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滔
(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江蘇溧陽 321000)
2021年7月19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公布,并指出: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深化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實施“絲路領航”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境外經貿合作區、系列站。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全省域推行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外貿新業態,高效推動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發展,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打造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重點進口平臺。可以看出,我省要實現共同富裕,進出口貿易成了關鍵。區域的發展離不開本土化人才的貢獻。如何高質量地培育職業院校本土化跨境電商人才,成為區域政府當下考慮的重點。當然,區域生源地跨境電商學生首先要實現就業才能帶動區域企業向全球發展,從而實現區域學生與企業“共發展、同富裕”[1]。
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確實較多,主要集中于學校辦學理念、雙師隊伍建設、生源質量、實訓條件、校企合作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問題處理起來都較為復雜。目前,職業教育最主要的問題是生源質量,這是職業學校一直無法逃避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肩負著雙重責任: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成才;另一方面,要提升學生具備成才的能力。對于中高職一體化跨境電商的學生,具有職業學校學生共性的問題,也有在專業發展方面的能力欠缺。然而,解決中高職一體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在中職階段提升學生的三個核心職業素養指標,即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人文素養。
當前,有些職業院校直接開設了跨境電商專業,而有些是在國際貿易、商務英語專業下開設跨境電商方向。辦學模式為中高職一體化,學制一般為五年,采用3+2或者2+3的人才培養模式。生源主要來自周邊地區的初中畢業生。受家庭、學校、社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響,跨境電商學生形成了自有的特點,既有他們群體的共性也有個體自身的特性。不能夠正確認識這些跨境電商學生個體及差異,職業院校就不會形成一個合格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正確認識職教跨境電商學生個體及差異,職業院校才能關注到個體在職教過程的發展與變化,才能夠實時動態地調整培養計劃,才能達到真正、有效地育其成為跨境電商人才的目的。
跨境電商學生與其他專業職教學生有共性方面的問題:普遍沒有目標、信心,缺少關愛,學習能力薄弱,綜合素質較差。這是中職學生共有的但區別于普高、高職考學生的群體差異。在學習生活中,具體表現為缺少愛國情懷、缺乏責任擔當、學習態度不積極、情感脆弱等。在對跨境電商崗位職業認識方面,由于考不上普高或高職考班,被動地選擇職業學校及跨境電商專業,對專業與職業的了解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專業的學習準備方面,沒有職業理想,也沒有職業道德這一概念,缺少職業人文素養,英語基礎薄弱。在同一層次跨境電商學生群體內部,在學習能力、愛好特長、性格特點及發展訴求等方面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2]。因此,在制定中高職一體化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方案時,職業院校要正確認識生源學情,要綜合考慮生源共性及個性方面的實情。在實踐教學中,根據制定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跨境電商核心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培養。
方健華(2013),認為職業素養的基本內涵應該包括:職業通識、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尊嚴、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能力等方面的內容。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方針的要求,參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結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愛國主義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專業技能過硬的有為職業青年,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制定中高職一體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學生的學情,應在中職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三大核心職業素養指標,在高職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崗位職業能力。中職階段,在STW職業教育觀下,開展愛國主義實踐與理論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跨境電商職業理想—立志做愛國、有為的跨境電商人。以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為引領,STW職業教育觀下,開展學校本位與工作本位相結合的學習,育人過程與工作過程相對接,思政課教育與專業課思政教育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信合作、責任擔當等具體的職業道德,積淀學生的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際、國際視野的職業人文素養,為在高職階段跨境電商崗位職業能力的學習、多元崗位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打好基礎。
STW是一種職業教育觀,是學校過渡到工作(school to work)的英文縮寫,由學校本位學習、工作本位學習及聯系活動組成,其關注點是從工作要求出發,以此來培養學生滿足工作的要求。此理論主張學校本位的學習、學校本位與工作本位結合的學習以及中高職銜接的學習教育。常見的STW四種模式:以中國為代表的學校本位職業教育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工作本位職業教育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機制模式。這四種STW模式都可以“情景學習理論”為支撐,從工作導向出發,創設情景學習環境,開展職業教育活動。在情景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做中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具體感知愛國情懷、職業道德、職業人文素養,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信、改變專業學習態度,進而提升其學習能力及崗位職業技能[3]。
