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文物保護所 宋肖肖
數字博物館是以電子化、數字化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不像傳統的博物館一樣占用物理空間,因此不需要挪移和損毀文物,因此數字博物館相較于傳統文物受眾更為廣泛。數字博物館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游客就可以隨時隨地參觀數字博物館,而不用考慮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由于數字博物館便捷的展示方式,能夠整合各類博物館,因此所展示和陳列的展品容量與規模遠遠大于傳統博物館。這種利用網絡空間的無限制陳列空間非常符合新媒體時代傳播載體的特質。
傳統的文物管理模式都是對實物進行管理,耗費人力、財力等較多,而采用數字化技術能夠對傳統的文物管理模式進行創新,不僅能夠提高文物資源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又能夠很好地踐行文化強國戰略。
數字博物館以踐行信息化為主要理念,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降低文物資源管理過程中所造成的成本資源消耗,能夠有效避免文物遺失與損壞,同時數字博物館建立的信息化檔案,能夠精細化記錄和管理文物,減輕文物管理工作壓力。
數字博物館中文物展覽等模式的應用能夠提高文物工作者對文物保護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文物工作者的文物管理理念,優化文物管理辦法,能夠有效提高文物保護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文物管理能夠使管理流程更加清晰。
數字博物館通過改變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播途徑,有效幫助國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觀賞文物,感悟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博物館憑借其收納的歷史文物而具備強大的歷史文化內涵與意義,數字博物館則以信息化的方式實現歷史文化的線上傳播,極大地拓寬了文化傳播的渠道。
博物館記錄了當地歷史,因此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文物考古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博物館陳列的種類更全面、途徑更加多彩,博物館發展至今已經不單單具備保護文化、收藏文化的功能了,更是管理文物的一個家園。中華文化五千年,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共同努力下,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生根發芽,并逐漸長成參天大樹,我們每一代歷史祖先的生活足跡都記錄在歷史長河中,為了讓中華文化的傳播體系更加完善,故而將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與設備逐步引入博物館管理與發展中,并逐步將其與文物保護與傳承工作相結合,讓人們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對歷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出博物館公共文化機構的特性,采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豐富的文化資源與底蘊;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不斷創新,提煉文物資源的價值,并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與道路,因此對文物資源的管理采用之前單一的管理模式顯然已經適應不了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動態管理,才能將其發展成綜合性管理平臺,通常來說博物館展覽都是對歷史文物實體進行展覽,智慧博物館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出我國現有的智能化設備與條件,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展示文物資源。
博物館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陳設,更是連接過去、發展未來的重要橋梁,承載著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使命與責任,因此智慧博物館不僅能夠展示我國歷史文化資源,更是體現我國人類文明成果、傳承和發揚人類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智慧博物館不僅能夠生動鮮活地展示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還能夠利用智能化設備將中華文化深厚的內涵完美宣揚出來,博物館作為人類文明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載體,堅持踐行文物欣賞與傳承為自身使命與責任。近年來隨著文化強國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全國各地對博物館建設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這為博物館的發展指明了道路與方向,近年來博物館的智能化發展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如虛擬故宮的建設讓觀眾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仿佛身臨其境感受中國古代建筑,幫助民眾更好地感悟歷史文化,深入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使文物保護和我國社會發展始終保持在一個軌道上,兩者能夠實現同頻共振。目前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資源大都位于偏遠山區或城鎮,隨著基層人們對文物資源管理意識的淡薄,如果對文物缺乏有效管理,會對文化資源管理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要不斷創新保護方法和手段,來保護我們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隨著“互聯網+”博物館管理模式的提出,人們對歷史文物解讀的方式也要有所改變,傳統的博物館也需要改變原有面貌,將單純的文化資源展示轉變為對人們生活過程中一些原汁原味實體與風俗的關注,并通過多元化的宣傳整合各類文化資源,使呈現出的文化資源更加多彩,吸引人們眼球。
不同地區有著不同歷史、不同風俗習慣,因此不同地區的博物館建設需要差異化發展,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在進行數字化改革的過程中側重點也要有所不同,因此智慧博物館需要結合當地博物館展覽方式與文物特點,構建數字化建設思路,很多偏遠地區的博物館在數字化保護方面基礎較為薄弱,未建立堅實的信息化采集、三維模型掃描、高清攝影等基礎,因此數字化發展進程和成果都有很大差異,因此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發展特點,以互聯網技術等為支撐,堅持實施收藏保護、展示、宣傳等業務工作,構建博物館全生態數字化運營體系。全生態數字化運營體系需要堅持管理平臺原則,按照博物館日常業務管理需求將其分為智慧管理、智慧文博服務、智慧文物保護、智慧安防四個領域,為博物館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保障。
