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政協辦公室 蔡昊洋
當前,為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工作,健全黨組織所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為一體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我國城鄉基層治理方面還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特別在基層治理水平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在我國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當下,我國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需要迎來一場重大變革,需要持續性切實提升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的運作能力,切實落實好各項治理工作[1]。在傳統的“三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下,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也推動著“三治融合”朝向“四治融合”轉變,同時要求城鄉基層治理必須要建立起“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為一體的治理體系,要實現“四治”的高度融合。
“四治融合”作為當前城鄉基層治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區政府必須要引起重視,要將“四治融合”切實引入到各地區城鄉治理體系中去。在引入與實際應用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積極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要能夠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要切實以黨建工作來促進有效治理,要將城鄉、鄉村中的各個主體有效融入進來。要切實響應黨的號召,依據黨的規章制度,規范黨員行為,明確落實“四治融合”的各項條例[2]?!八闹稳诤稀钡木柙谟凇叭诤稀保枰獙⒆灾?、法治、德治、智治有機結合在一起,且必須要重視全局思維,要重視以全局的思維來處理問題,站在統領全局的高度展開對“四治融合”的研究,要能夠以全局思維思考基層治理各方面的問題,要重視以自治作為基礎,以法治作為根本性的法律保障,以德治作為基石,切實加強對城鄉居民的政策宣傳與教育落實工作,以智治作為重要支撐,發揮技術革新帶來的新能效,以此來切實實現“四治融合”的新時代基層治理體系。當前時代背景下,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現代化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目前已經破解了貧困問題,消除了貧困人口,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了小康,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當下正是黨一百周年背景下帶領全國人民朝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推動落實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這是一個需要全民參與的偉大工程,這就更需要切實做好城鄉基層治理工作,讓“四治融合”在新時代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最大的能效。
1.自治
自治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形式體現,自治對于推動各地城鄉基層治理工作的開展、推動基層治理體系的發展均有著明顯的作用?;鶎又卫聿豢赡芡晖耆匾揽奎h與國家的努力與部署就能落實的重大工程,僅僅完全依靠于國家、黨,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增大治理與管理的成本,同時也將對國家的財政造成極大負擔,黨員干部過多介入到城鄉基層治理工作中,還將使得城鄉基層治理工作中有著過多的政治要素,進而造成政權組織層級的持續增多,無疑會增大信息消耗,降低了整體的運轉效率。因此,自治是必需的,自治的引入無疑會讓整個城鄉基層治理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可調動城鄉基層居民的自主積極性、能動性。真正做到基層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但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在不同地區的城鄉結構中,自治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自治需要在國家的總體方針指引下依據各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作出貼合地區實際的自治開展形式。
2.法治
