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北郊機場有限責任公司 楊鵬飛
2016年1月6日,上級領導提出了“必須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為我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現代安全生產管理理論告訴我們安全生產管理的對象不應是具體的人和物,而是應該從系統安全的角度出發,運用系統安全管理和系統原理,改善系統的可靠性,從而提高復雜系統的安全性,預防事故的發生。本文運用系統原理,識別雙重預防體系的系統性特征,從系統的角度研究如何建立雙重預防體系,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提出建議。
為了避免發生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安全生產事故,中國學習并吸收了國際上的事故預防理論和事故致因理論,形成了我國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思想,并在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工作的實踐中提出了包含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隱患排查治理等內容的系統化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理論,初步發展成為雙重預防體系的理論基礎。雙重預防體系是貫徹安全生產法“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將安全關口前移,通過識別危險源,分析管控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從而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1]。
為了實現建立雙重預防體系的目標,企業應設立組織機構,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分級管控,形成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在風險分級管控的基礎上建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2]。這些組織機構、規章制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等要素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形成了一個高度協調的有機整體,即雙重預防體系。雙重預防體系作為一個現代的安全管理工具,需要自成體系,其具有安全管理系統的六個特征:整體性、集合性、目的性、相關性、層次性和適應性。
雙重預防體系是由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分級、風險管控、隱患排查、隱患治理等多個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要素構成。這些要素擁有不同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同時,危險源辨識又是風險評估工作的基礎,風險評估又是風險分級管控的前提。雙重預防體系的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單獨開展其中任何一項工作或各項工作獨立開展都不能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而將這些要素組合,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其功能大于各個要素功能之和,可以顯著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雙重預防體系的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和相互支持的,改變其中一個要素的功能,將影響系統的功能,為了保持或提高雙重預防體系的整體效能,需要對其他要素也做出相應的調整。如為了企業生產的安全性,調整了風險評價標準,會直接影響風險的分級,也間接影響了管控措施的制定。因此,應根據系統的變化,對風險分級標準和管控措施都應做出調整,才能保證風險分級與制定的風險管控措施的合理性,真正強化系統的功能。
系統的存在都有其目的性。雙重預防體系的主要目標是使企業生產過程中可能潛在的事故風險和危險因素始終處于一個可以接受的安全狀態,在任何時候都能確保企業安全,從而使企業能夠穩步發展。在雙重預防體系的建設和持續改進的過程中,應該明確這一目標,并且依據此目標來設計和調整系統,進而提高系統的效能。
雙重預防體系不是簡單地將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各個要素集合在一起,而是由各個要素組合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雙重預防體系的各要素都是為整個體系服務,應既相互協調,又服從體系整體的要求。在雙重預防體系的建設中,既要關注各個要素,也要從系統的角度出發,注重系統整體效能的提升,在設計和調整各要素時優先考慮整體的最優性。
雙重預防體系涉及了企業生產的全流程,作為一個較為復雜的現代安全管理系統必然有一定的層次結構。相對于企業整體的安全生產管理系統,雙重預防體系可以看作是一個子系統,而雙重預防體系本身又可以分為多個子系統。只有分清了雙重預防體系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層次,明確了雙重預防體系要素間的層次關系,才能使各層次之間有機地協調起來。
雙重預防體系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必定會與外部環境發生信息交換。受到技術水平、國家法律法規、政府監管、企業發展等多種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雙重預防體系的組成要素或其整體的特性可能會改變,從而產生外部環境制約雙重預防體系的情況。要想雙重預防體系真正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就要在建立雙重預防體系時,綜合考慮到各種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其能夠持續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
結合目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際,通過對雙重預防體系系統特征的識別,基于系統原理的反饋原則、整分合原則、封閉原則和動態相關性原則,分析系統的特性可以發現,造成現階段部分企業的雙重預防體系效能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雙重預防體系建設需要企業各層級人員全面參與[4],既要有自上而下的管理,又需要自下而上的反饋。各層級人員的知識背景、技術能力、崗位工作內容均不相同,在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中的責、權、利也各不相同。基層員工的參與是雙重預防體系有效落實的關鍵環節,因此,基層員工的參與深度直接決定了企業雙重預防體系的有效性。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安全管理人員,基層員工普遍參與深度不足,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在雙重預防體系中的準確地位,更無法及時根據崗位特點推動雙重預防體系的持續改進。
