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彬,郝軍,許艷鴻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蘋果園中學分校,北京 100144)
開課前根據現有的網絡環境以及硬件條件,因地制宜選擇網絡平臺。
熟悉常見的網絡授課平臺,了解其功能及優缺點,進行對比選取適合自己課程的網絡平臺,熟悉軟件操作,能熟練完成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功能。目前常見的網絡平臺有騰訊會議、釘釘和超星等網絡平臺,QQ和微信等聊天交互軟件可以作為線上教學的輔助工具。筆者在網絡授課中主要使用騰訊會議,該軟件面向用戶免費開放300人的會議協同能力,具有音頻、音視頻、實時共享屏幕、支持在線文檔協作等功能,可以滿足一般的線上授課需要。
授課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教學設計及授課方式進行調整。在課前認真備課,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網絡教學。網絡教學相對于現場教學對學生監控較差,教師要在準備課件的時候注重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教學設計上可以更多使用近期的新聞熱點、聚焦話題等生動的素材,激發學生興趣,授課過程中通過視頻時刻關注學生情況,語音語調抑揚頓挫,生動的情境、視頻、適時提問互動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注意力。
線上教學不同線下教學,不能隨時見到學生,課程學習任務要提前布置,并確保學生及時收到課程信息。在初中化學的網絡在線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約定好時間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家庭作業、作業登記簿等微信小程序發布課程信息和學習任務,便于學生提前根據學習內容做好學習計劃、制訂學習目標。同時利用班級微信群、QQ 群等渠道上課前再次發布上課內容,確保每位學生按時進入網絡課堂。
聽課效率受到教師、課程、學生自身以及外部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1]。學生積極的求學態度,教師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情境設置,難易適度的上課內容,安靜的學習環境等是良好上課效率的有效保障。但是線上教學不同于面對面的線下教學,對課堂氣氛調控、學生狀態把控比較困難。為保證聽課效率,筆者在初中化學線上教學過程中重點對教學方式、課堂線上互動、課后作業及檢測進行了實踐研究。
初中化學線上教學,打破了線下教學課堂中的時空限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不斷挖掘化學知識,讓化學教學生活化,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的化學現象和知識。因此,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和實驗活動,將課本中的化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逐漸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2]。
1.教學情境生活化
以學生熟悉的現象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還能夠使學生更好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體驗到化學的社會應用價值,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信心,進而提高課堂實效性。例如,在教學“金屬和金屬材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尋找身邊的金屬”,要求學生從家中尋找金屬制品,課上讓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金屬制品,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金屬會有這些用途?通過搜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提前將學生帶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探索求知。
2.實驗教學生活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因此,無論是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都要關注化學實驗。線上教學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很多實驗無法進行,教師要找到相關的實驗視頻資料,并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進行剪輯,在課上播放。同時充分利用生活物品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再例如,在教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課時,進行實驗改進,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開展家庭實驗。“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用“牙簽”代替“小木條”,用“透明玻璃杯”代替“燒杯”,利用波力海苔中的生石灰干燥劑和純凈水自制澄清石灰水;“對人體呼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實驗中,用“透明玻璃杯”代替“集氣瓶”,“水盆”代替“水槽”,自制澄清石灰水。在教學“水的凈化”一課時,觀察家中常見的過濾裝置,自己動手實驗。讓學生觀察家中的地漏、漏勺、紗窗、凈水器等常見物品,思考這些物品的用途及原理;利用家中常見的紙巾、毛巾、活性炭、塑料瓶等物品自制凈化器凈化污水,體驗感知污水凈化過程,深入理解凈水原理;播放蒸餾實驗視頻,結合蒸饅頭時鍋蓋內壁布滿水珠的生活現象理解蒸餾原理。
線上教學由于無法與學生見面,課堂氣氛較難把控,學生的學習狀態無法及時獲取,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課堂實效性。
1.調動學生情緒
首先,教師提前進入課堂暖場,利用調試設備的時間,和學生互動討論一下最近的社會熱點新聞,或居家的生活情況等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其次,教師授課語言風趣幽默,聲音抑揚頓挫,以情緒飽滿、充滿激情講課狀態感染學生。
2.增強師生互動
在授課過程中,通過關注學生上課狀態,以點名提問的形式提高學生注意力;通過讓學生在課上演示自己設計的家庭實驗、展示錄制的家庭實驗視頻或上傳搜集的資料,提高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開展小組討論或微信小程序投票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
3.課后保持溝通
不是說線上直播課結束則教學也就隨之結束了,我們知道,在線下教學的時候課堂結束之后總會有學生圍到教師的身邊詢問自己所不懂的知識點,或者是向教師自己在私下做題時所遇到的問題,而在線上教學的時候,學生同樣存在這些問題,甚至是因為線上教學的師生互動不便,學生的提問機會少,因此在他們的心中應該存在著更多的疑問,尤其是在化學這種概念抽象、公式復雜、習題困難的高難度學科中。因此,在正式線上直播課程結束,建議教師在下節課切入之前先不要關閉直播,留給那些有疑問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向教師請教。