法治,即依靠我國法律法規作為支撐,使得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有法律條文作為依據,可依靠法律的規范來處理在治理過程中所發現的各項矛盾和問題。法治在整個城鄉基層治理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保障自由。在法治規則的引領下,人們在處理各項事務時往往都是依據法律所規定的方式,依據不同處理方式之間的利害關系來展開研究的,法治作為一種“規則”治理模式,要求城鄉基層黨組織以及居民只要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框架內,都可以理性、合理地去選擇自身的行為。在法治背景下,人們需要依據法律所規定的權利,依據法律所賦予人們的義務來做好各項工作,解決基層中最容易發生的糾紛問題,這樣一來也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糾紛的擴大,并且及時防止了一些小型糾紛事件發展成為影響社會公共秩序的惡劣事件,實現了令行禁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法律意識。
3.德治
在我國城鄉基層治理中要求以法治作為支撐,來保障令行禁止,切實依靠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條文的實施,但法律卻也僅僅只能作為一種外在的規范行為,法律只能規范人的外在行為表現,卻無法規范人的道德、內心世界,無法從根本上保障人內心的健康,無法保障人不會做出違背道德的行為。因此在法治的基礎上,還必須要結合德治,要能夠以德治來規范人的內心行為,推動人對真善美的思考。德治強調的是人的內心,在德治視域下,人們需要遵照良知道德,要依靠良知來規范人的行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通過各項措施的實施生成人的精神動力,推動人的規范化發展,其強調的是人的內在教化作用。不過,單一地強調德治是無法取得很好的成效的,需要與法治配合共同作用于城鄉基層治理[4]。
4.智治
智治是新時代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背景下城鄉基層治理所提出的新要求,通過數字賦能,利用現階段的各類信息技術來展開基層治理工作,實現了城鄉居民在處理基層治理問題、糾紛問題時少走彎路,解決了在以往城鄉基層治理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力量難以統一的問題。智治與數字化理念、數字化戰略、數字化資源、數字化工具以及數字化規則等形式促使城鄉基層治理模式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以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構筑了新型國家— —政府關系、政府— —社會關系,尤其是在賦能于政府時,通過連接數據網絡、現實世界,重組政府組織架構、優化服務供給,保障了社會多元主體之間的關系。而在賦能于社會時,更使得政府掌握了信息的“輿論場”,公民也可更為直接地表達自身的訴求,成為城鄉基層治理效能的一個“指示器”。
A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在經濟發展方面有著一定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從整個杭州市來看,屬于杭州市所打造的黃金旅游線中段。近些年來,A鎮圍繞全面建成生態特色經濟示范區的目標不斷對當地旅游景區的特色,對當地產業振興示范鎮、社會和諧文明鎮的創建展開了積極構想,并分析了如何實施此項建設工作,通過在A鎮堅持利用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引領,積極推動當地鎮村(社)黨組織作為政策引導、戰略執行的核心,通過有效將政策落實下去,推動并引導社會組織真正參與到城鎮建設與基層治理工作中去,切實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機結合在一起,并圍繞鄉村治理的原則先后實施了“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有事找我們”“三色五星”村干部考核工作,A鎮關于“四治融合”方面工作的部署中,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村民自治:在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逐步建立健全了村兩委組織干部建議、村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等制度,真正放權于村民,實現了村民自治,提升了A鎮村民參與各項重大決策、鄉村發展規劃事宜的積極性[5]。
(2)認真排查并切實落實了矛盾糾紛的處理:在A鎮積極推進“四治融合”的過程中,還專門就以往的基層矛盾“最多反映一次”的這一做法作出了調整,利用網絡技術實現了對問題的收集、查詢以及化解,集中實現了“問題在一線收集、情緒在一線緩和、矛盾在一線化解、成效在一線體現”的“四個一”做法,聯合A鎮發展的實際情況切實實現了“小事不出網絡、大事不出村社”,有力地解決了基層治理問題,這也是城鄉基層治理中智治元素融入后的體現,并通過多途徑引導居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讓居民了解了正確解決矛盾糾紛的方法。
(3)加強了思想道德建設:在以法治建設處理基層治理問題時,A鎮基層黨組織還十分重視對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并以此為基礎,弘揚、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在當地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公婆”“好鄰里”等的建設與思想引領活動,真正強化了對A鎮居民的思想教育力度,為推動城鄉基層治理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在B鎮C村的基層治理體系的建設中,通過充分利用大數據,依托于網絡技術實現了將矛盾糾紛搬上云端的目的,真正推動了城鄉基層治理的智能化發展。在B鎮C村的“四治融合”中,村民們除了重視按照自治、德治、法治做好相應的基層治理工作外,還引入了智治手段,以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將村民在基層治理中遇到的問題、矛盾通過網絡途徑共同商討,就具體的矛盾糾紛點做出探討,解決了以往矛盾糾紛處理工作中存在的雙方當事人必須到的現場解決問題,在線化解了矛盾,并提升了整體的治理成效。