,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最大化利用[2]。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是網絡時代的產物,互聯網時代下萬物互通互聯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但是萬物互通互聯后控制難度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基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將智能電子產品與網絡化、智能化時代相結合,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與時代的融合更加緊密[3]。
建筑行業是我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對生活和出行影響最大的行業,人們對該行業的關注遠高于其他行業。工程造價成本較高且控制難度較高是應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原因之一,相關企業必須對工程造價成本進行嚴格控制才能夠保證基本盈利。因此,建筑行業必須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到成本控制中來,通過專業軟件對工程項目所需要的建筑材料成本進行準確計算,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工業在我國GDP中的占比比較大,目前我國正積極進行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希望提高第三產業所占比重,達到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整體來說我國現階段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GDP占比與第三產業GDP占比比較接近。因此,工業生產領域必須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引導下提高機械制造精度,在減少工業生產總量的情況下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符合國家戰略調整要求,防止產能過剩嚴重。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日常生活領域中的應用無處不在,冰箱、電視、空調、熱水器等常見家用電器都已經基本實現智能化控制,人們可以通過APP遠程干預各個家用智能電器的工作狀態,可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經過市場檢驗可知,人們認為家用智能電器的使用體驗遠超以往的常規家用電器。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應用原理與工業領域比較相似,工業領域通過該技術實現生產線智能化自動化控制和產品精度的提高,以達到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目的;農業領域通過該技術可以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對播種設備、除草設備、收割設備進行自動化控制,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收割效率的目的,最終推動大規模集群化農業種植模式的實現。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公路建設領域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公路建設、運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其中公路建設方面可以基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對施工進度進行模擬,減少天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運營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對公路應收信息進行匯總,以優化公路運營管理機制;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發現事故信息,以提高公路維護速度。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中的應用更加普遍,目前各個航天器、飛行器、導彈都應用了比較尖端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基本都可以實現自動操控,其操控精確度隨著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仍在不斷提高,未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還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主要應用在工程造價領域、工業生產領域、日常生活領域、農業領域、公路建設領域、航空航天領域中,其中有些領域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比較深入,充分利用該計算推動了社會發展和研發進步,而大多數領域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只停留在表層,并沒有真正發揮出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但是從全行業范圍來看還有很多行業具備應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基礎,未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應用領域必然會大幅度增加。
目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雖然已經出現很長時間,但是該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逐漸陷入瓶頸,很多領域中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產品已經數年沒有更新,該技術產品革新創新速度較慢是導致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轉化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每年產生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相關專利數量有很多,但是能夠用于產品革新創新的專利所占比例非常低,大部分專利都無法直接應用到產品研發中,未來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提高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利轉化率。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不足是國家和社會普遍面臨的問題,目前國家通過各個院校培養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相關的本科、專科以及高職人才。但是近年來應屆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導致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本科、專業、高職人才都無法勝任崗位要求,因此國家必須調整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其綜合素養。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研發人員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創新的產品得不到法律法規的保護,導致研發人員工作積極性大幅度下降。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是阻礙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革新創新的問題之一,而且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大環境下,小型企業即使能夠創新出市場需求量較大的智能電子產品,但是由于資金不足智能暫緩該產品的制造和銷售,最終在法律法規對專利保護不利的情況下部分大型企業通過其他手段得到專利資料,這樣小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熱情會被不斷滅殺。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盜版抄襲現象在國內比較嚴重,導致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尖端企業不愿意投入大量成本,長此以往國內企業研發能力越來越低,對國外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的依賴越來越嚴重。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與產品的融合與企業、行業、移動運營商均有直接聯系,但是目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產業可以基于行業特點不斷提高技術與產品的融合度,以提高智能電子產品的便利化操控水平,但是移動運營商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及相關產品的支持程度基本不會更改。因此,移動運營商與企業、行業聯系不密切是導致技術與產品融合度不足的主要原因。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領域拓展首先應該在現有的應用領域中進行深層次拓展,將該技術在智能化、自動化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然后分析其他行業是否具備應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基礎,若其他行業中應用頻率較高的產品可以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結合,則可以研發出相關智能電子產品,利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優勢推動社會發展和研發進步。最后對其他行業人才進行培養,讓其了解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這樣才能讓其他行業人才在拓展技術應用領域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人員已經逐漸認識到了革新創新速度慢的問題,部分研發人員基于大數據技術對產品設計、制造等方面的看法進行調研,了解分析未來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革新創新的大致方向。但是大數據技術下更多的是對現有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方法進行總結,想要完全開辟新的產品設計和制造思路必須依賴研發人員,大數據技術下只能將落后的產品同步到當前最新水平,而無法對最新的智能電子產品進行進一步革新,根據目標針對性研發相關產品才能加快革新創新速度。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必須認識到目前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人才,并不是只掌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知識的單一人才,只有一專多能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人才才能讓該技術在更多領域中得到應用并且推動技術革新創新速度。因此,各個高等院校、高職院校都必須以項目為核心對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進行培養,通過項目培訓制度讓學生了解各個領域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情況和相關智能電子產品,這樣才能培養更多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復合型人才。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資金成本,國家應該為愿意投身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讓其研發的產品及技術專業不被非法盜取或掠奪。為了讓更多企業投身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國家可以通過人才培養計劃引進政策、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專利保護法律以及免稅減稅政策,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企業和個人無后顧之憂。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件研發對企業發展環境要求比較高,政府可以為具備核心技術、產品、軟件專利的企業提供便利,通過降低融資門檻、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讓相關企業將該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中,而且縮短技術專利轉化為智能電子產品的路徑,盡快幫助相關企業實現盈利,這樣才能讓企業對科技創新更加重視。否則以代工、組裝為主的企業盈利能力比較強,會不斷擠壓研發型企業的生存空間,最終劣幣驅除良幣愿意投身于科技創新的企業將越來越少。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發企業想要實現技術與產品深度融合,則必須加強世界各個國家移動運營商與企業的聯系,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能夠與不同的技術型網絡數據系統聯合發展,否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相關產品在推廣過程中必然會受到阻礙。
綜上所述,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應用可以通過拓展技術應用領域、加強技術革新創新、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創造良好企業發展環境、推動技術與產品深度融合等改善策略,讓各個領域的產品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有所提高,進而推動時代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