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欣
(廣州市執信中學,廣東廣州 510000)
戲曲藝術在我國傳統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是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戲曲藝術教育內容不僅有益于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對促進民族文化傳承、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也有重要意義。徽京劇作為京劇的前身,對于京劇的形成與發展,以及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代表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結合徽京劇的形成、發展歷程及其文化內涵、藝術特點展開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對徽京劇的演繹中不斷增進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激發其熱愛、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結合目前徽京劇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由于徽京劇和現有初中音樂兩者結合教學的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系統且完整的教學規劃。這也導致不少初中音樂教學中,對徽京劇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定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按照原有的口述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徽京劇起源、發展歷史、基礎理論、唱腔特色、所需的樂器、服裝道具等知識的教學,而在對學生徽京劇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差異性考慮。這也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對徽京劇學習停留在學習京劇唱段、了解器樂演奏、了解服裝配飾及常用道具等方面,學習內容較為膚淺,沒有深刻體會徽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不利于學生傳統戲曲藝術知識的豐富和提升,難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現代社會,由于受流行音樂的影響,以及在課堂教學中接受了更多的相關音樂教育,學生更喜歡當今歌詞明快、淺顯、朗朗上口、音樂通俗優美的流行歌曲,這也成為他們抒發自身情感的一種方式。而徽京劇由于在現代社會缺乏廣泛的宣傳,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加之古今文化的差異,使得學生對其中晦澀難懂的對白和唱腔難以理解,也不易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藝術魅力。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對徽京劇缺乏濃厚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保持專注,投入更多精力學習,使得課堂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作為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戲曲藝術,徽京劇在唱念做打、服裝配飾、演唱手眼身法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專業性,不同的唱段及曲目在唱腔、動作、裝飾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在元素和技法,需要學生基于熟悉和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提高學習效率[1]。這些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難度。加之作為傳統藝術形式的徽京劇劇目唱詞主要是以文言形式為主,初中階段學生尚缺乏良好的文言知識積累,使得他們對于對白內容難以理解,在學習時對于對白的唱腔及內容難以快速記憶,經常出現錯詞和忘詞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徽京劇的積極性。另外,微京劇由于融合了川劇、秦腔等地方曲種的元素,在唱腔方面變化較多,包括在吐詞、發聲、唱腔等方面會有特殊的要求,這些也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徽京劇這一傳統的戲曲,在演出內容、對白、民俗等方面都與現代社會有很大的差異性,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明顯的距離感,不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質量。
在初中徽京劇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需要音樂教師自身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和豐富的京劇理論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實踐。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年輕音樂教師自身缺乏對京劇藝術的理論學習,在徽京劇的演唱、文化內涵理解及身法表演等方面不具備較高水平,也缺乏相關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這些因素使得他們在教學中更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缺乏良好的教學設計和安排,因此在徽京劇教學中從教學模式到教學內容方面都缺乏精心的設計和組織,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京劇學習熱情,影響了學生演唱技巧和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沒有掌握學生的學習意愿,對學生演唱錯誤也沒能進行及時指正和教學,導致課堂整體教學質量難以有效提升。
1.徽京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
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使我國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京劇藝術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徽京劇產生、融合、發展和傳承的歷史過程中,體現了藝術源于生活的真理,是對生活內涵和人民生活向往的真實體現。很多耳熟能詳的名劇都取材于民間生活,充分體現了百姓的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審美價值和人文價值[2]。如《白蛇傳》以及《西廂記》等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曲目,通過演員生動的演繹,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個特質鮮明、內涵豐富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已成為我國傳統戲曲藝術的代表和象征。通過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些經典曲目的演出片斷,使學生直觀地從音樂伴奏、對白、唱腔、服裝道具及演員表情等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巨大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為了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徽京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價值,教師還可以邀請專業徽京劇團體到學校演出,使學生與其有近距離的接觸,對我國的古代文明與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熱愛。
