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寧夏育才中學,寧夏銀川 750021)
新時代高中物理教學課程標準提出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提出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的興趣、思維、探究、操作實踐、拓展延伸等方面素養的培養,讓學生朝著綜合素養方向全面發展[1]。這是生本教學理念的體現,教師應該將這個理念落實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對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做一次全面深刻的認識,是開展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前提,只有認識了現狀才可能知道當前的教學出現哪些問題,這樣所提出的生本教學策略才更有效。
興趣對高中物理的影響非常大,高中物理學習需要學生去鉆研和探究,如果學生對物理有極高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也很快就能夠打開,也會更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思考探究。但是從教學調查來看,發現學生對高中物理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高,主要表現為上課過程中學生不愿配合教師的教學,有的學生總是低著頭看自己的資料書,還有的學生雖然目不轉睛地看著黑板,但是沒有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是強迫自己安靜地坐在教室聽課[2]。在課外大部分學生不會額外去尋找適合自己的作業和練習,就連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的時候也只是以應付的態度進行。在課后學生之間也很少見到討論物理問題的現象,基本上學生學習物理的時間都花在課堂上。所以無論是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之外,學生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高,甚至很多學生愿意將學習精力花在化學、生物等一些難度不是特別大的科目上。
教學情境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非常大,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并理解科學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情境是學生學習的環境,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情境包含很多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那么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很高。高中物理是一門理科性學科,所研究的內容大多都是自然現象和規律,所以在教學情境創設上可以引入一些自然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但是實際上,因為這門學科的特殊性,高中教學任務比較緊張,很多教師更多是通過講授法的形式來進行講解,所以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所以教學情境一般都是以練習和知識點為主進行設計。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情境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雙邊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都不能夠忽視。特別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高中物理這門學科需要學生去思考探究分析,有的時候學生獨自一個人很難解決一個疑難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發揮互動交流的作用,讓教師和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去學習去突破。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組建成學習小組,也有助于教學的開展,因為學習小組凝結了多位學生的力量,對突破學習上的困難很有幫助,很多物理實驗操作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的形式來進行操作和學習。但是當前部分物理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以講授法作為教學的主體方法,將自己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學生作為聽眾,課堂上基本上都是教師的講解,學生只是安安靜靜在位置上聽課。導致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思維懶惰的學習習慣,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學生聽得懂,但是最后自己做作業時卻打不開思路,教學缺乏交流,學生缺少思維鍛煉和思維交流的機會,對高中物理學習非常不利。
在上一階段對現有的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展開調查研究后,結合生本教學理念 、核心素養對高中物理教學要求,以解決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先導,探索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興趣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非常大,高中物理知識難度系數比較大,需要學生主動去思考分析,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興趣那么教學工作很難開展下去。因此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思考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激發的方法必須要迎合高中生的興趣愛好,所以教師平常要多走近學生,多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接觸哪些事物,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從而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展示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這節課時,本節課主要針對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這兩個概念展開講解和學習,同時學生還需要理解運動趨勢、接觸面、摩擦因數等相關概念。為了讓學生對摩擦力更有興趣,教師設計了一個信息化教學情境,視頻中展示了一些學生喜歡的跑車,跑車在賽道上飛馳,忽然一陣急剎車汽車的輪胎停止轉動發動機熄火停止運轉,但是此時汽車仍然向前滑動了一段距離。教師向學生提問:汽車繼續向前滑行時受到了什么力呢?跑車對大多數高中生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飛馳在公路上的跑車突然急剎車這個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腎上腺激素,所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也非常好奇。為了激發學生思維,教師可以繼續展示第二段視頻,視頻中展示的是在下雪天有兩輛汽車,其中一輛汽車的輪胎被綁上了防滑鏈,另一輛汽車的輪胎沒有做任何處理,但是綁上防滑鏈的輪胎卻沒有出現打滑的現象,而沒有綁上防滑鏈的汽車卻出現了打滑的現象。根據之前學習的內容學生很快知道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汽車所受的摩擦力。聯系教師所講授的第一個情境,學生也能夠很快理解原來汽車剎車后繼續向前滑行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地面的摩擦力的作用,這樣一來教師就將學生的注意力轉向了摩擦力這個概念,通過信息化情境激發了學生對摩擦力的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是對知識的應用過程。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展現自己內部思維的過程。所以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非常重視實驗教學的開展,開展實驗教學不是教師展示一個實驗操作視頻,或者教師演示實驗過程,而是讓學生建立實驗操作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實驗操作。