當然,我們考慮到學生還要在不同的課程之間休息,從而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基于此,建議教師在每天所有的課程結束之后,專門聯合其他教師共同再上一節直播課,這門課就是用來為學生答疑解惑和學生之間交流的,讓他們能夠將自己在各科學習之中的疑問解決,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并且,此舉還有利于學生緩解疫情在家不能出門和生命受到疫情威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不僅是對化學有著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更是對其他所有科目的教學都具備一定的正向促進作用。
1.利用網絡化學實驗
化學這一門學科對實驗的本質較為注重,教師就可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開展各式各樣的化學實驗,應用網絡化教學實驗可使學生將化學實驗的本質看清,從而將物質的屬性、特性以及反應規律掌握。現今,出現了很多的網絡化教學平臺。教師就可借助抖音、微信、慕課以及微博等平臺開展化學實驗活動,使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模式轉向網絡化學習模式,以此強化自身對化學這一門學科的理解以及感悟,注重探究以及吸取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全面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質量,從而提升化學教學中的網絡化水平。
2.開展網絡化教學實踐
網絡化教學工具可為化學教學提供相應的服務,引導學生依據自身所掌握的化學知識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從而規范自身的學習習慣以及行為。例如,一些學習網站、學習軟件、化學專題博客、化學課題論壇等都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好平臺。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網絡化教學平臺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化學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教師也可借助這些網絡平臺中的化學元素,激發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從而將化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探尋出來。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借助新型的智能設備——移動iPad來加快學生的進度,即在iPad上下載與化學學習相關的資料以及視頻,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展開探究,同時也可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學生在日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化學元素,教師要培育學生觀察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周圍存在大量的O2、CO2、N2等,對于一些常規的化學常識,如N2在空氣中所占的比重最大、O2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要物質,也是植物在光合作用時釋放的產物等,教師要經常性地向學生講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以此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以及理解。
3.利用網絡豐富探索
新穎的網絡教學平臺有很多。其中,微信就是目前較為常用的網絡平臺,它能通過網絡上的各種資源迅速發送和接收短訊、語音、視頻、新聞事件的圖片等,便于文件的傳輸與下載。尤為注意的一點是,微信支持群組多人聊天等功能,教師就可以利用微信創建一個班級學習群,經常在群里分享化學資料和學習網站。學生能在班級分享群里快速和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化學資料,提升學生化學知識學習的效果。教師則可以經常從網絡上搜尋有價值的化學學習網站和教學視頻并分享到朋友圈里,學生能及時地查看和學習,避免了多種因素如時間、地點帶來的學習困擾,隨時隨地都能學習以及探討化學知識。通過這種網絡平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可拉近,化學教學氛圍也能變得更加融洽。
作業和檢測都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學生可以通過作業和檢測作業達到練習鞏固和自我檢測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和檢測反饋教學效果,進行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3]。
在布置作業中除了注意根據學情分層作業,同時結合線上教學情況,邀請教師、家長、學生同時加入作業登記簿、家庭作業等微信小程序,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微信小程序發布作業及答案,同時家長和教師可以時刻監測學生的作業上交情況、完成質量以及批閱情況,保證作業的時效性。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標注作業等級及優秀作業,并將優秀作業轉發家長及學生微信群或QQ群重點表揚,樹立榜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檢測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線上教學比較難以實施的環節。可以利用問卷星小程序,在規定時間讓學生完成試題,對于選擇題比較實用;也可以嘗試利用騰訊會議與作業登記簿、家庭作業等微信小程序相結合完成測試,測試時讓學生進入騰訊會議并打開攝像頭,教師將試題上傳騰訊會議文檔,利用攝像頭監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并將答案上傳至作業登記簿、家庭作業等微信小程序,教師通過作業登記簿、家庭作業等微信小程序進行批閱。并讓學生改正之后重新上傳回來,從而方便教師根據學生的改正情況得到教學反饋,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進行微調。
微信公眾平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媒體活動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消息具有高效準確、傳播速率快等優勢。化學相關微信公眾平臺也很多,例如北京中考化學、化學與生活、生活中的化學等。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的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給學生,也可以創建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推送課程信息、學習資料、布置學習任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同時也是對課本知識的有效補充;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預習、復習,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上傳自己的學習收獲、困惑、感受等,營造線上學習的良好氛圍[5-7]。
教師要善于借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認真研究信息技術的功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學習及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