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婕培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當前國民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但是在實際建設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隨著發展逐漸凸顯出來。我國有很多小型的水利水電工程,并且其分布范圍較廣,還有更加多樣的壩型,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以及防洪減災。此類水利水電工程存有病險,主要體現在壩基滲漏、防洪標準低等方面,使得工程運行中出現許多不穩定因素,進而產生安全隱患。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做好病害的防范管理,在防滲方面,可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技術,該防滲墻技術具有耐久性好、墻體厚度小、造價低等優勢,將其應用到水利水電工程中能夠獲得良好效果,為工程穩定、健康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為科學應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確保具體施工作業高效完成,需要了解其中涉及的各項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材料的選擇與應用方面應該進行充分的思考,明確是應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還是復合硅酸鹽水泥;粗骨料,還是細骨料;何種類型的粉煤灰等,保證選擇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由此優化塑性混凝土的應用性能,將防滲墻的效果加強。②注重凝膠材料的應用及分析其彈性模量,并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其抗壓強度,由此落實防滲墻的施工計劃,將塑性混凝土的使用質量提升,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結構施工狀況良好,將墻體應用中會發生變形情況的概率降低[1]。
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結構設計方面,為保證其設計質量,應對多個方面加以考慮。實際設計墻體結構時,主要應該控制墻體的厚度以及防滲體結合度的質量,保證墻體具有良好的防滲性,同時強度能夠達到相關要求[2]。通過力學試驗測試塑性混凝土的防滲墻強度,才可保證其質量,增強其強度。為了保障墻體力學特征,需要進行精確的結構計算,在工作條件、材料模強度、極限應變值等方面控制質量,根據墻體厚度來調整強度計算,保證其與實際應用需求相符。除此之外,在設計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時,應注重配合比的設計,需要保證配置比例的科學性。根據有關原則,注重防滲墻周邊土層的應力,在應變關系中獲得適當組,基于此開展防滲墻結構計算工作,將配比最優值當作配合比基礎。根據相關指標和設計基本原理進行試驗,詳細分析試驗結果,選擇相應的材料應力復合參數。接著應全面考慮防滲墻的安全性,提升其抗滲性,在層面上加強,以此保證防滲墻設計質量。
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施工時,需要控制好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質量,主要是在施工各環節落實質量控制工作,重視施工平臺以及導墻的穩定性,施工人員與監督人員應保證導墻穩定性,對防滲墻進行檢查,判斷導墻中心線是否平行,明確材料推進是否會對防滲墻質量造成影響[3]。在實際施工中,應做好平臺質量測試工作,加強載重負荷評估工作。控制質量時需要落實清孔維護工作,做好清理孔內雜物和污水的工作,保證在達到相關標準后才可驗收。控制防滲墻施工質量,需保障混凝土質量,應由專業人員監測混凝土拌合物,防止其出現質量問題。利用抽檢的方式來檢測混凝土黏合時間與程度相關指標,在指標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后再進行驗收。控制施工質量方面,應注重澆筑混凝土的質量,該環節需保證澆筑的及時性與連續性,并做好檢測成型結果這一工作,由此提升澆筑質量。
為保證水利水電工程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改善塑性混凝土防滲墻的實際施工狀況,在施工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因此應該充分了解施工工藝。
提升防滲墻施工質量和制定、實施施工計劃的效果,滿足穩定運行機械設備要求,應重視施工平臺的搭設。為了做好該工作,應注重以下工作的開展:①結合施工機械設備實際運行要求和施工現場具體情況,遵循技術規范指導,對施工平臺進行搭建,并保證施工現場有暢通的運輸道路;②對施工平臺挖填量加以控制,以此滿足排放施工廢水、運輸渣土的要求,將防滲墻施工技術內涵不斷豐富,保證提升防滲墻的施工效果,防止水利水電工程在結構施工和應用方面出現問題。
在開挖深溝前需要修剪導墻,結合工程防滲墻需求來明確導墻結構以及尺寸,通常會選用直角梯形或是矩形,根據防滲墻的軸線進行導槽開挖。導墻厚度以及深度需要與設計、規范要求相符,并且應按照施工荷載來確定其需要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機械。工程中通常會應用高度在0.5~2m的混凝土導墻,底部緊密的連著原土層,頂部要比場地高0.1m,防止滲入地表水[4]。對導墻外側進行夯實處理,內側利用黏性土來夯實,避免導墻內深入泥漿,同時設置木支撐,避免出現導墻移位的情況。為確保防滲墻垂直度與相關要求相符,導墻的中心線以及垂線和防滲墻的位置關系是平行與垂直,控制偏差范圍在10mm以內。