首先在數字化建設內容規劃等方面,需要考慮到博物館規模與展品的差異性,結合展品的保存環境,結合館內實際情況開展規劃工作。利用數字化手段創新傳統的博物館管理模式,優化配置館內資源,提升博物館價值實現能力,因此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需要構建以文物管理為核心,結合具體的服務工作,采用數字化手段對文物資源進行采集與加工。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博物館需要對館藏珍貴文物進行二維數據采集與加工,再進行三維數據采集與建模,從而能夠數字化采集與分析館內藏品。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加入“互聯網+”思維和新興的信息技術,采用多終端、移動化訪問的方式構建藏品數據庫,并采用文物三維建模、虛擬展覽等方式實現文物資源的數字化開放共享。
對數字影像的采集是數字博物館建立的基礎,同時也是數字博物館建立的必備階段,數字影像采集的效果能夠直接影響到數字博物館中展品展示的效果,甚至能夠直接影響文物在拍攝過程中保護程度。這是由于一些展品對曝光、移動等操作較為忌諱,因此在拍攝一些對光線極為敏感的文物時,需要更為慎重地使用照相機,建立完善的文物鏡像拍照保護制度。除此之外,還需要關注影像自身呈現的效果,數字影像會直接以展品的形式呈現在數字博物館中,因此在視覺上需要和實物差別不大,故而其在視覺上呈現的清晰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參數,需要在滿足清晰度的基礎上,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文物進行影像采集,這是由于數字博物館不同于以往傳統的實體博物館,需要在現實的二維平面上展示三維文物展品,而不是簡單地對誦讀圖進行展示,力求達到和實物展覽同樣的效果,有效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盡管數字博物館并不是實物博物館,展覽的過程中不涉及文物實物,因此可以避免物理意義上的損毀,但是其需要展示出文物展品最真實的面貌,因此在對數字影像的采集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對文物細節的拍攝,這也是每一個參觀者最想體驗的參觀感受,因此在對文物進行數字采集的過程中,在采集文物原貌的基礎上,還需要利用微距鏡頭采集展品的細節,這同樣也是數字影像采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也正是對細節的采集,才會使拍攝的影響更具故事性,能夠更加有效地豐富展品的文化含量與美感。
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最離不開的是人才,數字博物館建設要求人才不僅具備扎實的歷史功底,還需要有高超的攝影技巧和數字化技術與手段,因此數字博物館對人才的培養也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僅依靠高校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不斷磨煉高端人才,才能不斷提升人才質量。這就需要博物館的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科研項目科技人員以足夠的支持,為他們創造出良好的環境,保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與動力,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才能適應信息化社會對知識和技術不斷更新的需求,更好地滿足博物館工作需求,推動智慧博物館建設進程。
人才的培養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加強人員的教育培訓與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組織專業的培訓拓展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知識面,幫助這些人員更好地適應博物館需求,不斷更新自身技術;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與其他地區博物館的溝通交流,通過學術交流了解博物館文物保護、數字博物館建設等方面的最新動態,加強人員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僅如此,還需要從源頭出發,和高校之間建立聯系,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通過開展廣泛的合作等方面加強高校和博物館之間資源共享和成果共建,同時還需要鼓勵博物館青年科技人才接受再教育,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職期間接受正規教育,不斷提升在職青年員工自身素質與能力。
數字博物館的建設離不開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而信息化技術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公眾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形式,在智慧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堅持以數字化展示為指導,以實現文物線上參觀為主要目標,實現文物展覽形式的多樣性。目前有很多博物館都已經建立了“全景虛擬數字博物館”,并將其作為線上文物的展覽形式,專門開設“三維虛擬展廳”的特色板塊來增強博物館線上展覽宣傳效果,以全新的視角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盛宴。不僅如此,觀眾還可以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觀博物館,在線下參觀的同時,通過博物館小程序并啟動藍牙功能,在走到相應的文物或藏品時能夠獲取相關文物或藏品的語音講解,除此之外,很多博物館還在每件藏品或文物介紹框上附二維碼,觀眾通過掃描二維碼也可以獲取文物講解,極大地豐富了文物展覽的數字化形式。
數字化管理系統平臺能夠對館內數字化程序質量進行監控,有效保障數字博物館運行穩定性,因此技術人員未來保障數字化文物展覽的質量,在數字化文物展覽的過程中需要對數字化運行的軟硬件設備或支撐體系不斷優化,才能保障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性與觀賞的流暢性,推動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進程。數字化運行系統平臺具備著虛擬化服務器、存儲以及網絡的核心功能,能夠直接決定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質量。雖然很多博物館都貫徹數字化理念、開展數字化建設,大都是線上線下一體化文物展覽,但這些展示的質量和效率受參觀人數的影響,參觀人數如果過多,會導致服務器無法擴容,線上文物展覽會出現卡頓甚至系統崩潰等現象,再加上很多文物、展品等的線上展示需要對所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大量存儲,這也對數據的存儲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此之外,數字化運行系統平臺還包含工作流程系統、認證管理系統等多個系統,這些都受數據流量、訪客量、存儲量等的影響,因此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還需要更多的數字化技術人員進行進一步建設,才能不斷提升博物館數字化運行的質量與效率,才能更好地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進程,推動我國文物保護工作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