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昌
隨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湖北 隨州 441300
婦科手術主要是針對盆腔內的臟器,所以,細菌感染的部位也多存盆腔。有的形成盆腔膿腫,有的尚可引起牟身性感染。少數是一般感冒(病毒感染)或腸道感染所引起。從巾醫觀點來看,除了手術會刃所傷以外。因為患者術后多屬于氣陰兩傷,或氣血兩傷。體質虛弱,衛外Hi同,外邪極易乘虛而入,外邪之中又以風寒、風熱、濕熱、毒熱為多[1-5]。由于術后多虛,特別是剖腹產后之產婦有術后產后取重致虛因素,虛之更甚,外邪極易由表入里。所以。表邪未解,里熱已盛,表里俱熱的情況較為多見。另外。風寒化熱,風熱蘊毒,濕熱互結,毒熱熾盛,很快由氣分深入血分。以致氣血兩燔[6-9]。概括來說,熱毒熾盛是術后感染的外因特點:氣隅、氣血兩傷是術后體質的內因特點。機體陰陽失衡,熱毒又容易傷氣傷陰,所以,術后感染如不及時掙制,則正氣虛者更虛,邪實更加猖狂。虛虛實安難以糾正,甚或有生命之憂。
對于婦科術后感染發熱,應當把西醫的診斷(辨病)和中醫的辨證結合起來,合理地使用中西醫兩套方法,取長補短。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既要參考手術情況、化驗檢查情況,但又不能受其約束,應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分析。一般而言.術后感染發熱屬于溫病范疇者居多,所以,多采用衛氣營血辨證法則[10-14]。但由于外因(如風寒、風熱、暑濕、濕熱、毒熱等)、病位的不同,以及術后、產后等體質特點,所以,也要從整體觀念出發,參考六經、臟腑、氣血等辨證法則進行全面分析。具體辨證要點如下。
術后盆腔腹膜炎、盆腔膿腫患者,中醫辨證為毒熱壅盛,血瘀成膿,常選用五味消毒飲加減。重用連翹、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赤芍、牡丹皮涼血活血,但用量不宜過大,以防熱毒走散;生地黃、青蒿、地骨皮、玄參養陰清熱;黃芩、黃連清理胃腸濕熱。若證見高熱汗出、煩躁、舌紅絳、苔黃燥、脈弦細而數,為邪己入營分并累及血分,宜用《溫病條辨》清營湯加減[15-20]。
對于表邪的寒熱屬性更應注意。若見邪居少陽仍需樞轉和解。若見熱毒內蘊外邪襲表,則應清熱疏表.內外兼治。一般認為,“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當有惡寒發熱之表證,而以表證為當務之急,應以疏解表邪為主,兼解毒熱。方用荊防敗毒散加減為主。藥物以荊芥穗、防風疏散表邪,使旱熱有出路,柴胡疏散達邪具解熱之功,二者合用為本方的豐要部分;黃芩、半夏清熱降逆嘔;連翹、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牛姜、大棗、甘草調和營衛。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等邪居少陽之證,則予小柴胡湯加減以和解少陽。
若見表熱里實、氣血俱熱等實證,雖然要充分重視術后(產后)氣血、氣陰兩傷的正虛一面,但由于邪實,則應以攻邪為主,邪去才能正安。如過于姑息或不敢攻邪,則實邪益熾更加傷正。如辨證為表熱入里,陽明腑實,熱盛傷陰,治青清表解里、通里化燥,佐以養陰,常用白虎湯、大承氣湯合方加減。方中醇用生石膏、知母、金銀花、連翹、黃芩清表解熱,卣折熱邪囂張之勢;另用大黃、芒硝、雞內金、枳殼導滯通里,以“釜底抽薪”,撤熱化燥于下;佐以牡丹皮、赤芍、地骨皮養陰清熱、涼血活血,突出清解與通下的特點[21-25]。
手術前后禁飲水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胃失和降,脾失運化,濕熱內蘊,腸胃不和,發為術后發熱纏綿難愈,舌苔多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燥濕、和胃化滯。方選芮陳蒿湯加減,以茵陳、黃苓、大黃、梔子清熱利濕為主,酌加半夏、陳皮、枳殼等以和其中,車前草、薏苡仁健脾利下焦之濕邪而瀉熱。
患者在經過大、中手術之后,一般多表現氣血或氣陰兩傷的體質特點;由于正氣虛弱,外邪侵襲,多表現為毒熱熾盛,更由于術后脾胃功能失調兼見食滯濕熱者居多。所以,內外合邪、表里俱熱是其證型的主要特點。若見毒熱熾盛,就耍抓緊時機重用清熱解毒;若見里實熱證,幣要因正虛而不敢攻邪,因為邪去才能正安;若見表證仍須解表,使里熱外出;若見濕熱食滯當從中焦調治。既要審證求因,抓住其病理實質,又要根據其發展和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對于婦科術后感染發熱,西醫采用抗生素治療可收到肯定的療效。對于耐藥菌株感染往往聯合使用抗生素,或者根據細菌培養結果更換敏感度較高的抗生素,同樣也包含了辨證用藥的概念。根據中醫學的觀點以及臨床現象看來,抗生素的效應類似中藥的苦寒清熱解毒劑,具有祛邪作用,是其長處。某些清熱解毒劑,實驗研究也證實其對細菌有抗菌或減毒作用,但效價較低,與敏感的抗生素無法相比。但細菌感染后,人體陰陽、氣血、繹絡、臟腑功能均發生紊亂,除了發燒、白細胞增高外,還會出現由于不同的病因所引起的一系列熱象,諸如表熱、里熱、表里俱熱、表熱里實等。抗生素僅儀能夠控制細菌,而不能及時地改變機體的病理生理狀態,只有在細菌被控制之后,機體機能自行調整后才能恢復正常。因此,臨床上往往會見到細菌培養已轉陰性,但發熱、口渴、便干等熱象還未解除,這是它的短處。而中醫藥除了祛邪作用以外,尚可根據機體的偏盛偏衰加以調整。有表熱者疏表;有里熱者清旱;表里俱熱者表里雙解;表熱里實者疏表通里。祛邪與調整機體的狀態相提并論,這是中醫整體觀念的長處。因此,如果能夠很好地組臺中西藥,取長補短,互相補充,就能大大地提高對于術后感染的療效。