如C村中以往就有村民因為工程債款問題而引起的矛盾糾紛,處理這一問題時,引入了視頻通話技術,以視頻通話技術開啟調節工作,使雙方當事人即便不在場也可解決矛盾,在法官與調解員的耐心勸導下,雙方當事人終于達成一致意見,真正實現了視頻遠程化解了矛盾糾紛?!肮蚕矸ㄍァ钡倪\用將網絡空間發展成為解決雙方糾紛問題的“云空間”。通過網上立案、網上調解、網上庭審、網上法治宣傳等司法服務,讓村民離法更進一步,切實做到了矛盾糾紛的在線解決、在“家門口”解決。伴隨著“共享法庭”在B鎮C村的基層治理中發揮出了積極作用,其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共享法庭”已經在B鎮C村中開通了賬號服務,累積化解糾紛30余件,覆蓋人群200余次,真正實現了B鎮C村基層治理中小事不出網絡、大事不出村社的目的。在智治融入城鄉基層治理工作之后,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城鄉居民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聚焦社會治理以數字化作為“硬核支撐”,推動了當地基層治理結構的創新發展,真正實現了當地基層治理工作的加“數”開展與加“數”前進[6]。
在“四治融合”視域下,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工作時必須要重視人民群眾所關注的問題,要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難題,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必須要明確向人民群眾回答好“治理什么”的問題、回答好“為什么治理”的問題、回答好“怎樣去治理”的問題,要切實推動“四治融合”的深入發展,實現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機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樣才能推動“共治有效”的落實。對此,在黨基層組織開展城鄉基層治理工作時,必須要牢固樹立“四治融合”的發展方向,要明確把握“四治融合”的共治方向,在各項決策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維權為主”,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利益,保證落實的各項措施都是為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開展的[7]。同時,要想有效推動“共治有效”,還必須要激發人民群眾的自治活力。因此,黨基層組織還需要在創新載體時堅持整體論,要將整個工作、村民自治中的難點進行分析,并確保推動建設城鄉基層治理的各項工作,要圍繞我國城鄉基層治理環境來展開建設工作,以此來提升治理成效。而在部分學者的研究中還指出了可通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建設要求開展各項治理活動。比如志愿服務、公益積分、道德銀行,以這一形式真正聚焦人民群眾所關注的難題,推動“共治有效”。
當前,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各地區都在打造數字變革高地,以推進各地區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朝著現代化發展,且在推動落實治理工作時,還需要強調“整體”與“智治”之間的緊密聯系,要明確“智治”應當作為治理主體而被廣泛采用,將信息技術作為推動“四治融合”、推動城鄉基層治理工作有效落實的依據[8]。在2021年,我國部分地區就開啟了黨政機關數字化的更深入的探索工作,力求打通跨部門的數據共享與流程改造工作,以真正整合與打通黨政機關的各項職能,而在引入信息技術時,還需要切實聚焦城鄉基層治理路徑,分析治理工作的開展焦點,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盯緊上下貫通,切實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通過建立健全信息收集與共享、反饋機制,聚焦民眾關注的焦點,切實落實城鄉治理體系下各項工作與任務的開展和實施。
總而言之,“四治融合”對于我國城鄉基層治理工作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于切實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有著緊密聯系?;鶎又卫砼c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只有真正做好了基層治理工作,才能保障國家的穩步發展。目前,在我國堅持以往的“三治融合”治理基礎上,融入了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作為支撐,逐步實現了“三治融合”向“四治融合”的轉變,要以人工智能、數字化賦能加強自治、德治、法治與智治之間的融合,了解并認識“四治融合”的必要性,加強對“四治融合”內容的探究。以上研究通過對“四治融合”的必要性、具體內容作出了分析,并以A鎮“四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成效以及B鎮C村的“四治融合”成效作出了相應探究,強化了對“四治”在城鄉基層治理中的認識,同時還提出了在未來的發展中,城鄉基層治理必須聚焦人民群眾的關注難題,推動“共治有效”、要以數字化變革引領“四治融合”,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現代化發展,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基層社會治理的各項問題,才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