眾所周知,高考作為普高、高職考學生內生動力的粘合劑,有一致的階段目標,可以產生統一的班級信念。職業院校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引領學生的思想建設。具體到跨境電商專業,以愛國教育來凝聚跨境電商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通過與專業有關的愛國思政元素教育及職業體驗,助其樹立職業理想,立志成為愛國、有為的跨境電商職業青年。STW職教觀下,要建立完整的愛國教育學習情景。職業理想培養的情景構建思路為:愛國體驗情景,愛國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共行的情景,專業課融入愛國思政元素教育情景,以及定期體驗職業崗位情景。組織好入學時的愛國體驗,在行為中讓學生體驗愛國;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開展思政課育人及愛國實踐課,使學生深入學習愛國理論與體驗愛國實踐,內化愛國精神于心;專業課程教學融入愛國思政元素,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中國制造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以及定期體驗跨境電商職業崗位,最終樹立學生的職業理想。其動機要為國家發展貢獻個人的力量而努力學好跨境電商專業。
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于我們中職學生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它的內涵及深度。以學校為本位的學習,抓好入學軍訓及隨后的國慶兩個愛國體驗的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愛國情感。通過剛入學時的兩次愛國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行為去感受愛國,明白愛國是能夠做到的,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獲得了愛國的具體感受后,開展愛國理論學習才能更有效,符合中職學生“做中學”的教育規律,并結合系列的愛國實踐活動體驗,學生的愛國方能深入。職業學校定期開展愛國主題班會、講座及實踐活動。重溫歷史,學習先烈愛國精神;崇拜楷模,學習榜樣人物的奉獻精神;聆聽觀看,通過聆聽專家講座、觀看新聞時事報道,深入了解、關心新時代下的祖國發展[4]。以“中國制造”為主題開設與專業有關的愛國思政教育,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歷史與成就、浙商精神與文化、浙江區域產品及其競爭優勢,培養學生對“中國制造”的自信以及民族自信。定期組織跨境電商學生進入“孵化園”、“菜鳥園”等校企參加職業體驗活動,最終逐漸使學生明晰、并樹立個人的跨境電商職業理想。
愛國主義教育的落腳點為引領,把一個個體差異較大的群體通過愛國凝聚在一起,營造一個正氣、富有正能量的專業學習氛圍。教學線與學管線按人才培養計劃緊密協作育人。對標“愛國內化于心、實踐于行”的理念,育人過程對接工作工程,通過對一日常規學習態度的培養、集體活動的開展、專業思政課的學習、言行合一的考核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誠信合作、責任擔當”三個主要的職業道德指標。
學習情景即為工作情景。以工作能力為導向,把工作所要求的職業素養分解于每個階段,制定、創新一個完整的跨境電商育人項目。育人以項目為主,采用“做與學”相結合的方式。“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對接學生的一日常規的學習態度,把控好一日常規的教育質量。中職階段,一日常規主要以紀律、衛生、學習態度為主。要求學生做好一日常規:教室、寢室衛生打掃干凈整潔;早自習大聲朗讀,晚自習保持安靜;課堂上認真聽講、無趴臺;按時完成任課老師要求完成的任務。通過嚴抓學生一日常規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服從意識及認真的做事態度,即為對學生“愛崗敬業”的培養[5-6]。依托學校的道德實踐平臺,建立跨境電商學生的信用銀行。對其言行進行量化的考核,要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做到言行合一,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誠信”職業素養。集體活動及課堂教學以項目方式開展,意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責任擔當能力。
專業思政課教育對接跨境電商學生的職業人文素養培養。職業學校在專業思政課教育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觀、文化自信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專業思政課教育要以“絲路引航”為主線,以新歐班列為現代貿易路線,開展“一帶一路”相關的教育,培養跨境電商學生的“世界命運共同體意識”、“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國際視野觀。在中西文化學習方面,專業思政課教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學生理性地了解、學習世界各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對異國文化的尊重與包容,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為跨境貿易溝通做準備[7-9]。
職業學校應建立“賞識教育+人文關懷”的跨境電商育人保障機制。改變跨境電商學生對教育的思維定勢,采取揚長補短、鼓勵引導為主的教育,幫助其提升自信;學管線老師、教學科老師、生活輔導員保持實時溝通,保障全員育人的機制有效率;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表現,暢通家校育人機制,扭轉部分家長對孩子健康成長不關心的態度。跨境電商團隊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做好五年陪伴跨境電商學生成長的計劃,實時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與專業學習有關的困惑,對其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引導教育,提高學生自我調整的能力,培育跨境電商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在跨境電商一線職業教育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要切實批量化培養好跨境電商人才是件不易之事。這需要區域政府、學校充分重視并支持一線教師的培養并出臺相關的保障政策,要建立以過程為導向的考核機制,以此提高一線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了外部政策對一線職教工作者的支持,以及有了職業學校對跨境電商學生的用心培養,才能在中職階段培養好具有遠大的職業理想、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人文素養的跨境電商學生,才能在高職階段培育出他們的“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