在實驗操作中遇到不明確的問題時,可以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溝通,討論問題解決的辦法。教師還可以設計實驗改進環節,讓學生激發想象力對現有的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裝置進行改進,所以分組實驗教學的功能是非常強大的。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速度》的實驗時,教師將班上學生分為四人一小組,分配給每一小組的實驗器材有打點計時器、細線、砝碼、紙帶等。實驗開始前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實驗操作的步驟,實驗的細節要求每一組的學生相互之間交流歸納,比如,紙帶應該與打點計時器平行,應該先接通電源然后再松開紙帶等。學生自己歸納出來的細節能夠更好地記憶和理解。實驗操作過程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歸納,對實驗過程中小組內部遇到的問題,組員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商量怎樣去解決實驗問題,比如紙帶上有一部分點特別密集,經過小組內部討論分析知道,原來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次紙帶被卡住的現象,導致出現長時間在該區域打點的現象。多進行幾次實驗,多打出幾條紙帶,最后讓每一位組員選擇其中一條紙帶進行計算測量,并繪制出速度—時間圖像,同組組員之間互相比較分析,討論對方制作的速度—時間圖像,實現學習交流。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的開展,設計分組實驗,將學生組建成不同的小組,讓小組成員圍繞物理問題展開實驗操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投入思維,不愿意主動分析探究問題,那么學習的效果肯定不理想。而且物理知識的邏輯性非常強,學生會面對問題,在面對問題的同時學生需要將問題出來,和同學及老師交流。因此本階段研究教師設計研究性學習小組,讓學生組建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探究,整個過程實際上就像科學家在探索發現一樣。
例如,在講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受力分析》這節課時,本節課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是整體法和隔離法,整體法和隔離法是高中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比較困難。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小組活動,以四位學生 為一組組建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要求學生針對整體法和隔離法展開研究學習。學生可以自己組織學習活動,可以設計學習活動,比如其中一組的學生設計了一個斜面和一個疊在一起的模型,分析探究整體法和隔離法。還有的小組制訂了一套導學案,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內容進行學習和探究。或者教師可以作為指導者參與到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微課,將有關整體法和隔離法的講解導入在微課中,讓學習小組跟著教師所設計的微課進行學習,重點突破疑難問題,實現思維和探究的發展。
研究性學習小組的開展目的是針對一些疑難問題展開探究,在交流和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問題,集思廣益,共同突破疑難進而實現物理思維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思維發展作為重點,著眼于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體現了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理念。
由于每一位學生的物理基礎和學習習慣都不相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這些學生有的成績非常優秀,但是有的學生在基礎方面略有欠缺,甚至有的學生在學習思想和行為習慣上都不符合高中生的標準。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分層作業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作業,根據作業完成的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
首先需要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分層,一般將班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最強,C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略有欠缺,B層次的學生高中物理基礎比較牢固,但是在物理思維發展上略有欠缺。隨后根據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作業設計,A層次的學生自然以中難題和拓展題為主,其中,中難題占40%,拓展題占60%,讓該層次的學生多做拓展題發展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B層次的學生主要以中難題為主,70%的中難題,再適當設置30%的拓展題,讓該層次的學生基礎更牢固,能力有所提高。最后C層次的學生主要完成簡單的基礎題,并且鼓勵A層次和B層次的學生去幫助C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在點評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作業的質量進行評價,還需要多鼓勵學生,讓低層次的學生努力學習達到高層次學生的標準,這樣才能夠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落實好生本教學理念。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開展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問題:首先,教師要關注新教材的變化,理解新時代高中物理教學思想理念,不能夠按照傳統老套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來展開教學工作,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面對的就是學生,學生就是教學的主體,所以任何一個教學環節的展開必須要通過學生進行,要融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這才是生本教學理念的要求之一。再次,教師的教學工作要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物理教學研究的是自然界的規律,對其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所以通過信息技術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非常重要。最后,教師要創編一些互動性的教學活動,互動性的教學活動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學生之間通過互動來學習知識,通過互動來理解知識,因為高中物理知識的邏輯比較縝密,知識在理解的過程中比較困難,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要多交流,多將自己的問題闡述出來,才能夠真正內化知識真正理解知識。教師還要善于總結分析,善于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歸納出來,整合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夠讓教學效果提升。
對大多數高中生來說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難、邏輯結構最為縝密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都非常困擾自己明明聽懂了教師的講課,書本上的概念和題目解答也能夠看懂,但是為何自己在做練習時卻不能夠完整地將一道題目分析完,有的時候甚至還找不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題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不能吸引學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這些在教學上產生的問題,物理教師必須要給予重視,以生為本進行教學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