2.徽京劇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學生的德智體綜合素養要求在不斷提高。學生不僅要接受日常學科知識教育,以提高其文化素養,同時也要重視其德育教育,以提高其道德品質和思想素養。徽京劇由于發展歷史悠久且融合了多地方戲曲元素,因而深受觀眾的喜愛,有著廣大的受眾群體,代表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藝術成就[3]。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將其作為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載體,深入挖掘教材中關于徽京劇的內涵及藝術價值,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深入挖掘徽京劇中所蘊含的德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不斷豐富其傳統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傳承使命感。如眾多京劇名作中所塑造的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無不具有鮮明的道德立場和優秀品質,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生動素材。而屈原、岳飛、諸葛亮、楊家將等一系列忠誠愛國、品格高潔的人物形象,其事跡更是為學生所熟悉。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人物形象及成就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學校組織一些關于徽京劇的課外表演輔導班、戲劇表演比賽、徽京劇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京劇表演基本功和審美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豐富傳統文化內涵、品質高尚的優秀人才。
1.徽京劇藝術中積聚了豐富的歷史文化
在徽京劇眾多曲目中,非常重視突出戲劇情節的現實意義,很多廣受傳唱和傳承多年的名作都是根據我國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創作和改編的,在受眾群體上有著廣泛的基礎。如京劇名作《霸王別姬》《蘇三起解》《武家坡》以及取材于三國故事的《空城計》等,可以說,具有豐富的題材資源和很強的時代感、歷史感。同時,在各徽京劇的曲目中,舞臺場景、服裝服飾、演員動作表情、音樂伴奏等具有濃厚的歷史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教學視頻,為學生講解分析各作品中的藝術特征,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中國民族悠遠厚重的歷史文化,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積累,使其體會民族藝術的精髓[4]。如七年級音樂教材《穆桂英掛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本劇京劇表演的片段,并結合宋代歷史背景,從全劇情節安排、對白、唱腔、服裝、場景布置、道具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講解,使學生對宋代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并對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格進行分析,不斷強化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學習,并從中學習徽京劇的表演藝術,使學生成為具有深厚傳統文化積淀的高素質人才。
2.徽京劇表演具有很高的綜合藝術價值
藝術來源于生活,在京劇表演中,從演員的形體動作、道具安排到音樂烘托氣氛,都有著自己特定的藝術特色,其中一個道具就代表著山河縱橫,一個動作可能體現了千軍萬馬,體現了獨特的藝術價值。如在京劇《白毛女》中,沒有復雜的場景,其中一個小的假山就代表著山峰,在《穆桂英掛帥》中,幾名兵士的來回穿梭就代表了千軍萬馬,一個桌椅就代表著一堵墻,一個場景變換就代表著戰場出征等。可以說其中蘊含著綜合的藝術價值,通過音樂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京劇表演中的良好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其藝術想象力,豐富其藝術表現力,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京劇藝術價值。
3.徽京劇表演中吟唱結合表演內涵豐富
在徽京劇表演中,由于融匯了多種地方戲曲的元素和精華,賦予了京劇藝術更豐富的內涵。其中,在表演上,京劇演員不僅用眼神、體態和動作表演來表達豐富的象征寓意,而且具有文學價值、音樂價值很高的對白和吟唱,以此表現角色豐富的情感和內心活動、精神品質和故事情節的推進。在吟唱中,京劇表演者有一定的演繹自由,以此使藝術表演更有層次感。他們可以在表演中對語言、旋律進行稍作修飾和美化,使其更加優美,同時,由于京劇唱腔中不存在聲部概念,使得京劇表演從旋律到音調等方面都顯得更為靈活。如在《穆桂英掛帥》劇作中,不同的情節、不同的發生背景、不同的場景及時間、人物等,演員在表演時需要展現相應的唱腔、節奏和旋律,以體現出徽京劇藝術中的韻味,呈現出京劇的藝術精髓,體現自己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及塑造的豐富性。在同一場戲中,演員對穆桂英在不同場景和情節中的表現會呈現出多樣化的表現形式,使得人物形象和情節表現更加豐富和充實,體現了徽京劇重點突出表演的特點。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將音樂教學與徽京劇教學有效融合起來,有效豐富了中學音樂課堂內容,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實現音樂表演與演唱的有效結合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徽京劇教育,并且引導學生觀看徽京劇,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且了解地方戲曲的相同和差異性,幫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情感體驗。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如果學生在觀看徽京劇表演時遇到了困難教師就要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徽京劇表演是我國優秀的國粹,而且徽京劇表演無論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還是在情節上,都能讓人們感受到震撼,促使學生了解到其實無論是哪種表演形式都起源于中國民間生活,并且近些年來受到人們的重視。除此之外,徽京劇學習成為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徽京劇表演時,首先能有著一顆敬重的心觀看表演,并且在觀看過后也能建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信,也幫助學生強化音樂素養。在《霸王別姬》的觀看中,學生能從音樂和徽京劇中了解項羽為了完成自己的雄心大志,誓死不屈服的品格,也使學生能了解到虞姬誓死跟隨項羽,其自身也存在著忠貞的優良品質,促使學生產生正確的理解,并且將其人物品質吸收,完善到自身的發展中。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戲曲則是中華傳統音樂的重要載體。在現代社會的高度發展下,在西方文化的洪流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我國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務。戲曲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優秀典范,通過宣傳和傳播的手段,可以讓戲曲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能夠充分感染和熏陶學生,幫助學生提高民族精神的榮譽感,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中華傳統音樂能夠得到傳承和發展。如今的流行音樂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流行音樂和傳統音樂的結合這條路上,學校和教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