雙重預防體系在運行過程中會不斷捕獲各種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國家法律法規的更新、政府的監督檢查、企業日常生產等活動均會通過雙重預防體系反饋回大量的安全生產信息,這些信息只有在經過進一步的整理分析后才能從中發現規律,認識到企業安全生產所存在的問題。目前多數中小企業受限于人員資質能力不足、缺乏管理工具等原因,無法及時開展完整的安全生產統計分析工作,僅對相關信息進行了風險辨識、評估等基本分析,未對反饋的信息進行綜合的、科學的、有效的分析。若雙重預防體系對反饋的信息不能進行充分的分析,會嚴重制約企業雙重預防體系的運行實效,阻礙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由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安全生產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等多個要素組成[3],雙重預防體系只是企業整體安全管理體系中的一個要素,它離不開安全文化、安全培訓教育、安全操作規程等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持。部分企業對雙重預防體系的理解出現偏差,將其當做一套新的安全管理體系,未與現有安全管理體系相結合,雙重預防體系成為一套獨立的體系,未對企業已有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檢查表等規章制度進行針對性的調整,這既導致了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的混亂,也無法充分發揮雙重預防體系的效能,違反了國家推進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初衷,造成了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安全風險和挑戰是不同的,雙重預防體系作為企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預防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應該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動態變化。雙重預防體系會受到企業硬件條件、經濟能力、技術水平、管理模式、國家法律法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運行時,必須充分、準確識別系統的各影響因素的變化,并對系統及其要素進行動態調整,才能夠有效降低雙重預防體系失效的風險,發揮雙重預防體系的正向作用。當前部分企業僅僅在政府監督檢查并提出整改通知時,才按要求完善雙重預防體系,未深入分析體系運行過程中捕獲的可能反映體系問題的信息,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一段時間內,收到的風險和隱患報告數量突然減少,可能是隨著體系的運行,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也有可能是人員變動后崗位知識不足,導致存在的風險和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再如新增風險和隱患的比例異常,可能是相關人員對風險和隱患的基本概念不清。
基于前述分析結果,為了更好地發揮雙重預防體系的作用,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建設雙重預防體系需要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各層級的權、責、利,并在此基礎上有效綜合。雙重預防體系的有效落實也離不開各層級人員的支持,因此,在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全過程中都應有各層級人員的參與。一線員工在企業雙重預防體系中不但要承擔上報安全信息的責任,也應深度參與崗位風險和隱患的排查、分析和治理工作,從而使企業各部門、各崗位人員都明確自己在雙重預防體系中的權力、職責,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的整體效能。這就要求企業的雙重預防體系合理分配各要素的功能,安全管理人員應對基層員工開展充分的培訓和教育,基層員工自身充分認識到雙重預防體系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落實自身崗位職責。
利用雙重預防體系信息化平臺實現動態管理和分析,是國家和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迫切需求,也是深化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主要手段。企業可以利用國家加強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契機,結合自身雙重預防體系的運行實際,建立安全信息化管理平臺,綜合企業的實時監測、視頻監控等數據,實現雙重預防體系乃至企業整體安全管理體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為安全管理人員提供一個實時動態化分析反饋信息的工具,發揮雙重預防體系更深層次的作用。
雙重預防體系是基于現代安全管理理念逐步發展而來的,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系統地結合起來[5]。雙重預防體系的正常運行,需要借助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崗位責任分配,需要借助安全培訓教育制度提升員工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借助安全操作規程落實風險防控措施,需要借助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需要借助應急預案控制災害蔓延、降低事故后果。因此,企業應在現有安全管理體系的框架下,深入理解雙重預防機制,將雙重預防機制的工作要求和方法,合理融入已有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中去,進而實現企業安全管理體系的一體化協調。
雙重預防體系貫穿了企業生產活動的方方面面,需要不斷適應外部和內部環境的變化,及時對系統的各要素進行調整,使其符合企業安全生產這一目標,只有這樣系統才能真正地發揮控制風險、消除隱患的作用。要做到雙重預防體系的持續改進,首先應明確并不斷調整雙重預防體系的整體目標,使其與企業安全生產的水平和目標相適應,其次是明確并不斷調整風險矩陣、風險控制措施、隱患檢查單等各要素的功能,從而使各要素適應系統的整體目標,最后,還要做到各要素間能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如風險矩陣更新,風險清單中的風險應相應地重新評估和分級,風險清單更新,隱患排查表也應該做出調整。如果企業不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調整雙重預防體系,會嚴重制約系統效能的發揮,會導致雙重預防體系形同虛設、風險辨識不到位、風險分級不合理、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使很多本應識別的風險不能有效得到管控,本應排查出的隱患不能有效得到治理,近而影響企業整體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實踐中,企業應時刻關注外部和內部的各種環境變化,綜合考慮雙重預防體系所處的環境,協調好系統整體目標與各要素功能之間的關系,適時調整系統的各項功能,滿足新形勢下企業的安全生產需求。
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是安全理論的一次創新,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利用系統原理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中有利于提升效能的問題進行分析,識別雙重預防體系的系統特征并查找雙重預防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不足,從實踐層面對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提出改進意見,有利于加強對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認識,有利于提高雙重預防體系的效能,對企業的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踐具有一定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相關鏈接
企業安全: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安全,有企業本身的結構安全和企業安全管理兩個含義。宏觀的企業安全是指企業全面的可靠、受控制狀態。狹義的企業安全是指企業安全管理和安全行為表述整體企業的安全狀況。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周開幕之際,騰訊安全、啟明星辰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企業級安全市場達成戰略合作,面向企業市場推出全面的終端安全解決方案——云子可信網絡防病毒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