為保證防滲墻的施工質量,控制其工期,需要注重造孔成槽這一重要工序。應分段開展槽孔施工工作,在保障造孔以及墻體施工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結合現場地質、制作單槽孔時間、水文條件、施工結構、墻體結構和攪拌、供應、運輸混凝土的能力等因素,分段建造槽孔。通常槽長6~8m,進行分段時,應將墻段接縫減少,盡可能增長槽的長度,在快速施工的基礎上確保施工安全。溝槽段主要施工方法有鉆孔抓斗法和抓取法,比較常用的是抓取法,這是因為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制孔過程中經常使用沖擊鉆這一施工機械,多采用型號為CZ-20以及CZ-22沖擊鉆。進行槽孔施工時,通常中心線和防滲墻的軸線重合,為保持槽壁的平直性,防止出現偏斜情況。在開孔成槽階段,為防止槽孔內落入雜物與廢渣,對泥漿性能產生影響,槽孔內泥漿面比槽頂應低0.3~0.5m,防止出現泥漿沉淀或是離析的情況。
為保證孔壁有穩定的結構,可采用泥漿護壁的方式,施工過程中應避免出現槽孔坍塌情況,確保導槽施工的安全以及質量。在制作泥漿護壁的過程中,需要加入黏性土以及膨潤土等材料,將其性能提升,確保泥漿密度、穩定性與流動性。施工工作開展時,需要對泥漿性能和質量進行檢測,并保證制漿工藝符合相關要求,根據標準來設置配合比,結合試驗來明確制漿時間與方法。在攪拌環節,需要實時測量、記錄漿液比例,結合施工實際需求,設置造漿場,通常處于渠道內,滿足2-3個槽孔實際施工要求。通常泥漿池的容積是100m3/座,設置泥漿池的同時設置沉淀池與存儲池[5]。自動制漿系統是當前泥漿池的首選,采用1m3的高速攪拌機進行10min以上的攪拌,接著在沉淀池中沉淀24h,利用泥漿泵輸送到施工現場。
完成成孔成槽施工工作后,需要清理槽孔,避免成孔以及成槽過程中產生的泥沙對防滲墻抗滲性、承載力造成影響。完成孔槽施工后,需要施工單位進行自檢,并通過監理驗收,當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清槽工作。采用定位法將抓斗位置固定,利用抓斗來抓取槽底的沉淀物與沉渣,清理溝槽接縫處可使用擦洗吹的方式,直到將泥漿清理干凈。使用泵洗法,泵管內可以有沉淀物,接著排出噴嘴,并向槽內送入優質的泥漿,保證施工過程的規范性與合理性,防止出現坍塌情況,循環作業直到完成清槽工作。清孔1h后,對孔內泥漿以及沉渣進行檢查,確保泥漿比重小于1.15g/cm3,含沙量不超過6%,沉渣厚度小于0.1m。
澆筑混凝土的質量將會決定防滲墻質量,澆筑過程中應保證連續性,保證有穩定的澆筑速度。這一過程中如果出現停電和意外情況使得澆筑中斷,那么現場人員應采用合理措施來解決。混凝土通過攪拌車運輸到施工現場后,進行澆筑,應保證澆筑管和槽軸線的一致性。應用雙管時,需要對管道間的距離加以控制,管道安裝位置與孔底距離是10~25cm。當超出這一范圍時,需要放置管道中心在最低點。澆筑混凝土的順序是將導注塞下放到管底、將管內泥漿排出、提升導管、導注塞去除、管底比混凝土面低、混凝土連續澆筑。實際澆筑中,輪流使用兩個導管,確保澆筑有穩定的速度,使得混凝土表面能夠平穩上升。混凝土澆筑后,其表面高度需超出設計高度0.5m[6]。澆筑混凝土時,需要對管道內與槽內的混凝土表面初凝時間及速度進行定期測量,同時記錄測量數據。澆筑開始與結束時可將測量次數增加,防止澆筑過程中有埋管、堵塞、漏漿等情況出現。在完成槽孔澆筑工作后,需要根據設計規范來保濕養護,當設計強度達到相應標準時,應根據設計規范進行試驗,保證防滲墻結構性能與承載力與要求相符。
防滲墻抗滲性與整體性會受到槽縫嚴密性的影響,應采取先進技術正確處理防滲墻施工縫。當前比較常用的處理方式為接頭管法,接頭具有標準孔型、良好質量、光滑孔壁,都能夠確保接縫嚴密性。結合混凝土初凝時間以及上升速度,將接頭管拔出,如果存在位置偏差情況,需要及時糾正,拔出接頭孔后,需做好檢測與保護工作。連接槽段接縫后,應清理接頭處的凝膠以及碎屑,較硬的附件可應用鏟刀來清除。
圍堰工程是否有良好的施工狀況,會對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水平與質量造成影響,因此應保證圍堰工程合理建設,有效應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工藝。在土石圍堰形成期間,應合理使用塑性混凝土材料,支持防滲墻施工,并優化其使用功能,提升圍堰應用的防滲效果[7]。此外,為處理圍堰基礎滲透情況,需合理應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工藝,優化施工方式,以此改善防滲性能,提升圍堰工程的應用及施工質量,將工程基礎設施完善。
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過程中,為提升壩基穩定性,避免有墻體變形問題出現,應足夠重視塑性混凝土防滲墻工藝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施工單位需注重壩基穩定性,應用防滲墻的抗變形能力,保證能夠優化壩基的結構性能,確保其應用安全性。基于防滲墻應用優勢,降低彈性模量、細化結構施工內容和減少應力影響,將壩基穩定性提升,科學應對工程結構的施工風險。
為了高效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并保證其安全、穩定運行,應該做好其結構施工工作,采用合理的技術、工藝與措施,保證不會出現滲漏問題。當前比較有效的防滲漏施工工藝是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工藝,合理應用該技術,能夠提升建設水利水電工程的水平,重視相關工藝的應用,保證良好的防滲墻施工效果,在技術方面提升工程結構穩定性,延長其使用年限,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有更好的運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